劉勇 吳婕 張文麗



摘要 基于2019年甘肅省科技特派員統計數據,構建DEA-BBC模型,分析甘肅省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運行效率。在此基礎上進行影響因素假設,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模型,開展甘肅省2019年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與影響因素關聯度分析。最后根據測算結果與分析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科技特派員;運行效率;影響因素;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 F279.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07-0004-07
2020年末,甘肅省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甘肅全省7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進入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重心從脫貧攻堅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呈現出由頂層設計到具體政策舉措全面實化、由示范探索到全面推開、由抓重點工作到五大振興全面推進的巨大變化[1]。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明確提出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時代,我國農業發展必須進一步突出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發展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進一步提升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振興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水平,加速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2]。因此,科技特派員在服務過程中,不能仍依靠舊的服務方式去進行科技推廣和生產指導,要不斷完善、突破,使科技特派員制度發揮更大的作用[3]。
甘肅省作為全國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首批試點省份之一,將科技特派員工作與科技扶貧、科技富民強縣工程有機結合。本研究通過對甘肅省2019年14個市(州)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和影響因素進行測算,針對目前制度運行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政府執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提供依據,對完善甘肅省科技特派員制度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1 研究方法與指標選取
1.1 運行效率分析
運用DEA模型的投入導向模式測算科技特派員制度運行的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技術效率(見表1)。借鑒楊麗琴等[4]的甘肅省空間區域劃分,將甘肅省劃分為隴中(蘭州、白銀、定西),隴東(平涼、慶陽),隴南(天水、隴南),河西(酒泉、嘉峪關、金昌、張掖、武威),南部民族地區(甘南、臨夏)。所用數據來源于《2020甘肅科技發展報告》《甘肅統計年鑒2020》。
1.2 影響因素分析
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該方法對分析少數據、貧信息的要素有一定優勢。灰色關聯分析能夠計算處于關聯系統內各因素之間的關聯系數及關聯度,因素的變化和關聯度數據成正比關系,關聯度數值越大,關聯性就越強,反之越弱[5]。本研究假設科技特派員服務效率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假設1:農業發展水平會影響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6]。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而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越是發達的農村,越是需要有專門的科技特派員來推廣普及農業科技知識。所以,假設農業發展水平較好的地區,科技特派員的工作效率會更高。
假設2:農業財政投入的大小直接關系到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按照一般經濟學觀點來看,政府投入越多的資金,對農業發展越有好處,同時對科技特派員服務的支持力度也越大。因此,假設政府加大資金投入,科技特派員的工作就會更加有效。
假設3:農業科技人員的投入水平對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有一定影響[7]。當農業科技服務人員越多,素質越高,從中選拔的科技特派員的服務效能就會越好。于是假設一個地區農業科技人員的投入得越多,科技特派員服務效率就會越好。
假設4:科技發展水平對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有一定影響。一個地區科技能力越強,科技特派員在服務過程中越能運用科技手段解決農業問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所以假設科技發展水平影響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
選取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的綜合技術效率(X0)為參考序列,農業發展水平(X1)、農業財政投入水平(X2)、農業科技人員投入水平(X3)、科技發展水平(X4)為比較序列(表2)。該部分數據來源于《甘肅農村年鑒2020》《甘肅統計年鑒2020》《2020甘肅科技發展報告》。
2 運行效率實證結果與分析
通過整理甘肅省14個市(州)科技特派員的服務情況,將投入、產出變量帶入DEAP2.1軟件中,選擇DEA-BBC模型中的投入導向方法,分析結果見表3。
2.1 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總體評價
2.1.1 整體評價。綜合技術效率是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益的重要體現[8]。2019年甘肅省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的綜合技術效率總體均值為0.583,該值處于一個較弱水平,說明2019年甘肅省科技特派員總體的服務效果一般。達到綜合技術效率最優的3個市(蘭州、嘉峪關、金昌)占全省14個市(州)的21.43%,占比低。綜合技術效率小于1且大于總體均值0.583的市(州)有3個,分別是慶陽、天水和甘南,這3個市(州)的綜合技術效率處于甘肅總體服務水平之上,服務效率較好,占比21.43%。綜合技術效率小于總體均值的市(州)有8個,占14個市(州)的57.14%(表4),說明甘肅省有一半以上市(州)的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處于弱有效性。
純技術效率達到最優的地區數量多于綜合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有9個市(州)的純技術效率達到了DEA有效性,占總數的64.29%,而有5個市(州)未實現純技術效率的DEA最優,且全部低于純技術效率總體均值,分別是定西、平涼、武威、酒泉和臨夏。9個純技術效率值為1的市(州),代表科技特派員服務中的投入合理,而技術效率沒有達到最優的5個市(州),還存在提升空間。如果將這5個市(州)的投入配比進行合理有效地調整,即可使甘肅省整體特派員服務的總體技術效率得到提升。
規模效率達到最優的分別是蘭州、嘉峪關和金昌,大于總體均值小于1的市(州)有5個,占甘肅省14個市(州)的35.71%,小于總體均值的市(州)有6個,占42.86%。
如表3所示,總體上甘肅省實現DEA有效的僅有3個市分別為蘭州、嘉峪關和金昌。不同地區原本經濟基礎不同,同時下派科技特派員的人數、政府資金的投入、服務平臺的個數也不相同,導致各市(州)之間的效率差異很大。與DEA最優的3個地區相比,大多數市(州)的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較低,為弱DEA有效或非DEA有效,說明科技特派員的服務運行制度還需改進。
2.1.2 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的區域比較分析。
2.1.2.1 綜合技術效率。總體來看,隴南地區綜合技術效率均值大于總體均值,其余4個地區均值全部小于總體均值。根據地域來看,隴中地區綜合技術效率達到最優的僅有蘭州市(1.000),同時蘭州作為省會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也最高;隴東地區綜合技術效率較高的是慶陽市(0.868),說明在隴東地區,慶陽的科技特派員服務效率優于平涼(0.288);隴南地區天水(0.990)的綜合技術效率高于隴南(0.570),說明天水市科技特派員制度更加成熟;河西地區,嘉峪關與金昌達到綜合技術效率最優值,但同時張掖(0.153)與酒泉(0.123)的綜合技術效率為全省最低,因此河西地區綜合技術效率均值較低。南部民族地區,甘南州(0.654)的綜合技術效率大于臨夏州(0.440),說明甘南州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更好。
2.1.2.2 純技術效率。總體來看,甘肅省隴中地區(0.837)、隴南地區(1.000)、南部民族地區(0.834)的純技術效率均值高于總體均值(0.819)。根據地域差異來看,隴中地區,蘭州與白銀的純技術效率實現了最優,均高于定西(0.510);隴東地區,慶陽實現了純技術效率的DEA有效,高于平涼(0.291)的純技術效率值;河西地區,嘉峪關、金昌、張掖的純技術效率均為1,而武威(0.555)與酒泉(0.447)的純技術效率不高,影響了整體河西地區的純技術效率均值;南部民族地區,甘南州的純技術效率為最優,高于臨夏州(0.668)。
2.1.2.3 規模效率。總體來看,隴東地區(0.930)與隴南地區(0.780)的規模效率均值大于總體規模效率均值(0.709),投入要素規模較為合理。根據地域來看,隴中地區,規模效率排序依次為蘭州(1.000)、定西(0.726)、白銀(0.375);隴東地區,平涼的規模效率(0.991)略高于慶陽(0.868);隴南地區,天水的規模效率為0.990,高于隴南(0.570);河西地區,嘉峪關與金昌實現了規模效率有效,武威(0.993)略低于嘉峪關與金昌,而張掖的規模效率為0.153,屬于全省最低;南部民族地區,甘南州(0.654)的規模效率高于臨夏州(0.337)。
甘肅省有3個市(州)的規模效率值為1,同時這3個市均處于規模報酬不變的階段;有10個市(州)處于規模報酬遞減階段。綜合技術效率等于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的乘積,由表4可以看出,規模效率小于純技術效率的有8個市(州),其中相差較大的有白銀、隴南、張掖、甘南,說明這些市(州)科技特派員服務的規模是影響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同時這些地區都處于規模報酬遞減階段,因此可以調整使規模擴大,以此促進報酬遞增。不論是從經濟效益出發還是社會效益出發,政府都應該以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調整該地區科技特派員的規模。
2.2 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差異分析
通過DEA-BBC模型中松弛變量的分析,可以得出甘肅省科技特派員運行中非DEA有效的問題。如果投入指標的松弛變量為0,那么表示它所對應的投入要素在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反之則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產出指標的松弛變量大于0,那么它相應的產出指標就存在規模較小的情況。因此,松弛變量結果對投入指標的調整提供依據[9]。本研究測算得出甘肅省科技特派員運行效率投入與產出的松弛變量均值,通過整理,剔除松弛變量全部為0的市(州),所得結果見表5。
首先,投入變量星創天地的數量。從表5中的結果看,星創天地作為農業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在甘肅省14個市(州)中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目前是最優的配置。
其次,投入變量省級專項扶貧資金的投入。從表5中可知,甘肅省有4個市州(白銀、定西、武威、臨夏州)的專項扶貧資金出現投入冗余的情況。2019年甘肅省大部分市(州)的扶貧經費得到了充分利用,而白銀、定西、武威、臨夏州的扶貧經費未充分發揮效用,說明這些地區可能存在資源浪費的現象,應減少一部分的資金投入,從而達到最優配置。
最后,投入變量科技特派員的投入人數。從表5可以看出,僅有酒泉出現了科技特派員投入冗余的情況,而其余所有市(州)的松弛變量均為0,說明甘肅省在實行科技特派員制度中,投入人數合理,并且該群體在服務工作中充分發揮了自身價值,而酒泉需要調整目前科技特派員投入結構,避免資源浪費。
14個市(州)中,白銀、定西、平涼、武威、酒泉、臨夏州存在產出不足的情況,因此,甘肅省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中要著重調配這些市(州)的資源,進而實現綜合技術效率最優。
3 甘肅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影響因素分析
3.1 總體分析
從表6中關聯結果可以看出,農業財政投入水平X2、農業科技人員投入水平X3的關聯度結果大于0.66,屬于強關聯指標,而農業發展水平X1、科技發展水平X4的關聯度小于0.66。甘肅省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過程中,與之關聯度從大到小的排序依次為農業科技人員投入水平>農業財政投入水平>科技發展水平>農業發展水平。總體來說,甘肅省農業科技人員投入水平的灰色關聯度最強,為0.998 377,說明農業科技人員的投入水平是影響科技特派員服務效率的主要因素。農業技術服務群體是農村科技特派員選派的重要來源,因此農村科技服務機構從業人員數量越多,則科技特派員服務效率越好。農業財政投入水平對科技特派員運行制度的影響程度達到了顯著水平,關聯度結果為0.709 398,說明農業財政投入力度越大,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果就越好[10]。科技發展水平的關聯度為0.583 709,影響強度較弱。農業發展水平的關聯度為0.527 642,是4個指標中影響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最弱的因素,一個地區的農業發展水平會影響科技特派員服務的總體環境,但不是影響服務效率的主要因素。
3.2 影響因素差異分析
農業發展水平X1,即地區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表7中結果顯示,關聯度數值最大的是嘉峪關,關聯度最小的是武威。嘉峪關城鎮化率高,農業人口少,農業用地也少,而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較高,因此良好的農業發展水平使得嘉峪關科技特派員運行效率較高。對于來說,武威的農業發展水平與科技特派員運行效率之間屬于弱關聯度,農業發展水平不是決定武威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的因素。
農業財政投入水平X2,即當地農林水的財政支出。嘉峪關與金昌的農業財政投入水平關聯度值大于0.93,屬于強關聯度。金昌與嘉峪關相似,不屬于傳統的農業城市,農業人口和土地較少,經濟發展不主要依靠農業,但對于科技特派員的服務運行來說,農業財政投入越多,服務于農村的科技特派員將會獲得更多的財政支持進行農業發展。
農業科技人員投入水平X3,即農業技術服務機構從業人員數。全省14個市(州)科技人員投入水平均大于0.99,是比較項目中關聯性最強的影響因素,說明科技人員是科技特派員制度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科技人員的素質能力,會直接影響科技特派員服務的運行效率,因此在服務農村時,選派具備專業技術能力的人才可以更好地促進農村發展。
科技發展水平X4,即綜合科技進步指數。全省綜合科技進步指數關聯系數值最大的是蘭州市,因為蘭州市整體科技環境較好,科技投入較多,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并且蘭州市總體農業發展基礎良好,所以在蘭州市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過程中,科技的影響力度更強。嘉峪關綜合科技進步指數關聯度為0.940 366,關聯度也較高,嘉峪關總體經濟發展較好,科技發展水平也會影響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武威的關聯度數值最小,說明科技對于武威市科技特派員的發展影響力度較小。
4 新時期提升甘肅省科技特派員服務效率的對策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如何促進脫貧人口的持續穩定增收,是目前所面臨的重要問題[11]。通過對甘肅省科技特派員服務現狀實證分析,對新時期甘肅省科技特派員服務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4.1 優化科技特派員的選派及培訓,提高科技特派員服務水平
由實證分析可知,科技人員投入水平與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的關聯度最強,可以認為科技特派員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運行成效,因此要著重優化科技特派員的選派及培訓環節。
(1)注重科技特派員的選派工作。完善選派政策,以區域產業目前的發展狀況和所需要的技術為引導,結合科技特派員的專業經驗,有針對性地對需要幫扶的地區開展技術攻關、培訓、服務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等工作。擴大選派范圍,支持鼓勵事業單位、企業、科研機構、農村組織等的多種專業技術人員以各種形式參與農村服務,匯集有利于農村發展的各專業人才加入科技特派員隊伍,增強科技特派員服務能力。促進產學研合作,發揮高校和科研機構在學科、人才、技術及平臺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提高科技特派員隊伍的組織建設能力,滿足服務前、中、后的整體要求[12]。
(2)加大對科技特派員的培訓。科技特派員來源層次不同,因此對于不同專業、不同單位的科技特派員要有不同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13]。對于具備專業理論知識的特派員,需要對他們進行集中或分散的實踐培訓,提升動手能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熟悉農業種植、農村發展情況的一般是本地農業技術人員居多,對于他們的培訓主要集中于理論知識的教育方面,讓他們學習更科學的農業農村發展知識。對科技特派員進行專業培訓的同時,還要提高其思想覺悟,培養愛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服務隊伍[14]。
4.2 加強財政投入力度,增加科技特派員服務中的資金保障
由實證分析可知,財政投入水平是影響科技特派員服務運行效率的關鍵因素,因此加強科技特派員服務中的資金投入,有利于科技特派員服務的長效運行。
(1)加強財政對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的支持。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扶持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工作,市、縣兩級科技管理部門加強科技特派員精準幫扶創新創業行動與相關科技計劃的銜接和科技資源的整合。
(2)強化財政對項目的支持。政府要加大對科技特派員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優先支持科技特派員或科技特派員團隊承擔的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優先支持科技特派員申報的針對農業科技企業的各類產學研合作項目,并時刻對這些科技項目進行指導和監督。
(3)加強財政對科技特派員工作和生活的支持力度。加強科技特派員日常工作中的資金保障,適當增加補助,保障科技特派員生活的基本質量。
4.3 建設良好的運行環境,提高科技特派員服務效率
良好的環境會推動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長效運行,因此在甘肅省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運行中,政府應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提升科技特派員服務實效。
(1)健全體制機制,加強政策支持。加強對科技特派員工作的組織管理,形成科技部門牽頭,其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模式,通過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員人員選派、項目支持、創業扶持、利益共享等方面的政策和保障措施,確保科技特派員工作順利開展。緊密結合地方特色產業優勢,建立省、市、區(縣)三級溝通機制,協同攻克產業共性技術難題,助力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
(2)集聚資源要素,打造服務平臺。將科技特派員工作與甘肅省農業科技園區體系建設緊密結合,依托省內9家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和29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積極引導科技特派員圍繞園區產業需求開展創新創業。以農業高新區、農業科技園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和科技特派員基地為載體,以新型專業化模式建設“星創天地”。鼓勵科技特派員依托“星創天地”深入農村創新創業,對基層農業技術人員、返鄉大學生、農民工、職業農民等進行農業科技知識培訓,幫助農民解決生產難題,將專業化的技術導向和規范化的服務進行到底[15]。加強省、市、區(縣)三級農業信息化綜合平臺建設,充分利用抖音、互聯網電視、微信公眾號、農村信息服務廣播電臺“12369”等信息化工具,打造互聯網示范服務平臺,為農民和農業經營組織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科技服務。
(3)加強輿論宣傳,推廣典型經驗。利用目前普及的宣傳平臺、講座、經驗分享會等多種渠道,及時對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工作進展和成效進行宣傳和推廣,總結經驗及做法[16]。開通“甘肅省科技特派員助力脫貧攻堅”微信公眾號,根據工作進行情況,發布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工作的動態信息。及時挖掘科技特派員扎根于農村的典型案例,在《甘肅日報》《科技日報》、甘肅省廣播電視臺等主流媒體進行宣傳。同時,重點選擇一批幫扶效果好、有亮點的村打造為科技樣板村,示范推廣其發展模式,為其他相對落后的村提供參考和借鑒。
5 參考文獻
[1] 王應寬,蒲應燕.如何推進人才振興為鄉村振興提供支撐[J]. 科技導報,2021,39(23):36-47.
[2] 鐘智利,周腰華,劉寧,等. 新時代科技特派員能力與素質提升研究[J]. 農業經濟,2022(2):25-27.
[3] 王富強. 科技創新視角下新疆和田地區農業產業融合的減貧效應研究[D]. 阿拉爾:塔里木大學,2022.
[4] 楊麗琴,張繼英.甘肅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空間差異分析[J]. 甘肅高師學報,2010,15(5):124-126.
[5] 黨耀國,劉思峰.灰色預測與決策模型研究[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9:32-60.
[6] 陳志峰,梁靜,王天鴻,等. 貴州省遵義市科技特派員結構特征及優化對策研究[J].中國科技產業,2021(11):56-58.
[7] 劉小婧.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與鄉村高質量發展水平的耦合分析——以福建省為例[J]. 科技和產業,2023,23(3):162-169.
[8] 李曉慶.省域科技特派員制度運行效率研究[D]. 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8.
[9] 朱喬.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綜述與展望[J]. 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1994(4):1-9.
[10] 黃安勝,朱春奎,張一博.中國省域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績效評估[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20,37(19):32-40.
[11] 邢成舉,李小云,史凱.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目標導向、重點內容與實現路徑[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5):30-38.
[12] 李建奇,董秀娟,劉學,等.科技特派員模式機制創新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建議[J]. 現代農業科技,2020(10):210-211,213.
[13] 鄭曉凡,張國寶,鄭謙,等.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 全力服務“三農”[J]. 安徽科技,2022(10):4-8.
[14] 席虎,汪艷霞.壓力型體制、官員流動與科技特派員制度擴散——面向208個地級市的事件史分析[J]. 中國科技論壇,2022,319(11):35-44,68.
[15] 蔡穎慧. 星創天地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機制與運營模式研究[J]. 圖書情報導刊,2021,6(8):71-78.
[16] 鄭紅梅,全偉. 云南省科技特派員精準扶貧現狀分析及建議[J]. 農業科學,2019,9(7):563-568.
(責編:何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