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允中
摘 要:據《風俗通》等記載,民間傳說劉邦在今滎陽板渚津(??谟┯鲰椨鹱窔?,遂躲進一枯井。其時有兩只斑鳩立于井蓋上,使項羽不疑井下有人,劉邦這才得以逃生。以后在大云山江都王漢墓出土的西漢錯金銀斑鳩權,證明野史傳聞并非虛誑。
關鍵詞:虎牢關;厄井;斑鳩;鳩杖
《三國志演義》里,劉關張三雄戰呂布的虎牢關,相傳是周穆王姬滿在位時,勇士高奔戎活捉猛虎,獻于穆王,穆王命令將此處作為羈押畜生的地方,故名虎牢。后來此處成為軍事要沖,歷史書上稱之為“虎牢關”。現在地址在河南滎陽市汜水鎮。此后,周惠王又把此處賜給了鄭厲公。它后來改名為“制邑”。
據《左傳·鄭伯克段于鄢》中的記載,鄭莊公的母親姜氏,第一次代她的愛子共叔段要求分封的就是此地。莊公不肯,說:“制,是重要的地方,虢叔死于此,其他的都城,可以聽從你的吩咐?!焙髞斫嫌窒蜞嵡f公索要京這個要地,作為段的封地,莊公答應了,共叔段因此被稱作京城大(太)叔。其故址在今天的滎陽市豫龍鎮京襄城村一帶。
傳說楚漢相爭,當項羽得知劉邦利用他與田橫在齊魯大地拼死交戰的機會,偷襲并且侵占他的首府彭城,還將城里的金銀珠寶和美女姬妾收羅在自己的囊中,不由得勃然大怒,遂親自率領三萬大軍,馬不停蹄地揮殺回來。劉邦雖然軍隊號稱五六十萬,但多數是各路諸侯投降收編過來的。這種烏合之眾拼湊的軍隊,毫無戰斗力,并且指揮系統混亂不堪。整個防線被久經沙場、驍勇善戰的三萬精銳楚師,一陣猛攻,立即千瘡百孔。將士們紛紛抱頭逃竄,狼狽不堪。
項羽奪回彭城之后,得勢不肯饒人,越過泗水,繼續窮追猛打,漢軍斗志全無,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任憑楚軍蹂躪宰割。大批漢軍被逼趕下濉水逃命,河上浮尸成堆,血色殘照。人馬互相踐踏,河流為之阻斷。
正當危急關頭,老天總算幫助了這位斬白蛇赤帝之子的大忙——戰場上突然罡風四起,飛沙走石,白晝如同黑夜。劉邦借助天色巨變,僥幸殺出重重包圍圈,拋下父親劉太公和妻子呂雉,拉過一輛馬車,向北一路狂奔,來到虎牢和滎陽之間的板渚津。劉邦回首見項羽依然緊追不舍,嚇得心慌意亂,六神無主?;炭种g,突然發現了不遠處有一口枯井,于是,立即停車下馬,鞭策馬匹飛快離去,自己則一骨碌躲進這口枯井里,并用力蓋上井板隱蔽自己。項羽揚鞭催馬一路追來,看井板上停留著兩只斑鳩,也就沒有任何懷疑。劉邦僥幸得以避過劫難,從此這井就得到了“厄井”之名。
等到項羽敗亡,烏江自刎,漢室定鼎,劉邦為了紀念斑鳩救命之恩,每逢元旦,就叮囑下屬,放生兩只斑鳩。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云:“漢祖避時難,隱身厄井間。雙鳩集其上,誰知下有人。”這故事見于南朝梁時,文人殷蕓所編著的《小說》之中,語云:“滎陽板渚津南原上有厄井,父老云:漢高祖曾避項羽于此井,為雙鳩所救。”此條在《說郛》《太平廣記》等著作之中,都有記述,只是文字有些大同小異。有人以為這是小說家言,不足憑信。
不過清代著名學者盧文弨的《群書拾補》引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則云:“民間習俗說,漢高祖劉邦與項羽大戰,敗于京、索之間,逃遁于草叢中;項羽追殺搜求之,其時斑鳩正鳴囀其上,追者以為其下面必定無人,于是,劉邦終于得以逃脫。等到登上大位,認為此鳥大為奇異,在厄難之間,能夠暗中相助,故作鳩杖來賞賜給老人?!?所以,民間早已有:“坐看云溪忘歲月,笑扶鳩杖話桑麻” 的詩句在流傳。
這里的記述雖然和《殷蕓小說》略有差異,沒有說劉邦藏匿在厄井之中,而說他躲避在草叢之間;也沒有說元旦放雙鳩的習俗,而是說賜老人鳩杖;但記斑鳩救助劉邦的事情則如同一轍,可以互相印證歷史上確曾有過此事。否則為什么杖上不刻別的鳥,卻刻斑鳩呢?此后,許多歷史著述之中,都有對鳩杖的記載?!缎绿茣ば诩o》:“丁酉,宴京師侍老于含元殿庭,賜九十以上幾、杖,八十以上鳩杖。”清·昭梿《嘯亭續錄·千叟宴》云:“ 乾隆 乙巳, 純皇帝以五十年開千叟宴于乾清宮,預宴者凡三千九百余人,各賜鳩杖。”
另外,江蘇盱眙大云山出土的江都王漢墓里有一支精美異常的西漢錯金銀的斑鳩杖,足以證明野史的記載并非虛誑。
又據《漢書·禮儀志》記載,漢明帝在位的時候,主持過一次祭祀壽星的儀式,還安排了一場“壽星宴”,與會者都是70歲以上的老人;盛宴以后,每人獲贈一根精美的鳩杖。1959年,在甘肅武威磨嘴子18號的古墓里,出土了一根木質的鳩杖,杖旁還留有漢明帝頒發的“王杖詔書令”的木簡,印證了“壽星宴”確有其事。
可見斑鳩救劉邦的故事傳說,并非虛妄。當然,不管事情的有無,作為楚漢相爭的野史資料,它卻是彌補了正史的不足。
歷史上人們常常將板渚津和隋堤柳相提并論,表達出文人騷客對古渡口兩岸,垂柳依依,柳條輕拂,這一宜人景色的贊美。清漁洋山人王士禎有一首《秋柳》的詩,其中有兩句云:“空憐板渚隋堤水,不見瑯琊大道王。”惠棟曾經注釋過《隋書》,也曾云:“煬帝自板渚引河達于淮海,謂之御河,河畔植柳樹名之曰隋堤?!?/p>
郁達夫在《薄奠》一文中寫道:“北平門外,有一道城河……兩岸的垂楊古道,倒影入河水中間,也大有板渚隋堤的風味?!?/p>
板渚津后來已改名為??谟?,牛口峪位于滎陽市西北黃河南岸。邙嶺自東向西蜿蜒數百里,乃黃河天然屏障,天斧神功至此突然中斷,形成陡峭峽谷峪口,形狀猶如牛口,因此得名“??谟薄E?谟怨拍它S河渡口,古時有官道通過。此渡口地勢險要,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F存有一“古渡口”的石碑立于黃河岸邊。牛口峪曾是秦、漢、隋、唐重要的交通樞紐。清朝末年客賈云集,南來北往的貨物、特產均由此渡口,送上渡船運往黃河以北。明代官方組織山西洪洞縣移民,途經黃河古渡口——板渚津(??谟┒牲S河,到達河陰縣(后并入廣武縣,屬滎陽市)。官方在板渚津渡口以東,沿古道按移民姓氏安排聚居。大的姓氏組成較大的居民點稱為大鋪頭;居民點小的,就就稱為“小鋪頭”。
如今??谟迥喜贿h處,有高速公路,車來車往直達全國各地,村北峪口建有浮橋連接黃河南北,新的黃河大橋及引黃工程(河南省鄭州市西水東調工程,自滎陽市牛口峪調取黃河水補充鄭州市用水)也正在建設中。而劉邦和板渚津的故事,恐怕知曉的人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