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皮游
從小被老師教導,課堂上不能隨便講話,要發言必須舉手。這司空見慣的規矩背后,其實也隱含著經濟學原理——注意力經濟學。
什么是“注意力經濟學”?還記得2022年大火的游戲“羊了個羊”嗎?玩過的人都知道,我們有4次拯救自己的機會:復活、洗牌、悔棋、空出三個槽位。要獲得其中一個機會,必須觀看幾十秒的小廣告。
這種常見的小廣告,其實就是一種新型的“貨幣”——注意力貨幣。意思是,為了繼續玩下去,你必須等待幾十秒的時間讓廣告放完。沒法跳過、沒法關閉,這種對你的注意力的強行占用,等于在向你變相收費。
在經濟學家看來,這是互聯網時代,被網民們不知不覺“鑄造”出來的一種虛擬貨幣,通過支付這樣的“注意力貨幣”,我們才能換取相應的回報。很多游戲都采用“看廣告—換道具”“看廣告—得免費權”的方式,看似“免費”,其實都向我們收取了相應的注意力貨幣。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注意力貨幣”并不像真實的貨幣一樣,可以在一個人身上越積越多。因為當我們的注意力集中一段時間后,一定會累,會注意力渙散。所以,對商家而言,就要把握好這個度,在人們感到疲憊、注意力開始渙散前,馬上“收錢”走人。正因如此,小廣告的時間往往是十幾秒或幾十秒,說短不短,可說長也不長,人們還是愿意等上這么一會兒的。因為實在太長的話,很多人就會選擇關掉小游戲,不愿支付了。
這也是為什么視頻網站在電影、電視劇開頭都放了整整120秒的廣告。這2分鐘,真的超出很多人注意力的上限了!相當于大部分人付不起這么多的“注意力貨幣”!可電視劇實在很難忍住不看,這怎么辦呢?虛擬貨幣不足,只好支付現實貨幣了唄!于是,人們愿意在多個視頻網站付費,寧可多花錢也要集齊會員。
其他像公眾號推出的“關注即送福利”、文章點贊、點亮“在看”、分享空間或朋友圈,以及淘寶頁面瀏覽必須滿15秒等等,都是收取注意力貨幣的表現,差別只是多或少。再往深了想,直播軟件上每個主播三句不離“給主播點點關注”,也都是在試圖賺取更多的注意力貨幣,而粉絲多、流量大的網紅、明星,更可以通過借助大量粉絲的注意力來帶貨變現,為自己牟利。
所以,注意力很值錢——現在,你明白為什么“課堂上不允許大家隨便發言”“學校不允許帶手機”了吧?因為,只有當我們把注意力貨幣全部支付給老師,才可以換取相應的知識財產。一旦大家可以不顧紀律隨意發言、違反規定攜帶手機,就等于讓同學、手機強行收取了我們本就稀缺的注意力貨幣。這樣的買賣,確實劃不來。
現在回頭算算,你平時的注意力貨幣都花在哪兒了?以后,記得把“錢”花在刀刃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