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善治之稅:數字化監管與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2023-07-06 05:32:08于井遠周萌
商業研究 2023年3期

于井遠 周萌

摘要:融資難一直以來是制約中小企業健康成長的一大瓶頸,尤其是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嚴格的數字化監管使企業融資環境更加透明,這對中小企業融資來講,是“雪上加霜”,還是“雪中送炭”?本文以金稅三期為準自然實驗,使用2010-2016年全國稅收調查數據,實證檢驗了數字化監管對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金稅三期不但沒有額外增加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相反增強了其信貸融資能力,有助于融資困境轉化成順境。機制分析顯示,數字化監管優化了中小企業內外環境,不僅對內提升了企業稅收遵從度和治理能力,還優化了稅收治理環境和銀企信貸配給效率。這種“內外兼修”方式有助于發揮治稅效應和治理效應,表現為善治之稅。異質性分析發現,區域市場化程度越高,數字化監管的激勵效應越顯著。同時,數字化監管也顯著提升了非國有企業和較高融資約束企業的信貸融資能力,對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建設數字強國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稅收征管;治稅效應;治理效應;中小企業融資

中圖分類號:F81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148X(2023)03-0070-12

收稿日期:2022-11-20

作者簡介:于井遠(1984-),男,河南淮陽人,講師,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公共經濟學;周萌(2000-),女,江西新余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經濟學。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并強調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新要求下,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首要現實問題便是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解憂紓困助其健康成長。而在諸多影響企業融資困境的因素中,稅收征管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1-3]。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主要表現為融資渠道窄、融資成本過高等。已有研究認為,由于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因無法獲得充足的信貸融資,高度依賴于內部融資,導致投融資期限錯配和投資不足[4],甚至成為“消失的中小企業”。而嚴征管是否會加劇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現有研究對此則缺少足夠關注。黨的十九大和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創新監管方式,在此背景下,考察稅收監管模式的創新如何影響中小企業發展,無疑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近年來,被列為國家信息化建設重點工程的金稅三期的實施,通過搭建全國統一的納稅服務平臺,創新了傳統的稅收監管方式,這為研究創新稅收監管方式如何影響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較好的視角。本質上,金稅三期屬于大數據技術在稅收監管領域的應用,其通過借助于大數據和云計算深化共享,實現了稅務局與銀行等第三方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與整合機制,有效地降低了稅企、銀企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為助力拓寬中小企業信貸融資渠道提供了技術和平臺支持[5]。但直觀上講,金稅三期的實施也極大地提升了稅務機關的稅收征管技術,本身屬于更為嚴格的稅收監管[6]。由此引發出的一個擔憂便是,對于本身就處于融資困境的中小企業而言,數字化監管下稅務機關征稅力度的加強是否會因此而致其“雪上加霜”,甚至削減當前大規模減稅降費的政策效果,亦或“雪中送炭”。在此背景下,本文借助于金稅三期工程的實施研究稅收監管方式的創新如何影響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是表現為“善治之稅”還是“惡稅”,為當前利用大數據應用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提供了一定的經驗證據,也為進一步理解如何深化創新稅收監管方式和建設數字強國提供了依據。

與金稅三期表征的數字化監管不同,傳統的稅收征管體制下,稅收征收機關主要采取以下兩種方式加強稅收征管:一是提高稅收執法力度,通過加大對企業偷逃稅行為的稽查和懲罰,嚴防稅收“跑冒滴漏”。二是執行更為嚴格的階梯稅率,謹慎使用各項稅收優惠等,降低企業避稅的邊際收益[7]。由此,稅收征管如何影響企業融資,學術界大致有以下兩種觀點,即征稅效應和治理效應。

征稅效應認為加強稅收征管會加劇企業融資約束。理由是,稅務機關加強征管力度,會壓縮企業避稅空間增加其內部現金流出,從而降低企業留存收益和凈現金流,惡化內源性融資能力。而對于普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中小企業而言,在信息不對稱無法獲取充足的外源性融資的情況下,往往會積極主動避稅甚至采取激進的避稅方式降低現金流出,以此增加留存收益和凈利潤,緩解融資困境[5,8]。于文超等(2018)利用世界銀行2012年中國企業調查數據研究發現[2],稅收征管顯著加劇了民營企業的融資約束程度。也有研究指出,避稅難度的增加會倒逼企業積極尋求外源性融資,利用債務稅盾效應緩解融資困境,即債務稅盾假說。劉行等(2017)利用2002年企業所得稅分享改革[3],考察了企業避稅對新成立企業債務融資的影響,發現因征管體制改革致使企業避稅難度的增加,擴大了企業的融資規模。

與“征稅效應”不同,治理效應觀點認為,稅收征管是一種有效的外部監督機制。國家強制性征收稅收,本質上是企業“最大的小股東”,而政府股東的這種特性會使其像其他股東一樣行使對公司管理的監督權[9],從而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多項研究也表明,稅務機關通過提高稅收征管力度,不僅可以抑制企業避稅,還可抑制企業盈余管理[10]、減少代理問題[11]。潘越等(2013)認為[1],稅務機關的中介和股東特性有助于保證企業的清償能力,并降低債權人的求償成本。因而,稅收征管對企業債務融資有顯著的改善作用,且稅收征管力度越強的地區,轄區企業越容易獲得債務融資。孫雪嬌等(2019)基于上市公司數據[12],研究了以納稅信用評級表征的柔性稅收征管對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發現柔性稅收征管顯著降低了企業的融資約束,從而發揮激勵效應。

綜上,以上研究仍有待進一步拓展之處。第一,已有研究主要針對規模以上企業或者上市公司,而與之相比,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差、融資方式窄,更應值得關注。作為最主要的市場主體,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韌性和就業韌性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其在“六穩”“六保”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但稅收征管是否會加劇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尚缺少足夠重視。第二,已有研究使用連續性變量度量稅收征管,可能因指標設計致使內生性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且傳統稅收征管體現的是“人管人”模式,由之產生的內生執法也可能導致研究結論不一。而有別于傳統稅收征管,金稅三期工程實現了我國稅收征管從“以人管稅”到“以數治稅”的跨越,克服了傳統稅收征管中諸如稅務執法流程復雜、人情征稅、人為干預等問題,取而代之的是執法精準、涉稅服務高效、涉稅流程規范透明的“制度管人”“程序管人”模式,標志著我國真正進入了信息化管稅階段。這意味著,金稅三期下,“以數治稅”模式的創新在發揮傳統稅收征管效應的同時,還可能進一步通過優化稅收治理環境和降低銀企信息不對稱影響企業融資。

基于此,本文利用2010—2016年全國稅收調查數據,實證考察了以金稅三期表征的數字化監管對中小企業信貸融資能力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金稅三期實施后,試點區域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規模有顯著的提升,說明金稅三期的實施顯著提升了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能力,有助于舒緩企業融資困境。機制分析表明,數字化監管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稅收遵從度和優化稅收治理環境,發揮治稅效應,還可以通過提升企業治理效率和銀企信貸配給效率,發揮治理效應。進一步地,其激勵效應主要體現在市場化程度較高區域、非國有企業以及較高融資約束企業中。

本文的邊際貢獻是:首先,從數字化監管這一視角,研究稅收征管模式的改變對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影響,豐富了大數據稅收征管的微觀經濟效應文獻。其次,本文對已有研究關于加強稅收征管是否會加劇企業融資約束提供了新的證據。傳統稅收征管由于指標度量、內生執法等諸多內生性問題,現有研究結論并不一致[1-2]。本文以“金稅三期”試點為突破口,利用異質性穩健的DID模型有效地克服了稅收征管變量設計的內生性問題,對已有文獻是有益的補充。最后,通過聚焦中小企業信貸融資,本文也為當前數字化治理如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提供了經驗支撐。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相比于傳統稅收征管,以金稅三期表征的數字化監管,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稅收遵從度,還有助于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發揮治稅效應并通過促進企業經營規范化和優化信貸配給效率,發揮治理效應。

(一)數字化監管的治稅效應

就企業稅收遵從度而言。已有研究指出[13],中小企業不僅面臨著較高的融資約束,還普遍存在著較低的稅收遵從度。相較于大公司,中小企業更難以通過正規金融機構獲取信貸融資,致使企業發展常常因融資困境而受限。由于無法獲取充足的外源性融資,中小企業往往表現出較強的避稅動機,通過粉飾財務信息甚至采取激進的避稅行為減少現金流出,以此緩解融資困境[8]。現有研究表明,企業避稅程度的提高不僅可能誘發管理者超額薪酬、在職消費和內部交易等尋租行為,也可能因信息不透明程度的增加而提高銀行簽約前后的監督成本,產生較高的信貸風險[14],且一旦被稽查到企業避稅,還可能給企業帶來諸如罰金、政治成本、聲譽下降等一系列的損失[15]。而金稅三期實施后,不僅有效壓縮了企業避稅空間,也會倒逼企業主動降低避稅動機。首先,稅務機關稅收征管技術和征收管理能力大大提升,通過借助于大數據共享應用,對納稅人收入、利潤、應納稅額、成本等企業各種財務和涉稅指標實現自動時時關聯,可以迅速透視出企業的異常指標。因而,企業避稅被稽查概率和避稅成本的提高,有效壓縮了企業避稅空間[6],并降低債務違約風險和銀行信貸風險,從而激勵銀行向企業增加貸款。其次,企業避稅程度的提高將迫使管理者將更多精力投入于粉飾財務業績,還會增加其財務審計費用,從而產生各種直接和間接成本,同時避稅被發現后也會面臨諸如罰金、補繳稅款等成本,甚至陷入避稅丑聞。因而,相比于避稅所產生的行政成本和政治性成本而言,中小企業可能更愿意主動接受較高的融資成本。最后,企業積極尋求信貸融資也可以充分利用債務融資的利息抵稅效應,降低企業稅負,化解融資困境。

就稅收營商環境而言。第一,金稅三期的實施有助于提升稅收征管效率,優化稅收公共服務。利用大數據信息網絡,金稅三期實現了納稅申報、稅款入庫、發票管理、納稅評估等納稅流程的信息化全覆蓋,為納稅人提供包括稅收宣傳、涉稅咨詢等在內在的7×24小時全方位納稅服務,改變了傳統稅收征管下的“人管人”模式。由此通過避免人工管稅時容易產生的人情稅、人為不當干預、吃拿卡要等情況,有效地減少了稅收執法的隨意性和彈性征管空間,提高了稅務機關的執法規范水平和執法過程的透明度[5]。第二,金稅三期有助于降低稅負扭曲,搭建公平的稅負環境。已有研究證實,大數據稅收征管不僅意味著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稅務機關的稅收治理能力,有效降低了地區間橫向稅收競爭?[16],并有助于降低行業內稅負扭曲,提供公平的稅收營商環境[17]。公平的稅負環境下,中小企業不必花費過多的精力專研于如何進行稅收規避和偷逃稅,而是更多地專研于經營管理,提升企業獲取信貸融資能力。且稅收營商環境的優化,也有助于降低銀行信貸配給時的信用風險,從而拓寬企業信貸融資渠道[18]。據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說:

H1:相比于傳統稅收征管,以金稅三期表征的數字化監管,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稅收遵從度,也優化了稅收營商環境,發揮治稅效應。

(二)數字化監管的治理效應

與傳統稅收征管方式不同,金稅三期的治理效應表現為,對內有助于提高企業經營治理,對外有助于降低銀企信息不對稱,提高銀企信貸配給效率。

就企業經營治理而言。傳統稅收征管理論認為,政府是企業的“最大的小股東”,強制性征收稅收意味著政府對企業利潤和留存收益的一種無需承擔責任與義務的分紅,這種股東屬性會令其像其他小股東一樣行使股東權利,履行監督職責。因此,加強稅收征管能夠有效地緩解管理層與股東、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代理問題[9]、提高企業資源配置效率等[19],以此優化企業經營管理。而在金稅三期下,稅收征管實現了“以人管稅”到“以數治稅”模式的轉變。一方面,規范和統一的稅收執法流程,有效壓縮了稅收執法的彈性空間,避免企業承受較高的行政負擔,從而有助于降低企業的制度性遵從成本[2,5];另一方面,通過稅源信息管理和征管工作規范兩個方面極大地提升了稅務機關的稅收監管能力,可以快速透視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會計和涉稅指標是否異常,如企業盈余管理、關聯交易等,有效減少了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的機會主義行為,倒逼企業專注于公司經營治理。

就銀企信貸配給效率而言。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最大特點是財務信息缺少透明度[20],而金融機構提供信貸資金支持的關鍵則是能否有效地解決此類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在銀行信貸配給更多地偏向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下,對于缺少有效抵押財產的中小企業而言,為緩解企業融資困境,往往需要花費過多的精力和時間粉飾財務報表,努力自證清白。而基于大數據共享應用機制,金稅三期通過稅務局、工商、銀行和社保等部門聯網,有助于利用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確保企業信息的客觀、及時和準確,從而發揮橋梁效應降低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難題。這樣一來,金融機構在審查企業貸款時,通過利用稅收大數據平臺的信息共享機制,和企業財務指標自動關聯,可以迅速提升金融監管部門的信息獲取和數據分析能力,篩選出符合貸款條件的中小企業,而不再依賴于“自證清白”式的財務信息提供,能夠有效地降低銀行系統的信息甄選成本和貸款決策成本,提升銀行信貸配給效率。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說:

H2:相比傳統稅收征管,以金稅三期表征的數字化監管,對內有助于提高企業經營治理效率,通過強化內功提升信貸融資能力,對外有助于降低銀企信息不對稱,提升銀企信貸配給效率,從而發揮治理效應。

三、實證設計

(一)模型設計

根據金稅三期的逐批實施特點,本文將樣本企業劃分為處理組和控制組,利用交錯式DID展開實證研究。以此考察數字經濟下,稅收監管模式的改變如何影響中小企業融資。模型設計如下:

Financeit=α+β1GTP+β1Controlsit+δi+φt+εit(1)

式(1)中,下標i?表示為企業個體,t?表示年份。?Financeit?為本文被解釋變量,核心解釋變量GTP為金稅三期啞變量。?Controlsit?為企業類特征變量,為企業員工人數、企業規模、非債務稅盾、收入規模、盈利能力、資產結構、成長性及投資率等指標。?δi?為個體固定效應。?φt為年度效應。?εit?為擾動項。

(二)變量選擇

1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如前文所述,中小企業處于融資困境的突出表現是融資渠道過窄和融資成本高,即融資難、融資貴。本文分別使用減除商業信用后的凈資產負債率和利息支出占總負債比表示企業信貸融資能力和融資成本。(1)信貸融資能力。由于中小企業在金融市場中的各種劣勢,無法獲得充足的銀行貸款資金,融資難主要表現為融資渠道受阻、融資方式單一。而企業融資來源又分為正規信貸融資和商業信用融資兩部分,故以減除商業信用后的凈資產負債率表示企業信貸融資能力[3],即(負債總額-應付賬款)/總資產,同時信貸融資規模的上升也意味著企業年度利息支出規模的增加,下文分別使用標準化后的信貸融資絕對額和貸款利息支出進行穩健性檢驗。(2)融資成本。融資渠道的受限、缺少有效抵押物等可能致使企業無法獲得較低的融資成本,以利息支出除以負債總額表示每單位債務承擔的利息成本,穩健性檢驗使用財務費用占負債總額比表示。

2金稅三期

金稅三期工程采取的是分批試點方式,第一批試點區域中重慶市于2013年2月單軌上線,山西省和山東省為2013年10月單軌上線,廣東、河南和內蒙古上線時間是2014年底;第二批試點工作主要是展開金稅三期在全國的應用推廣,其中河北、寧夏等14個省自治區在2015年底前完成上線。至2016年底,全國完成系統上線。在處理組和控制組的具體劃分時,本文根據文獻中常用做法,將單軌上線時間在當年7月1日之后的省份,政策時間設置為次年,7月1日前完成上線的省份政策時間設置為當年。據此,如果某省份當年完成上線,設置政策虛擬變量GTP為1,反之為0。

3控制變量

借鑒已有研究[21-23],企業類控制變量為員工人數、企業規模、非債務稅盾、收入規模、盈利能力、資產結構、成長性及投資率等。其中員工人數和企業規模分別使用年平均職工人數、總資產的自然對數表示;非債務稅盾使用累計折舊占總資產比表示;使用資產凈利率表示企業盈利能力;資產結構使用固定資產占比表示,度量企業的資本密集情況;成長性使用年末總資產除以年初總資產表示,度量中小企業發展情況;投資率使用企業當年新增固定資產占總資產比表示。文中所使用主要變量定義如表1。

(三)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

本文數據來源于2010—2016年全國稅收調查數據庫,并進行以下清洗:(1)依據《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企業〔2011〕300號)中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規定,篩選出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并刪除本身資產負債率相對較高的金融保險類、房地產類公司數據,僅考察非金融類中小企業;(2)刪除關鍵變量存在缺失的數據,如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凈利率、年平均職工人數等;(3)剔除部分財務數據不合常理的樣本,如資產凈利率大于1、新增固定資產大于年末總資產、固定資產凈值大于年末總資產、利息支出小于0、存在有息負債但利息支出為0等;(4)對所有連續變量在1%和99%的分位上縮尾處理。表2為本文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可以看出,中小企業信貸融資規模的最大值為09748,最小值為00156,而中位數為051,表明樣本之間企業可以獲得的融資渠道存在較大差異,而融資成本的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04122,中位數為00298,相對于融資渠道并沒有存在較大差別。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基準回歸結果分析

本部分首先檢驗金稅三期對企業信貸融資規模和融資成本的影響,以考察數字化監管究竟是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亦或有所舒緩。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考察二者之間的作用機制及異質性效應。

1數字化監管與中小企業信貸融資規模

表3報告了基于雙向固定效應模型的基準回歸結果。其中模型1和模型3僅控制了個體效應和時間效應,而模型2和模型4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入了公司類特征變量。為便于比較,模型1和模型2的標準誤聚類到企業層面,模型3和模型4的回歸標準誤聚類到省份層面,后文回歸分析也均將標準誤聚類到省份層面。回歸結果顯示,各個模型中GTP的回歸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以模型4為例,GTP的回歸系數為00116,說明金稅三期實施后,中小企業信貸融資規模提升了116個百分點,意味著金稅三期的實施顯著地提升了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能力。從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看,LNSIZE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有助于擴大信貸融資規模,意味著擴大企業經營規模更加容易得到金融市場青睞,表現為規模經濟效應;NTS的回歸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結論與鄧明(2019)研究一致[21],說明非債務稅盾與債務稅盾具有替代效應;ROA和GROWTH的回歸系數也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企業經營績效的改善產生的內源性融資能力的提升,緩解了對金融信貸的依賴程度。

2數字化監管與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緊接著,表4報告了金稅三期試點對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的回歸結果,模型設置與表3一致。從表中各模型的回歸結果看,GTP的回歸系數均不顯著。這說明,金稅三期下,嚴格的數字化監管并沒有加劇企業債務融資成本。這可能是由于,在我國,企業信貸融資來源主要是商業銀行貸款,而相較于發達國家,絕大部分企業貸款利率是固定的,亦或在央行基準利率基礎上呈現微小浮動[3]。因而整體上,嚴征管并不會對企業債務融資成本造成實質性影響。

綜上,根據表3和表4中回歸結論,可以證實:金稅三期的實施并不會加劇企業融資成本,相反還有助于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緩解融資困境。

(二)穩健性檢驗

1平行趨勢檢驗

為進一步檢驗樣本中處理組企業信貸融資規模的擴大是金稅三期試點實施所引起的,而非時間趨勢原因所致。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檢驗平行趨勢是否成立[24],將政策試點前一年設定為回歸分析基準年,回歸系數置信區間設置在95%的顯著性水平。如果樣本期間試點實施前利用事件研究法得出的回歸系數均不顯著,則可以證明金稅三期的實施對中小信貸融資能力具有因果效應。具體結果匯報于圖1中,可以看出,與金稅三期實施前一年度相比,政策變量對信貸融資規模的回歸系數并沒有顯著性差異,而金稅三期實施后的回歸系數均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這說明金稅三期的實施對中小企業信貸融資規模的提升具有因果效應。與之相反,無論是政策實施前后,政策變量對信貸融資成本的回歸系數均不顯著,進一步印證了金稅三期并沒有加劇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總體上,本文結論表明,以金稅三期表征的數字化監管并沒有加劇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相反有助于拓寬中小企業信貸融資規模,增強信貸融資能力。

2更換被解釋變量

前文使用減除商業信用后的凈資產負債率表示企業信貸融資規模,使用利息支出占負債比表示企業融資成本,本部分使用銀行信貸融資絕對規模的自然對數和財務費用占有息負債比進行穩健性檢驗。同時,對于國內企業而言,銀行貸款作為企業正規金融融資中最重要的融資渠道,一般以償付一定的貸款利息為條件,使用利息支出的增加也可以反映企業融資規模的變化。使用上述兩個指標的自然對數表示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并進行標準化處理[25],即LnX=(LnX-均值)/標準差,其中X分別為信貸融資規模絕對額和利息支出額。結果匯報于表5中,可以看出,在替換了被解釋變量后,結論依然穩健有效。

3使用Sun和Abraham?(2021)法檢驗

利用傳統的雙向固定效應模型(TWFE)可能會因“壞的控制組”問題致使估計結果存在偏誤,而在動態情形下,TWFE還可能因跨期交叉污染而致使系數存在難以解釋,且平行趨勢檢驗也可能會存在失效風險。前文使用Clarke和Tapia-Schythe(2021)的事件研究法進行平行趨勢檢驗[24],確保了基本結論的可信性。為進一步增加結論的穩健性,利用Sun和Abraham(2021)提出的交叉權重估計量(IW估計量)進行穩健性檢驗[26],估計結果匯報于圖2中。結果表明,在金稅三期試點之前,無論是信貸融資規模還是信貸融資成本均不顯著,進一步佐證了基本結論的穩健性。

4控制同時期其他政策影響

本部分進一步控制行業層面因素和同期其他政策等可能對基準回歸結論造成的干擾。首先,國家為激勵企業發展釋放經濟活力,同時期還實施了一系列的減稅政策,如2012年起始于上海試點、至2016年全國推行的“營改增”,2014年和2015年實行的針對生物藥品制造業等6行業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以及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我國自2010年開始實施的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政策,期間所得稅減半征收標準一再提升,政策優惠力度不斷加大。已有研究表明,這些政策有助于降低企業稅負,增加企業內源融資,進而可能對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行為產生影響,而以上政策優惠期間又恰好在本樣本時間范圍內。其次,政策效應的估計也可能受到行業層面政策因素的干擾。最后,金融支持作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為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我國自十八大以來不斷創新了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融資服務等,如銀稅互動、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等。從金融供給角度講,金融發展的深度與廣度有助于中小企業更為便捷地獲取銀行信貸資金。

圖2穩健性檢驗:使用Sun和Abraham?(2021)法

為此,本部分一方面,在基準回歸中加入行業固定效應、行業與時間交互項來控制行業層面不隨時間變化及隨時間變化的混雜因素的影響,加入“營改增”(YGZ)、固定資產加速折舊(FIX)和小微企業所得稅減半(SME)等三項變量,以控制同時期減稅政策對本文回歸結論可能存在的干擾;另一方面,在基準回歸中加入金融發展的廣度與深度變量,指標選取來源于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數字普惠金融指數數據。具體結果匯報于表6,可以看出,在分別控制了行業層面因素、同時期減稅政策和金融發展等因素后,金稅三期(GTP)的回歸系數依然十分顯著,這說明數字化監管的激勵效應并沒有受到同時期減稅和金融支持政策的干擾,從而進一步佐證了基本結論的穩健性。

5安慰劑檢驗

本部分還使用安慰劑檢驗進一步排除其他隨機影響因素可能對本文結果造成的潛在干擾。本文采取隨機分配時間與試點省份的方式設置處理組[26],然后依據此方法將得到的新GTP替換基準回歸中的GTP,對模型(1)重新進行回歸,觀察其回歸結果是否顯著,并將此隨機化過程重復500次。由于金稅三期對企業信貸融資成本并沒有實質性影響,僅對企業融資規模進行安慰劑檢驗。如果經過隨機化后的回歸系數聚集在0附近,則說明反事實得到的GTP的政策效應并不存在,即金稅三期的實施確實拓展了企業融資規模。結果匯報于圖3中,隨機化處理后的系數均值絕大部分介于-0005與055之間,在0附近聚集,遠小于基準回歸中的初始估計系數00116,這表明通過虛擬政策試點的處理效應并不存在,進一步證實了基準回歸中的政策處理效應是真實存在的。

6排除競爭性解釋

前文以凈資產負債率檢驗了金稅三期的信貸融資效應,而與此相對應的一種解釋是,金稅三期本質上屬于更為嚴格的稅收監管,在嚴監管下企業避稅空間的壓縮可能迫使企業利用經營杠桿撬動更多的債務融資,并放大經營風險。因而,結論的適用性還須進一步排除此替代性解釋。為驗證中小企業債務融資規模的提升確因融資能力所致,而非杠桿效應,本文進一步以融資約束為替代性解釋變量進行穩健性檢驗。邏輯是,如果金稅三期的實施確實提升了企業的融資能力,則其應有助于降低企業融資約束,而較高的杠桿率則會加劇企業融資約束問題[27]。參考已有研究,本文分別使用資產規模、現金-現金流敏感性模型和投資-現金流敏感模型度量企業融資約束,其中企業規模是各種融資約束指數構建中的關鍵核心變量,通常與企業融資約束成反比;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如果增加了企業對現金的持有和投資水平,則也說明企業面臨著融資約束。表7中模型1和模型2回歸結果顯示,金稅三期顯著提升了企業資產規模,并且也有助于降低現金和投資對現金流的敏感性(模型3-模型6)。這意味著金稅三期具有緩解企業融資約束的作用。

(三)機制檢驗

如前文所述,數字化稅收監管既可以提高企業稅收遵從度和優化稅收治理環境,又可以提高企業治理效率和銀企信貸配給效率。本部分通過考察金稅三期的信貸融資效應是否在企業避稅程度較高組和稅收營商環境較差組更加顯著,檢驗數字化監管的治稅效應。進一步地,通過觀察核心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是否在治理效率較低組和銀行信貸配給效率較低組中更加顯著,檢驗數字化監管的治理效應,據此驗證研究假說H1和假說H2。

1數字化監管的治稅效應

首先考察數字化監管的治稅效應。如果在企業避稅程度更高和稅收營商環境更差的情況下,數字化監管顯著提升了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能力,說明金稅三期既具有征稅效應,也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稅收營商環境,發揮治稅效應。由于中小企業通常具有相對較低的稅收遵從度,我們以中小企業實際稅負除以行業平均稅負度量企業避稅程度的相對大小。企業稅負指標計算為企業支付的各項稅費減去收到的稅收返還后的余額除以營業收入,再除以兩位數行業平均稅負。該比值越小,企業避稅程度相對就越高。然后通過對式(1)進行回歸,分別考察金稅三期的回歸系數在避稅程度低和避稅程度高兩個樣本中的差異。使用企業所在城市中兩位數行業總體稅負的標準差度量企業所在城市行業的稅負扭曲指數[17],作為稅負營商環境的代理變量,考察數字化監管的回歸系數是否在稅負扭曲程度更高的樣本更加顯著。

表8匯報了以上回歸結果。其中,模型1和模型2的結果顯示,金稅三期的回歸系數在避稅程度較高組中顯著為正,而在避稅程度較低組中不顯著,組間系數差異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企業避稅程度越高,數字化監管的信貸融資效應就越強,這也意味著嚴征管下的征稅效應激勵了企業積極尋求信貸融資,以此激勵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地,通過觀察GTP的回歸系數在模型3和模型4中的組間差異可知,金稅三期工程在稅收扭曲度更高的組中的激勵效應,無論是回歸系數顯著性,還是參數大小,均顯著異于其在稅收扭曲度較低組的企業。這說明,對于行業稅負扭曲度越高的地區,金稅三期對中小企業信貸融資能力的提升發揮了更大的激勵效應,從而有助于降低行業稅負的扭曲作用。綜上,數字化監管不僅能提高企業稅收遵從度,激勵企業積極尋求信貸融資,還能通過搭建公平的稅收環境,助力企業拓寬信貸融資渠道。研究假說H1得到驗證。

2數字化監管的治理效應

接著繼續考察數字化監管的治理效應這一作用機制。如果GTP的回歸系數也分別在治理效率和銀企信貸配給效率均較低的組中更加顯著,則說明企業治理效率越低,數字化監管越能促進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同時銀企信貸配給效率越低,數字化監管的激勵效應也越明顯。一般而言,擁有良好公司治理環境的企業,公司治理效率也會相對較高,本文使用超額管理費用構造企業治理效率指標。具體是使用企業管理費用的自然對數對企業規模、營業收入以及基本回歸中的其他控制變量回歸,其殘差則表示企業治理效率。值越大,表示企業超額管理費用越高,相應地治理效率越低,并據此將企業劃分為治理效率高和治理效率低兩組。一般地,金融發展效率較高區域通常會有更高的信貸配給效率,使用區域銀行貸款總額除以存款總額表示信貸配給效率,并將樣本區域劃分為信貸配給效率較高組和較低組,逐一對式(1)進行回歸。表9匯報了對這一機制的檢驗結果,其中模型1和模型2的回歸結果顯示,在公司治理效率較低組中,GTP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顯著為正,而在治理效率較高組不顯著,組間系數差異也在1%的水平顯著。這說明數字化監管對治理效率較低組的企業信貸融資發揮了積極作用,即數字化監管提升了公司的治理效率,有利于企業信貸融資能力的提升。根據模型3和模型4的回歸結果,信貸配給效率較低組中,金稅三期對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的影響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而在信貸配給效率較高組中僅為10%,表明數字化稅收監管的實施在信貸配給效率越低的地區,信貸融資效應越顯著,即數字化監管有助于提升銀企間的信貸配給效率。綜上,可以認為數字化監管既提升了企業治理效率,也提升了銀企信貸配給效率,助力中小企業增強信貸融資能力。研究假說H2得到驗證。

(四)異質性分析

本部分從區域市場化程度、企業所有制差異兩個視角檢驗數字化監管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異質性效應。

1區域市場化程度差異

區域市場化程度通常意味著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其與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的可獲取性息息相關。一般地,市場化程度較高地區,往往存在著大量的中小銀行機構,信貸資源豐富,同時也擁有激烈的銀行間同業競爭,從而有助于改善中小企業融資條件,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28],這預示著數字化監管的信貸激勵效應可能在市場化程度較高地區更為顯著。根據王小魯等(2016)發布的各省份市場化指數[29],本文分別考察市場化較高地區和較低地區中的差異,以檢驗是否市場化程度越高,企業越容易獲取信貸融資。根據表10中模型1和模型2回歸結果,可知在市場化程度較高地區,GTP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而在市場化程度較低地區中不顯著。與預期一致,這說明地區市場化程度越高,數字化監管就越能夠促進中小企業信貸融資。

2所有制差異

長期以來,中國信貸市場存在嚴重的所有制歧視。相比于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通常有政府背書,加之企業的類公共部門特征使其更容易得到金融市場青睞,故而其可以憑借所有制優勢,獲取所需信貸資源。相反,民營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則由于缺少充足抵押品而無法滿足。根據前文結論,數字化監管有利于增強企業內部功力提升信貸融資能力,那么數字化監管是否可以通過上述機制有效緩解非國有企業甚至是民營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據此,本文依據注冊登記類型將所有企業劃分為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兩類,考察數字化監管對非國有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能力的影響。表10中模型3和模型4匯報了具體回歸結果。結果顯示,GTP的回歸系數在非國有中小企業中為00127,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金稅三期試點后,非國有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規模提升了127%,而對國有企業則沒有顯著的影響。從而證實,數字化監管的實施顯著提升了非國有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能力。

五、結論與政策含義

長期以來,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融資貴融資難等現實制約,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穩步推進。稅收征管作為其中重要的制約因素之一,其強度大小是否直接影響企業融資困境尚未形成統一的結論。本文以金稅三期的實施為準自然實驗,使用2010—2016年全國稅收調查數據,實證檢驗了數字化監管對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得出如下結論:(1)以金稅三期試點表示的數字化監管的實施不僅沒有加劇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反而有助于中小企業拓寬信貸融資規模,從而緩解融資困境,表現為善治之稅。結論在通過更換被解釋變量、平行趨勢檢驗、去除混雜因素及安慰劑檢驗后,依然保持較強的穩健性。(2)機制分析表明,數字化監管不但可以壓縮企業避稅空間,優化稅收治理環境,通過內外兼修發揮治稅效應;也可以通過內外兼修發揮治理效應,提高企業治理能力和銀企信貸配給效率,從而提高中小企業信貸融資能力。(3)異質性分析表明,區域市場化程度越高,數字化監管的信貸融資效應就越顯著。(4)數字化監管還顯著提升了非國有企業和面臨較高融資約束企業的信貸融資能力。

本文研究證實了大數據下,嚴征管不僅不會致使中小企業“一嚴就死一松就亂”,反而其治稅效應與治理效應的發揮有助于增強中小企業信貸融資能力。研究結論具有以下政策含義:首先,大數據稅收征管對企業信貸融資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效應,這意味著可以利用大數據治理,通過有效銜接金融系統,對企業進行分級分類金融管理,針對不同程度需求的企業匹配信貸融資需求,進一步提高信貸資金配給效率;其次,大數據稅收征管有助于優化稅收治理環境,發揮外部治稅效應,而稅收治理環境又是營商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數字化監管以及未來智慧稅務的實施應更深一步優化稅收征管模式,為納稅人提供更加優質、公平的稅負環境;最后,本文結論也為未來優化稅收征管方式提供了一定的思路。通過深化稅收監管模式,提高稅收服務水平,不僅可以促進中小企業優化治理強化內功,也同時有助于降低納稅人制度性成本等,從而實現內外兼修。

參考文獻:

[1]曾亞敏,張俊生.稅收征管能夠發揮公司治理功用嗎?[J].管理世界,2009(3):143-151.

[2]陳詩一,張建鵬,劉朝良.環境規制、融資約束與企業污染減排——來自排污費標準調整的證據[J].金融研究,2021(9):51-71.

[3]鄧明.企業所得稅有效稅率與資本結構[J].經濟管理,2019,41(9):175-190.

[4]樊勇,?李昊楠.?稅收征管、納稅遵從與稅收優惠——對金稅三期工程的政策效應評估[J].?財貿經濟,?2020(5):?53-66.

[5]侯尚法.稅收激勵、創新補貼與文化企業技術創新[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39(5):51-62.

[6]后青松,袁建國,張鵬.企業避稅行為影響其銀行債務契約嗎——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考察[J].南開管理評論,2016,19(4):122-134.

[7]金祥榮,李旭超,魯建坤.僵尸企業的負外部性:稅負競爭與正常企業逃稅[J].經濟研究,2019,54(12):70-85.

[8]李艷,楊婉昕,陳斌開.稅收征管、稅負水平與稅負公平[J].中國工業經濟,2020(11):24-41.

[9]劉曉光,劉元春.杠桿率、短債長用與企業表現[J].經濟研究,2019,54(7):127-141.

[10]劉行,趙健宇,葉康濤.企業避稅、債務融資與債務融資來源——基于所得稅征管體制改革的斷點回歸分析[J].管理世界,2017(10):113-129.

[11]劉忠,李殷.稅收征管、企業避稅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基于2002年企業所得稅分享改革的自然實驗[J].財貿經濟,2019,40(7):5-19.

[12]潘越,王宇光,戴亦一.稅收征管、政企關系與上市公司債務融資[J].中國工業經濟,2013(8):109-121.

[13]孫先民,張國微.智慧城市驅動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理論機制、計量檢驗與政策含義[J].商業研究,2022(4):58-66.

[14]孫雪嬌,翟淑萍,于蘇.大數據稅收征管如何影響企業盈余管理?——基于“金稅三期”準自然實驗的證據[J].會計研究,2021(1):67-81.

[15]孫雪嬌,翟淑萍,于蘇.柔性稅收征管能否緩解企業融資約束——來自納稅信用評級披露自然實驗的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9(3):81-99.

[16]王亮亮.公司避稅能降低權益資本成本嗎?——基于中國資本市場的證據[J].會計與經濟研究,2021,35(5):3-24.

[17]王小魯,樊綱,余靜文.?中國分省份市場化指數報告(2016)[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

[18]謝貞發,范子英.中國式分稅制、中央稅收征管權集中與稅收競爭[J].經濟研究,2015,50(4):92-106.

[19]葉康濤,劉行.稅收征管、所得稅成本與盈余管理[J].管理世界,2011(5):140-148.

[20]于文超,殷華,梁平漢.稅收征管、財政壓力與企業融資約束[J].中國工業經濟,2018(1):100-118.

[21]周正,門博陽,汪波.東北地區國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股權優化——基于混合寡頭模型的分析[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105-114.

[22]Bachas,?P.J.,Jaef,?R.F.,Jensen,?A.?Size-dependent?Tax?Enforcement?and?Compliance:?Global?Evidence?and?Aggregate?Implications[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2019(140):?203-222

[23]Berger,?A.?N.,?Saunders,?A.,?Scalise,?J.?M.,?Udell,?G.?F.?The?Effects?of?Bank?Mergers?and?Acquisitions?on?Small?Business?Lending[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8,?50(2):?187-229.

[24]Christensen,?H.?B.,?Nikolaev,?V.?V.,?Wittenberg-Moerman,?R.?Accounting?Information?in?Financial?Contracting:?The?Incomplete?Contract?Theory?Perspective[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2016,54(2):?397-435.

[25]Clarke,?D.,?Tapia-Schythe,?K.?Implementing?the?Panel?Event?Study[J].?Stata?Journal,?2021(21):853-884.

[26]Desai,?M.?A.,?Dyck,?A.,?Zingales,?L.Theft?and?Taxe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7,84(3):?591-623.

[27]Fan,?Z.,?Liu,?Y.?Tax?Compliance?and?Investment?Incentives:?Firm?Responses?to?Accelerated?Depreciation?in?China?[J].?Journal?of?Economic?Behavior?&?Organization,?2020(176):?1-17.

[28]Richardson,?S.Over-Investment?of?Free?Cash?Flow[J].?Review?of?Accounting?Studies,?2006,11(2):?159-189.

[29]Sun,?L.,?Abraham,?S.?Estimating?Dynamic?Treatment?Effects?in?Event?Studies?with?Heterogeneous?Treatment?Effects[J].?Journal?of?Econometrics,?2021,?225(2):175-199.

Taxes?for?Good?Governance:The?Golden?Tax?Project?and?the?SMEsFinancing?Dilemma

YU?Jing-yuan,ZHOU?Meng

(School?of?Public?Finance?&?Taxation,?Guangdo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

Guangzhou?510320,China)

Abstract:?The?financing?dilemma?is?a?significant?challenge?for?the?development?of?SMEs,?and?the?impact?of?digital?regulation?on?this?issue?in?the?digital?economy?is?under?explored.?This?study?aims?to?empirically?examine?whether?strict?digital?regulation?exacerbates?or?soothes?SMEs?financing?dilemma?and?its?mechanism?using?national?tax?survey?data?from?2010?to?2016?and?a?quasi-experiment?of?the?Golden?Tax?III?pilot?(GTP).?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GTP?does?not?increase?SMEs?financing?costs;?instead,?it?enhances?their?credit?financing?ability?and?alleviates?their?financing?distress.?These?findings?remain?robust?after?controlling?for?alternative?variables,?conducting?parallel?trend?tests,?removing?confounders,?and?conducting?placebo?tests.?The?mechanism?analysis?shows?that?digital?regulation?helps?to?improve?corporate?tax?compliance?and?governance?internally,?while?optimizing?the?tax?governance?environment?and?credit?rationing?efficiency?of?banks?and?enterprises?externally.?It?exerts?both?tax?and?governance?effects?in?an?“internal?and?external”?manner,?which?is?a?manifestation?of?good?governance.?Furthermore,?the?analysis?shows?that?the?incentive?effect?of?digital?regulation?is?more?significant?in?regions?with?higher?marketization?degrees.?Digital?regulation?also?improves?the?credit?financing?ability?of?Non-state?enterprises?and?enterprises?with?higher?financing?constraints.

Key?words:tax?aministration;tax?treatment?effect;governance?effect;SME?Financing

(責任編輯:周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播放毛片|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日本久久网站|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国产第八页| 色天天综合| 青青久视频|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日韩av资源在线|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亚洲bt欧美bt精品| 欧美色综合久久|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视频| 中文字幕2区| 欧美a在线|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久久毛片网|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国产91精品久久|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国产成人盗摄精品|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免费a级片|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欧美|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97在线免费|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91无码国产视频|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欧美日韩资源|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亚洲精品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