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
【關鍵詞】真實情境;項目式學習;神話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當今教育發(fā)展趨勢,要求培養(yǎng)出能靈活運用所學解決復雜問題的學習者,即具備學習素養(yǎng)的學習者。
項目式學習緊扣語文核心知識,創(chuàng)設可感的具體情境,通過設置真實的驅動任務,統整多樣的學習資源,引領學生深入合作、大膽探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形成對語文核心知識的深度理解,并形成靈活運用的能力。本文以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神話單元為例,探究如何讓知識和認知在實踐活動和任務中活化起來,幫助學生形成能力,發(fā)展思維,實現素養(yǎng)的培育。
一、聚焦主題,關聯知識,明確單元學習序列
1.把握核心概念,構建單元學習目標
項目式學習倡導借助學科大概念的可遷移性,明確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指向兩個核心概念:了解和感受。“了解”,是基于故事邏輯,提煉事情發(fā)展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是心靈體悟的方式,聚焦單元文體特質,感受神話神奇的想象以及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師在把握核心概念的基礎上,結合神話單元的文體特征,對本單元課文的編排進行分析,對課文的具體內容進行研究,確定本單元項目式學習的目標序列:《盤古開天地》,以盤古身體變化的過程為軌跡,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實現故事內容與語文要素的對接。其中,盤古開辟天地過程中的工具、動作以及最后身體的演變,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神話的特點;《普羅米修斯》則須充分借助單元首篇課文的學習經驗,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引導學生明確故事內容,并試著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講述故事,借助從太陽車中盜火、被老鷹啄食肝臟、身體恢復等情節(jié)以及希臘神話中不同的名字等,嘗試講述故事;《女媧補天》的教學,則可以運用逆向思維,創(chuàng)造性地講述故事。
2.提煉分列主題,設置單元學習任務
教師要以適切的問題和任務組織單元學習體驗活動。
本單元組織編排了四篇中外經典神話,這四篇神話有著鮮明的共性。教師可以針對文章內容,設置不同的問題。比如,《盤古開天地》中“盤古是怎樣開天地的”,旨在梳理盤古開天辟地的過程,感受其付出的巨大代價;《精衛(wèi)填海》可以設置“精衛(wèi)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等問題,引導學生重新回歸文本,感受精衛(wèi)不服從命運安排、勇敢無畏的精神品質;《普羅米修斯》則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最讓自己感動的人物或情節(jié),聚焦主人公被困在高加索山上的情節(jié),從普羅米修斯經受的折磨感知其勇敢不屈。教師可將本單元的學習任務進行整合,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我是神話傳講人”,設計單元學習任務(見圖1)。
在具體教學中,本單元的主題確定為“神話故事傳講”,主基調為講述,可以分為三個具體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神話故事知多少”,這是神話故事的初級講述和引導階段,通過收集資料來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學生也可以采風的方式來了解家鄉(xiāng)的神話傳說,關注神話故事的來源。收集結束之后,請學生在班級中分享自己讀過的神話故事,然后引入神話故事這一題材的基本特點,讓學生在收集資料和分享的過程中了解神話故事。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講述故事。其中,第一個小環(huán)節(jié)為“開天辟地有始祖”,主要講述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第二個小環(huán)節(jié)為“驚天動地大英雄”;第三個小環(huán)節(jié)為“中外神話大串講”,通過串講,進行比較分析,引導學生了解中外神話的不同。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穿越時空的奇遇”,引導學生充分拓展思維,了解神話故事的來源,感受神話故事的力量。通過繪制神話人物圖譜,并進行分析,了解神話的根源;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談一談“與喜歡的神話人物過一天”,感受神話故事與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不同;通過神話故事巡演,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對單元學習形成總結,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認識。本次活動基于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主要內容,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和引導性。
二、統整資源,具身體驗,創(chuàng)設單元學習情境
1.統籌規(guī)劃內容,拓展學習資源
對神話單元進行項目化設計,首先要對教材進行統籌規(guī)劃,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入具體的學習場景中,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展示資料,豐富學生對神話背景的了解。
比如,《盤古開天地》屬于典型的創(chuàng)世神話,但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發(fā)展背景,也有著不同的文化,其神話也有著不同的風格。因而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相機拓展其他民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引導學生在同中辨異、異中求同,進一步把握創(chuàng)世神話的特質。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做好前期的資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對不同神話中涉及的人物進行分析,并對古今中外的神話人物進行對比,以豐富學生對神話的了解。
2.強化整體感知,建構開放情境
項目式學習強化學生對課文中知識、信息的統整和聚合,以更加廣闊和開放的方式,為學生呈現更為豐富的活動板塊。在本單元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了以下策略。
第一,合作閱讀,整體感知。教師可根據本單元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把握文本的基礎上,小組交流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加深對神話的認識。
第二,聚焦細節(jié),深入感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故事中描寫神話人物的詞語和句子,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體會語言的精妙,可以借助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構建類群,提煉共性。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深化對神話特點的認識。
第四,建構情境,拓展遷移。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搭建遷移運用的平臺,引導學生積累神話故事,在實踐活動中感受神話的神奇和鮮明的人物形象。
三、深度推進,激活思維,培育核心素養(yǎng)
1.設置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情,設置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維碰撞,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并能進行表達。
教學本單元時,我們不妨鏈接單元習作《我和________過一天》,將單元課文學習統整在主問題“我想成為________”下。課文中的“神”究竟給了你怎樣的觸動?他們的哪些行為、哪些精神,會激勵你不斷成長?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自主學習單,鼓勵學生在深入學習中思考。比如,本單元的神話故事讓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批注,也可以針對這一部分撰寫感受,并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分享。
教師還可以根據學情適時調整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比如,圍繞問題“你想成為誰”進行閱讀、選擇、表達后,筆者發(fā)現有部分學生的認知相對淺薄。此時不妨對這一問題進行調整,如教學《普羅米修斯》時,著重引導學生將“我想成為普羅米修斯”的理由表達出來,引領學生的思維向文本深處邁進,從而更好地對話文本,推動學生言語實踐能力提升。
2.對比關聯,提升高階思維能力
教學時,教師需要在現有的文本資源中探尋文本的內在關聯,在遷移運用的過程中,采用對比、統整、聯系等方式進行探究,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fā)展。比如,可結合教材內容,鏈接其他神話故事,引導學生發(fā)現神話人物在不同的故事中有很多共性。比如,“神”都有“神力”,都有責任心和擔當:盤古為了創(chuàng)造世界,費盡了全身力量,為人們創(chuàng)造了這個美麗精彩的世界;精衛(wèi)為了防止再有溺水事件發(fā)生,試圖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將東海填平,等等。借助豐富的素材,能夠讓學生深化對神話人物的認識。
學生的認知不能始終停留在接受層面,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超越文本內容的挑戰(zhàn)性問題,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比如,課文中的盤古開天辟地、普羅米修斯盜火、女媧補天,正因為是神話故事,才使得故事的邏輯以及角色的言行顯得合理。教師不妨設置這樣的思辨性問題:你覺得普羅米修斯付出巨大代價為人類盜取天火是否值得?用當下生活中的價值判斷,對傳統神話故事進行審視,激活學生的認知思維,思考神話故事背后蘊含的豐富價值,這對于學生從不同維度解讀神話故事具有積極意義。
總而言之,教師要把握統編教材的特點,找準實施項目化學習的抓手,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設置合理的任務,統整學習資源,引領學生深入合作、大膽探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形成能力,發(fā)展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