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張希文

2023年1月5日至2月15日,“融合·開拓——鄭州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在鄭州美術館(新館)展出,該展覽是2022第九屆“中原美術”學科建設論壇重要的系列活動之一。展覽共展出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在職教師和外聘導師的國畫、油畫、水彩、雕塑等60余件作品。這些作品以造型視覺語言,講述“中原故事”,闡釋“中原精神”。
展覽嘗試以中原文化和社會生活為依托,探索建立典型的視覺語言形式,帶動系統的學術理論研究、精神化的美術創作實踐以及相應學科特色的確立。鄭州大學美術學院以此理念為基石,積極鼓勵美院人深入到中原文化和火熱的社會生活之中去感受、認識“中原面目”,確立藝術探索、表現的精神支柱,以開放的胸懷、獨特的視角,凝練表現“中原面目”的藝術語言形式,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和整理“中原美術”學科的歷史傳承和理論脈絡。此次展覽正是這一理念在現實中階段性實踐成果的呈現,是美院人積極探索表現“中原面目”、詮釋“中原精神”的印證。
2月11日上午,“融合·開拓——鄭州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學術研討會在鄭州美術館舉辦。河南省內高校及專業機構專家教授及學院全體教師共計60余人參加會議。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王曉予主持開幕式和教師作品捐贈儀式。開幕式上,鄭州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朱建良和鄭州美術館館長羅鳴分別致辭,向與會嘉賓表示衷心感謝和誠摯歡迎。
朱建良介紹了學院“中原美術”優勢特色學科建設的背景與過程。鄭州大學美術學院于2015年提出“中原美術”學科建設這一命題,九年來在大家的幫助支持下,學科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中原美術具有地域性,但又不局限于地域,它不僅屬于河南高校、屬于中原美術家,更是一個開放的領域,今后將繼續秉承立足中原、面向世界的宗旨,邀請各位專家見證助力“中原美術”的建設與發展。羅鳴館長對此次展覽和研討會予以高度評價,介紹了鄭州美術館近些年所舉辦的重要展覽情況,指出“鄭州美術館是藝術家的美術館,愿與大家攜手共進、共謀發展,推動中原美術再上臺階”。
隨后,朱建良代表學院向鄭州美術館捐贈鄔建教授和王國建教授創作的兩件美術作品,鄭州美術館館長羅鳴接受捐贈,并向兩位藝術家頒發了收藏證書。
捐贈儀式結束后,鄭州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中國畫研究中心主任鄔建擔任學術研討環節主持,與來自河南省內高校、專業機構的各位專家圍繞“中原美術”這一核心概念,針對“中原美術的融合與開拓”“學科發展與美術創作”“美術創作與時代發展”“美育與美術作品傳播路徑”等具體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和廣泛交流。
鄔建介紹了以往歷屆“中原美術”學科研討會開展的歷程和“中原美術”學科建設的發展概況,明確指出“中原美術”不是簡單的地域美術,而是具有更廣泛且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希望“中原美術”學科能夠依靠地域性的獨特優勢,在中原大地上茁壯成長。
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鄭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白金堯希望鄭州大學的研究創作群體越來越強大,創造出更加具有時代性和具有時代魅力的作品,在中原美術學科的建設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河南省學校藝術教育協會會長、鄭州輕工業大學易斯頓美術學院院長石品高度評價了美術學院的創作梯隊,期望鄭州大學美術學院把“中原美術”學科建設論壇這個成果發揚光大,呼吁高校美術教育工作者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精神,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創作出更多優秀的美術作品。
河南省美術館館長于會見指出,“中原美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高校、美協、藝術學會、美術館等社會各界整體推進,與中原文化、中原畫風相貫通,進一步推動中原美術建設落地。
河南大學教授、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趙振乾認為“中原美術”相關研究應當以高校為主,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將此命題廣泛且持續地研究下去,研究隊伍的構成應當注重理論和創作兼顧,二者可以互補,可以互相支撐。
鄭州雕塑壁畫院原院長張松正以雕塑作品為例,高度評價本次展覽作品在融合與開拓方面取得的成果。他期望河南教育界、文化藝術界在一種良好的競爭、激勵、互動、學習環境中共同進步。
河南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席衛權指出,“融合與開拓”是中原美術發展的重要路徑,結合河南大學藝術專業的發展狀況,期望河南藝術院校共同審視時代性、當代性、創新性,把握當下的評判尺度和標準,共同推動中原美術事業發展。
石佛藝術公社社長黃國瑞在發言中表達了對鄭州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工作支持的決心和態度,分享了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共存發展以及公辦與民辦藝術事業之間的不同,表示將會不遺余力地將當代藝術事業向前推進。
中原工學院教授王剛從高校教師的角度提出對于當下藝術教育有關創造性缺失的擔憂。他根據自身的創作經驗,說明自己始終在努力消減學院對他創作觀念和手法上的影響。
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陳巍提出河師大美院正在進行三方面努力:第一是打造創作、教學、理論的三個核心團隊;第二是積極進行學科建設;第三是對河南美術史、設計史的梳理。
河南工業大學設計學院院長王慶斌從學科發展的角度談論了美術與設計的緊密關聯性,引用了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在省十一次黨代會上所提出的“設計河南”發展策略,認為“中原美術”“設計河南”不但是學科建設的重點,也是新的經濟建設增長點。
鄭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院長王西軍認為,美術教學一線存在包括但不限于畢業生發展方向、專業整合等諸多問題,并號召各個兄弟院校可以在這一議題上進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
信陽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鄒東升著重談論了中原美術教育兩個重要方向:一是人才培養讓中原文化能夠傳承下來;二是美術教師自身的創作。
河南大學教授賈濤認為展覽作品中呈現出了三個重要特點:一是作品題材、風格、手法豐富多樣,體現出了多方面的融合;二是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三是體現了河南藝術家作品共有的中原特色,從而形成一種“合力”。
鄭州環境雕塑研究所所長宋建文的發言立足于城市發展角度,他希望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在學術研究、理論創新、人才聚集方面能夠更進一步提升,并進一步介入鄭州市城市文化發展中去。
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曉偉以本次教師作品展的名稱“融合·開拓”為切入點,提出了電影和美術的融合與發展,并通過自身學術經歷提出了有關中原美術家形象的塑造和傳播的新思考。
《大河美術報》副總編輯李向華首先以媒體人的身份討論了眾多媒體平臺助力美術創作的現狀,他還認為河南地區的美術界發展應該學習武漢的發展經驗,即整合整個行業團隊,凝心聚力做事,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助推力量。
河南省美術館理論與典藏部主任高敏首先從美術史中學院體系的發展角度出發,認為學院體系與社會體系應保持雙向互動的關系。其次,他提出“中原美術”的發展應該具有時代性,應該以兼容并蓄的方式和開放的國際視野傳承中原文化精神。
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副主任付銘認為本次展覽中的作品是以“中原美術”作為切入點,是美術學院教師對傳統與創新、外來與本土的獨立思考和判斷的呈現,通過這些作品,可以看到教師們從日常生活和社會經驗中截取了最鮮活的藝術資源。
最后,鄔建對研討情況進行了總結。他指出,各位專家的發言內容豐富且涵蓋面廣博,從中原美術學科建設路徑,傳統融匯和當代創新、美術教育、中原文化思想內涵到美術作品、展覽及傳播形式創新等維度,為我們提供了活躍的思維和多樣的視野,令人獲益良多。本次展覽是2022第九屆“中原美術”學科建設論壇的系列活動之一,是鄭大美院人以造型視覺語言深化“中原美術”學科建設的實踐嘗試。今后美術學院將會繼續努力扛牢“中原美術”學科建設的旗幟,激勵教師圍繞中原美術產出高水平創作和理論成果,通過舉辦作品展覽和學術研討,群策群力,努力推動中原美術事業蓬勃發展。
(作者就職于鄭州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