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俄烏沖突中日本對俄外交鮮明地體現了日本外交中的矛盾性與實用性特征,外交言語與外交行為間既有一致之處又有背離之時 。綜合溫特提出的物質主義與理念主義因素,通過分析俄烏沖突中日本對俄外交言行,得出結論如下:物質主義因素與理念主義因素共同決定日本國家利益認知,包括經濟財富利益認知和集體自尊利益認知,兩項利益認知存在沖突與否決定日本外交言行一致還是背離。當兩項利益認知一致,或不一致但物質主義因素并非直接關系國家安全時,日本對俄外交保持言行一致。當兩項利益認知發生沖突,且物質主義因素直接關系國家安全時,日本對俄外交言行發生背離。鑒于此,中國在與日本交往中,不僅要“聽其言”,更應該“觀其行”,觀察其外交言行的內在邏輯,才能洞徹日本外交的真實訴求。
關鍵詞:俄烏沖突;日俄關系;日本外交;言行一致;言行背離
中圖分類號:D81;D831.3;E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458-(2023)02-0038-11
DOI:10.14156/j.cnki.rbwtyj.2023.02.004
引 言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俄烏軍事沖突爆發,對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產生了重要影響。截至2022年12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已經對俄發起9輪經濟制裁,其規模空前之大、措施之嚴厲在冷戰后絕無僅有。日本作為“西方一員”,首相岸田文雄在G20峰會上表示:“俄羅斯的行為是對基于法律統治的國際秩序的挑戰。要用最強烈的語言對其進行譴責”[1]。另一方面,日本雖然對俄實施制裁,但在某些領域其外交行為卻并未做到如其外交言語一般強烈,如:并未像英、美等國家一般對俄關閉領空,并且拒絕退出與俄合資的薩哈林1號、2號能源開發項目。顯然,在經驗事實上,日本對俄的外交言語與外交行為之間存在背離。那么,什么情況下日本對俄外交言語與外交行為保持一致?什么情況下二者發生背離?外交言語與外交行為間為何會產生背離?如果不能準確回答上述問題,將難以客觀把握日本對俄外交的內在邏輯及其真實訴求。
事實上,一國外交包括其外交言語和外交行為,外交言語通常是外交官或政治領袖在公開場合表達的立場和政策傾向,包括外交宣言、聲明、演講、談判等,國家通過外交言語表達自己的政策、態度和意圖,向國際社會傳遞信息。外交行為是實際執行政策的具體行動,包括各種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行動,例如簽署條約、派遣使節、組織聯盟、施加制裁等。當外交言行一致時,外交言語往往是外交行為的預先表述和解釋,為外交行為提供了政治上的合法性和道德上的支持;外交行為則能夠證明國家言出必行的
決心和實力,使其言語更具說服力。然而,由于外交言行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內部政治、經濟利益、外交關系等,外交言語和外交行為間難免發生偏離。因此,探明外交言語與外交行為的影響因素是理解其外交言行背離邏輯的關鍵。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俄烏沖突中日本對俄外交為分析對象,探究影響日本外交言行的因素,回答日本外交言行何時一致、何時背離,以及言行背離的原因。并以此為基礎,嘗試分析日本外交言行的內在邏輯及規律,進而洞徹其外交的真實訴求。
一、對既有研究的回顧與評述
目前國際關系學界尚未就俄烏沖突中日本外交言行一致與否的原因達成明確共識。相關研究可分為兩類,一類為俄烏沖突背景下的日本外交研究,另一類關注日本外交中的矛盾行為問題。
由于俄烏沖突為近期發生的事件,現已發表的論文對俄烏沖突中日本外交政策的研究較少,主要從日本外交的目的、影響,以及今后外交路線的調整等角度進行研究。項昊宇考察了俄烏沖突爆發后日本對俄的制裁措施以及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認為日本的舉措意在強調共同價值觀、維護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秩序,同時借機推進“國家正常化”進程[2]。王珊分析了日本應對俄烏沖突的舉措,認為日本借俄烏沖突之機,意圖修改戰后國際秩序,重構以美歐日為核心,以軍事、科技、經濟為主導的國際新秩序[3]。潘萬歷、白如純探究了俄烏沖突對日俄關系的影響,認為俄烏沖突是日俄關系的轉折點,由于日本缺乏改善日俄關系的動力、國內輿論以及日美同盟等因素影響,日俄關系短期內難以改善[4]。王彥軍分析了俄烏沖突背景下日本區域合作戰略新調整,認為今后日本將繼續配合美國實施印太戰略、更加強調共同價值觀和安全合作、極力推動亞太區域合作擴大化、去中國化與圍堵中國[5]。
此外,關于日本外交中的矛盾行為問題研究,主要可以分為國家利益論、政經分離論、歷史文化論三類。就國家利益論而言,不少學者認為第一次石油危機時期日本外交的矛盾行為是在利益沖突時日本追求國家利益至上的結果。程蘊從自主外交與同盟義務的矛盾與協調的視角,分析第一次石油危機中日本外交從追隨美國制裁阿拉伯國家到支持阿拉伯國家立場的轉變[6]。張紹鐸認為,日本對中東政策的調整,是對中東石油需求和美國意愿間平衡的結果,日本發表符合阿拉伯要求的聲明亦是經過美國默許[7]。李凡認為突如其來的石油危機給日本經濟帶來沖擊,日本為穩住石油供應,放棄對阿以沖突的“中立”政策,采取支持阿拉伯國家的“親阿拉伯”政策,加強同中東產油國的關系[8]。
關于日本對華“政經分離”政策,劉江永從日本國內因素與中日經濟關系因素的視角進行分析,認為日本右翼勢力抬頭破壞了中日政治關系,導致“政冷”的出現;而“經熱”則主要是因為中日經濟的互補性和高度相互依存[9]。高成瑨和趙長峰從結構性相互依存的視角分析認為中國在中日貿易中存在單邊脆弱性,以至于日本在經濟上與中國緊密依存的同時,在政治上能采取有損雙邊政治關系的行為[10]。呂平從中美日三邊關系視角分析日本對華“政經分離”政策,認為該政策是日本現實主義外交路線的具體體現,是在日美同盟與獲取中國經濟紅利間平衡的結果,其最終目的是實現“政治大國”的目標[11]。蔡亮分析了安倍政府對華的“政經分離”政策,認為日本意圖在渲染“中國威脅”的同時,重拾“價值觀外交”,構筑對華的戰略對沖[12]。
從歷史文化的視角而言,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從歷時角度考察日本外交觀念的轉變。巴殿君認為,小日本主義與大日本主義、民生國家與普通國家、國際主義與亞洲主義三對理念間的矛盾,是影響日本外交政策選擇的主要因素[13]。尹曉亮認為,知識要素、文化要素、觀念要素三者互動耦合,造就了日本對中國“制衡者”“分享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對美國“追隨者”“代理者”“利用者”的角色[14]。程蘊認為,二戰后日本對中東外交的理念由“平衡價值交換”轉變為“構建地區秩序”,導致日本對中東外交的介入方式由“弱”變“強”[15]。張建立從文化心理學的視角考察了日本政府對待“河野談話”出爾反爾的態度,認為其受日本文化中“義理”法則的影響[16]。
既有研究回顧了俄烏沖突中日本對俄外交政策的動因、調整及影響,以及日本外交存在矛盾行為的原因,為進一步研究日本外交言行背離,在資料和視角等方面奠定了基礎。然而,現有研究鮮有將外交言語和外交行為同時作為因變量,探究二者背離的邏輯,忽視了言語在外交中的作用。后建構主義認為,語言本身具有語言力,語言可以通過表象過程造就社會現實[17]。外交言語作為造就社會現實的手段之一,有必要將其作為獨立的因變量加以考察。此外,由于忽視外交言語的作用,現有研究框架也難以解釋何種情況下俄烏沖突中日本對俄外交言語與外交行為保持一致,何種情況下發生背離,以及外交言行背離的原因是什么。如若不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就難以正確認識俄烏沖突中日本外交的真實意圖,進而難以做出正確應對。
基于上述梳理,本文以俄烏沖突中日本對俄外交為分析對象,在明晰日本對俄外交的影響因素以及各類因素間互動關系的基礎上,構建日本對俄外交言行的分析框架,挖掘俄烏沖突中日本對俄外交言行背離的邏輯,進而為中國準確把握日本外交動因、妥善應對其外交政策調整提供參考。
二、假說與分析框架
外交言語和外交行為作為外交政策制定和執行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互配合,既可以相互印證,增強國家的立場和態度的可信度,又可以相互背離。然而外交言行的背離往往并非偶然,其目的是掩蓋國家外交真實意圖或追求更復雜的戰略目標。無論二者為何種關系,其本質目的均為最大程度地爭取和實現國家利益(國際政治中的國家利益是指一個民族國家的整體利益,這種利益是由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共享的利益。參見: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6.)。因此,在分析國家外交言行一致與否的邏輯之時,國家利益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國家利益包括生存、獨立、經濟財富與集體尊嚴四個方面[18]230。存在主觀性與客觀性兩種屬性,國家利益的客觀性是指國家賴以生存和延續的基本條件;國家利益的主觀性是指國家對客觀國家利益及其實現方式的認識[19]。由于國家利益的復雜性、變動性和主觀性等特點,國家難以完全地、客觀地認識其國家利益,總是受到主觀因素影響,產生國家利益認知偏差,進而影響國家外交言行[20]。聚焦于國家利益的主觀性,引入國家利益認知這一概念,即國家利益認知是指國家對其賴以生存和延續的基本條件及其實現方式的主觀認知。影響國家利益認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溫特總結了四種關于結構的社會理論,物質主義、理念主義、個體主義和整體主義[18]21。其中,物質主義和理念主義關注的是國家行為的根本動因,而整體主義和個體主義則著眼于分析國際關系的運作機制。針對日本對俄外交言行背離之舉,物質主義與理念主義視角更能解釋其行為邏輯。
物質主義認為社會的最根本事實是物質力量的本質和組織,物質力量包括:人的本性,自然資源,地理狀況,生產性力量,毀滅性力量[18]22。在物質主義看來,國際關系的根本驅動力在于國家對于物質利益的追求。在日本對俄外交中,物質主義因素主要表現在生產性力量和自然資源兩個方面。從生產性力量的視角來看,日俄間貿易總量并不大,以2021年為例,日本對俄出口總額僅為8 624億日元,進口總額為1兆5 431億日元[21]。就日俄間貿易而言,日本對俄經濟制裁不會對日本經濟造成較大沖擊,這是日本積極主張制裁俄羅斯的原因之一。但就自然資源而言,自然資源匱乏的日本對能源大國俄羅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非對稱性依賴,以2021年為例,俄羅斯是日本第二大煤炭供應國,第五大原油和液化天然氣進口國[21]。日本認識到制裁俄羅斯可能對其能源安全保障產生影響,故而日本對俄的制裁行為難以像美國等國家表現得如此強硬和干脆。
理念主義認為社會的最基本事實是社會意識的本質和結構,即觀念或知識的分配,包括規范、規則、制度等[18]22。換言之,理念主義則強調國家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因素在國際關系中的重要性。就觀念而言,執拗追求“大國主義”是日本歷史上一以貫之、內生性的訴求[22]。“大國主義”訴求在不同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如1868—1945年間日本自詡為“萬國之根本”,以“統治宇內”為己任,二戰后提出“戰后政治總決算”“正常國家化”等目標,都顯示了其不安于現狀、試圖改變的意圖[14]。此次俄烏沖突被日本看作國際戰略博弈的契機,欲借此增強其在國際政治上的影響力。除觀念外,關系也是理念主義不可忽視的因素。關系建構主義認為國際關系的世界是由關系構成的世界,行為體是且只能是“關系中的行為體”[23]。故而關系理論亦應被納入理念主義范疇。根據關系理論,行為體所處的關系圈促成和限制行為體的行為。行為體明確了自身在國際社會中關系網所處的位置時,才能明確利益認知,進而作出外交判斷[24]。日本自詡為西方國家的一員,與美歐諸國“共享價值觀”,共同維護所謂的“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日本認識到作為G7的一份子,其外交應該與歐美各國保持一致性,因此歐美等西方國家對俄外交影響著日本。正如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軍事行動后,日本跟隨歐美諸國譴責了俄羅斯。首相岸田文雄在G7首腦會議上聲稱:“俄羅斯的行為動搖了國際秩序的根本,對此我們嚴厲譴責。日本作為G7的一員,將與G7諸國團結應對,緊密合作。”[25]值得強調的是,日美同盟的特殊性亦是日本對俄外交的重要影響因素,從《日美安全條約》開始建立的日美安保體系不斷升級發展,形成日本在安全領域的對美高度依賴,日本認識到正確處理日美關系與保障日本國家安全息息相關,因此美國對俄外交的強硬態度制約了日本對俄的外交空間。
物質主義與理念主義在實際運作中并非割裂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國家在制定外交政策時,既要考慮自身的物質利益,也要考慮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因素,并且這些因素相互影響,產生復雜效應,形成國家整體利益認知。據此,綜合物質主義與理念主義要素,提出俄烏沖突中日本對俄外交言行的分析框架(圖1)。
如圖1所示,物質主義因素與理念主義因素對國家利益認知的影響不盡相同。其中,物質主義因素主要影響經濟財富這一國家利益認知,而理念主義因素主要影響集體自尊利益認知(經濟財富指保持社會中的生產方式,在延伸意義上也包括保護國家的資源基礎;集體自尊指一個集團對自我有著良好感覺的需要,對尊重和地位的需求。參見:亞歷山大·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M].秦亞青,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30.),經濟財富利益認知與集體自尊利益認知互動耦合,形成國家整體利益認知,進而決定國家外交言語與外交行為。根據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1:物質主義因素與理念主義因素對國家利益認知(包括經濟財富利益認知和集體自尊利益認知)的影響不發生沖突,國家外交言語與外交行為保持一致。
然而,當物質主義因素與理念主義因素對國家利益認知的影響發生沖突,即經濟財富利益認知與集體自尊利益認知發生沖突,國家外交言語與外交行為是否發生背離需要進一步討論。肯尼思·華爾茲的結構現實主義認為,國際體系的結構是無政府狀態,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安全[26]。正如日本在經貿領域對俄制裁,雖然會一定程度上損害日本的經濟利益,但其對日本影響程度有限且并非直接關系到日本國家經濟安全,故而日本追隨歐美在經貿領域對俄進行一系列制裁。據此,當物質主義因素與理念主義因素對國家利益認知的影響發生沖突,物質主義因素并非直接關系國家安全時,行為體會遵照理念主義因素開展其外交行為,由此提出假說2以及競爭性假說3。
假說2:物質主義因素與理念主義因素對國家利益認知的影響發生沖突,即經濟財富利益認知與集體自尊利益認知發生沖突,且物質主義因素并非直接關系國家安全時(包括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等),國家外交言語與外交行為保持一致,且由理念主義因素決定。
假說3:物質主義因素與理念主義因素對國家利益認知的影響發生沖突,即經濟財富利益認知與集體自尊利益認知發生沖突,且物質主義因素并非直接關系國家安全時(包括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等),國家外交言語與外交行為發生背離,且物質主義因素決定國家外交行為,理念主義因素塑造國家外交言語。
當物質主義因素直接關系國家安全時(現實中亦存在理念主義因素關系國家安全的可能,但在本研究中不存在此類情況,即美國不可能因為俄烏沖突中日本不追隨美國制裁俄羅斯而破壞美日同盟,因此對此不做重點考慮。),外交言語與外交行為的關系與上述情形不同。從經驗事實來看,俄烏沖突爆發后,英、法、德、美等國家作為制裁措施,相繼宣布針對俄羅斯航班關閉領空。作為反制措施,俄羅斯對英、法等36個國家航空公司的航班實施管制[27]。然而號稱“西方一員”的日本卻并未對俄關閉領空。日本外相林芳正表示:“歐洲和日本的地理狀況不同,需要考慮對物流的影響”[28]。如果制裁俄羅斯,俄羅斯將禁止日本航空公司在俄羅斯領空內飛行,迫使日歐間的航線繞行,物流費用將大大提升,損害日本經濟安全,故而日本并未追隨歐美諸國對俄關閉領空。綜上,當物質主義因素直接關系國家安全時,物質主義因素是外交行為的決定性因素,而理念主義因素塑造外交言語,據此提出假說4與競爭性假說5。
假說4:物質主義因素與理念主義因素對國家利益認知的影響發生沖突,即經濟財富利益認知與集體自尊利益認知發生沖突,且物質主義因素直接關系國家安全時(包括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等),國家外交言語與外交行為發生背離,且物質主義因素決定國家外交行為,理念主義因素塑造國家外交言語。
假說5:物質主義因素與理念主義因素對國家利益認知的影響發生沖突,即經濟財富利益認知與集體自尊利益認知發生沖突,且物質主義因素直接關系國家安全時(包括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等),國家外交言語與外交行為保持一致,且由物質主義因素決定。
下文將以俄烏沖突中日本對俄外交為例,對上述假設進行檢驗。具體而言,聚焦日本對俄金融和貿易制裁、停止進口俄產石油和煤炭以及拒絕退出薩哈林項目事件,綜合考察日本外交言行是否一致及其言行的內在邏輯。
三、案例分析
聚焦于俄烏沖突中的日本對俄外交,物質主義因素與理念主義因素對日本國家利益認知的影響不盡相同,從而導致外交言行產生差異。在此,將通過具體案例分析這種差異及其原因。
(一)日本對俄的金融和貿易制裁
俄烏沖突未開始時,日本的反應相較于“七國集團”(G7)其他國家顯然有所保留。但美國要求日本考慮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希望與包括日本在內的重視“法律支配”的國家結成對俄包圍網[29]。換言之,從理念主義因素即美國的態度來看,日本若想繼續作為西方的一員,應該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就日本自身而言,日俄間“北方四島”歸屬問題懸而未決,安倍政府過去對俄的友好態度在解決日俄領土爭端方面沒有實質性進展,岸田意欲改變對俄姿態[4]。2022年2月19日,圍繞烏克蘭局勢,G7國家召開了緊急外長會議,警告俄羅斯如果俄烏發生沖突,各國將一致采用經濟、金融制裁等手段,讓其付出史無前例的巨大代價[30]。
在具體外交行為方面,日本政府緊跟美國步伐,制定了一系列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2022年2月26日,首相岸田文雄宣布,凍結選定的俄羅斯銀行和其他實體的資產;暫停發放俄羅斯重要個人的簽證,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盟友合作,將選定的俄羅斯銀行從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中剔除(但在能源交易中關系密切的銀行不在對象范圍內);限制與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的交易;對半導體和任何運往俄羅斯軍事組織的商品進行出口限制[31]。2022年2月28日,日美歐領導人進行電話會議,就維持包括能源價格在內的世界經濟穩定,讓俄羅斯“付出沉重的代價”等問題確認了緊密合作[32]。2022年3月16日,日本宣布取消對俄羅斯的“貿易最惠國待遇”,進一步加強對俄的進出口貿易管理[33]。其中,將部分俄羅斯銀行從SWIFT中剔除的舉措被稱為“金融核武器”,實際上將俄羅斯銀行踢出全球金融交易網絡,切斷了其與全球經濟的聯系[34]。此外,盡管限制半導體和軍事商品的對俄出口以及取消俄羅斯的“貿易最惠國待遇”,會對日本外貿收入造成一定影響,但對俄出口在日本整體出口中所占比重較小,這些制裁措施不會對日本經濟利益造成實質性傷害。因此,就經濟財富利益認知而言,日本有能力對俄實施制裁。
另一方面,從外交言語來看,日本對俄羅斯表示了強烈譴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日本將堅決維護基于法治的國際秩序,對俄羅斯進行強烈譴責”“今后將與G7和國際社會合作,采取強有力的制裁措施”[35]。在日本對俄羅斯的譴責中,所提及的“國際社會”實際上是以美國和歐洲國家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而非涵蓋整個國際社會的概念。同樣,“國際秩序”也是由西方國家塑造的國際秩序。從日本的外交言語可以反映出日本“西方一員”的身份定位,同為西方國家的身份促使日本與歐美各國保持一致,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此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批評俄羅斯“踐踏聯合國憲章理念和原則”,呼吁“重回聯合國的原理和基本原則”,推進包括安理會改革在內的聯合國改革[36]。這反映出日本欲借俄烏沖突之機,增強在國際事務上的話語權,追求“政治大國”的國際地位。這種追求“大國主義”的政治訴求成為日本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內在動力,從集體自尊利益認知的角度來看,日本愿意譴責俄羅斯并采取制裁行動。
基于以上分析,在俄烏沖突初期的日本對俄外交中,物質主義因素即日俄貿易,以及理念主義因素即歐美對俄態度與日本的“政治大國”訴求,對國家利益認知的影響較為一致,即經濟財富利益認知與集體自尊利益認知保持一致,這種一致性認知導致日本在外交上對俄羅斯持強烈譴責的立場,并采取了較為嚴厲的制裁措施。因此,假設1成立,即日本在該階段的外交言行保持一致。
(二)日本停止進口俄產石油、煤炭
為了向俄羅斯施壓,七國集團承諾逐步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3月8日宣布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37]。英國迅速跟進,宣布在2022年底前逐步停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和煤炭[38]。歐盟于2022年5月4日宣布將在6個月內全面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39]。與西方國家相比,日本的態度較為曖昧。2022年4月8日,日本政府宣布今后將階段性地削減俄羅斯產煤炭的進口量,直至完全停止進口,但并未設立完全停止進口的期限[40]。日本時任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表示:“關于能源,各國情況不同。日本將一邊尋找替代國,一邊相應地減少進口”,以期盡量減少對電力的穩定供給和企業活動的影響[41]。就經濟財富利益認知而言,能源供應的穩定和成本的可控對于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停止進口俄產石油和煤炭會導致日本能源成本上升,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日本并未立刻與歐美保持一致在能源領域制裁俄羅斯。然而,迫于西方國家壓力,2022年5月8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七國集團(G7)領導人線上會議后表示,日本將“原則上”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42]。2022年6月,日本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縮減至零,然而7月開始再次從俄羅斯進口原油,但規模同比下降約65%[43]。截至2022年12月,日本從俄羅斯進口原油數量降為0,煤炭進口量雖然有所減少,卻仍在進口[44]。
在外交言語方面,日本在禁止從俄進口石油、煤炭問題上表現出一定的矛盾。一方面,日本承認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和煤炭會給國內能源供應帶來困難,擔憂自身經濟利益。時任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表示:“如果找不到替代國,就無法確保國內的煤炭供應,希望避免停電等情況。”[45]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不斷強調七國集團之間的協調的重要性。首相岸田文雄稱:“對于一個嚴重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來說,這是個非常艱難的決定。但像現在這樣的時刻,G7的團結比什么都重要。”[46]這暗示日本在外交決策時面臨來自日美同盟和G7集團的外部壓力,要求他們在對俄行動上與其他成員國保持一致性。由此可見,日本政府在對俄制裁的問題上表現出一種矛盾的態度,他們意識到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和煤炭可能對本國經濟利益造成損害,但迫于外部壓力與維護集體自尊利益,不得不對俄實施制裁。
從國家利益認知的角度來看,國家在制定外交政策時需要綜合考慮自身利益、國際政治形勢以及與重要盟友的關系,以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和合作。禁止從俄進口石油、煤炭事關集體尊嚴利益認知。美國是全球前三的天然氣和原油出口國,對俄能源制裁未對美國造成顯著影響[47]。美國積極制裁俄羅斯,并希望其盟友可以保持與其相同的制裁力度,日本作為美國盟友一方面借此機會向美國表“忠心”;另一方面,俄產石油占石油進口量三成的德國決定停止進口,日本作為“西方一員”不得不與其他國家“統一戰線”,跟隨歐美停止進口石油。在經濟利益認知方面,停止進口俄產石油和煤炭雖然對日本經濟造成一定影響,即損害國家經濟財富利益認知,但其影響仍在可控范圍內,并未傷害到國家經濟安全與能源安全。以石油為例,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占總進口3.6%,按照日本政府分階段減少進口的設想,并未影響到日本能源安全。在煤炭方面,日本煤炭進口量以澳大利亞產和印度尼西亞產占多數,俄羅斯產的份額為11%,原料煤約占6%[45]。根據業界的不同,也有對俄羅斯產煤的依賴較大的情況。以水泥行業為例,水泥制造中使用的煤炭近一半產自俄羅斯。由于煤炭價格的上升,今后水泥價格將有所上升。根據產業關聯表測算,水泥制品的價格上升50%的情況下,道路建設等多用混凝土的公共事業的成本約增加3%,民間的土木工程的成本增加不到2%[48]。基于以上分析,雖然停止進口俄產石油和煤炭對日本國家經濟財富利益有所損害,但歐洲國家在對俄能源依賴程度較高的背景下依然采取停止進口措施,日本作為“西方一員”,與美國等國家保持一致的立場是符合日本整體利益的選擇,故而集體自尊利益認知成為對外決策的主導因素,即假說2成立,競爭性假說3不成立。
(三)日本拒絕退出薩哈林項目
俄烏沖突中日本對俄外交言行背離的重要實例為薩哈林項目。“薩哈林1號”項目由美國的埃克森美孚持有項目30%股份并主導運營,日本、俄羅斯和印度公司共同持有股份,其中日本薩哈林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公司占股30%[49]。2022年3月1日,美國天然氣公司埃克森美孚發表聲明稱,鑒于烏克蘭當前局勢,將退出“薩哈林1號”項目,且公司不會在俄羅斯進行新投資[50]。2022年10月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布命令,將“薩哈林1號”主導運營權收歸國有。11月,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表示,日本將繼續對俄羅斯“薩哈林1號”油氣項目進行投資,維持與以往相同的30%的權益[51]。
“薩哈林2號”項目的股東包括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殼牌公司、日本三井物產和三菱集團。其中,俄氣公司持有50%的股份,三井物產和三菱集團分別持有12.5%和10%的股份。該項目天然氣儲量為4 000多億立方米,自2009年開始輸送液化天然氣以來,液化天然氣年產量可達960萬噸,其中六成出口至日本[52]。2022年6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成立一家新公司,接管“薩哈林2號”項目的所有權利和義務,將其收歸國有。英國殼牌公司宣布,作為對俄羅斯的制裁,英國將退出該項目[53]。然而,日本卻并未放棄該項目,三井物產公司與三菱集團于8月底確認繼續參與“薩哈林2號”項目的投資,并保持其持股份額不變[54]。
在政府拒不撤出“薩哈林2號”項目的情況下,日本國內出現了一些反對聲音,立憲民主黨的櫻井周認為:“俄羅斯有無視法律和規則的傾向。將能源供給委托給俄羅斯可能對我國的經濟安全造成負面影響。”[55]首相岸田文雄對此回應道:“日本一直致力于投資海外資源開發,推動石油、天然氣等供給源的多樣化,其中‘薩哈林2號項目是事關日本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項目,能夠長期穩定地提供廉價天然氣,因此日本將以官民一體的方式繼續維護權益,不退出薩哈林項目。”[56]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能源進口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日本從俄羅斯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占日本總進口的8.8%,幾乎全部來自薩哈林項目[57]。可見“薩哈林2號”項目在日本能源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國際液化天然氣市場的供需緊張狀況也是日本不愿放棄薩哈林項目的重要原因。日本資源能源廳發布的《LNG市場動態》報告顯示,預計在2026年之前,可以按穩定價格供應的長期LNG合同現已全部售罄。到2025年,全球LNG需求和供應能力之間的差距將進一步擴大,全球“LNG爭奪戰”將變得更加激烈[58]。而可再生能源由于建設時間長、成本高等因素,無法在短期內替代天然氣的地位。此外,與煤炭和石油相比,天然氣更加綠色環保,日本提高天然氣在能源中的比重,是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問題和達到“雙碳”目標的方法之一。
在外交言語方面,除上述強調薩哈林項目對日本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外,時任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表示:“如果日本從薩哈林項目撤退,第三國則會接手,并不能真正達到制裁俄羅斯的效果”,其中第三國暗指中國[59]。日本試圖通過外交言辭,淡化不制裁俄羅斯的經濟原因,從制裁效果的角度尋找借口,以便繼續參與薩哈林項目,并將國際社會的注意力引向中國,試圖讓人忽視其言行的不一致性。對此,俄羅斯報紙聲稱,“薩哈林2號”項目的液化天然氣工廠是依靠日本的技術(千代田化工和東洋工程)建造和運營的,如果日本撤退,俄羅斯和中國將難以繼續運營該項目[60]。這揭示了日本在薩哈林項目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并試圖繼續參與該項目以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
就經濟財富利益認知而言,經濟制裁是一把雙刃劍,在制裁他國時,制裁方必須謹慎考慮自身的經濟安全和經濟利益。一旦制裁行動威脅到本國的經濟安全,那么制裁將變得難以繼續。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日本高度依賴能源進口來滿足國內的能源需求。薩哈林項目為日本提供了重要的天然氣來源,日本認識到制裁俄羅斯并中斷對薩哈林項目的投資將導致能源供應不穩定,對其能源安全造成威脅。為了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日本堅持繼續投資并參與薩哈林項目。此外,雖然不撤資違背了“堅決制裁俄羅斯”的承諾,即損害了集體自尊利益,但此前日本已經與歐美保持一致,在石油和煤炭領域制裁俄羅斯,只剩投資的天然氣項目沒有撤出,歐美并不會給日本太大壓力,故而不會對日本的集體自尊利益產生重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雖然經濟財富利益認知與集體自尊利益認知發生沖突,但考慮到經濟財富利益關系到國家能源安全,顯然其重要性高于集體自尊利益。因此,假說4成立,競爭性假說5不成立。
回顧俄烏沖突中的日本對俄外交,可以發現:當物質主義因素與理念主義因素對國家利益認知的影響保持一致,即經濟財富利益認知與集體自尊利益認知一致時,或不一致但物質主義因素并非直接關系國家安全時,日本對俄外交保持言行一致。當物質主義因素與理念主義因素對國家利益認知的影響發生沖突,即經濟財富利益認知和集體自尊利益認知發生沖突,且物質主義因素直接關系國家安全時,日本對俄外交言語與行為發生背離,此時物質主義因素決定日本外交行為,理念主義因素塑造國家言語。
結 語
俄烏沖突中的日本對俄外交既有言行一致之時,又存在言行背離之處,日本外交言行間的矛盾主要受物質主義因素與理念主義因素的影響,二者共同決定國家利益認知,即經濟財富利益認知和集體自尊利益認知,兩項利益認知之間存在沖突與否決定了日本外交言行一致還是背離。這種一致性和背離性的現象反映了日本在不同利益之間的權衡與抉擇。其中,經濟財富利益認知是日本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基礎;集體自尊利益認知構成了日本制裁俄羅斯的內在動力和外部壓力。當經濟財富利益認知受到嚴重威脅,尤其是涉及國家安全時,日本會直接以維護經濟財富利益為導向,決定其外交行為。此時,外交言語可能會為掩飾其實際意圖,與外交行為發生偏離,以維護其集體自尊利益。然而,當經濟財富利益認知并未受到嚴重威脅時,集體自尊利益認知將成為決定外交言行的主導因素。
進言之,言語只是態度的表達,而行動才是態度隱藏下真實的目的。尤其在外交場合中,外交言語往往帶有政治需要和修飾性,隱藏著各種政治策略和手段,難以僅通過言語識別其真實意圖。需要深入分析外交言行背后的邏輯和國家利益動因,觀察行動與言辭之間的差異和聯系,才能更好地把握國際政治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識別出外交言行背后的真實目的。故而中國在看待日本外交時,不僅要“聽其言”,更應該“觀其行”,通過觀察其外交言行的內在邏輯,進而洞徹日本外交的真實訴求。
[參考文獻]
[1]TBS NEWS DIG.「國際秩序に対する挑戦で最も強い言葉で非難する」岸田総理 ロシアを厳しく非難[EB/OL].(2022-11-15)[2022-11-23].https://newsdig.tbs.co.jp/articles/-/204620.
[2]項昊宇.日本對俄強硬做派的盤算與代價[J].世界知識,2022(8):30-31.
[3]王珊.日本應對俄烏沖突的舉措及戰略構想[J].現代國際關系,2022(6):20-26+61.
[4]潘萬歷,白如純.烏克蘭危機升級對日俄關系的影響及其未來走向[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22(5):53-64+166-167.
[5]巴殿君,吳昊,廉曉梅,等.“俄烏沖突與東北亞地區政治經濟形勢新變化”筆談[J].東北亞論壇,2022(4):22.
[6]程蘊.日美同盟視角下日本的中東外交——自主外交與同盟義務的矛盾與協調[J].西亞非洲,2022(2):102-118+158-159.
[7]張紹鐸.1973年石油危機與日本中東政策的調整[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3):19-26.
[8]李凡.論20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的石油危機對策[J].世界歷史,2003(1):40-48.
[9]劉江永.政冷經熱的中日關系[J].亞非縱橫,2005(1):1-6.
[10]高成瑨,趙長峰.中日關系“政冷經熱”再思考——“結構性相互依存”的視角[J].日本問題研究,2012(2):12-18.
[11]呂平.試析冷戰后日本對華政策的“政經分離”[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2(5):172-177.
[12]蔡亮.安倍對華“政經分離”政策淺析[J].日本學刊,2014(3):36-53.
[13]巴殿君.從文化視角透析日本外交政策的戰略選擇[J].日本學刊,2010(4):93-106+159.
[14]尹曉亮.日本在東亞地緣政治變動中的外交邏輯——從認知結構、角色構建到外交行為[J].日本學刊,2018(2):32-59.
[15]程蘊.觀念與日本的中東外交[J].日本學刊,2017(4):64-83.
[16]張建立.文化潛規則對日本外交決策的影響[J].日本問題研究,2019,33(4):2-8.
[17]孫吉勝.語言、身份與國際秩序:后建構主義理論研究[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8(5):26-36+3-4.
[18]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M].秦亞青,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19]邢悅.國家利益的客觀性與主觀性[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5):29-33+73-78.
[20]宋偉.國家利益的界定與外交政策理論的建構[J].太平洋學報,2015(8):22-32.
[21]日本貿易會.日本貿易の現狀2022 [EB/OL].(2022-03-31)[2022-11-19].https://www.jftc.or.jp/research/pdf/ForeignTrade2022/ForeignTrade2022.pdf.
[22]尹曉亮,張嘉鈺.日本“經濟安保法”的由來、內涵與指向[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157-167.
[23]秦亞青.國際政治的關系理論[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2):4-10+156.
[24]秦亞青.權力·制度·文化:國際關系理論與方法研究文集[M].2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245.
[25]首相官邸.G7首脳テレビ會議についての會見[EB/OL].(2022-02-25)[2022-11-23].https://www.kantei.go.jp/jp/101_kishida/statement/2022/0225kaiken.html.
[26]華爾茲.國際政治理論[M].信強,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17.
[27]REUTERS. Russian flights bans hit airlines from 36 countries-aviation authority [EB/OL].(2022-03-01)[2022-11-19].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erospace-defense/russia-imposes-sweeping-flight-bans-airlines-36-countries-2022-02-28/.
[28]外務省.林外務大臣會見記録[EB/OL].(2022-03-01)[2022-11-23].https://www.mofa.go.jp/mofaj/press/kaiken/kaiken4_001060.html.
[29]共同通信社.米、日本に対ロ制裁の検討要求 ウクライナ巡り、対応留保[EB/OL].(2022-02-05)[2022-11-19].https://nordot.app/862664501393211392.
[30]NHK.“軍事侵攻なら甚大な代償”:ウクライナ情勢 G7外相 [N/OL].(2022-02-20)[2022-11-23].https://www.nhk.or.jp/politics/articles/lastweek/77922.html.
[31]外務省.ウクライナ情勢に関する外國為替及び外國貿易法に基づく措置について[EB/OL].(2022-04-26)[2022-11-26].https://www.mofa.go.jp/mofaj/press/release/press1_000744.html.
[32]毎日新聞.日米歐首脳、電話協議で連攜確認[EB/OL].(2022-03-01)[2022-11-19].https://mainichi.jp/articles/20220301/dde/001/030/029000c.
[33]日本経済新聞.ロシアの最恵國待遇撤回 改正法成立、水産物の関稅上げ[EB/OL].(2022-04-20)[2022-11-21].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A198KC0Z10C22A4000000/.
[34]李巍,穆睿彤.俄烏沖突下的西方對俄經濟制裁[J].現代國際關系,2022(4):1-9,25,60.
[35]NHK.岸田首相 ロシアへの制裁強化「最恵國待遇」撤回を表明[EB/OL].(2022-03-16)[2022-11-26].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20316/k10013535211000.html.
[36]NHK.岸田首相 國連総會で演説 「安保理改革に向けた交渉開始が必要」[EB/OL].(2022-09-21)[2022-12-04].https://www.nhk.or.jp/politics/articles/lastweek/89390.html.
[37]THE WHITE HOUSE. FACT SHEET: United States Bans Imports of Russian Oil, Liquefied Natural Gas, and Coal [EB/OL].(2022-03-08)[2022-11-19].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2 /03/08/fact-sheet-united-states-bans-imports-of-russian-oil-liquefied-natural-gas-and-coal/.
[38]GOV UK. UK to phase out Russian oil imports[EB/OL].(2022-03-08)[2022-11-19].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uk-to-phase-out-russian-oil-imports.
[39]THE WASHINGTON POST.E.U.proposes ban on Russian oil imports by end of year[EB/OL].(2022-03-04)[2022-11-19].https://www.washington post.com/world/2022/05/04/eu-russia-oil-phaseout-ukraine/.
[40]日本経済新聞.ロシア産石炭の輸入、経産相「全廃の方向めざす」[EB/OL].(2022-04-08)[2022-11-15].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A080T90Y2A400C2000000/.
[41]朝日新聞.ロシアからの石炭「日本も段階的に減らし、ゼロに」萩生田経産相[EB/OL].(2022-04-08)[2022-11-15].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Q483C3PQ48ULFA002.html.
[42]日本経済新聞.G7、ロシア産石油の輸入禁止 日本も原則禁輸表明[EB/OL].(2022-05-09)[2022-11-15].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GN082F20Y2A500C2000000/.
[43]財務省.財務省貿易統計-令和4年7月分貿易統計(速報)[EB/OL].(2022-08-17)[2022-11-19].https://www.customs.go.jp/toukei/shinbun/trade-st/2022/2022074.pdf.
[44]財務省. 財務省貿易統計 - 令和4年12月分貿易統計(速報)[EB/OL].(2023-01-19)[2023-01-21].https://www.customs.go.jp/toukei/shinbun/trade-st/2022/2022104.pdf.
[45]REUTERS.日本政府、ロシアからの石炭輸入削減へ G7と足並み[EB/OL].(2022-04-08)[2022-11-19].https://jp.reuters.com/article/jp-ru-coal-sanctions-idJPKCN2M005N.
[46]朝日新聞.ロシア産石油、日本の対応は?丸紅社長「できれば撤退したいが…」[EB/OL].(2022-05-09)[2022-11-19].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Q595TPHQ59ULFA00N.html.
[47]陳佳雯.俄烏沖突下的經濟制裁:措施、影響與不確定性[J].國際經濟合作,2022(3):19-32.
[48]日本総研.ロシア産石炭の禁輸、セメント業界に影響大[EB/OL].(2022-05-10)[2022-11-16].https://www.jri.co.jp/page.jsp?id=102659.
[49]石油資源開発.ロシア?サハリン1プロジェクト[EB/OL].[2022-11-19].https://www.japex.co.jp/business/oilgas/sakhalin1/.
[50]NHK.米大手石油會社「サハリン1」事業撤退“ロシアが権益を消滅”[EB/OL].(2022-10-21)[2022-12-04].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21021/k10013865851000.html.
[51]NHK.「サハリン1」日本の事業會社 ロシア側新會社への參畫決定[EB/OL].(2022-11-04)[2022-12-04].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21104/k10013880871000.html.
[52]三菱商事.石油·LNG複合事業:サハリン2プロジェクト[EB/OL].[2022-11-19].https://www.mitsubishicorp.com/jp/ja/bg/natural-gas-group/project/sakhalin-2/.
[53]読売新聞.「サハリン2」新會社、英シェルは株保有せず…三井物産と三菱商事の株保有は認める[EB/OL].(2022-09-02)[2022-12-04].https://www.yomiuri.co.jp/world/20220902-OYT1T50146/.
[54]朝日新聞.「サハリン2」の三井物産と三菱商事の権益、ロシア政府が承認[EB/OL].(2022-09-01)[2022-12-04].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Q807VZ6Q80ULFA013.html.
[55]衆議院.サハリン2における本邦企業の権益に関する質問主意書[EB/OL].(2022-08-03)[2022-12-04].https://www.shugiin.go.jp/internet/itdb_shitsumon.nsf/html/shitsumon/a209008.htm.
[56]衆議院.衆議院議員櫻井周君提出サハリン2における本邦企業の権益に関する質問に対する答弁書[EB/OL].(2022-08-15)[2022-12-04].https://www.shugiin.go.jp/internet/itdb_shitsumon.nsf/html/shitsumon/b209008.htm.
[57]経済産業省資源エネルギー庁.エネルギー白書2022[EB/OL].(2022-08-03)[2022-11-19].https://www.enecho.meti.go.jp/about/whitepaper/2022/.
[58]日資源エネルギー庁.LNG市場の動向について[EB/OL].(2022-11-21)[2022-12-11].https://www.meti.go.jp/shingikai/energy_environment/lng/pdf/002_03_01.pdf.
[59]朝日新聞.「サハリン2」継続か撤退か、割れる経済界 歐州は「脫ロシア」急ぐ[EB/OL].(2022-03-09)[2022-12-04].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Q386Q80Q37ULFA001.html.
[60]日本國際フォーラム.袴田茂樹.再び岸田政権の対露政策の二重性について[EB/OL].(2022-08-30)[2022-12-04].https://www.jfir.or.jp/studygroup_article/9020/.
[責任編輯 王雅坤]
Consistency or Inconsistency Between Diplomatic Language and Actions:
The Logic of Japans Diplomacy Toward Russia in the Russian-Ukrainian Conflict
ZHANG Jiayu
(Institute of Japan Studie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Japans diplomatic approach towards Russia during the Russian-Ukrainian conflict, which reflects the contradictory and 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inherent in Japanese diplomacy. By integrating materialistic and idealistic factors proposed by Wendt, this study examines Japans diplomatic language and action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Japans cognition of national interests, encompassing economic wealth and self-esteem, is jointly determined by materialistic and idealistic factors, thereby influencing the consistency or inconsistency between Japans diplomatic language and actions. When materialistic and idealistic factors have the same influence on the cognition of national interests, or when they are inconsistent but materialistic factors are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national security, Japan maintains consistency between diplomatic language and actions. However, when materialistic and idealistic factors clash in their influence on the cognition of national interests, particularly when materialistic factors directly relate to national security, Japan reveals incongruity between its diplomatic language and actions. In light of this, China should not only “heed its words” but also “observe its actions” closely, scrutinizing the underlying logic behind Japans diplomatic language and actions in order to discern the true intentions behind Japans diplomacy.
Key words: Russia-Ukraine conflict; Japan-Russia relations; Japanese diplomacy; consistency between diplomatic language and actions; inconsistency between diplomatic language and actions
收稿日期:2023-03-13
作者簡介:張嘉鈺,女,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日本政治與外交、東亞國際關系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