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敏,孫 慧,林 琳
(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眼科中心,山東 青島 266100)
青光眼作為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可導致患者的視覺健康受到嚴重威脅。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以房角突然關閉為特征,其生理特征為眼前段病理性組織改變及眼壓急劇升高[1],若不及時控制眼壓,患者可在較短時間內失明。因此,早期發現并采取積極的治療手段對于青光眼患者來說尤為重要。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根據病情先后次序可分為六期,第一期為臨床前期,第二期為先兆期或前驅期,第三期為急性發作期,第四期為間歇期,第五期為慢性期,第六期為絕對期。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前期是指當患者的一只眼被確診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后,另一只眼即使沒有任何臨床癥狀,也可以診斷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前期。研究指出,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早期行玻璃體腔內注射雷珠單抗聯合激光周邊虹膜切開術(LPI)治療效果較為理想,能有效延緩患者視力減退與失明。Pentacam 眼前節分析系統可通過對LPI 前、注射雷珠單抗注射液及術后的眼前節結構進行量化分析,評估治療效果[2-3]。本研究旨在分析LPI 聯合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藥物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前期的效果,并應用Pentacam 眼前節分析系統檢測術前、術后各項眼前節生物指標,對患者的療效加以評估,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7 年11 月至2019 年7 月我院眼科中心收治的25 例(25 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前期患者的病歷資料。納入標準:年齡≥55 歲;對側眼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作行手術治療,患眼無其他眼病史及眼科手術史;眼壓≤21 mmHg。這些患者的年齡為55 ~72 歲,其中男10 例(10 眼),女15例(15 眼)。本研究中,患者的檢查、治療方案均由醫院醫事委員會討論制定,經醫院倫理委員會研究批準,且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
所有患者均行LPI,嚴格按照標準手術流程進行手術操作。術前1 周,向患者的玻璃體腔內注射雷珠單抗注射液,0.5 mg/d。
術前及術后1 周,分別應用Pentacam 眼前節分析系統測量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CACD)、周邊前房深度(PACD)、前房容積(ACV)、前房角(ACA)及瞳孔直徑(PD),重復測量3 次,取其平均值。PACD 的測量部位包括鼻側、顳側、上方及下方。
所得數據以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對手術前后患者CACD、PACD、ACV、ACA、PD 的差異進行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5 例患者術前的PACD 分別為上方(0.87±0.14)mm、下方(1.11±0.17)mm、鼻側(0.91±0.15)mm、顳側(1.24±0.13)mm,與術后的(1.04±0.14)mm、(1.32±0.17)mm、(1.08±0.16)mm、(1.39±0.16)mm 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5 例患者術前的ACV 為(72.89±12.65)mm3,與術后的(88.22±14.64)mm3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5 例患者術前的ACA 為(21.58±3.07)mm,與術后的(24.48±2.50)mm 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5 例患者術前的CACD 為(1.92±0.19)mm,與術后的(1.95±0.17)mm 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5 例患者術前的PD 為(2.65±0.48)mm,與術后的(2.76±0.27)mm 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5 例患者手術前后各項指標的比較(±s)

表1 25 例患者手術前后各項指標的比較(±s)
指標術前術后1 周P 值上方 0.87±0.141.04±0.140.0196下方 1.11±0.171.32±0.170.0216鼻側 0.91±0.151.08±0.160.0347顳側 1.24±0.131.39±0.160.0390 ACV(mm3)72.89±12.65 88.22±14.640.0303 ACA(mm)21.58±3.0724.48±2.500.0421 CACD(mm)1.92±0.191.95±0.170.7080 PD(mm)2.65±0.482.76±0.270.5860 PACD(mm)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因周邊虹膜阻塞小梁網,房角關閉、房水引流不暢而導致眼壓升高,具有前房淺、虹膜膨隆等解剖特征。當一眼急性發病后,另一眼可被診斷為臨床前期,或有相同的解剖特征未有臨床癥狀但一定誘因下可引起眼壓升高,也可以診斷為臨床前期[4]。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可分為新生血管性、瞳孔阻滯性、非瞳孔阻滯性以及復合共存型。有研究表明,國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瞳孔阻滯因素致病率占92.9%[5-6]。此病在急性發作期眼壓會急劇升高,進而導致角膜、晶體、虹膜及視神經等受損,即使術后眼壓得到緩解,也會導致一部分病人的瞳孔永久散大,視功能出現不可逆性損傷,嚴重者甚至會失明,且患者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明顯。LPI 是應用YAG 激光切除虹膜組織,使眼的前房、后房溝通,解除瞳孔阻滯,使房水得到循環,進而達到前后房水的動態平衡[7]。本研究結果顯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前期患者采用抗VEGF 藥物聯合LPI 術后1 周,PACD、ACV 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與術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抗VEGF 藥物聯合LPI 對周邊虹膜膨隆與周邊前房的深度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這與章玉群等[8]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本研究中,術后1 周患者的CACD 無明顯增加,這與章玉群等[8]的研究結果相反。本研究顯示,術后1 周患者的ACA 較術前增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與杜馳等[9]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術后PACD、ACA 及ACV 的增加說明LPI 對于改善眼前節結構、預防青光眼的急性發作有效。對于伴有糖尿病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來說,術前玻璃體腔內注射雷珠單抗7 d 后再行LPI 的效果優于單純激光治療[10-11]。
綜上所述,LPI 聯合抗VEGF 藥物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前期可顯著增加患者的PACD 與ACV,是此病的有效治療手段之一。此外,Pentacam 眼前節分析系統能直觀定量反映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前期患者治療前后眼前節的三維結構變化[12],具有操作簡單、無創傷等特點,能夠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前期的干預性治療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