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
全面注冊制已落地,小規模上市公司與日俱增,伴隨而來的是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的步伐加快。2022年以來,內地多家基金公司在中證1000指數上激烈內卷。但與此同時,中證1000逐漸顯露出在小盤股尤其是“微盤股”上覆蓋不全面的特點。在此背景下,覆蓋面更廣、更具代表性的高性價比小盤風格指數成為時代需要。放眼二級市場,國證2000指數的諸多優勢凸顯,頭部基金公司不約而同意識到該基金的價值所在。近期,權益大廠中歐基金宣布,即將在6月26日開售公司新品——中歐國證2000指數增強。
按照市值和成交金額在市場中所占比例的綜合排名,扣除國證1000指數樣本股后,選取排名靠前的2000只股票構成國證2000指數,投資標的較為分散。而從該指數的亮點來看,市場普遍認為其具備以下幾個優勢:首先,該指數估值處于歷史較低位,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其次,其是純正的小盤指數,市值更小,行業分布均衡;再次,其創新成長屬性強,屬于優質的專精特新聚焦地;另外,從大環境來看,民企信用環境逐漸改善,宏觀環境或將利好小盤;此外,公募基金的覆蓋度低,對標產品較為稀缺,具備投資價值;當然,指數本身高彈性,長期回報可觀。
從絕對估值水平來看,目前國證2000 的PB 為2.23X,全歷史百分位28.26%; PE 為53X,位于歷史中間分位點,安全邊際較高,屬于較低估值階段。從相對估值水平來看,其目前處于歷史低位,相比滬深300 指數、上證50 指數而言,性價比更高。
進一步聚焦該指數,2000只成份股的市值都低于560億元,市值中位數僅62.7億元,小盤風格突出。同時從行業配比角度看,其也有利于分散風險,最大行業占比11%,行業高端制造、創新成長屬性強,占比排名靠前的TMT板塊相關行業如電子、計算機、通訊、傳媒,截至5月31 日,今年以來分別增長9.25%、27.26%、44.90%、35.83%。
不僅如此,國證2000指數相較于其他市場指數,涵蓋了最多專精特新成份股,占專精特新成份股總量的40%左右,數量達520余只,遠超主要寬基指數之和。從過去10多年來的數據看,國證2000指數業績彈性高,且收益持續優于滬深300指數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過往長期回報十分可觀。
這類產品此前被市場忽略,目前(含2023年成立)國內小盤風格的基金60余只(含ETF 基金),其中嚴格對標國證2000指數的基金僅6只,發展空間巨大。而小盤風格實際更適合指數增強策略。
從歷史數據看,大小盤風格切換——每一輪大盤股風格區間往往對應傳統產業復蘇(宏觀經濟上行期);相反,宏觀經濟下行期,通常伴隨新興產業崛起,這也是小盤跑贏大盤風格的區間;同時,本輪國產替代和5G應用驅動下的半導體等新興產業崛起,驅動沉寂5、6年的小盤風格實現“V字反轉”。
截至5月,A股經歷了多輪大小盤風格切換,兩種風格長期互補。2023年開年以來,中證1000、國證2000顯著跑贏上證綜指、深證成指等市場主流大盤指數,市場小盤風格明顯,較大盤指數實現了顯著超額收益。從相對估值看,無論PB還是PE,小盤股相對大盤股的估值倍數均處于歷史低位,因而可以判斷以國證2000 為代表的小盤股現階段無明顯泡沫,且下行風險較低,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投資機會前景向好。
就即將發售的中歐新品來說,公司用基本面量化策略做小盤指數的指數增強:首先,小盤指數雖整體收益較高,但個股收益方差大、差異較大。相比純被動投資的ETF,當個股收益方差大時,選擇增強策略能更好規避單一個股下跌風險。采用指數增強策略進行國證2000指數增強,力爭緊跟beta收益表現的同時爭取通過增強策略力爭規避相對表現較差的成分股。
其次,相比大市值股票,小市值標的更容易捕捉到更高向上彈性,采用指數增強的方法,并適當提高換手,可及時獲取小盤股中短期股價上行帶來的收益。
再次,頭部公司基本面研究員覆蓋極為充分,小盤指數成分股公司覆蓋不高,Alpha或將更加豐厚。采用量化策略可盡可能多的覆蓋更多的小盤股,力爭挖掘個股Alpha。
同時量化策略可以利用市場規律和機會,利用數據分析和模型建立,力爭及時發現市場中存在的有效因子或者異常現象,并且及時調整投資組合以抓住市場機會或規避風險。中歐特色基本面量化策略——“基本面驅動+大數據賦能”,為指數增強提供強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