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蘭 王興
摘要 農業龍頭企業作為重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引領鄉村產業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力軍,具有競爭力強、影響力大、聯農帶農緊密等特點。本文以昆山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基礎,通過實地踏勘、聽取匯報、座談詢問等方式,對昆山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經營發展狀況進行了全面調研,為做好現代特色農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供給側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 農業龍頭企業;經營發展現狀;調研
中圖分類號 F324;F83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08-0016-04
1 昆山市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昆山市農產品的供求變化,農業資源條件、農村體制環境等也發生了一些改變。截至2022年10月,昆山市擁有各級農業龍頭企業59家(其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6家、蘇州市級25家、昆山市級27家)。從類別看,種植型17家、加工型14家、物流倉儲9家、花卉園藝6家、水產養殖型5家、一二三產融合型4家、電商2家、批發市場型和社會化服務型各1家。2021年,共同銷售收入達到89.7億元,凈利潤3.3億元,帶動5萬農戶。
截至目前,昆山市共成立16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其中省級2家、蘇州市級14家。聯合體以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為龍頭,以合作聯結為紐帶,聯結江蘇省內果蔬、糧油種植、水產、畜禽養殖的基地和農戶,在技術服務、訂單生產、品牌宣傳、銷售服務等領域實現資源共享,通過訂立合同契約、保護價收購等多種方式,形成“聯合發展、共同受益”的可持續發展格局,輻射帶動相關產業,推動多方雙贏發展。
為加強資本市場與現代農業對接,支持農業龍頭企業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提升融資能力,助推企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截至2022年,昆山市在股權交易中心掛牌農業龍頭企業累計達11家,掛牌企業可享受到中心為其提供的展示宣傳、培育孵化、投融資、并購重組等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
2 推動農業龍頭企業發展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注重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
以益海嘉里、鮮活果汁為代表的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生產線、組建技術團隊、研發應用新技術等,已由初級加工轉變為精深加工[1],不僅延伸了產業鏈條,而且豐富了產品內容,不斷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滿足甚至創新消費需求[2]。益海嘉里、鮮活果汁等企業以超過15%的年均銷售額增長率快速發展。益海嘉里(昆山)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是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在華投資的以面粉、掛面深加工為主的僑資企業,面粉生產線采用瑞士工藝和設備,項目全部建成將打造一流的多元化食品加工基地。鮮活果汁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飲品原料供貨商,配置全自動生產線、UHT殺菌系統及無菌灌裝線,以領先的技術先后投產果蔬汁、濃縮果汁、果粒果醬、Q果產品、烘焙果醬、果味粉等產品。
2.2 大力推進綠色生產與發展
堅持以綠色理念為引領,大力推進綠色生產已成為昆山市農業龍頭企業的共識。以鼎豐農業、歐耕尼克、悅豐島為代表的農業企業,主攻有機種植,已獲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昆山鼎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促進農業發展,為健康餐桌服務”為奮斗目標,以有機農業的生態工程原理為指導,生產有機蔬菜,為市場提供高品質農產品,滿足社會需求。歐耕尼克有機農場位于昆山市錦溪鎮澄湖南畔,農場全域范圍約26.67 hm2,為蘇昆滬提供優質有機蔬菜及稻米系列農產品。悅豐島有機農場采用景觀園林設計的手法,將農業與景觀相結合,以尊重土地為基礎,打造充滿自然野趣、富有美感和生態價值的休閑農場。
2.3 不斷加大科技研發力度
產品研發能力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深受廣大企業的重視。昆山市多數農業龍頭企業都設有自己的技術研究中心,或與其他科研機構及相關部門合作共建研發平臺,科技投入力度也隨之不斷加大。以科騰生物為代表的龍頭企業主要從事現代生物技術育種,加快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昆山科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農業生物技術研發、功能性基因研究、種子研發培育、生產加工、銷售推廣為一體的高科技生物農業企業。下屬全資子公司有蘇州科騰農業高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科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科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黑龍江科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股孫公司有河北冀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國范圍內建有育種試驗管理站32個,試驗面積約1 066 hm2。
2.4 更加注重企業品牌建設
企業實施商標品牌戰略,通過加大商標注冊保護、專利申請保護不斷創立品牌,快速占領市場;同時,通過網電傳媒、紙質媒體、戶外廣告等多種形式進行企業形象宣傳,并與大型電商平臺合作,加強國際交流,不斷提升品牌美譽度與影響力[3]。“波力”“統一”“金龍魚”“萬三”等傳統品牌效應持續提升,“上膳源”“今錦上”等新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以傳統品牌“波力”為例,波力食品工業(昆山)有限公司是大陸第一家將海苔作為即食休閑食品生產的先驅者,“波力”始終堅持以品牌為核心,加快技術改革和升級,加大宣傳,完善市場,成功推出波力海苔、波力海苔夾心脆、波力卷等主營產品,波力點心面、波力海苔蕎麥脆脆、波力煎餅等新產品也陸續上市。以新品牌“上膳源”為例,上膳源以品牌為依托,以有機為產品核心競爭力。2013年借助鼎豐農業成熟的生產管理經驗,發展了第二個基地泰州農場。上膳源以鼎豐農業為依托,將其作為上膳源展示基地,通過組織客戶參觀體驗,發展會員。目前已開發上海、蘇州、昆山會員客戶接近20 000家庭。并在滬上建立連鎖直營門店15家,蘇州發展高端大型賣場10多家,實現自建有機農場、自建直營連鎖、自建冷鏈物流,成為有機行業內的知名企業。
2.5 創新拓展產品銷售模式
以互聯網、智能技術等應用為依托,企業不斷拓展銷售模式,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效益提升,也極大滿足了消費者需求。鼎豐農業、歐耕尼克與叮咚買菜、食行生鮮等電商平臺深度合作,潤正生物與海底撈達成供銷協議,利用其先進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新零售平臺拓展銷售渠道,位于巴城的蘇州今錦上食品有限公司的今錦上系列陽澄湖大閘蟹在京東銷售排行前列。蘇州今錦上食品有限公司是國內早期布局互聯網的生鮮企業,也是當前銷售規模較大的垂直生鮮電商行業品牌。公司主營業務覆蓋大閘蟹、小龍蝦、海鮮、半成品菜、節日禮包等多個生鮮品類。自成立以來,今錦上大閘蟹多年蟬聯該線上品類銷冠,累計銷售額超8億元,品牌用戶數超1 000萬人。陸續與線下商超、社區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全面開展線上線下全平臺銷售布局。在全球買、全球賣的市場格局下,與多個品牌展開跨品類合作,積極制定新的發展戰略、拓展資源,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2.6 充分發掘農業新功能
部分農業龍頭企業在農業傳統功能的基礎上,逐漸賦予了其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養老保健等新型功能,不僅進一步激發了農業發展潛力,也增添了農業消費活力。以鼎豐農業、田好農業、益點田親子農場為代表的龍頭企業,拓展農場的親子體驗和農事采摘功能,吸引市內外游客,其中超過90%為上海游客。以田好農業為例,田好(蘇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生態、綠色、健康食品研發和銷售全過程供應鏈銷售模式服務。在昆山率先開展“訂單農業”,以高于國家糧食收購價10%的價格直接從農民手中收購稻米,2017年與農戶簽訂133.33 hm2,2018年擴大至333.33 hm2,2019年繼續擴大至800 hm2,實現淀山湖鎮水稻種植全覆蓋,開啟協作共贏新模式。公司選種、育苗、施肥等全過程都提供專業指導,訂單生產大米在2017年獲評“蘇州地產優質大米金獎”。以益點田親子農場為例,農場3.6 hm2地全部自然農耕種植,建有團建區域、兒童游戲區域、寵物喂養區域、燒烤娛樂區域等活動區域,四季銷售自然蔬菜瓜果,黃桃、藍莓、櫻桃、無花果、四季時蔬等20多種采摘產品,備受年輕家庭的青睞。此外,益點田親子農場擁有線上商城,與盒馬鮮生、大眾點評等合作。
3 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昆山市始終把發展和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農業龍頭企業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在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效益、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昆山市各類農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差別較大,較好的企業能達到22%,一些企業仍處于虧損階段,各企業利潤合計只能維持在3.6%的水平,單純的初級產品加工形成的附加值少,企業利潤水平低,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3.1 規模化程度不夠高
昆山市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數量雖已達到59家,但是規模大、效益好、品牌響、帶動力強的企業還較少,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形成的農業產業化集群整體實力還有待增強。部分龍頭企業規模小,實力不強,特別是種養殖為主的企業仍以個體管理模式運營,尚未實現企業化管理,市場抗風險能力、競爭力較低,延緩了企業發展和農業產業化進程。
3.2 優勢產業帶動不強
昆山市優勢特色產業主要為稻米和大閘蟹,均未出現產值、品牌特別突出的龍頭企業,尤其是大閘蟹產業,相關從業人員達3萬人,年產值超40億元,但大閘蟹為主的龍頭企業僅2家,且以網上銷售為主,缺乏擁用育種、養殖、銷售等完整產業鏈的龍頭企業。
3.3 利益聯結不夠緊密
一方面,大部分農業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之間的合作都是以產品買賣為基礎的低層次產銷合作,盡管成立了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但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經濟利益聯結關系的卻很少。另一方面,大部分農業龍頭企業特別是加工型企業所聯結的合作社、種養大戶都在昆山市之外,實際帶動昆山市內的合作社、種養大戶偏少,對昆山市農業行業整體發展壯大和高效農產品供給結構的構建十分不利。
3.4 強勢品牌尚需培育
昆山市雖有波力食品的“波力”、益海嘉里的“金龍魚”等名牌產品,但仍有部分企業尚未認識到企業品牌的重要價值,品牌建設投入存在明顯不足[4]。同時,一些特色農產品品牌市場混亂,以陽澄湖大閘蟹為例,僅巴城就存在數百個品牌且魚龍混雜,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和壯大。
3.5 政策支持亟待加強
目前針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政策中,能夠長期且穩定支持的只有省級農業產業化項目資金和蘇州貸款貼息政策,本級政策主要是晉升獎補,資金量少且一次性支付,對于主體的吸引力不夠。另外,對于主體發展的產業用地需求、用水用電優惠支持等,落實不夠到位。
4 發展對策
4.1 強化提升培育能力
堅持“扶大龍、育新龍、興小龍”,大力培育各級龍頭企業,強化優質涉農企業挖掘力度,做好本土優勢特色產業的涉農企業培育,力爭在大閘蟹產業中逐步培育全產業鏈龍頭企業,讓更多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鼓勵效益好、潛力大的農業龍頭企業在“農業板”掛牌上市,助推企業融資、助力企業做強做大。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協會實質化運轉,發揮行業協會橋梁作用,建立完善行業自律、互助、創新、共進的良好機制,適時組織培訓和交流活動,鼓勵企業“對標找差”“走出去”。促進各企業在產品開發、市場拓展、技術引進、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度合作。
(上接18頁)
4.2 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梳理強農惠農扶持政策,爭取本級資金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在產業化項目、貸款貼息、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示范獎勵等多個環節,幫助經營主體降低成本、提質增效,對于有潛力、有市場、有技術的經營主體適當傾斜。穩慎推進金融產品,用足用好“昆農貸”政策,以服務經營主體為準則,做好“店小二”,同時爭取各部門對經營主體的支持,繼續推進用地、用電、員工引進等方面的政策協調,做好“昆如意”營商服務品牌農業答卷。
4.3 加強品牌培育力度
支持龍頭企業創建知名品牌,申報和推介馳名商標、名牌產品、原產地標記、農產品地理標志等,提高昆山市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5]。同時借力全國農洽會、國際進口博覽會、“對接融入上海”、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昆臺共建、南北掛鉤、各級農展會等平臺優勢,做好企業、產業對接,為各新型經營主體尋找機遇、開拓市場。
5 參考文獻
[1] 孔媛.發揮后發優勢 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J].生產力研究,2004(3):45-47.
[2] 齊春華.盤錦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農業經濟,2011(3):39-40.
[3] 趙曉鋒,張丹.鄭州市龍頭企業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研報告[J]. 農村.農業.農民(B版),2017(11):59-60.
[4] 杜瑋,杜文才.基于品牌培育的企業科學轉型發展戰略與路徑研究[J]. 經濟管理文摘,2020(16):89-90.
[5] 劉立峰.關于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情況的調查[J]. 大慶社會科學,2012(4):56-59.
(責編:張 蓓)
作者簡介 潘玉蘭(1989—),女,江蘇昆山人,碩士,從事農業產業化和休閑農業工作。
收稿日期 202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