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燕 耿廣東 王一
摘要 為充分利用幼齡花椒林土地資源,按照“以短養長”的理念,在花椒林下發展南瓜產業,可有效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增加農戶種植收益。本文結合貴州省實際情況,闡述了花椒林下套種南瓜種植環節中的地塊選擇、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采收等關鍵技術,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花椒;套種;南瓜
中圖分類號 S565.1? ?文獻標識號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08-0055-03
近年來,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花椒產業,將其列入《貴州省特色林業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中重點發展的四大產業(竹、油茶、花椒、皂角)之一,計劃到2025年全省花椒面積達12.27 萬hm2。貴州各地州市結合當地實際,大力推廣花椒產業,但是花椒從種植到采收見效至少需要3年,從而造成幼林或落葉期對耕地的利用率較低的問題,這對于貴州本就稀缺的耕地資源難免造成了一定的資源浪費。因此,充分利用花椒林,按照“以短養長”的理念,發展“短平快”的產業,可有效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降低花椒林管護成本,增加農戶種植收益,同時可促進花椒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1]。
蜜本南瓜屬于中國南瓜系列,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多種微量元素,適合鮮食和深加工。蜜本南瓜植株蔓生,抗逆性強,適應范圍廣,分枝性強,主側蔓均能結果[2],且產量高、品質優,深受種植戶和市場歡迎。作為匍匐生長的蔬菜作物,蜜本南瓜適宜林下種植,并且對雜草的控制效果較好,是林下套作的首選作物之一。本文結合貴州當地實際,根據南瓜的生長特性,總結了花椒林下套作蜜本南瓜種植關鍵技術。
1 品種選擇
品種應選擇抗病、抗逆、高產、優質、耐陰、商品性較好的蜜本南瓜品種,如新秀蜜本、利農蜜本南瓜、蜜本1號等。
2 地塊選擇
選擇土壤肥力較好,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周邊無污染,且較為平緩的地塊種植花椒。花椒一般按3 m×3 m的株行距進行種植,種植密度為1 110 株/hm2。
3 整地施肥
3月中下旬深翻,在花椒行間起高壟,每行間1壟,壟寬0.6~0.8 m、高0.2 m。穴施腐熟農家肥1.2萬~1.5萬 kg/hm2、復合肥(15-15-15)450 kg/hm2作基肥,覆蓋黑色地膜。地膜四周用細土壓實,以利保濕保溫,同時起到控草作用。
4 播種育苗
當氣溫穩定在12 ℃以上時即可播種。在壟面中間挖穴,穴距75 cm,將種子播于穴內,每穴1粒,種植密度4 440 株/hm2,播后覆土3~5 cm。為確保成苗率,在種植的一定區域內按實際播種面積的 10%~15%用種量進行育苗,以補充缺苗植株。當有2~3片真葉時進行補苗。
5 田間管理
5.1 補苗清弱
隨時查看出苗情況和生長情況,及時進行查苗補缺和病殘株清理,確保苗齊、苗壯。
5.2 整枝留蔓
當主蔓長至5~6片葉時摘心,選擇2條健壯、均勻的子蔓生長坐瓜,其他子蔓摘除。
5.3 壓蔓留瓜
當瓜蔓長到80 cm時用土或壓蔓夾壓蔓,促進節間生根,擴大吸收面積,使每條子蔓均勻分布,增加光照面積,便于管理。根據土壤肥力適當留瓜,肥力差的每蔓留2個瓜,肥力好的可任其坐瓜。
5.4 保花保果
南瓜開花坐果期如遇陰雨天氣,可采用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坐果率。授粉時,宜選擇晴天上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5.5 肥水管理
當第1個瓜坐住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離植株10 cm處挖穴,追施復合肥(N-P-K=15-8-25)225~300 kg/hm2;采收第1批瓜前(8月中下旬),追施復合肥(N-P-K=15-8-25)225 kg/hm2。貴州地區降雨量較多,露地栽培南瓜不需要澆灌。雨水過多時應及時開溝排澇,避免田間積水,減少病害發生。
6 病蟲害防治
南瓜病害主要有猝倒病、霜霉病、病毒病、白粉病等,蟲害主要有小地老虎、薊馬、蚜蟲等。病蟲害防治應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物保護方針,優先采用農業、物理和生物防控技術措施,必要時輔以化學防治技術措施。其化學防治的具體措施如下。
6.1 猝倒病
在南瓜苗期,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施65%多菌靈500倍液或30%甲霜·噁霉靈水劑1 800倍液進行防治,5~7 d防治1次,連防2次。
6.2 霜霉病
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施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900~1 500 mL/hm2或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2 250~3 210 g/hm2進行防治,5~7 d防治1次,連防2次。
6.3 病毒病
對于病毒病的防治,應做好蚜蟲和螨類的防治工作[3]。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可用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1 800~2 250 g/hm2或0.5%香菇多糖水劑4 500~6 000 mL/hm2進行防治,5~7 d防治1次,連防2~3次。
6.4 白粉病
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25%咪鮮胺乳油750~937.5 g/hm2或12.5%腈菌唑水乳劑360~480 mL/hm2進行防治,5~7 d防治1次,連防2次。
6.5 小地老虎
耕地時,撒施3%阿維·吡蟲啉顆粒劑45~60 g/hm2,或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
6.6 薊馬
發生初期,選用10%吡蟲啉可濕粉1 000~2 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噴霧防治,重點噴施花器官。
6.7 蚜蟲
發生初期,選用10%的吡蟲啉3 000倍液或10%的啶蟲脒1 000~1 200倍液噴施。
7 采收
當瓜皮變硬、呈現黃褐色、有明顯蠟粉時及時采收,此時采收可提高蜜本南瓜后期產量。采收時,用果剪或菜刀摘瓜,保留瓜蒂長度不超過 0.5 cm。采摘時輕摘輕放,以防碰傷商品瓜。
8 討論和展望
貴州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地塊較為破碎,氣候濕潤,降水量大[4],耕地較少,林地較多,工業欠發達,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優良,物種資源豐富[5],適宜生產綠色、生態的“名特優”農產品。林下經濟的突破性發展,不僅能有效提高現有林地的利用率,降低林地管理成本,而且在耕地稀缺的情況下,也為林下產業的發展合理解決用地問題,大大提高了農戶的生產經營收益。可見,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本文總結的花椒林下套種蜜本南瓜高效栽培關鍵技術,在不與糧爭地、不與林爭肥的情況下,巧妙利用現有“見效慢”的花椒林種植“短平快”的蜜本南瓜,通過“以短養長”的種植模式,不僅為廣袤的花椒林解決了除草管護難題,也為蜜本南瓜優良品種的推廣解決了用地難題,還有效降低了花椒和南瓜產業的生產管理成本,實現花椒、南瓜產業的互利共贏、提質增效、共同發展,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經營收益,符合貴州農業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為林下經濟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蜜本南瓜抗病性、抗逆性均較強,高產優質,種植管理較為粗放,且商品種類較多[6-7]。蜜本南瓜除了最為常見的果實可食用外,南瓜花、南瓜嫩葉、南瓜嫩莖等均可食用,且味道鮮美,老少皆宜,營養價值高,還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此外,南瓜葉、莖、根、花、果實等均可作飼料喂養畜禽[7]。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飲食的營養健康更為關注,而蜜本南瓜作為收獲不同部位的蔬菜,不僅能滿足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而且能滿足人們對康養生活的追求,市場前景廣闊。
貴州花椒種植面積較大,花椒林資源豐富,在花椒幼林和落葉期,土地資源尚有很大的利用空間,面對只有成本投入、尚未見經濟效益的窘迫處境,種植戶勢必心急如焚。如能將資源合理統籌利用,種植市場銷路較廣、風險相對較小的蜜本南瓜,在完全不影響花椒生長的情況下,盡快讓土地產生經濟效益,為農戶解決燃眉之急,增加農業生產收益,保障勞有所獲,提高農民生活幸福感。
綜上可見,花椒林下套種蜜本南瓜高效種植關鍵技術推廣應用意義深遠,不僅有效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率,降低了農業生產管理成本,還實現了花椒和南瓜產業的互惠互利,有力助推花椒和南瓜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穩健發展,也為高原山區林下經濟發展提供好思路。
9 參考文獻
[1] 代曉燕,樊仕勇,李清虎,等.花椒林下高效間作模式及其栽培要點[J].南方農業,2022,16(5):61-63,67.
[2] 王凱,沈穎,黃智文,等.蜜本南瓜栽培技術及主要病蟲害防治[J].蔬菜,2018,9:53-55.
[3] 楊福強,王安樂,鄧穩橋.蜜本南瓜覆膜對爬二次采收高效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21,3:36-37.
[4] 朱孟,周忠發,蔣翼,等.基于貴州高原地貌分區的降水時空異質性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20,27(3):181-189.
[5] 陳文福.西南喀斯特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5.
[6] 鄭玲,劉爽,丁永娟,等.蜜本南瓜不同器官營養品質分析[J].中國果菜,2018,38(4):12-15.
[7] 郎金鳳.飼用南瓜的營養價值和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畜牧科技,2021(6):64,66.
(責編:張宏民)
基金項目 貴州省科技計劃項目(黔科合成果〔2021〕一般063;黔科合成果〔2020〕1Z002號)。
作者簡介 鄒燕(1983—),女,陜西西安人,碩士,農藝師,從事園藝植物栽培與農業園區建設方面的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