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丙智 白金玲 程艷麗 張立功



目前,世界蘋果栽培發展的方向已由喬化向矮化發展,密度上從稀植走向密植,樹型也由大變小,樹冠光照由弱變強,結果枝級次更少,單位面積產量由低變高,整形修剪技術由難到易,成花、結果年限大大提前,隨之而來的是省工化管理、規模化經營、無袋化栽培、化學疏花疏果,肥水配套智能一體化開始實施,果園機械化(噴藥、施肥、除草、采收、修剪、周轉、運輸等)操作普及,專業分工更精細,現代化蘋果園的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由高變低。與時俱進的矮砧密植蘋果的樹形由此產生,如何應對當前整形修剪的迫切需要,筆者結合多年來矮砧密植蘋果管理技術的經驗做一總結,僅供果農參考。
1 國內外蘋果整形修剪現狀
1.1 國外整形修剪現狀
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蘋果品種區域化、栽培矮密化、管理集約化、設備現代化、生產標準化的發展,蘋果栽植密度進一步加大,樹形也相隨之發生變化。意大利圣米凱萊農業研究所Alberto Dorigoni 教授曾對歐洲蘋果樹形發展做過總結:從20世紀60年代發展疏散分層形,每公頃栽植1000株左右開始,逐漸演變到小冠疏層形,每公頃栽植833株左右。接著就是自由紡錘形,每公頃栽植1250株左右。隨著矮砧密植蘋果的發展,出現了細長紡錘形,每公頃栽植1667株左右。高度矮化密植的蘋果園,采用高紡錘形,每公頃栽植2500株左右。
20世紀80—90年代,北歐應用最多的樹形是細長紡錘形,而南歐、北美和新西蘭則廣泛應用直立干形,在更高密度(333~916株/畝)條件下,采用又窄又高的超紡錘形(冠徑45~60厘米,樹高2.5 米),但管理成本高。20世紀90年代末期,蘋果生產先進國家把這3種樹形進行綜合改進,形成高紡錘(Tall spindle)新樹形(冠徑0.9~1.2米,樹高3米,干高0.7~0.8 米)。目前,蘋果高紡錘形整形技術已在意大利、美國、新西蘭、日本、韓國、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等蘋果生產先進國家廣泛推廣應用。為進一步增加栽植密度,提高產量,并適應于機械化修剪,智利、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在高紡錘形的基礎上開始進行由3D三維結構向2D平面結構的轉變。高紡錘形3D結構行距4米,進行長梢修剪后,因此實際可用操作空間僅為1.5米。而2D結構行距2.8米,實際可操作空間為2米。該樹形的通風透光條件更好,并且產量高,還有利于機械化修剪、疏花、疏果和采收,生產效益提高。
進入20世紀90年代,意大利蘋果樹以3300~4000株/公頃的高密度栽植,且都使用矮化M9自根砧無性繁殖的苗木。在南提洛爾,蘋果樹采用高紡錘形,每畝栽247株,樹高為3~4米,栽后第一年不結果,第二年株產5~10千克,第三年株產10~15千克(在第三年即可收回所有建園成本),第四年株產25千克,第五年株產40~50千克,即第五年畝產量可達5000千克,6年生6000千克?,F在平均畝產6000千克,是中國的3~6倍(圖1)。博洛尼亞地區推廣“BIBAUM”新樹形,品質好,產量高,一般60噸/公頃,株行距為1.2米×(3.5~3.8)米,樹高2.5 米,雙主干成V字形分布于行平面上,間距0.6米,在雙主干上直接著生長短不一、角度下垂的結果枝,干枝比大,無大側枝,此樹形可緩和樹勢,減少修剪量,保持樹冠內的光照良好,樹體更加矮化,易于管理,更便于機械操作,單位面積內主干數量大幅增加,提高土地利用率。
荷蘭蘋果在1980年代,約有70%以上的蘋果樹是用M系砧木嫁接的,主要推廣M9、M1、M2、M4、M7等砧木。荷蘭研究選育出M9-T337新砧木,并大量向世界各國出口自根砧M9-T337大苗,還研究提出了高紡錘形及Knip-tree 2年生帶分枝大苗培育技術,對世界蘋果栽培貢獻極大。
在美國,1960年之前,蘋果栽植密度是100株/公頃,1960-1980年為600株/公頃,1980年之后為1500株以上/公頃?,F在美國新建蘋果園基本上都采用蘋果自根矮化砧,其中M9系列占60%,B9占20%,M26占10%,其他砧木,包括CG、G935等占10%,樹形主要為高紡錘形。栽后第二年結果,第四至五年畝產量4~5噸。新建果園,多以高紡錘形為主。高紡錘形系統采用0.90~1.20米株距,3.0~3.5米行距(1∶3)。果樹栽植密度為113~160株/畝,平均產量為2333~3000千克/畝,高的3000~4000千克/畝。
波蘭蘋果發展經歷過由稀植喬砧到半矮化中間砧、又發展到矮化中間砧,現在發展矮化自根砧。波蘭大部分果園都使用M26及喬化砧木,密度為60~84株/畝。現代化果園開始選用M9-T337、B9等矮化砧苗木,其中M9占80%以上,樹形以紡錘形為主。栽植密度提高到120~166株/畝,產量可達2600千克/畝。
法國最近30年蘋果的主要樹形為陽光主干形(Solaxe)和離心形,這兩種樹形非常適用于高密度栽植的果園,在蘋果生產中應用最多。目前新建果園幾乎全部采用M9 系列的矮化自根砧,栽植密度較大(2500~3500株/公頃)。整形方式是中軸形、疏層形、細長紡錘形等整形技術結合,可稱之為“高紡錘形”。栽植后第二年的平均產量為10噸/公頃;第三年可達30噸/公頃;第四年及以后將增至40~50噸/公頃。
智利20世紀70年代末才開始采用高密度栽植模式,多采用MM106 或M7系的砧木,栽培密度為400~700株/畝。90年代初MM106成為標準砧木,修剪方式以垂直單干形修剪為主,栽植密度由700株/畝變為1000 株/畝。近年來,轉向采用高紡錘形修剪、垂直單干形修剪或者solaxe修剪,以M9為砧木的密集型果園(2000株/畝或者更高)。
保加利亞主要選用ММ106砧木,采用自由紡錘形修剪。目前生產中采用細紡錘形樹形。
韓國從1997年開始栽植M9矮化蘋果,2003年每公頃2000株左右,2005年每公頃栽植株數猛增至7000株,并且現在達到每公頃15 000株。廣泛應用細長紡錘形修剪和Solaxe修剪方式。修剪方式為Kimchangho,它適用于以M9或M26、MM106為砧木的矮化蘋果樹,高密果園(行株距3.5米×1.5米)。
日本目前以喬化稀植栽培為主(圖2),老齡喬化蘋果抗風、雪能力比矮化強,故老園壽命較長。矮砧栽培為日本蘋果發展的方向,現在新建幼樹主要發展矮砧蘋果,砧木以M9和M26為主,矮化新建果園,株行距2米×4米或2.5米×5米,每畝栽植84~53株,以細紡錘樹形為主。每株結150個果實,每畝產量3000~3500千克。矮化果園,樹齡過大、過密,應及時進行間伐,維持紡錘形樹形。
綜上所述,以優質高產穩產、管理方便、降本增效等為原則,國外圍繞提高光照度、優質生產提出了不同特點的樹形,如意大利推廣高紡錘形;荷蘭提出了紡錘形、細長紡錘形;美國華盛頓州提出了組合紡錘形;澳大利亞采用高紡錘形或細長紡錘形;韓國主要采用細長紡錘形;法國提出了主干軸形;新西蘭提出了金字塔形;日本將細紡錘形作為新建果園的基本樹形,將開心形作為成齡果園的主要樹形。總體來看,國外重視以提高質量為中心的管理樹形,多以高光效為方向。
1.2 國內蘋果整形修剪現狀
我國蘋果樹形的發展,經歷自然圓頭樹形、三大主枝半圓形、紡錘形及開心形等三個時期。目前應用最多的樹形是小冠疏層形、自由紡錘形和細長紡錘形(Slender spindle)或介于其間的一些小冠形。在修剪方面,由過去多短截、不拉枝、留大枝,向多長放、少短截,多拉枝、開角度,去大枝、留小枝方向發展。由冬季修剪向四季修剪發展。由多環剝、環割向刻芽、轉枝方向發展,樹體骨架由繁變簡,修剪技術由繁瑣變簡化。
樹形對蘋果產量和品質影響極大,隨著栽植密度和栽培水平的變化,樹形也隨之改變。我國矮化砧應用比例變化很快,過去以M26為主,現在以M9-T337為主。在紡錘形方面,又出現了改良紡錘形、自由紡錘形(圖3)、細紡錘形和高紡錘形。據調查,目前我國小冠開心形陜西比例高達61.5%,主干分層形遼寧高達57.2%,紡錘形河南高達51.2%。
據調查,我國目前拉枝等于90°的果園已占蘋果總面積的51.55%,大于90°的占22.5%;新梢冬季短截僅占25.5%,新梢長放不剪已占74.5%;四季修剪果園占果園總面積的21.8%,但還有43.9%的果園只進行冬季修剪;刻芽、目傷的果園占24.4%,剪鋸口保護的果園占37.5%,比過去比例提高很大。但還需要不斷提高修剪技術水平,增大新技術推廣比例。
1.3 蘋果常見樹形比較
在國內矮砧蘋果園推廣最多的是細紡錘形和自由紡錘形;在國外,推廣最新的是高紡錘形。
矮砧果園,樹形以紡錘形為主,其中每畝栽植100株以上和肥水條件較好的地區,矮砧果園長勢較旺,為了控制樹冠和獲得高產優質,以培養高紡錘形為主;在每畝栽植100株以下和肥水條件較差的地區,矮砧果園長勢較弱,為了促進生長和獲得高產優質,以培養細紡錘形和自由紡錘形為主。生產上幾種常用樹形及特點比較見表1和表2。
2 高紡錘樹形及培養技術
2012年,陜西千陽縣從蘋果生產發達國家荷蘭引進自根砧蘋果大苗和先進的配套栽培技術,連續幾年來不斷擴大規模、完善技術,使千陽成為全國最大的自根砧蘋果生產示范基地。高紡錘樹形是自根砧蘋果主要的樹形,在修剪方面有其相關配套的技術。經過10年的發展,已經由點到面,星火燎原,引領和帶動全國蘋果矮砧密植栽培形成高潮。
2.1 高紡錘樹形結構
該樹形栽培密度為每畝140~190株,樹體結構為:樹高3.2~3.5米,干高0.8米。中央領導干與同部位主枝粗度之比5~6∶1,主枝粗度基部直經1~2厘米。在定植當年冬季修剪時中央干與側枝比例2∶1,第二年3∶1,第三年4∶1,第四年以后達到5~7∶1。中心干上配備小主枝35~45個,結果枝直接著生在小主枝上,小主枝水平長度不超過0.7米,與中央領導干夾角110°~140°。枝量多,結果能力強,沒有大主枝。成形后高紡錘形在秋季畝留枝量8萬~9萬條,修剪后枝條總量為6萬條左右,長、中、短枝比例1∶1∶8(圖4)。
2.2 整形修剪技術
多年來,國內中間砧蘋果栽植單干苗,而自根砧蘋果在國外就栽植帶分枝的大苗,我國引進和栽植該苗木,就可達到早結果、早收益的目的。因此,自根砧苗木栽植后與中間砧的修剪方法不同。自根砧栽植后把直徑超過同部位中央干2/3的大枝和運輸過程中折斷的枝條留短樁疏除,并對剪口涂封剪油保護,減少剪口水分蒸發,有利于傷口愈合。其余枝和中干不做任何處理,這樣既保留當年形成的花芽,也有利于來年結果,實現了早結果,同時穩定了樹勢。
2.2.1 生長季節修剪 主要有以下措施。
(1)促生分枝:由于自根砧蘋果樹中干不短截,自然會出現中干光禿現象,因此促生分枝是培養高紡錘樹形多主枝的主要技術措施。一是使用抽枝寶。抽枝寶可以促進植物芽眼萌動并產生枝條,萌芽前用毛筆或木棒蘸藥少許直接定向涂在芽體上即可。經調查,對一年生枝,發芽率在95%以上,對多年生枝發芽率也在75%以上。而且使用抽枝寶克服了刻芽造成傷口削弱長勢的副作用,且促生的分枝角度大,有利于培養樹形。二是刻芽。對嘎拉等萌芽率高的品種可以不刻芽,對萌芽率低的品種要進行刻芽。春季蘋果樹萌芽前后,對中干和主枝上缺枝部位在芽上方0.2~0.3厘米處,用刀或剪刻一月牙形切口,深達木質部,促芽萌發,使其生長,刻芽對于幼旺樹枝量的增加效果顯著??萄恳鶕柚Σ课缓托枰l枝的長度確定刻芽時間、刻傷程度和刻芽數量。一次不能刻芽太多,否則影響生長。栽植當年可推遲到6月份,刻芽最多不超過3個,也可待第二年春季刻芽,刻芽后的主干要用立柱扶干,防止大風吹折。
(2)拉枝開角:豐產不豐產,開角是關鍵。拉枝是高紡錘形整形的又一個主要技術措施,高紡錘樹形的主枝角度在110°~140°。如何開角?從5月上中旬開始,對長度長25~30厘米的主枝或者未到位的多年生主枝及延長頭角度變小的主枝要繼續開張角度達到目標要求。對于新梢可采用多次拉枝,5—6月份拉基角,秋季用開角器或拉膜拉腰角。將中干上的新梢拉至95°~120°。拉枝時枝條短的、易成花的品種角度可拉小一點或推遲拉枝時間,枝條長的、難成花的品種角度可拉大一點。角度對果實品質有一定的影響,隨著主枝角度的增大,果實外觀品質(平均單果質量、果形指數、果實色澤)和內在品質(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總糖、總酸、維生素C、蛋白質、果膠和果實鈣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主枝拉枝角度紅富士以120°、嘎拉以90°~110°為好。見表3、表4。
2.2.2 休眠期修剪 主要有以下措施。
(1)長放修剪:長放是形成花芽的有效技術。在生長季節采用拉枝技術的基礎上,休眠期采用長放措施利于樹形培養,更利于花芽形成。
(2)簡化修剪:自根砧蘋果樹大苗建園,第二年結果,培養樹形與結果同時進行。修剪原則以輕剪為主,修剪方法主要為長放和疏枝。在主枝上直接培養結果枝,前1~2年僅疏除一年生旺枝和粗度大于著生部位 1/2的主枝。一般每個樹疏主枝2~3個為宜(如果枝條粗度不超過,可1個也不疏),中干延長枝不短截。第2~3年冬剪繼續選留中干延長枝上生長勢中庸、角度大的一年生枝條作小主枝,不打頭。對中央延長枝上部過長、過強枝條疏除,有利于中干生長。第4~5年隨著樹齡增長,及時去除樹體上部過長的大枝或頂部1~2個競爭枝,以保持中干優勢。2016年對一年生自根砧樹做試驗設置3株處理,分別疏除3、6、9個主枝,每個處理各3株樹。調查結果為疏枝少,兩年生主枝多,總枝量大,結果數量多,干周量大(表5)。
(3)剪口留樁:自根砧蘋果樹高紡錘形樹形,主枝數量大,為了保證有充足的枝量,根據空間大小,在疏除主枝時,不同剪口,發枝量不同,可根據需要在剪口留樁。2016年對不同剪口處理設3株樹,每株樹10個剪口,調查情況為剪口留樁長發枝多,留樁短,發枝少,且根據這幾年的觀察,斜剪口下發出的枝較平剪口下枝弱,剪口斜面大,愈合慢。平剪口下的枝較強,剪口愈合快(表6)。
(4)復壯更新:進入盛果期后,一些主枝長勢會變弱,隨著小主枝枝齡增長而變粗,應及時更新。更新小主枝時應留小樁,小樁位置發出的平生小枝,不要短截,拉枝下垂或結果后自然下垂,繼續作為主枝培養,根據需要每年可更新2~3個枝,逐年進行,使結果更新兩不誤。
2.3 整形修剪的主要方法
自根砧果園結果容易,修剪量較小。修剪方法主要有拉枝、長放、疏枝、回縮等。中間砧果園,結果較晚,使用的修剪方法較多。
2.3.1 拉枝 拉枝是人為地改變枝條的生長角度和分布方向的一種整形修剪方法。拉枝對培養樹體骨架結構、合理分布枝條空間、改善光照和通風條件、改變枝條極性、調整枝條勢力、促進或抑制枝條萌發以及調整果樹生長與結果之間的關系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拉枝作為果園管理的重要手段,一年四季均可進行,而以秋季拉枝最好,原因是秋季為養分回流期,及時開張角度,養分容易積存在枝條中,使芽體更飽滿,可促進提早成花。同春季拉枝相比,背上不會萌發強旺枝。秋季枝條柔軟,也容易拉開。
(1)拉枝角度:要依據海拔拉枝,海拔越高,樹體長勢越弱,拉枝角度要小。一般海拔800米以下的應拉枝為120°~130°,海拔800~1000米的應拉到110°~120°,海拔1000米以上可拉到100°。有水澆條件的地、旱地拉枝有所不同,土壤瘠薄、肥水條件較差的地區,拉枝角度就要小些,可采用斜向上的角度,不要拉成負角度。灌水條件好的拉枝角度應大一些。樹勢不同拉枝角度不同。對于枝條基角較小、勢力較強、延伸較長的枝,則要拉得大一些,一般拉成負角度。雙矮短枝型樹拉得小一點(圖5)。衰弱樹不能拉枝,應加強肥水管理返旺后再拉枝。如果苗圃分枝角度較水平,可以不進行拉枝。
(2)拉枝方法:拉枝前用手輕輕活動枝條是關鍵,在拉枝開角時,往往會把枝折傷或從樹杈處拉劈。如果在開角前能先活動枝的基部,就可有效地防止這一現象發生。
(3)注意事項:拉枝材料要求抗風化能力強,要能維持3個月以上。要嚴防拉繩嵌入枝條木質部中。系繩時,最好系活套或使用掛鉤。用較細的鐵絲或繩拉枝時,要加護墊。地下固定要牢固,防止因澆水或下雨使拉繩反彈。河北農業大學生產的開角器,也可開大角度。
2.3.2 疏枝 是指把1年生枝或多年生枝從基部疏除的修剪方法。該方法多用于冬剪,夏剪時也有應用。疏枝可以改善樹冠內光照狀況及附近枝的營養狀況。疏枝后,對傷口上方(前方)具有抑制作用,對傷口下方(后方)的枝條具有促進作用。就整株而言,若上部疏枝較多,頂端優勢就會向下部枝條轉移,從而增強下部枝條的生長勢;相反,如果下部疏枝較多,則會增強上部枝條的生長勢。同時,由于疏枝減少了枝葉量,有助于緩和母枝長勢、促進加粗生長。
(1)對象:病蟲枝、過密枝、重疊枝、交叉枝、并生枝、衰弱枝、競爭枝、無用徒長枝、無用萌蘗、位置過低的主枝、完成使命的牽制枝、嚴重影響光照的枝組以及一些需要更新的枝條。另外還有一些在樹體當中影響單軸延伸的較大分枝也需要疏除。
(2)時間:疏枝時間分生長季節和休眠季節。春季可疏除一些無用萌蘗。從采果后到落葉前的這段時間疏枝,由于樹冠葉片齊全,樹冠的通風透光情況最易掌握,不易出現疏漏。
(3)注意事項:疏枝應注意傷口傾斜20°~30°,并將傷口削光。一般情況下,避免對口傷疏枝和連續疏枝,這樣會對樹體或枝條長勢削弱嚴重。疏枝后的空間可用拉枝、刻芽等方法補上。另外,疏枝要留3~4厘米短樁,便于發出新枝。
2.3.3 縮剪 對兩年生以上的枝條進行剪截的修剪稱縮剪或回縮修剪??s剪比短截的局部促進作用更強,有助于養分向基部轉移。成齡樹冬剪時通常應用此方法??s剪用于培養枝組時縮短枝組的“軸”長度,使枝組緊湊??s剪也用于骨干枝開張角度,或改變骨干枝的延伸方向。
(1)對象:樹頭、主枝延長頭、 過密的骨架枝,需要分步疏除的大枝;冗長的枝組,體積過大的枝組,密度過大的枝組,枝軸過長的枝組;衰老樹、衰弱的枝組。
(2)方法:回縮是樹冠控制和枝組更新復壯的最基本方法之一,是密閉園改造的常用方法。
樹頭的回縮。矮砧果園一般不進行落頭,但如果樹頭過旺,造成管理不便時可適當落頭,強頭換弱頭,大頭換小頭。
主枝的回縮。主枝的回縮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主枝過長,行間或株間交接,需要回縮。主枝嚴重衰弱,需要更新復壯。主枝角度太小或太大,需要開張角度或抬高角度。
衰老樹、衰弱枝組的回縮。主要是減少生長點,集中營養,恢復樹勢和枝勢,一般采用抬高角度的方法,衰老樹回縮到背上有良好分枝處。高紡錘形果園,小主枝粗度超過2.5厘米,要留3~4厘米短樁進行回縮。
對一年生矮化自根砧富士、嘎拉蘋果幼樹在冬季進行疏枝留樁1、2厘米及平剪、斜剪等6個處理修剪觀察。發現不留樁發枝率為0,留樁2厘米發枝率在81%以上,富士比嘎拉發枝率高,平剪比斜剪發枝率高,但斜剪發枝比較水平,不需要再拉枝。
自根砧M9-T337紅喬納金第一年冬季剪光干(剪除所有分枝)與未剪比較,剪光干大枝多,生長旺盛,但2~3年內單株產量低。未剪光干者,當年單株產量是剪光干者的8倍,且細枝條多,冬剪去枝少。自根砧M9-T337第一年冬季進行留樁去除3、6、9個分枝處理,發現去除枝少的,第二年單株掛果多,全樹總枝量多,大枝少。去除枝越多,掛果越少,總枝量少,大枝多(見表7)。
2.3.4 緩放 所謂緩放(長放),即對一年生的枝條,尤其是營養枝,保留不剪稱為緩放,亦叫長放或甩放。這是矮砧果園最主要的整形修剪方法。
(1)作用:緩和新梢長勢和減少成枝力。這是由于長放后樹體或枝條上所保留的枝芽量多,在生長季節如春季樹液流動后,營養分散尤其是在春季拉枝的基礎上,頂端優勢減弱,下部枝梢或芽萌發的比例增大,而且相比之下所抽生長枝的數量減少。
促進成花。特別是在春梢停長期,樹冠自身的營養能力增強,即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花芽分化對營養物質的迫切需要,所以枝條長放對幼樹提早成花,尤其是早果豐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快樹干和枝條增粗。由于長放枝條葉面積總量最大,樹體或枝干的增粗較快。
在紅富士下垂枝結果的管理方法當中,采用連年緩放的方法可培養下垂的單軸結果枝組。
(2)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旺枝長放容易導致枝條后部光禿帶現象嚴重,特別是在主枝或中干延長頭上連續長放,不僅會造成全樹衰弱,而且會嚴重影響幼樹早期的迅速擴冠。這樣做雖然早見果,但不易豐產。
旺枝緩放以后采取綜合調整措施才能控制樹勢,促進花芽形成。在長放以后隨著樹體的開花結果,還必須密切注視其體積大小、花芽留量和長勢等,隨時進行適當的收縮并最終培養成良好的結果枝組。
2.3.5 刻芽 刻芽又稱目傷,根據所刻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在芽前刻時具有促進芽萌發的作用,在芽后刻時具有抑制芽萌發的作用。萌芽率高的品種及三年生苗木可以不刻芽,一年生苗及萌芽率低的品種可以進行刻芽。
芽前刻指在芽上方0.2~0.5 厘米處用刀橫刻皮層的修剪方法,也可以用鋼鋸條在此位置拉幾次,工效很高,可以增強所刻芽的萌發力、成枝力,促發短枝。刻芽常用于幼樹,以促進枝條萌芽成枝,特別是出短枝,早成花、早結果;也可用于骨干枝,以避免光腿枝,特別是可以定向發枝;對于長的發育枝,可以連續刻芽,或間隔刻芽,以更多、更均勻地誘發短枝。生產中刻芽配合點抽枝寶,效果更好。一般每隔3~4芽,刻一個芽。
(1)時間:以萌芽前后為宜,刻芽早,出長枝多;刻芽晚,出短枝多??萄窟^早,容易發生枝條失水抽干;刻芽過晚,芽已經萌發,達不到目的。為了促發較大的側生枝或解決多年生枝干光禿問題,應在蘋果樹萌芽前20~30天刻芽;若為了促發中短枝,應在萌芽前7天至萌芽初期刻芽。
(2)方法:春季刻芽時凡需要刻的背上芽,一律在芽下方0.2~0.5厘米處用鋼鋸橫刻一刀, 深達木質部。這樣背上就不會冒長條了。
兩側和背后芽在芽前0.2~0.5厘米處刻芽。如果不希望所發枝條太長,可在芽前1~1.5厘米處刻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