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利



近年來,隨著化學物品在桃生產中的大量使用及工業化、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桃生產中有害物質的累積量增加,桃食用安全性的擔憂持續發酵,桃的食用安全性受到高度關注。隨著桃果種植面積的擴大、產品供給量的增加,桃果賣難現象反復重演,給果農和產區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提高桃食用安全性已成為桃生產競爭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這種背景下,桃的有機生產應運而生。
1 有機桃生產優勢
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有機食用標志商標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桃為有機桃。有機桃是對普通桃的升華,是目前桃生產的最高層次。從長遠看,發展有機桃是桃生產的朝陽產業,在生產中具有非常明顯的競爭優勢,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前景光明。
1.1 發展有機桃符合社會發展理念
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業生產給人們提供的物質越來越豐富,但大量化肥、農藥等化學合成物質的施用,導致人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惡化,桃生產中的污染越來越嚴重,桃果的食用安全性越來越差,物質的豐富與食品的安全形成了很大的反差。現代社會發展迫切要求在桃果生產中保護資源和環境,實施清潔生產,提高食物質量,增進人體健康,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增長。發展有機桃生產,符合這一理念,有機桃中融入了生態和安全理念,使桃生產的現代特征更加明顯。
1.2 發展有機桃有利于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桃生產經歷了量的積累、質的提升,生產潛能得到很大的挖掘,已成為農業生產中的高效行業,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效益的提升難度越來越大,隨著農用物資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桃生產經營的效益呈下降趨勢,很不利于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發展有機桃是破解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之一,發展有機桃通過減少化學合成物質的應用,從而可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同時由于有機桃食用的安全性,產品更容易受到消費者歡迎,售價會提高,有利于生產效益的提升,這一升一降,對我國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十分有利。
1.3 發展有機桃有利于桃生產效益的提高
由于有機桃的食用安全程度高,有機桃的社會化進程加快,各桃產區高度重視有機桃生產的發展,廣大消費者對有機桃認知程度越來越高,有機桃市場環境越來越好,市場覆蓋面越來越大,廣大消費者對有機桃的需求日益增長。但總體上,我國有機桃生產的規模較小,消費的大市場與生產的小規模不協調,目前我國有機桃供給量小,有機桃售價較高,生產效益是很理想的,進行有機桃生產成為提升生產效益的主要途徑之一。
1.4 有機桃市場空間較大
據來自國際有機農業聯盟的信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機桃的生產和貿易逐漸擴大,從區域上看,歐洲、北美、日本、澳洲起步較早,成為有機桃的主要生產地和消費區。國內東南沿海地區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對有機桃的認知程度高于內地,成為國內有機桃的主銷區。隨著有機桃的快速發展,我國桃整體質量大幅提高,參與國際銷售的競爭力提升,從國際國內整體銷售形勢看,有機桃呈現供不應求態勢,相對于常規桃而言,有機桃市場空間較大,發展有機桃正當時。
1.5 有機桃的生產,有利于加快我國桃銷售國際化的進程
近年來,桃果產銷形勢發生了大變化,由于桃樹進入結果期早,栽植容易,在桃生產效益好的情況下出現跟風種植現象,短期內種植面積會快速增加,產量會快速上升,桃果賣難現象頻繁出現,2020年波及全國。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超量發展。通過國際化銷售化解產能過剩的危機,是桃生產中可行措施之一,但現實是,我國桃果出口量在桃生產中所占份額較少,我國鮮桃出口數量相當有限。我國鮮桃出口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貿易壁壘,國際市場,特別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為了保護消費者健康,保護本國家和地區農產品的銷售,對外來農產品均要進行檢測,制定了較嚴格的檢測標準,以限制外來農產品對本地農產品的沖擊,這項措施為貿易壁壘。在桃生產中進行有機桃生產,提高桃果的食用安全性和品質,就可在生產標準上與國際標準接軌,有利于破解貿易壁壘,對于擴大我國桃出口是非常有益的。
2 有機桃生產管理要點
2.1 在良好的環境下生產
有機桃生產對環境要求嚴格,要求環境無污染源,附近不能有廠礦企業,要遠離交通干線,以確保生產環境符合有機桃生產需求。有機桃生產中禁止使用化學物質,對肥水條件要求高,要求在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有排灌條件的地方種植,才能取得好的效益,在土層淺、土質瘠薄、肥力差、水源不足的地方,低產質劣、極易出現小老樹、生產能力受限、生產效益很難提高,因而在有機桃產業發展中,要嚴格選擇園址。
2.2 有機桃生產中不能使用轉基因品種
應選擇有機生產方式培育或繁殖的優質苗木或接穗(接芽)品種,并通過檢疫。不得使用轉基因或 帶有轉基因成分的苗木或接穗(接芽)品種。
2.3 適當稀植,保持桃園通透性良好
桃樹為喜光樹種,栽植過密,會導致土壤中物質大量消耗,病蟲害嚴重發生,增加生產難度,在光照不足的地方,易出現枝條枯死現象。有機桃生產中應注意種植密度的控制,要保證園內及樹體通風透光條件良好,減輕病蟲害的發生,增強樹勢,減少物質投入。因而栽植不宜過密,一般可按3米×4米的株行距,每畝栽植56株,在結果后逐步改造成6米×4米的株行距,每畝保留28株即可(圖1)。
2.4 采用多種措施,增肥土壤
有機桃生產中土壤培肥應以施用有機肥為主(圖2);有機桃生產中提倡生物覆蓋,所覆蓋的生物經風吹日曬雨淋,腐爛之后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提倡落葉、枝干還田,反哺土壤;有條件的提倡生草栽培(圖3),在草長到一定程度,割草還田;有沼氣生產的地方,利用沼渣、沼液補充土壤營養。
2.5 保證水分供給
桃是需水量大的作物,產量的形成需消耗大
量水分,在山地進行有機桃生產時,要搞好水土保持,先將陡坡地樣田化(圖4),以增強蓄水保墑能力,提高產能,有灌溉條件的桃園,灌溉用水必須清潔,符合有機桃生產要求,生產中應禁止污水進園。桃樹根系好氣性強,不耐澇,應實行起壟種植(圖5),以減少病害的發生,沒有灌溉條件的桃園應著力做好覆蓋保墑工作,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促進產量提高。
2.6 應用綜合措施,控制田間有害生物
在有機桃生產中禁止化學合成農藥的使用,有害生物防控應以農業、物理、生物措施配合應用為主,綜合防控,減輕危害。
農業措施主要通過增施有機肥,以提高樹體抗性為目的,強化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細菌性穿孔病、炭疽病、瘡痂病、褐腐病等的發生概率。葉面噴施2~3倍的沼液,控制蚜蟲、螨類及危害葉片病害的發生。
物理措施要按季節實施,冬季應搞好清園,冬剪時徹底清除樹上的枯枝、僵果和地面落果,以減少越冬菌源,減少病原體;早春將流膠部位病組織刮除;花期使用誘蟲燈誘殺蛾類和趨光性害蟲,使用誘蟲板粘蠅類、蚜蟲和粉虱類害蟲,懸掛糖醋液誘殺金龜子,套袋保護果實(圖6);雨季及時排水,控制果園內的濕度,抑制瘡痂病、流膠病等病害的發生。
生物防治方面:推廣果園生草制,改善果園的生態環境,招引、保護、繁殖和利用小花蝽、瓢蟲、草蛉等天敵,達到以蟲治蟲的目的,保持生態平衡,園內人工放養赤眼蜂、瓢蟲、草蛉等天敵,防治螨類、蚜蟲類、梨小食心蟲等害蟲。利用性引誘劑擾亂昆蟲的交配信息,減少昆蟲的蟲口密度。利用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粉劑防治鱗翅目害蟲如天牛、螨類、蚜蟲等。用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1%抗菌素200~300倍液、5%硫懸浮劑200~300倍液防治細菌性穿孔病、炭疽病等。
化學防治時應以植物源和礦物源藥劑為主,發芽前枝干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硫酸銅、生石灰、水質量比1∶2∶80~100)或72%硫酸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100倍液,花后噴72%硫酸鏈霉素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400倍液、33.5%喹啉銅懸浮劑1000倍液等藥劑控制病害,減輕危害。
用5%魚藤乳油2000倍液、3%除蟲菊乳油50~80倍液、0.65%茴蒿素殺蟲水劑450~500倍液、40%硫酸煙堿800倍液、0.3%苦參堿200~300倍液防治蚜蟲、螨類等害蟲。
2.7 加強桃園中耕,保持土壤有良好的通透性
桃樹根系分布淺,好氧性強,裸地桃園或生草、覆蓋后桃園中裸露部分,在桃樹生長季要進行多次中耕,使土壤保持疏松通氣狀態,促進微生物繁殖和有機質氧化分解,提高接納雨水和保墑的能力。一般秋季中耕宜深,可保持耕深在20~30厘米,以創造疏松的土壤條件,提高土壤蓄水性能,春夏季中耕宜淺,可耕深10厘米左右,疏松表土,切斷土壤毛細孔,抑制土壤水分蒸發,提高保墑效果。
2.8 培養陽光樹形,保持通風透光良好,強化結果枝更新
桃樹的萌芽率高,成枝力強,一年可萌發2~3次副梢,枝梢生長量大,樹冠易郁閉。樹冠郁閉,導致內膛進光量少,成花數量少,質量差,結果部位易外移,出現結果表面化現象。因而桃樹生產中應采用開心形(圖7)或紡錘形(圖8)、主干形等陽光樹形,以保持樹冠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
桃樹易成花,易豐產,早果性強。枝條當年成花,第2年結果,但結果枝壽命短,只結一年好果,連續結果能力差,需年年用新枝結果。根據這些特點,修剪時應注意采用更新修剪的辦法,維持和復壯結果枝組的生長結果能力,同時還應注意保護和利用潛伏芽,促發徒長枝,用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