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琳

2022年版課標強調:“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但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學生往往“談寫色變”,教師也把寫作課當成一塊“難啃的骨頭”。
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讓游戲進課堂,就是為學生創設能激發表達熱情的有趣情境,模擬社會實踐,讓學生即時體驗,即時感受,即時表達,從而提升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
一、游戲進課堂,這樣的寫作課“趣”在哪兒
1.游戲中體驗,讓寫作課有“童趣”
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習作主題是“我的心兒怦怦跳”,習作要求是“選一件令你心兒怦怦跳的事情寫下來,寫清楚事情的經過和當時的感受”。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親身感受心兒怦怦跳,教者想到了創設學生最喜歡、最能調動學生情緒的游戲情境。游戲名叫“球兒快快跑”:將學生按座位分成四大組,音樂起老師拋球,接到球的那組學生將球推向其他組,音樂停,球落在哪一組,哪一組就輸了。輸的一組將接受水槍懲罰,其實水槍是壞的,根本出不了水,最后學生發現是虛驚一場。緊張的音樂、碩大的籃球、裝滿水的水槍以及老師夸張的動作和語言營造了緊張、刺激的游戲氛圍,讓原本枯燥的寫作課堂立時充滿了童趣,充滿了歡聲笑語,課堂氛圍也立刻變得活躍熱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也輕松打開了學生的語言思維。
2.游戲中對話,讓寫作課有“情趣”
所謂“情趣”,就是指情調趣味。一篇有情趣的文章必然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師生在課堂上的有效對話便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情趣。“球兒快快跑”的游戲結束后,教者帶領學生梳理游戲環節:明白規則—合力推球—等待懲罰—虛驚一場。學生表達自己在游戲中的心情變化:激動—興奮—害怕—緊張—釋然……通過交流發現,因為游戲環節的不同,體驗游戲過程的視角不同,經歷的心情變化自然也不同。例如,需要接受“懲罰”的小組成員說他們的心情從緊張、害怕到虛驚一場,不需要受“懲罰”的小組成員有的幸災樂禍,有的驚訝好奇。不管何種心情,這都是不同個體當下的真實感受,他們在與老師的交流中侃侃而談,沒有了往日習作課上的冥思苦想、人云亦云。
與老師交流后,學生自己選擇印象深刻的游戲片段寫一寫當時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在巡視和交流中教者發現學生能運用先前掌握的寫作方法,如通過細節描寫和內心獨白來表達心情。在此基礎上,教者通過優秀片段引路、聯想、想象指導學生還可以加入環境和幻覺描寫來表現當下的心情。于是,在第二次師生交流中,學生又有了新的表達創造:“音樂聲高低起伏,就如我那顆懸著的心”“當球飛向我的時候,我感覺周圍的一切都靜止了,頭頂的日光燈特別刺眼,讓我看不清球飛來的方向”“當老師拿槍對著我的時候,那漆黑的槍口好像幽深黑暗的山洞,下一秒就會沖出一個齜牙咧嘴的惡魔……”在教師和優秀例文的指引下,學生文思泉涌,表達趣味橫生。寫作課堂也因這份真實、主動而充滿情趣。
3.游戲后延伸,讓寫作課有“理趣”
語文課,有趣無理,則淺;有理無趣,則面目可憎。游戲是激發表達的手段,學生通過即時的課堂游戲明白了此次習作的表達流程與方法。所以,本課的最后,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讓自己心兒怦怦跳的事,如參加百米比賽、登上領獎臺、第一次當眾講故事等,請選擇你經歷過的一件事,想一想,這件事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整件事中你的心情又有怎樣的變化。參考板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出提綱。在點評交流環節中,重點關注學生選擇的事情是否清晰合理,能否體現心情的變化。從課內游戲延伸到課外生活,由童趣入手,情趣引路,最后情理交融,習得一類文本的表達方法和技巧。
二、游戲進課堂,怎樣讓寫作課有“趣”一點
1.基于學生,貼合文本,精心設計游戲情境
本節習作課之所以創設這樣的游戲情境,出發點還是基于學生寫作的難點。如果只是在課堂上讓學生回憶自己生活中心兒怦怦跳的經歷,不免干澀無趣,對于缺乏生活經驗的小學中年級學生來說,在短時間內回憶并寫下一篇表達真情實感的文章難度很大。在這樣的考量下,當堂為學生創設情境很大程度上為學生減少了思考的難度,減輕了寫作的負擔。
但創設怎樣的游戲才合適呢?游戲內容需要學生喜聞樂見,能吸引其投入;要能在課堂上開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還要與習作要求相契合,能讓學生寫清楚事情的經過,并運用書上積累的心情詞語表達自己的感受。于是,在一次次的嘗試和修改中,教者最終創設出了“球兒快快跑”游戲情境,從游戲規則的制定,道具、音樂的選擇,教師動作、語言的設計,關注并把控好每一個細節,充分預設,力爭通過情境游戲豐富學生的過程體驗,積累寫作素材。
2.搭建支架,由內而外,共同探尋表達密碼
讓學生習得表達心情的方法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教者利用課內外經典例文引路,在學生困難時幫他們搭建表達的支架。例文的選擇首先基于教材:
(內心獨白)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爬天都峰》
(動作描寫)這一下,陳明更生氣了。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勁摔在地上,用腳踩了兩下,一把抓起書包,頭也不回地走了。
——《小木船》
如此先利用課內學過的文本點燃學生的思維,學生一下子就能與已有學習經驗產生聯結。在此基礎上,再拓展課外精彩例文:
(環境描寫)知了無休止地叫著,氣溫好像一下子提高了十度,周圍變得更加燥熱起來,光線也變得更加刺眼。我心中忿忿不平。
——《羚羊木雕》
(幻覺描寫)寶葫蘆怎么還不幫我寫答案呢?我焦躁不安,盯著面前的那張白紙。漸漸的,紙面上現出一個青灰色的小點,慢慢兒在那里移動,答案好像顯現出來了。我定睛一看,仍舊是一張白紙。
——《寶葫蘆的秘密》
從兩本學生熟悉的經典讀物中選擇精彩片段,讓學生習得更多表達的技巧,從興趣激發到表達規范再到內容豐滿,幫助學生順利完成習作任務。
3.遷移運用,追本溯源,努力提升思維品質
寫作指導不能止于創設游戲情境,而要指向學生思維力的推進和提升。教師要在課堂上深度參加,介入到寫作過程指導中去,提升學生的思維層級。這堂作文課學生先行體驗,當堂寫作,分析升格,以學定教,讓學生經歷“初步感知—體驗加工—升格提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去判斷,去歸納,從而思維變得更加敏銳。為了尊重主體自我配置,教者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評價,生生碰撞,獲得經驗,教師適時地點撥,引導主體思維參與,在共同構思中打開思路,從體驗中發現策略,再把策略運用于寫作,讓學生親歷寫作的過程。
在完成本堂課游戲體驗的片段描寫后,教者帶領學生回歸課本,引導學生在生活經驗的相互分享中去發現、梳理、總結規律,實現遷移運用。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立馬進行遷移、聯想,寫作思維明晰起來,文章也逐漸立體分明起來。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