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韜
小周同學,我們班的一個男生,最近總是讓我很頭疼:語文作業只管“寫完”,不管“寫好”,作業本上的字大大小小,東倒西歪,上躥下跳;背誦總是疙疙瘩瘩、嗯嗯啊啊,默寫也是不盡如人意;語文課上喜歡偷偷畫畫,還時常嘩眾取寵,隨意插嘴,走下座位,即使你嚴肅批評他,講道理,擺事實,他依然是毫不在乎,有時甚至呵呵傻笑,完全讀不懂你的情緒,讓你氣不打一處來。課堂上的這些情況讓我陷入了兩難:管吧,他“油鹽不進”,收效甚微,不僅影響自己上課的心情,還影響全班同學正常的學習進度;冷處理吧,雖然語文課能按照既定程序推進,但小周同學自己的學習越來越差不說,還影響了周圍的同學。
到底該怎么辦?導師王學進校長的“從工作思維轉向研究思維”“從事務思維轉向設計思維”使我茅塞頓開:我處理小周同學的方式還處于疲于應對的“工作思維”和散點處理的“事務思維”。于是,我平復情緒,靜下心來開始以“研究思維”“設計思維”來處理這件讓我頭疼困擾的事。
一次課上,小周同學又一次嘩眾取寵的表現讓我逮個正著。我抓住教育契機,因勢利導,讓他傾聽同學們對他行為的真實評價,并讓他意識到我們都喜歡他這個人,但不喜歡他的行為。小周同學屬于典型的隔代帶養,由沒有文化的奶奶撫養,且是只養不教。加上父母忙于生計,少有閑暇來關心孩子。父母的教養方式簡單粗暴,動輒打罵。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來看,他缺失的是被關注的需要。于是,我有意識地讓小周擔任小組紀律監察員,邀請他做老師的小助手,幫助老師管理班級紀律。在研究性學習任務群活動展示中,我特地安排他給我們的“實驗推介會”做一個宣傳海報。隨著老師關注的增加,鍛煉機會的增加,成功體驗越來越多,小周慢慢發現自己也是有能力的人,能把老師安排的任務完成好,隨著成功的經驗越來越多,他也越來越自信了。語文課上開始看到他慢慢地舉手了,個性也慢慢開朗了,開始幫助老師和同學了,臉上笑容漸漸地也多了起來。
為了提高他的書寫質量,我采用了動態遞進式分層教學目標,即在不同的時段,評價的標準也相應改變。以一個學期為例,前兩個月,首先幫助他解決基本筆畫的規范問題,只要基本筆畫做到橫平豎直,撇有尖,捺有腳,習字冊就可以得到優秀等第。第三、四個月,標準要提高了,不僅要橫平豎直,撇有尖,捺有腳,還要能把這些筆畫有序地擺在恰當的位置。掌握了書寫方法和技巧之后,小周信心越來越足了,也越來越自信了。現在的小周同學,已經可以把畫畫時的那種認真和專注勁兒遷移到學習和生活上了。在書寫上獲得的進步和成功讓他發現了自身也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為形成家校合力,我借家訪契機,為他爸爸媽媽送去了通俗易懂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與他們交流書中的一些理念和思想。幾次家訪下來,家長的理念開始慢慢發生轉變。為了方便照顧和教育小周,他的媽媽換了一份離家更近的工作。如今經常能看到他媽媽接送小周。
教育是需要用心、用情、用方法的,當我把轉化小周納入工作計劃,與其家人達成共識、勁往一處使時,我們便遇見了別樣的風景:他的字越發工整了,課堂上他越發專注了,學會用眼神與人交流,也能耐心傾聽他人的發言了……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懷德苑小學)
責任編輯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