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賀成龍



摘 要:為解決獼猴桃使用化學肥料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等問題,從保持獼猴桃果實的原生態本質、避免破壞生態環境或損害人們健康為出發點,結合多年獼猴桃種植生產經驗,研究出利用獼猴桃修剪枝堆肥作為肥料的技術,并對該技術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為保持原料天然性、提高廢物利用率、促進化肥減量增效提供參考。連續兩年試驗結果顯示:獼猴桃修剪枝肥料化利用技術操作簡單,肥料利用效果好,獼猴桃增產效果顯著,較商品有機肥減少經濟投入,符合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化肥減量增效行動,能有效保證食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的循環利用,值得大力推廣實施。
關鍵詞:獼猴桃;修剪枝肥料;肥料利用率;循環利用
獼猴桃是一種在我國有著悠久栽培歷史的大型落葉藤本水果,含有大量維生素C、多種氨基酸、胡蘿卜素、天然肌醇及鈣、磷、鉀、鐵等營養成分,口感酸甜、風味佳。除食用鮮果外,果實還能加工成果汁、罐頭、果脯、果酒、果凍等各種食品和飲料,受到人們的喜愛,位列全世界消費量最大水果的第26名。
為了提高獼猴桃產量,人們一般都會施加氮磷鉀等化學肥料,增加化學肥料確實對增加獼猴桃產量有好處,但是一方面大量使用化學肥料不僅會導致土壤板結,肥力嚴重下降,影響生態環境等問題,另一方面還使獼猴桃口感及品質下降,殘留的化學物質會給人類健康帶來影響,這些問題極大程度地制約了獼猴桃的銷售和發展。獼猴桃修剪的枝條不僅含有大量的生物能源,而且含有大量的礦質營養物質,許多枝干經過修剪后,大多用作木柴,浪費了大量資源。為解決獼猴桃使用化學肥料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等問題,筆者從保持獼猴桃果實的原生態本質,避免使用破壞生態環境或損害人們健康為出發點,結合多年獼猴桃種植生產經驗,研究出利用獼猴桃修剪枝堆肥作為肥料的技術,并對該技術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為保持原料天然性、提高轉化廢物利用率、促進化肥減量增效提供參考。
1 技術原理
以獼猴桃每年修剪的枝條作為制作肥料的主要原料,粉碎后,有目的性地接種有益的微生物進行發酵。微生物發酵產生55~65 ℃的高溫,持續7~10天可殺滅枝條中的有毒有害病菌、蟲卵等,進而實現無害化處理。微生物發酵產生的酶類物資能降解枝條中的纖維成分,實現腐殖化的目的,枝條充分降解和完全腐熟后,可制成純天然有機肥。
2 技術過程
2.1 菌種選擇
選擇可以快速啟動飼料原料發酵,產生大量乳酸和乳酸菌素,抑制有害菌生長,防止飼料霉變,顯著改善飼料原料品質,能產生纖維素酶、 糖化酶、 蛋白酶等有益微生物的菌種。推薦使用含有枯草芽孢桿菌及側孢芽孢桿菌等菌劑。
2.2 制作時間
全年均可制作,在秋、冬兩季修剪枝條后立即制作肥料,效果最佳(如圖1)。開始堆肥到腐熟完成需要3~4個月。
2.3 制作原料
選擇獼猴桃硬度大的枝條粉碎至長度小于2厘米。選擇作物秸稈、玉米穗心、小麥麩皮及稻谷等粉碎成粉末作為輔料。
2.4 加入配料
獼猴桃的枝條中含碳元素較多、氮元素含量較少,因此有機物易流失且分解較緩慢[1]。可通過加入尿素補充氮,有助于益生菌繁殖,農家肥快速升溫發酵,每千克枝條加入量為0.3~0.5千克。枝條及輔料等較干燥,需加入一定量水分混合,每千克枝條還需加入0.1千克紅糖作為微生物營養劑。
2.5 發酵地選擇
選擇地勢平坦、干燥、排水方便、無污染的地塊作為發酵地。
2.6 堆肥
將輔料、菌劑及配料充分均勻混合,再將開水化開的紅糖加入到干料中,加入一定量水,使用原料水分含量在40%左右,狀態為以手握緊能成團、松開落地后能自然散開即可。用細土預先在發酵場地鋪10~15厘米的墊層,然后將制作好的堆肥原料堆在墊層上面,堆肥高度在1.5米左右,寬度在3米左右。再用泥土或薄膜覆蓋在上面。
2.7 測溫通風
堆肥完成后需立即插入溫度計記錄溫度。開始時,每5天記錄一次溫度,當溫度超過45 ℃時則需每3天記錄一次,當溫度超過65 ℃時,每15天要檢查堆肥水分情況,視水分情況適當酌情加水,在發酵堆上還需用長木棍多處打孔通氣。打孔時間應選擇在14:00—16:00,每天在17:00將所打孔用土封閉,連續打孔通氣2~3天。通過定期對堆肥排氣通風,能夠為堆肥體內的微生物提供充足氧氣,保證堆肥的效果[2]。當溫度低于50 ℃時,需立即停止加水和通氣。
2.8 腐熟檢查
腐熟時間應大于60天以上,腐熟完成的標志是原料物變為灰褐色,用手抓感較輕,枝條塊較軟,無異味。
3 應用成效試驗
為探究該技術制作的有機肥使用成效,2021—2022年連續2年在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三岔鎮獼猴桃主栽區開展獼猴桃修剪枝肥料應用成效檢測,在同一果園同一地塊,通過以未施用生物有機肥作為對照,與修剪枝有機肥和施用商品有機肥(有機質≥40%)進行對比,3種對比實施面積各100米2,每個處理間隔20米,在每年11月采取穴施,每畝各施用300千克。試驗園中,除施肥外,管理措施一致。試驗地如圖2所示。
3.1 測定獼猴桃修剪枝肥料營養成分檢測
測定總養分、氮、磷、鉀及有機質含量。
3.2 獼猴桃生長性狀調查及營養成分檢測
果實成熟后,3個處理分別按五點取樣法隨機在5個點各選擇1株長勢基本一致的獼猴桃樹,每株果樹的上下左右4個方位隨機連續采摘5個果實(如圖3),每株樹共計20個果實,每個處理共計100個果實,測定單果質量、蛋白質含量、維生素C含量等[3]。
4 應用效果分析
4.1 肥料營養成分分析
由表1可知,獼猴桃修剪枝肥料總養分含量( 氮+磷+鉀)達5.03%, 超過行業標準4%; 有機質含量達到46.26%,超過行業標準40%。
4.2 獼猴桃生長情況及營養成分分析
由表2可知:單果質量以獼猴桃修剪枝肥料最大,為53.16克,超過對照2.91克,其次是商品有機肥,為52.47克,超過對照2.22克;果實可溶性糖含量以獼猴桃修剪枝肥料最高,為7.27%,超過對照0.52個百分點;其次是商品有機肥,為7.15%,超對照0.40個百分點;果實可溶性酸含量以商品有機肥最高,為2.42%,超過對照0.5個百分點;其次是獼猴桃修剪枝肥料,為2.23%,超過對照0.31個百分點;果實蛋白質含量以商品有機肥最高,為74.03%,超過對照1.65個百分點;其次是獼猴桃修剪枝肥料,為73.76,超過對照1.38個百分點;果實維生素C含量以獼猴桃修剪枝肥料最高,為17.14%,超過對照2.58個百分點;其次是商品有機肥,為16.59%,超過對照2.03個百分點。
4.3 產量及經濟效益分析
通過測量密度、稱質量等連續兩年對獼猴桃產量及經濟效益進行統計分析(表3、圖4),可知2021年施用獼猴桃修剪枝肥料較對照增產24.02%,年經濟效益較施用商品有機肥增加3.19%;2022年,受干旱影響,總產量較2021年減少,施用獼猴桃修剪枝肥料較對照增產27.76%,經濟效益較施用商品有機肥增加1.24%。
5 應用效果評價
獼猴桃修剪枝肥料化利用技術操作簡便,肥料利用效果好,獼猴桃增產增收效果顯著,較商品有機肥減少經濟投入,符合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宗旨,能有效保證食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的循環利用,值得大力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 馮雨星,白立強,趙曉娥,等.獼猴桃修剪枝肥料化利用技術及應用效果[J].農業與技術,2022,42(18):12-15.
[2]? 唐小勇.果樹修剪枝條的處理及堆肥效果[J].吉林農業,2019(12):69-70.
[3]? 李祥,王永平,王耀鳳,等.枝條有機肥最佳堆肥參數及施用效果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22,38(6):63-68.
作者簡介:王瑩,女,貴州遵義人,漢族,大專學歷,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通信作者:賀成龍,男,貴州遵義人,本科學歷,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和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