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妍妮 蘇勝利 劉晨曦



摘 要:桃果肉質鮮美,富含蛋白質、粗纖維、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果之一。目前許多桃園桃紅頸天牛危害嚴重,幼蟲在樹干內蛀食危害,阻礙營養物質的輸送,造成產量降低,嚴重者甚至毀園絕產。通過分析桃紅頸天牛在桃園的危害癥狀及發生規律,提出在桃園管理中,要時刻掌握桃紅頸天牛的發生動態,綜合考慮使用人工物理、生物化學等多種措施進行防治,以達到持續、長久控制桃紅頸天牛的目的。
關鍵詞:桃紅頸天牛;發生;防治措施
桃紅頸天牛屬鞘翅目、天牛科、頸天牛屬,俗稱水牛、紅頸牛、木花、鐵炮蟲等,是目前桃園普遍發生的蛀干害蟲之一。該蟲主要危害桃、李、杏、櫻桃、核桃等多種經濟樹種,也危害楊、柳、櫟等其他樹種。幼蟲蛀食枝干內部,造成蛀道縱橫交錯,常使樹干中空,樹皮剝落,樹勢日趨衰弱,嚴重時甚至整株死亡,給桃園以毀滅性的打擊。該蟲若在桃園盛果期發生嚴重,給果農造成的損失更大。常規的噴藥防治,果農很難掌握用藥時間,對天牛的殺死率不高,不僅勞民傷財,而且對有益生物還會造成誤殺,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建議果農朋友們應把握防治時機,采取諸多有效措施積極防治。
1 危害癥狀
桃紅頸天牛危害多種果樹,在桃園中是常見的枝干害蟲,常以幼蟲(見圖1)取食危害。被桃紅頸天牛危害的桃樹長勢不好,壽命明顯縮短。幼蟲蛀食樹木皮層、韌皮部及木質部,在樹干、主枝條由上而下蛀食隧道,蛀成的隧道彎彎曲曲,極不規則,隧道全長50 厘米左右,天牛在內啃食木屑,蛀道內堆滿害蟲排泄的糞便。幼蟲初期不往蛀孔外面推送糞便,后期蟲糞越來越多,幼蟲在蛀道內便每隔一段距離,向外啃咬1個排糞孔,推送糞屑。因此在樹干基部的地面上,人們常常見到大量紅褐色的蟲糞及碎木屑堆積在一起(見圖2)。天牛對桃樹的危害是極其嚴重的、不可逆轉的,早期一般很難發現,一旦發現樹下有掉落的蟲糞時,說明蛀蟲已在樹干內危害很久,輕者造成樹勢衰弱,葉片黃化;重者樹干全部被天牛蛀空,樹木遇到風雨天氣極易折斷而死,給果農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桃樹枝干被天牛危害后易引發流膠病,樹干上流出透明、柔軟的樹膠,樹膠顏色初期淡黃色,后期氧化凝結,慢慢變成黑褐色的質地較硬的膠塊,給桃樹再次造成傷害。
2 發生規律
桃紅頸天牛2~3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木質部蛀道內越冬,有的在枝干皮層里越冬。翌年春天桃樹萌芽后,幼蟲開始活動危害。據觀察,成蟲于6月上旬始見,7月下旬后為羽化末期,成蟲身體黑色發亮,體長30 毫米以上,前胸部棕紅色,也就是看到的桃紅頸天牛成蟲的“頸部”是棕紅色的,另外前胸背板還生長著4個光滑疣突,這是桃紅頸天牛成蟲最明顯的特征。成蟲壽命大約10天左右,成蟲羽化后不立即外出,而是在蛀道內停留3~5天后再飛出,在外活動取食2~3天后,尋找伴侶在2~3 天之內完成交配產卵(見圖3)。卵多產在桃樹皮的縫隙中,離地面約35 厘米以內的樹干上產卵量最多,卵7天左右開始孵化幼蟲,幼蟲蛀入皮層后,繼續向內蛀入韌皮部,當年幼蟲蟲體可生長至6~10 毫米,在皮層或韌皮部中越冬。第二年春,繼續向內蛀食危害,逐漸蛀至木質部表層,夏季蟲體長至30毫米左右時,蛀入木質部深處,幼蟲在蛀道內越冬。第三年春繼續蛀食蟲道,4—6月老熟幼蟲黏結糞便和木屑在隧道的末端蛹室中結繭化蛹。歷時2~3年的時間完成整個生活史。縱觀天牛的4個蟲態:卵、幼蟲、成蟲、蛹,其中幼蟲期最長,大約近2年的時間在蛀道里危害,蛀食的隧道復雜,極有個性,表現為每個幼蟲在樹干內危害期間,各自為戰,常常蛀食多個相互連通的隧道,而不與其他幼蟲蛀食的隧道相連。
3 花絨寄甲對桃紅頸天牛的生物防治試驗
3.1 釋放時間及釋放標準
3.1.1 釋放時間 選擇當地林場的一處桃園實施花絨寄甲對桃紅頸天牛的生物防治試驗。桃園面積為2畝,株行距為3米×4 米,有桃樹111株,桃園內桃紅頸天牛危害嚴重。2020年3 月下旬在桃園內釋放花絨寄甲(成蟲)。
3.1.2 釋放標準 由于天牛隱蔽在樹干內危害,因此統計蛀孔數量作為天牛危害程度的標準。根據蛀孔數量決定花絨寄甲(成蟲)釋放標準:當被害桃樹蛀孔數量為1~3個/株時,釋放量為3~5頭/株;當被害桃樹蛀孔數量為3個以上時,釋放量為6~10頭/株。釋放前一周統計蛀孔數量,共有新鮮排糞蛀孔316個,其中蛀孔數量為1~3個的桃樹有68株,蛀孔數量為3個以上的桃樹有43株。
3.2 防治效果評價方法
3.2.1 檢查方法及標準 桃樹正在生長期,不宜砍伐查看蟲口死亡情況。檢查方法可根據蟲蛀孔是否排出新鮮蟲糞,作為防治效果的評價標準。防治后,如果發現樹干上的排糞蟲蛀孔已干燥,即可以判斷桃紅頸天牛幼蟲已經被花絨寄甲寄生致死。如果發現樹干上的排糞孔繼續往外排泄新鮮糞屑,說明樹干內天牛幼蟲仍然在繼續危害。
3.2.2 檢查時間及檢查結果 6月份,在釋放花絨寄甲3個月后,檢查1次生物防治效果。經統計,桃樹上仍在繼續排泄新鮮糞屑的蛀孔有157個。11月份,在釋放花絨寄甲8 個月后,再檢查1次防治效果。經統計,桃樹上仍在繼續排泄新鮮糞屑的蛀孔有163個。對比防治前后排泄新鮮糞屑的蟲蛀孔數量,計算蟲口減退率,做好記錄(見表1)。
計算公式如下:
蟲口減退率/%=(釋放天敵前新鮮排糞孔-釋放天敵后新鮮排糞孔)/釋放天敵前新鮮排糞孔×100。
3.3 對比分析
2020年3月,釋放花絨寄甲前桃園內共有新鮮排糞蛀孔316個;釋放花絨寄甲3個月后,桃園內共有新鮮排糞蛀孔157個,蟲口減退率為50.3%;釋放花絨寄甲8個月后,桃園內共有新鮮排糞蛀孔163個,蟲口減退率為48.4%。防治后第8個月比防治后第3個月增加了6個新鮮排糞蛀孔。說明花絨寄甲生物防治雖然簡便易行,便于操作,但是防治效果相比于注藥防治,不會在短時間內立竿見影,初次防治,會有反彈。需要多年定期釋放花絨寄甲,加之自身繁殖壯大種群數量,才能達到長久、持續控制桃紅頸天牛的目的。
4 綜合防治措施
4.1 嚴格植物檢疫
在果樹苗木及木材的調運檢疫中,當地檢疫人員要按照《檢疫技術規程》進行嚴格檢疫,嚴禁苗木、木材等調運植物及其產品攜帶病菌蟲源進行運輸傳播。桃紅頸天牛的4個蟲態:卵、幼蟲、成蟲、蛹,均可隨物流進行遠距離傳播,苗木出圃之前也要實施檢疫,對攜帶蟲孔的寄主植物限時清理除治,嚴禁帶蟲苗木轉移到果園進行栽植培育。
4.2 農業防治
日常注重桃園管理,疏花、疏果要及時,保持樹體通風透光,提升樹木的抗逆性;科學施用氮、磷、鉀肥,增施有機肥,增強樹木長勢;刮除老粗樹皮,保持樹干光潔,減少成蟲在樹干的產卵量;及時剪除受病蟲侵害嚴重的枝條、葉片,蟲口密集、結果少、樹勢嚴重衰弱的桃樹第一時間要伐除,最大程度地減少蟲源體;秋冬季節清理枯樹死枝,集中一起焚燒處理,可消滅一部分隱藏其中越冬的蟲口。
4.3 成蟲期防治
一是人工捕殺成蟲。在桃紅頸天牛成蟲活動期間,下午喜歡在枝條上靜歇休息,可在此期間于下午13:00—15:00組織人力捕捉成蟲。早晨或雨后天牛亦不喜活動,可用外力搖晃樹體振落成蟲,成蟲掉落地下進行人工捕捉。該措施最大優點是效果明顯,對環境沒有任何影響。二是糖醋液誘殺成蟲。在6—7月,將配好的糖醋液(糖1份+酒0.5份+醋1.5份)裝入廣口瓶中,掛置在離地面高1米左右的果樹枝條上,利用天牛成蟲對糖醋液極強的趨味性對其進行誘殺。三是枝干涂白。在成蟲羽化末期,自制涂白劑(生石灰10 份+硫黃粉l 份+食鹽0.2 份+水40 份),在桃樹主干和主枝上均勻涂刷,注意樹皮裂縫和間隙要涂刷嚴密,可防止或減少桃紅頸天牛成蟲在樹干上進行產卵。在秋季落葉后或早春季節再次涂白樹干,對天牛及其他枝干害蟲也有一定的趨避和防治作用。四是在6—7月大量成蟲裸露在外營生時,樹冠、樹干全面噴灑3%噻蟲啉懸浮劑1500倍液(見圖4),可較多地消滅在外補充營養的成蟲。也可使用綠色威雷300倍液進行藥物防治,也能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4.4 幼蟲期防治
一是在主干與主枝上發現蛀孔和細小的紅褐色蟲糞時,可依靠刀具劃開樹皮,殺死其內孵化不久的小幼蟲,或用彎曲的鐵絲探入蛀蟲孔連續鉤殺消滅幼蟲。二是觀察樹干上有新鮮排糞孔時,用鑷子、小刀等工具掏干凈排糞孔處的糞渣,然后掀起周圍皮層,用40%樂果乳劑10倍液浸泡的藥棉球塞入蟲孔,也可每個蟲孔塞入52%磷化鋁片1.5克,用食鹽水和稀泥堵嚴孔口,以此毒殺幼蟲,防治率可達90%以上。注意在實施藥物塞蟲孔時,園區工人應戴口罩和手套,防止吸入毒氣發生中毒。
4.5 生物防治
花絨寄甲、管氏腫腿蜂是桃紅頸天牛及其他蛀干害蟲的寄生性天敵,可在合適時間集中釋放,在樹干上粘貼花絨寄甲卵片,根據樹干危害情況,1株樹粘貼3~10 片,也可直接釋放花絨寄甲成蟲,腫腿蜂一株樹每次釋放3~6 管。另外注意保護環境,招引啄木鳥等天敵前來啄食樹洞內的天牛害蟲,可大幅減少桃園里的天牛蟲口數量。
5 結 論
目前,在桃園內對于桃紅頸天牛的防治,每個果園的防治方法都有所差異,實施人工挖除、捕殺的方法,對環境無污染,但是人工成本高;使用化學藥劑實施噴藥防治,會在桃果上留下農藥殘留,周邊環境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為滿足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需要更多地關注人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效果。應在農業防治的基礎上,加強檢疫監管,綜合采用物理、生物與化學防治多種措施,方能使桃紅頸天牛得到永久有效的控制。
作者簡介:孫妍妮(1988年—),女,工程師。研究方向:景觀綠化、園林、生態修復、林地資源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