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秋 崔宏偉
摘?要:吉林省是農業資源稟賦較好的省,發展的大頭重頭在農村,建設幸福美好吉林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最大的潛力和后勁在“三農”。文章以吉林省鄉村振興中的人才振興為研究對象,首先,介紹了鄉村人才振興的內涵,其次,分析了吉林省鄉村振興中人才存在的問題,最后,文章提出了吉林省鄉村人才振興的對策,以期能夠對吉林省鄉村振興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供給側結構
中圖分類號:C9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8-0000-00
引言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鄉村振興包括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這五個方面振興。鄉村振興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是“三農”問題,而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的振興。人才是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的推動力量和重要保障。人才興才能產業旺,產業旺了村民富,村民富了才能營造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和諧家園,最終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
1?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1.1?鄉村人才是產業振興的推動者
產業振興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構建的進程,轉變農業發展的導向,由量的增長向質的提高轉向,這就需要不斷地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產業振興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經濟基礎,而產業振興中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農業經營體系和產業體系的構建,需要大量的鄉村人才。第一,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的構建,需要大量“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村職業農民;第二,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構建。發展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一批能夠促進新型農村經濟組織、農業產業聯合體高效運營的經營管理人才;第三,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關鍵在于推進農村三次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三次產業的融合需要大量的復合型人才。
1.2?鄉村人才是文化振興的傳承和發揚者
文化振興是要加強鄉村的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既要留住農村多年傳承的傳統文化,又要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展示出具有當代特色鄉村文化,構建具有飽滿品位特征、具有生動氣息的新鄉土。實施鄉村文化振興離不開鄉村人才的支撐,一方面,留住農村多年傳承的傳統文化,就需要培養一批本土技藝傳承人才,通過這部分人才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來保證傳統鄉村文化能夠代代相傳。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提高鄉民的文化素質教育,引導鄉民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除掉原有的陋習,展現出具有當代特色的鄉村文化。
1.3?鄉村人才是生態振興的設計者
生態振興是要求鄉村發展要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為鄉村培育良好的生態環境,并使其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這就需要提高生態發展的意識,落實農業綠色發展道路,綜合治理農村生態發展中突出的環境問題。因此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要統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環保機制,主要是針對農村的生活垃圾、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生產廢料對環境產生的污染,另一方面,在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同時還要不斷的提升農村的生態環境,加大對生態景觀、建筑景觀等的建設力度。而不管是生態環境的保護還是提升都需要相關的專業人才才能實現。
1.4?鄉村人才是組織振興領導者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保障條件,鄉村黨組織是組織振興的關鍵。鄉村黨組織可以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而鄉村黨組織作用的發揮需要鄉村人才的帶動,需要建立眾多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培養大量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建立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都需要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較高的黨性素養的人才才能得以實現。
2?吉林省鄉村振興中鄉村人才存在的問題
2.1?鄉村人才總量不足且素質低下
鄉村人才總量不足可以通過農村城鎮人口的變化比例得以體現。隨著城鎮化進程的發展,帶來的是城鎮人口的大幅增長和鄉村人口的大幅回落。農村人口從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在改革開放之初至2018年四十年的時間,由82.08%下降到40.42%,人口所占比例下降超過一半,而且鄉村流失的人口絕大多數是青壯年勞動力,導致鄉村振興過程中缺少實用性人才,目前,鄉村的各類實用性人才占比不足5%,反映了鄉村人才總量不足。另一方面,鄉村人口素質較低。由于有較高文化素質的鄉村青年都流向了城市,農村剩余人口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這部分留守人員由于受教育程度較低,受傳統固化思維的限制,很難承擔起農業創新的重任。2.2?鄉村人才結構失衡
吉林省鄉村人才呈現出結構不合理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年齡結構分布不合理和生產領域的分布結構不合理。
2.2.1?鄉村人才的年齡結構分布不合理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農村青壯年留鄉務農的人數越來越少,而由于進城務工難的老年人則留在了農村開展農業,據不完全統計,農村55歲以上的務農者已經超過整個務農人數的一半以上,35歲以下的青年勞動力由于城鎮化的推進,留鄉務農的比例會進一步下降,最終就呈現出,老年農業從業者在整個農業從業人數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并進一步擴大,中年務農者會由于跨入老年人行列和青年人的流失,所占比重會進一步下降,青年務農者處于整個分布比例的頂端,所占比例最小,而且隨著青壯年的進一步流失,會使得農業后繼無人。由此可見,鄉村人才的年齡結構分布不合理。
2.2.2?鄉村人才生產領域的分布結構不合理
由于老年農業從業者(老農)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老年農業從業者是傳統農耕方式的傳承者,多年的農耕生活使得他們掌握了豐富的農耕經驗,也正是由于此,老年農業從業者很難接受將現代的農業科學技術融入到農業生產當中去,也就導致農業現代化進程受阻,因為鄉村振興中的產業振興表現之一就是建立現代的農業生產體系。故老年農業從業者在傳統農業生產領域所占的比重較大,而創新型農業生產領域的人才所占的比重較小,導致鄉村人才生產領域的分布結構不合理。
2.3?鄉村人才培養管理體系不健全
2.3.1?鄉村人才的培養體系不健全
鄉村人才的培養取決于鄉村教育,尤其是農村職業教育,農村職業教育是鄉村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是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依托,一方面,青壯年農業從業者接受農村職業教育,青壯年農業從業者易于接受現代農業新技術,成為從事創新型農業領域的人才;另一方面,中老年農業從業者參加農村職業教育的培訓,可以加快傳統農業方式的改造。吉林省農村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鄉村人才培養體系的不健全主要體現:第一,農村職業教育招生制度落后,導致農村青壯年人才外流,第二,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脫節。(1)農村職業教育招生制度落后,導致農村青壯年人才外流
近五年來,吉林省各職業院校生源情況不甚理想,吉林省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和職工技術培訓學校的招生人數與注冊學生數數量在大幅度下降,吉林省教育事業發展概況(2019年版)數據顯示,2019年吉林省初中畢業生22.19萬人,但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人數為?4.38萬人,全省普通高中招生人數為?14.95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與普通高中的招生總數是19.33萬人,這意味著尚有2.86萬名初中畢業生沒有接受任何教育。而這部分沒有接受任何教育的學生大部分來自于農村貧困家庭,如果能將這部分學生納入農村職業教育,將成為青壯年農業從業者的主力軍,由于培養體系不健全,最終導致這部分青壯年流入城鎮務工。
(3)實施農科生“訂單式”培養計劃
對于吉林省地理位置比較偏遠、生活環境比較艱苦、屬于省內重點扶植的貧困鄉鎮所需要的的涉農人才,吉林省政府可以通過省內的涉農院校采取農科生“訂單式”培養的計劃。屬于計劃內的農科生在被指定高校錄取前,需要簽訂三方協議,承諾其畢業后回到指定的鄉鎮服務,服務的期限不得少于五年,這些農科生在錄取和就讀期限費用方面就讀院校會給與相應的福利政策。
3.2?引進人才并留住人才
3.2.1?創優人才引進環境
首先,要營造重才愛才的良好氛圍。讓各行各業的人才愿意留在鄉村、建設鄉村、服務鄉村。其次,解決各類人才扎根基層的后顧之憂,充分保障鄉村人才在職稱評審、工資福利、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權益。最后,要全面完善農村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提升鄉村的醫療救治和教育服務水平,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以宜居宜業的環境優勢留住人才。
3.2.2?為各類返鄉人員創業提供支持
在黨和國家的政策號召下,伴隨著當今科技的突飛猛進,大量的農民工、農創客等都展現出很高的返鄉創業熱情,但這些人員在返鄉創業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阻礙,農村人才短缺,創業用地審批周期長、融資困難等,為了激勵這部分人員返鄉創業的熱情,當地政府要根據返鄉創業人員的實際需求出臺相應的返鄉創業支持政策,例如:人才引進政策、返鄉創業人員用地審批政策等,針對返鄉創業人員融資難的問題,當地政府可以聯合金融機構,成立創業基金,對于當地重點發展的產業,政府可以采取擔保的方式為企業融得資金,積極的協助返鄉創業人員,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2.3?凝聚鄉賢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吉林省各地方政府要鼓勵支持鄉賢力量,讓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家鄉鄉村振興,各位鄉賢無謂其身處何行何業,無謂其身份地位及閱歷,只要他們愿意為家鄉的振興投入一份力量,地方政府各級部門就要為各位鄉賢做好服務。第一,要為各位鄉賢參與家鄉鄉村振興搭建有效的平臺,有專門的部門和人員對接,保證各位鄉賢參與鄉村振興的道路暢通,并向各位鄉賢介紹家鄉振興投資的領域,使得各位鄉賢回報家鄉能夠有的放矢;第二,可以聘請不同領域的鄉賢回鄉擔任顧問,發揮其自身的優勢,與地方各級部門共同推進鄉村振興的項目,實現家鄉振興;第三,地方各級部門要大力宣傳各位鄉賢回鄉參與鄉村振興反哺故里的先進事跡,讓各位鄉賢報效鄉梓的事跡得到社會的認可,并吸引更多的鄉賢回鄉參與鄉村振興。
3.3?用好人才
3.3.1?做到“人盡其所,各展其才”,激發鄉村振興的“智動力”
要根據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采取目標任務導向、個性化定制等方式,做好體制機制設計和政策調整,為發揮人才作用創造空間。要鼓勵人才到基層工作,堅持以人為本要鼓勵人才到基層工作的政策導向,堅持因崗選人、因才施用,“精準點穴”將人才選派到基層一線、重大項目等實崗工作,通過到艱苦條件、困難環境、關鍵崗位鍛煉,推動他們全方位提升。
3.3.2?堅持以事業凝聚人才,為各類人才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
要堅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讓人才脫穎而出的原則,堅決摒棄重學歷、重職稱、重資歷、重身份,在用人過程中,切實打破條條框框的限制和論資排輩的束縛,遵照事實,種能力、重業績,真正做到讓人才在干事創業中實現自身的價值,為鄉村人才提供發展的空間。要拓寬用才路徑,推行“人才+項目”“人才+平臺”模式,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建立基層專家科研工作站、優秀人才專家工作室等產學研合作基地,讓“好鋼用到刀刃上”,實現人才與產業、項目的同頻共振。要創新創業平臺,鼓勵退伍軍人、種糧大戶、致富帶頭人等本土人才創辦合作社,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鼓勵駐村干部、創業能人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通過挖掘特色資源、植入新興元素等方式,打造觀光旅游、林果采摘、民宿、餐飲、農家樂等一條龍服務的旅游品牌,讓鄉村旅游鋪就鄉村振興之路。
4?結論
文章研究的是吉林省鄉村振興中的人才振興,針對吉林省鄉村人才數量不足、結構分布失衡、人才培養管理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分別從培養人才、引進人才和用好人才三個方面提出實現吉林省鄉村人才振興的對策,最終實現吉林省鄉村人才振興,推動實現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王鵬程,孫紅緒,石偉平.高職院校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實踐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21).
[2]李?娜,李文生.新時代背景下鄉村人才振興的路徑探析[J].?山西農經,2020(24).
[3]彭萬勇,王剛毅,谷繼建,等.鄉村人才振興:問題、路向與治理對策[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22(1).
[4]孫菡.鄉村人才振興的困境與出路[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20.
[基金項目]吉林省高教學會2022年度高教科研項目“吉林省職業教育助推鄉村振興問題的研究”(項目編號:JGJX2022C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