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條件。農業農村的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土地是農業發展的有效資源,其功能和價值正在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而發生著變化。全國各地在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融合中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和探索,創造出了很多“鄉村振興”樣板,探索出了許多“土地整治+”新模式。文章對田柳鎮的“土地整治+”典型案例進行了相應的介紹。但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實踐中仍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不足,文章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土地整治+;鄉村振興;現代農業;整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F301.2;F32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7-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7.000
1??前言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業生產也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農業發展正在由增產向提質轉變。中共中央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提出,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充分發掘鄉村多種功能,發展鄉村旅游、休閑康養、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民就業增收空間[1]。
農業是農村的產業支撐,土地是農業發展的有效資源。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是實現農村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手段,是服務“三農”的重要途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是增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對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新途徑,為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條件[2]。
2??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與鄉村振興的概述
2.1?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概述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是指在現代國土空間綜合治理的引領下,在一定的區域內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運用現代化的理念和手段,以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等形式,通過相應的工程技術措施和土地管理手段對未利用、未合理利用或低效利用的土地進行綜合治理、開發,最大限度的挖掘土地資源的利用潛力、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和布局、促進鄉村全面振興而開展的一系列綜合性、系統性的土地利用活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就是要對現有的土地資源進行必要的有效整合,再統一進行合理的規劃、利用,從而實現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奠定基礎、提供新的動力[3]。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能夠提升農村農業的產業化、規?;?,?可以推動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從而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力、促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
第一,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可以將廢棄地、未利用的土地以及土地之間的田埂、溝壑等進行有規劃的整理復墾、再利用,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和田間道路等,能夠增加有效耕地資源,提高耕地質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第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能夠推動土地規模經營,為農業規?;?、現代化、產業化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可以將零散的地塊進一步整合、優化,可以有利于將更多、更先進的新機械和新技術投入到現代農業生產中,促進農業生產向規模化、機械化發展邁進;同時,通過流轉、合作等形式,發展農業園區化、集約化經營,從而挖掘農村土地利用潛力,提升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盤活土地資源,進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第三,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可以將各類產業用地布局進一步優化,為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建設提供便利條件,能夠吸引許多農業龍頭企業入駐,帶來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經營舉措,并逐步實現現代農業與特色農業、有機農業、鄉村旅游、家庭采摘等新業態的有機結合。
第四,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能夠轉變農村就業結構,改變農村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土地綜合整治使得農業生產的現代化程度更高,土地流轉更普遍化,農村大量的富余勞動力就會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這樣就會使得農村富余勞動力向著二三產業轉移,從而為農民增收開辟多種渠道。
2.2?鄉村振興的概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村優先發展,按照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城鄉一體融合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一次大轉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的發展必須要有興旺發達的產業來支撐,發展良好的鄉村產業必須要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根據不同地域特點選擇不同的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形成具有特色、有競爭力、能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村產業結構布局。鄉村產業發展好了,鄉村經濟就會變好,鄉村發展就有活力[4]。
2.3?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與鄉村振興的有機融合
在當前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的新形勢下,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要與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有機結合,并要為整個鄉村振興戰略計劃的實施服務。土地資源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起著提供資源的重要作用,并擁有保障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等多種需求的作用和價值。因此,土地資源的有效盤活要與鄉村產業發展充分融合,不斷提高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從而提高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鄉村振興就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改進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將“工業化”管理理念引入到現代農業生產中來,建設高標準的、現代化的農業產業園或者農業特色產業區,培育發展品牌農業、智慧農業、旅游農業等有特色的、有競爭力的高效農業,從而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國各地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和探索,創造出了很多“鄉村振興”樣板,探索出了許多“土地整治+”新模式,鄉村整體綜合實力和潛力得到了較大提升。各地在推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時,將現代農業的新業態、新技術、新主體與土地整治進行有效結合,探索出了多種富有特色、比較有成效的整治模式;他們將土地綜合整治與有機農業、文化農業、旅游農業、體驗農業等新型農業經營模式相融合,發展有機農產品、農產品深加工、鄉村旅游、鄉村采摘等產業,并借助抖音、直播等平臺進行有效的宣傳和推廣,從而形成線上和線下相呼應的農業經濟發展新模式。通過“土地整治+”模式,使得土地綜合整治的理念和形式有較大的創新和提升,通過不斷地創新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多贏,助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而提高農村農業生產的附加值,破解傳統種植業存在的產出低、效益差等弊端,破解鄉村土地資源有效利用的短板。通過土地整治模式的轉型升級促進農業規?;a業化發展,體現了新發展理念下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整體效益。土地整治模式由單一向多功能逐漸轉變,出現了“土地整治+生態農業”“土地整治+產業升級”“土地整治+鄉村旅游?”“土地整治+現代農業”等多種模式[5]。
3???具體案例
壽光是全國聞名的“蔬菜之鄉”,現代農業重要技術之一“溫室大棚”的起源之地。田柳鎮位于壽光市中部,轄68個行政村,6萬多口人,耕地10萬畝。田柳鎮是壽光市比較傳統的農業強鎮,擁有2萬多個蔬菜大棚,占據著綠野田疇三分之一的版圖面積,蔬菜種植業比較發達。
近幾年來,田柳鎮把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較好地推動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了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要素的良好流動,加快了現代農業發展進程,提高了土地有效利用率,促進了鄉村振興建設與發展。田柳鎮把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園區建設作為主要著力點,以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為契機,通過“土地整治+現代農業”“土地整治+鄉村旅游”“土地整治+鄉村采摘”等模式,有效地提升農業產業現代化技術水平,發展壯大了農村經濟發展,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對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起到了積極助推作用。
3.1?土地整治+現代農業
“土地整治+現代農業”是指通過開展各類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實施耕地提質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配套農地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村際交流合作關系,提高農業規?;蜋C械化水平,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6]。
2020年田柳鎮充分抓住土地整治項目的有利時機,對田柳鎮區西的大片土地進行統一的規劃、布局和整理。第一、原有的散亂坑塘、荒地通過土地整治都被改造成為耕地,并把所有土地進行了重新規劃、調整,配套了較完善的田間道路、農田灌排和農田防護系統;第二、新規劃和修建了900多米的文化路,充分打通了鎮區與鹽青路的連接;第三、在該地塊新打機井2眼,為近1500畝土地的耕種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條件,也為外來企業投資奠定了基礎。通過一系列的土地整理,建成了一塊道路暢通、田塊規整、灌排自如、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高標準、成規模的基本農田。
當年,田柳鎮政府借助土地整治的優惠政策引進建設了壽光市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范園,園區占地面積1500畝,建設高標準冬暖式大棚160個,4000平方米智能溫室2棟,配套農資超市、檢測中心、培訓中心等為農服務設施,高標準建設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園區采用投資商+運營商+家庭農場的運營模式,打造成為“五化”智慧園區,即生產標準化、管理組織化、營銷品牌化、監管智慧化、服務融合化,實現了種苗、技術、農資、檢測、品牌、營銷六統一。園區建成后,為附近村莊村民增加用工崗位200多個,土地產值增加1000多萬元。這既增加了村集體的收入,又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和主觀能動性。壽光市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范園的建成帶動了田柳鎮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新機遇,為田柳鎮今后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經驗和實例。
3.2?土地整治+農業旅游+農業采摘
“土地整治+農業旅游+農業采摘”是指通過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建設部分高標準示范園區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吸引城里居民在節假日或休閑時間到農村游玩、采摘和體驗生活。
2021年田柳鎮高起點、大手筆,科學規劃、理性設計,充分借助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相關政策,不斷加大對低效、閑置土地的整治力度,確定對崔家村、王高六村、薛家村等三個村400多戶村民的部分連片、低效土地進行整治建設。土地整治項目實施以來,新修田間公路兩條2500米,新打機井2眼,規整土地2000多畝。田柳鎮通過招商與某公司簽訂租賃合同,引進落戶了一個現代化的、有特色的農業大棚產業園項目,該項目建設高標準冬暖式、有特色的蔬菜大棚100個,4000平方米智能溫室1棟,并配套建設了兒童游樂設施、休閑廣場、蔬菜超市、檢測中心等服務設施,充分利用特色農產品的優勢和特點,構建休閑旅游的娛樂設施、采摘園區和特色農產品采購區等,吸引城區居民節假日進園休閑、采摘、選購特色產品,并借助抖音、網絡直播等互聯網平臺進行有效的宣傳、推廣。該項目的引進、建設使得該片土地的流轉價格從每畝600元提高到1100元,并為附近村解決用工崗位300多個,土地產值增加2000多萬元,為村集體和村民都帶來了豐厚的收入。該土地整治項目的實施,充分體現了土地的多功能性,并大幅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收益,這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與支持。
4???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是一項綜合性強、科學嚴謹且比較復雜的重要民生工程。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實踐中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不足。
4.1???土地綜合整治的理論知識不足,整體性意識不強
在土地綜合整治過程中,部分工程技術人員對土地整治理論知識的學習不夠深入、理解不全面、認識不足;對土地綜合整治的內涵、目標任務等理解不透徹,非常容易導致土地整治的部分規劃不合理、施工不見成效等問題出現。有些土地整治項目僅僅停留在土地平整、溝渠疏通、道路維修等幾個方面,把土地整治只是看成簡單的“土地平整”,只局限于單個項目的分散整治,沒有整體性、綜合性方面進行考慮,缺乏長遠的、科學的有效規劃,不能發揮土地綜合整治的整體作用。同時,理論基礎知識的缺乏會造成土地整治模式的單一化、趨同化,缺乏創新性,這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很難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
4.2??土地整治質量不高,作用發揮不充分
土地整治項目監管不到位,有的項目工程設施、材料存在質量不達標、以次充好、以舊充新等現象,甚至出現“豆腐渣”工程;許多項目在前期論證、設計、施工時都非常重視,當整治項目完工后,對土地的管護、如何利用就無人問津,沒有充分發揮土地綜合整治的良好作用;有的部門甚至把土地整治項目看成是一種增加經濟收入的手段,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施工。
4.3??社會宣傳不到位,社會力量發揮不夠
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涉及多方面力量,包括政府部門、社會公眾、工程參與方等,他們對土地整治政策的理解程度會直接影響到整治項目的推進情況。土地整治政策的宣傳不到位非常容易造成社會公眾對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誤解,他們對整治項目的目標不清楚、認識不到位,他們的主體作用不強,參與土地整治的主動性不高,對整治項目的支持力度不夠,甚至可能會阻撓土地整治工作的進行。
5???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基本措施
土地綜合整治工程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心工程”,不能只是把上面安排的任務完成就算達標了,這項工程事關農村農業的長遠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強有力抓手。因此,要通過多種有效措施推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有效發展。5.1???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要與縣、鎮、村體系規劃相結合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要根據相應的規劃科學、合理的確定項目區,主要選擇整治潛力較大、效益較大、被鎮村體系規劃列入廢棄點的地塊作為主要項目區;土地整治項目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到土地的流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