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奕 車輝 于家浥 董筱婷 劉博
摘?要:文章對我國部分農業巨災保險試點地區發展現狀和學者研究現狀進行總結分析,選取31個省份五種常見自然災害的成災率、受災率、絕收率以及各地保險公司的收支比,綜合運用系統聚類分析,基于風險差異化對我國31個省市的農業巨災風險進行區域劃分,進而為我國農業巨災保險的發展提出合理化的規劃及建議。
關鍵詞:農業巨災保險;風險差異化;系統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 F84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8-0000-00
1?農業巨災保險試點發展情況
2013年我國出臺的《農業保險條例》為農業巨災保險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2014年國務院針對農業巨災保險的發展路徑提出建議。因此,不少地區進行試點并取得進展。
1.1?上海安信——以險養險
上海市位于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前緣,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因此上海農業保險的整體態勢發展高于其他地區,同時憑借其豐富的人財物資源和管理經驗,整體農村經濟水平較高,因此政府也具有較高的財力扶持農業保險。2004年作為中國第一所專業性的農業保險公司——上海安信保險公司,提出“以險養險”的模式。2014年上海市政府辦公廳正式頒布實施《上海市農業保險大災?(巨災)?分散機制暫行辦法》,主要著眼于臺風、特大暴雨、重大病蟲害?(疫病)?等不可抗拒災害,?適用于上海地區經營政策性農險業務的農業保險機構,?明確政策性農業險業務賠付率超過90%?為大災風險,?超過150%為農業保險巨災風險。但是“以險養險”的經營模式存在一定問題,各方缺乏有效的利益銜接機制。
1.2?海南太平洋——保險+期貨
海南省四面環海,屬于熱帶季風氣候,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主要是以臺風、干旱為主,但其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資源最優組合。2019?年?7?月,海南橡膠聯合太平洋保險海南分公司推行橡膠“保險?+?期貨”項目,實現太平洋保險的?e?農險平臺和海南橡膠的“橡膠智慧收購平臺”對接,兼備膠農自助投保、對交易過程監控、網上即時賠付、為政府提供數據交互等多項功能。但是其大災分散機制仍然存在問題,海南農業保險的大災風險準備金是按不同險種保險費收入一定比例來計提,如種植業?8%,漁船、漁民和農房?6%,畜牧養殖?3.5%,森林?10%,因此巨災的低頻高損性給保險公司運轉帶來困擾。1.3?浙江人保——共保經營
浙江省地處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梅雨季節受臺風暴雨影響較重。2006年,?以中國人保浙江分公司為首的10家保險公司成立共保體。2015年,浙江省首個地方版農險辦法出臺,明確浙江共保體承擔全部實際賠償額度。浙江省共保體的選擇則是充分考慮了試點地區,保險公司虧損顧慮、用戶低費率訴求、政府需把控兜底責任的三方利益銜接機制,實現有限風險、責任分層以及政策性。
2.2?農業巨災保險區域劃分依據
周延、郭建林(2011)將糧食單產變異系數、因在減產強度、地區抗災能力作為變量,采用非參數核密度的方法對農業巨災保險的風險進行劃分[16]。邱波、許婷婷(2015)通過對致災因子、承災能力、籌資能力進行研究,運用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進行我國農業巨災風險籌資區域的差異劃分[17]。謝家智(2004)指出農業巨災保險區域差異的影響因素包括農業風險和災害損失的區域性[18]。聶文廣(2016)選擇受災率、成災率、人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作為固有因素的基礎指標[19]。王靜(2021)等人選擇自然風險指標、規模生產指標以及單株變異指數等變量對新疆棉花生產風險進行區域劃分[20]。2.3?農業巨災保險區域劃分方法
祝仲坤、聶文廣(2015)等,利用基尼(Gini)系數測算農業保險的區域差異,并運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對影響區域差異的因素進行分解并測度出各類因素對區域差異的貢獻度[21]。羅百英(2018)運用聚類分析對四川經濟進行區域劃分[22]。王靜(2021)等人運用聚類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對新疆棉花的生產風險進行區域劃分[20]。
3?必要性分析
3.1?農業地域分異規律
我國幅員遼闊,因自然環境、農業生產資源等不同地區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而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業風險等在某一確定方向上存在差異性,而在另一確定方向上又存在一致性。所以地域分異規律是認識地表自然地理環境特征的重要途徑,是進行自然區劃的基礎,對于因地制宜進行生產布局有指導作用,而農業巨災保險的保險責任、保險金額等也可以基于此劃分。也就是說基于風險差異化的區域農業巨災保險很有必要。
3.2?區域協調發展理論
區域發展理論是在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上運用區別差異性和歸納相似性的辦法,似的區域內及不同區域間良性競爭、相互協作,以達到資源的最優配比。在農業巨災保險方面,則是實現風險分散,最好的解決風險差異化帶來的區域巨災保險難以解決的問題。
3.3?風險分散理論
普通財產保險建立在大數法則的基礎上,我們在時間和空間跨度上承保足夠多的具有相同危險特質的保險標的,以實現風險分散。但是農業巨災保險不滿足可保風險的條件,相對具有伴生性和擴散性,而且其低頻高損的特點,往往給保險公司造成的損失不可逆轉。
因此,基于地域分異理論、區域協調發展理論、風險發散理論,我們要根據各地區風險特點及標的損失情況,將農業巨災保險標的劃分區域類型和風險等級,以實現風險分散的更好效果。
4?聚類分析
4.1?數據來源
文章數據選取2014-2019年31個省份五種常見自然災害的成災率、受災率、絕收率以及各省份保險公司收支比,由31個省份的成災面積、受災面積、絕收面積、播種面積計算而來。其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保險年鑒》、《中國農村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年鑒》以及中國統計局官網、EPS數據平臺、部分地方統計年鑒,部分缺失數據來自各省份統計年鑒。
4.2?變量選取
張祖榮等人的研究表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農民收入水平并非是真正影響該地區農業保險發展情況的根本因素。因此本文我們從災害本身入手,選取旱災、洪澇災、風雹、臺風、低溫凍害五種常見自然災害的受災率、成災率、絕收率以及農業保險的收支比,通過查閱的災害損失面積與播種面積作比得到相關數據。
5.3?我國農業巨災保險受多因素影響
自然災害的活動強度不是人類生命財產損失大小的唯一決定因素,還會受到人口分布,承災載體的類型、價值、時空分布的影響。東南沿海地區人口多,大中城市多,國民經濟產值高,對于災害預防和搶險救災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自然災害的損失程度相對沒有那么高。而我國的西北地區,對于自然災害的防范意識相對較弱,對于新疆、西藏地廣人稀的地方相對損失小,而對于內陸地區自然災害的損失率相對較高,損失程度也較大。
6?意見和建議
6.1?加強信息及其反饋機制
量子保險學認為風險是一種感知,是相對動態、不確定。通過分散理論:即風險分散通過跨區分散與跨時分散相結合,運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風險管理技術,為解決商業保險的資金問題提供理論和技術服務。簡言之就是在時空維度上均擴大運用大數定律。
當前我國農業巨災保險的試點地區大都是以政府作為主導,考慮到保險公司是進行風險管理的金融中介,具有跨時期管理和應對風險的優點;而金融市場作為提供金融衍生工具和風險轉移合約的環境,主要起到處理風險的作用,很好地做到橫向處理風險。因此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加強信息及反饋機制,將保險市場與金融市場相結合,有效緩解政府財政壓力,防止財政赤字問題,從而使保險公司更多地參與到農業巨災保險的運行中。
6.2?結合地域風險差異構建自保體
我國巨災風險呈現出明顯的地域風險差異化,因此要結合各地區風險的差異,要努力提高農業巨災保險市場的數字化程度,通過政府的資金援助,輔助建立數字化運營基礎平臺,通過互聯網等技術實現區域粘合的自由運作機制,在區塊鏈賦能的背景下,實現區域互保體,真正實現大范圍下的自保險運作。有效解決區域風險分散較為困難的問題,實現區域互助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同時,通過自粘和單元區塊的公鏈建設以及數據的管理投入,將傳統保單改良為以智能合約形式載錄的保單和共享賬本。真正實現保險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改變現有巨災保險政府買單的現狀,為中小企業企財險的發展提供辦法,提高居民的巨災保險意識,同時為保證用戶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6.3?差異化費率及風險再分散
基于風險差異化的區域農業巨災保險,除了讓保險公司公司更多地參與其中,還需要建立多層次農業巨災分散機制。一方面要建立基于風險系數的差異化費率機制,以刺激鼓勵低風險地區農戶投保,也減少高風險地區農戶的逆選擇,從而保證我國保險公司正常運轉;另一方面,做好風險再分散,借鑒加拿大等國外經驗設立不同層面的農業再保險基金,建立多層次農業保險機制。引入再保險公司為農業巨災保險的保駕護航,如:北京在2009年就與瑞再保險公司合作為農業巨災提供保障。
6.4?因地制宜設計保險產品
長尾理論表明,在特定情況下,大量滯銷或銷量較差的產品共同擁有的市場份額有可能等于或高于暢銷的產品。該理論建議企業在市場開拓或銷售產品時,應側重于考慮消費能力不高,但占市場主體的潛在客戶,而非一味地開拓數量占比較低的高端市場。因此,農業巨災保險市場可以根據上述分類,因地制宜開發不同種類的農業巨災保險產品,根據不同地區風險災害種類及消費者心理,尤其挖掘未開展農業巨災保險試點或者試點開展效果沒有很好的地區,改變巨災保險一刀切,因地制宜設計保險產品。特點創建不同形式保險中介團隊。
參考文獻:
[6]?宋晴晴.精準扶貧下甘肅省農業巨災保險發展必要性分析[J].蘭州工業學院學報,2020,27(1):99-104.
[7]?王繼祖,陳瑜.?甘肅省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補貼資金效率評價[J].?生產力研究,2020(9):36-38,59.
[8]?孫秀清.中國區域保險差別及其效應分析[J].山東經濟,2007(5):69-72.
[9]?吳祥佑.我國省域保險業發展不平衡的實證研究:1997~2007年[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26(6):99-114.
[10]?庹國柱,李軍主編.農業保險[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11]?孫秀清.中國區域保險差別及其效應分析[J].山東經濟,2007(5):69-72.
[12]?吳祥佑.我國省域保險業發展不平衡的實證研究:1997~2007年[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26(6):99-114.
[13]?朱俊生,趙樂,初萌.北京市農業區域產量保險研究[J].保險研究,2013(2):76-86.
[14]?穆磊.山東省農業保險發展區域差異化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20.
[15]?盛康麗.?農業保險助推農業產出效率及區域差異研究[D].蚌埠:安徽財經大學,2021.
[16]?周延,郭建林.農業巨災保險風險區劃及費率厘定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6):61-67.
[17]?邱波,許婷婷.我國農業巨災風險基金籌資標準區域差異研究——基于省級層面的種植業損失數據[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5,28(3):74-78.
[18]?謝家智.農業保險區域化發展問題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4(1):31-34.
[19]?聶文廣.?中國農業保險區域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6.
[20]?王靜,王莉晶,聶芳,等.基于聚類分析的新疆棉花生產風險區劃研究[J].棉花科學,2021,43(3):15-22.
[21]?祝仲坤,聶文廣,陶建平.中國農業保險區域差異的變動及成因解釋——基于Shapley值分解方法[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5,20(3):241-250.
[22]?羅百英.四川區域經濟差異問題實證研究——基于聚類分析方法[J].納稅,2018(19):161-162.
[作者簡介]王曉奕(2000—),女,漢族,山東煙臺人,本科,研究方向:風險管理與保險;車輝(1974—),女,漢族,遼寧丹東人,?博士,教師,研究方向:風險管理與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