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廣西警察學院構建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實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例,分析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實戰型人才培養的現狀,提出以培養實戰型專業人才為主要目標,推進建設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實戰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提升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實戰化教學質量等策略,以實現綜合性的整體改革創新、刑事科學技術服務實戰能力的整體提升,為我國公安司法機關輸送更多優秀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實戰型人才。
【關鍵詞】刑事科學技術專業 實戰型人才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2-0116-04
刑事科學技術簡稱刑事技術,是公安、司法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收集、檢驗和鑒定與犯罪活動有關的物證,為偵查、起訴、審判工作提供線索和證據的專門技術。刑事技術也是現代科學技術在刑事訴訟領域具體應用的學科,是我國公安司法鑒定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安部門辦理案件的主要基礎工作,是科技強警和有效打擊犯罪和預防犯罪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公安院校是公安隊伍補充警力的主渠道,其核心使命是為公安隊伍培養具備開展公安實際工作核心能力的實戰型專門人才。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影響到公安隊伍整體素質和戰斗力的提升。實踐證明高校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會直接影響到所培養的人才質量,因此,公安高校應積極探索構建公安行業特色鮮明的實戰型刑事科學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公安工作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實戰型人才培養現狀
公安教育以培養公安實際需要的人才為目標,構建公安高校實戰型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有基本實戰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雙重素質的人才。由于公安院校所處的行業封閉程度比較高,加之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受辦學歷史較短和經費不足等因素的制約,實戰型人才培養機制在人才培養策略、教學體系建立等方面還存在不足,而具體在教學中一些實際的問題也影響人才培養質量以及該專業未來的發展。
(一)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實戰型人才培養策略欠缺
現行的公安教育與公安實際需求的不適應現象日漸凸顯,特別是在實戰型人才培養策略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是實戰型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理念尚未全面推廣。實戰型人才其特點是能較好適應工作,綜合動手能力較強,能夠在工作中大顯身手,需要其知識復合、能力復合、思維復合等多方面能力的均衡發展。而公安院校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更注重對專業型人才的培養,強調以“專業對口”作為人才的培養目標,更加關注專業知識和能力教學,有很重的職業教育痕跡。這導致了學生知識結構比較單一,綜合動手能力較弱。雖然在短期內有利于學生從事與該專業相關的工作,但從長遠來看,缺乏后續發展的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利于提高整體素質,已經逐漸與我國高等教育所提倡的“寬培養口徑、淡專業色彩”等人才培養理念相悖,難以適應公安工作中面臨的復雜多變局面。
而在此教學背景下,所培養的人才在創新能力方面則容易出現短板。創新能力是公安人才綜合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創造性地解決現實復雜問題的能力,離不開對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思維的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當前公安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學校的創新氛圍不濃及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育引導不夠的問題,缺乏科學有效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評價機制,造成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不足。
此外,多學科交叉融合培養人才的策略還較少被運用于教學中。刑事科學技術具有綜合性的學科特點,并不是一門孤立學科,運用范圍廣。在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存在單一學科培養人才的局限,現在已難以滿足社會發展和公安工作的需求,需要法學及自然科學等學科進行輔助。尤其隨著自然科學的不斷發展,其對刑事科學技術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現階段的培養模式尚未廣泛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人才培養策略,所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和思維能力尚不足,仍存在較大的拓展培養創新人才、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空間。
(二)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實戰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存在不足
教學體系包括科學構建課程體系、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方法等,是培養合格人才的根本內容,關系到有效縮短院校教學與公安工作之間的差距,以及學員實戰能力的提升,但現階段在部分院校仍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是課程體系的構建還不完善。課程體系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基礎,由于公安高校開設刑事科學技術專業時間較晚且相關教育資源的建設沒有跟上,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尚不夠成熟完善,在專業課程的設置與教育內容的選擇上普遍滯后于公安教育改革的發展,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在課程體系設置中體現甚微,還存在專業特色不明顯、實踐課教學水平不高等問題。
其次是傳統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影響教學效率和質量。傳統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以教授經典教科書的知識為主,忽視學生能力發展,這就造成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下降,致使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自學能力成為許多學生的薄弱環節,更影響到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
(三)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公安實戰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公安實戰化教學以實戰需求為背景開展教學,是提升公安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滿足公安工作需求的有效途徑之一,是解決公安實戰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銜接問題的抓手。實戰化教學開展的成效會影響學生面對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和實踐能力。目前,公安院校人才培養與公安工作需求存在脫節的問題,畢業學生能力素質與實戰化任務要求存在差距。
首先是目前授課教師整體實戰化教學能力較弱。教師是開展實戰化教學的主導者,教師執教能力對人才培養起著關鍵作用。一方面,部分教師非公安院校畢業,亦沒有公安一線工作的經歷,缺乏公安工作相關經歷和實戰經驗,即便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戰經驗只能是紙上談兵,實戰化教學經驗不足將會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對“實戰化教學服務人才培養、服務公安隊伍”的認識不夠深刻,導致其參與實戰化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實戰意識弱化。同時公安院校長期以來對教師的業績考核方面,唯學術化的傾向十分明顯,致使許多教師遠離實踐去追求理論研究,教學過程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脫離公安實際業務”的現象。
其次是實戰教學成果距離“立足公安一線需求、緊扣公安實戰任務”的目標要求仍有差距,在實戰化教學理念與公安實戰工作要求、教學內容與實戰相結合、教學方法和實戰訓練、畢業學員能力素質與實戰化任務要求等方面還存在進步空間。僅以教材建設為例,存在內容與公安實務脫節的現象。教材內容上存在重理論研究,輕實戰操作,高水平的教材較少,特別是引進新技術、新方法的內容更新不夠及時,老舊的內容和落后的實踐技能操作制約了該專業的發展。
二、改進完善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實戰型人才培養策略
基于上述現狀,公安院校要牢固樹立公安教育為公安工作服務的戰略觀念,應根據公安高校教育改革對人才培養要求,按照實戰型人才培養目標,緊扣全面提高人才能力方針,培養公安高校實戰型刑事科學技術專業人才。
(一)以培養實戰型專業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
基于培養實戰型人才這個核心點,廣西警察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以“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為基礎,培養學生“理論—應用—復合—創新”的實踐能力,以培養實戰型人才的思路指導人才質量提升,增強畢業生的實戰綜合實力。
學院要求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的人才既要具有相當的公安業務知識與技能儲備,又能夠適應公安工作崗位要求,還具備勝任本職工作的基本實戰能力,其目標是成為復合型的人才。為此,學院努力改革以單一學科為導向的傳統教師培養模式,整合不同學科和專業的師資力量,建設交叉學科教師隊伍,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和學科競爭力持續提升。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以提高其從業技能水平。如通過強化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科研能力和語言學習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技能面,使基本的學科理論內化為學生個人的能力。
在此過程中,廣西警察學院致力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是復合型人才需具備的要素之一,創新意識是學生具有創新能力的前提。為此,學院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機制并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將創新創業教育列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統籌謀劃,納入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通過開展多層次、多方式、全方位創新創業訓練,利用各類創新創業競賽活動,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教學過程中按照“實戰、實景、實用、實效”的原則開展創新教育,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僅有創新意識還無法勝任未來從事的工作,還需要學校通過開展技能大賽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推進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實戰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建設
改革充實并優化完善刑事科學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應遵循學科特點及突出公安實戰需求安排課程,防止課程體系建設的簡單堆砌,結合公安實戰工作和學校的教學實際情況打造模塊化課程,強化學生能力培養的實踐課程建設。
因此,學院在優化課程體系建設的同時堅持交叉融合。學院科學地建立核心課程群,調整核心課程結構,積極構建“數理基礎+學科基礎+專業方向+學科前沿”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之間的銜接。全面梳理授課內容,科學合理設置專業課程,避免知識點重復,符合培養的基本規格和全面發展的共性要求。在保證專業課體系科學合理的基礎上學院拓寬學科、專業建設領域,完成法學、理工科等多學科的交叉課程體系設計,以滿足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對教學資源共享的需求,同時嘗試開放院系課程互選,促進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各方向交叉融合發展,持續提升科技創新和服務公安實踐能力。學院切實提高實踐性教學內容的比例和質量,增加實驗、實訓在整個教學中的比重,努力使專業課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時長達到1∶1的比例。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因此學院以公安實戰為目標導向,做好教材建設工作,在編寫校本教材時盡可能地體現公安實戰教育的特色,堅持“實戰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學生缺什么就補什么”的原則,以教學內容補充實戰和學科前沿內容,并及時更新活頁教材,引入最新技術成果,充分發揮學科前沿知識的優勢。
學院緊扣教學實際,努力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在創新教學手段方面,學院正積極探究如何在刑事科學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課堂教學中將單向被動式的教學轉變為師生間的雙向互動式教學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形成“理論—技能—應用”一體化專業教學范式,并將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的優秀科研成果、學科前沿動態以及成功案例引入課堂,采用混合教學、翻轉課堂、基于OBE教學理念等新的教學模式。同時積極推進落實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協調同步,把課堂前移至“戰場”,把“戰場”延伸至課堂,即課程的講授要貼近實戰,符合“教、學、練、戰、訓”一體化的實戰化教學理念,實現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與實訓教學的一體化運作,進一步突出院系對人才實踐能力和實務水平的培養。
(三)提升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實戰化教學質量
實踐教學的質量是衡量高校教育質量的關鍵之一,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是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公安高校的教學最終要服務實戰,因此教學工作的謀劃以實戰為導向、教學成果的檢驗以實戰為標準,緊密圍繞公安實戰、貼近公安實戰、服務公安實戰,主動依托公安機關刑事科學技術信息化建設應用,利用公安實戰部門力量提升高校實踐教學質量。
為此,廣西警察學院積極對接專業建設與實戰需求、教學過程與實戰過程,將刑事科學技術實訓類課程教學下沉到公安實戰當中,使理論教師和實戰教官以實戰化為導向,共同開展案例設計、物證布置和現勘指導工作,以此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并使學生掌握、內化刑事科學技術相關知識,高效提升學生對犯罪現場進行合理分析的實際操作和綜合分析能力,培養學生掌握運用刑事科學技術手段構建有力的證據鏈條的能力,促進人才高質量發展。
廣西警察學院積極推進和公安實戰部門的“校局合作”,健全校局協同育人機制。堅持把“校局合作”人才培養擺到教學的重要位置,推動簽署校局聯合育人協議,搭建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共同培養公安人才的大平臺,重點推進公安院校與同城公安機關深度共建、與警種部門“結對”共建,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實現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最終形成多方互利共贏的局面。
師資隊伍建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習和培訓是提升教員執教能力的堅實基礎。廣西警察學院本著“走出去”和“請進來”的原則,完善公安院校專業教師公安實踐訓練常態機制,通過短期調研、下派學習和掛職鍛煉等方式加強教師的公安實踐訓練,讓教師深刻理解融會貫通理論和實踐,掌握刑事科學技術的特點,從源頭上提升教學質量,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積累豐富的公安實踐經驗,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教官隊伍。同時學院還開展了警務實戰兼職教官選聘工作。這些教官既要具有扎實專業理論知識,又要具備實戰一線豐富的警務工作經驗。專、兼職教官有機的結合能有效地克服教學訓練與實戰脫節的弊端,保證了訓練與實戰的緊密結合。
綜上所述,實戰型刑事科學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需要學校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學科專業特點和社會發展需要,按照“全面貼近實戰、面向實際、務求實用”的要求,通過對實戰型刑事科學技術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以實現綜合性的整體改革創新,實現刑事科學技術服務實戰能力的整體提升,培養的專業人才達到“上班就上手,到崗就管用”的目標,為我國公安司法機關輸送更多優秀實戰型刑事科學技術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齊麟.公安院校“實戰型”刑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論壇,2016(9).
[2]魯玲.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N].山西日報,2020-03-09(4).
[3]常麗君,魏丹.高校關于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祖國,2019(11).
[4]山東警察學院:立足公安應用特色 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山東教育新聞網2022-9-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743963500972456188&wfr=spider&for=pc.
[5]李曉娟.公安院校實踐育人機制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
[6]郁康援.警察學校戰訓合一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公安教育,2015(5).
注:本文系2021年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A類項目(2021JGA36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丁明(1971— ),廣西賓陽人,廣西警察學院刑事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刑事法學、犯罪學、教育學等。
(責編 羅異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