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花
一、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滲透
1.精彩課堂中的情感滲透
一本合格的語文教科書不僅要向學生提供知識,還要向學生傳達情感之美和人文之美。語文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去感受教材內容中的真善美,引導學生領悟字里行間的內涵和感情。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的體會語文中的情感世界,老師應該設計引人入勝的場景,使得課本上的知識和文字活靈活現,給學生呈現生動活潑的教學空間。在教學過程中,一節精彩的語文課需要一個精彩的課堂導入,讓學生更多的享受到文字的深刻的情感內涵。因此,精彩課堂的情感滲透是語文教學情感滲透的基礎,它要求教師必須要將課堂內容中的情感盡早深入到學生的心中,以便使得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2.朗讀中的情感滲透
語文教學中,詩歌和散文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在詩歌和散文教學中,朗讀又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朗讀不僅對學生積累語言功底,提高文字水平有著重要意義,而且能夠準確地熏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情感。詩歌的借景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都需要在課堂上以朗讀的方式進行情感的渲染和滲透。每一首詩歌都像是一段音樂,都需要用聲音的表達渲染情感,通過朗讀,可以將書中的人物活靈活現,躍然紙上,使得畫面更加生動。
3.在教學點撥中滲透情感
教師的教學是一個點撥和引導的過程,引導的語言要賦予情感和詩意,這樣才能讓學生感覺到生動有趣,才能讓學生帶著情感學習,幫助學生與文章的內涵和靈魂親密接觸,盡早的步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中。魯迅先生的文章思想有一定深度,學生對文章內涵和情感較難把握,因而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及時的進行詩意的點撥和引導。
二、如何在教學中進行情感滲透
1.讓學生敞開心扉
初中階段的學生內心十分脆弱和敏感,很容易接受老師的信任,同時也十分容易受到傷害。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經常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及時對學生進行情緒的觀察和心里的疏導。有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會遇到困難,老師要成為一個合格的耐心的傾聽者,讓學生敞開心扉和老師進行情感的交流。此外,老師要細心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積極鼓勵學生。在講課的過程中,老師要積極提出具有發散思維的問題,積極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學會通過鼓勵和表揚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學會思考和發散思維,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能動性,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更好地鍛煉,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情感理解。
2.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進行情感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語文課堂更加輕松開放,使得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更加積極主動。在課堂講解知識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文言文講解中一些詞句的翻譯不是特別準確,對文章的理解存在偏差。面對這些問題,老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以靈活的方式及時和學生進行交流,通過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共同進步。在這交流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情感會得到加深鞏固,也就使語文課堂教學滲透了情感教育。由于教育的目的不僅僅讓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學會審美。情感教育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進行情感教育中,師生之間要進行更好的交流和溝通,老師要把情感投入到教學中,融入學生的內心深處,讓學生感受到愛和溫暖,以情育人,使得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3.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語文的學習是一種藝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表現欲望更強,更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但和諧不等于安靜有序,和諧的課堂應該是思維活躍、發言積極、學生知識的獲得率高的課堂。因此,只有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更好的進行情感滲透。
4.教師要博覽群書,提升課堂教學語言的魅力
為在課堂上能對學生進行詩意引導點撥,可以很好地駕馭課堂,在教學之余,教師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廣泛涉獵,為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富有詩情畫意的點撥語言中體會作品的內在情感,在教師充滿魅力的課堂語言中感受到作品的深刻內涵,進而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得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靈魂得到升華。
三、結語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語文的教學不應是單純的認知教學,還應滲透情感教育,利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和情感傳遞給學生,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素質,進而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教學活動的進行和教育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