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艷
摘要: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信息技術發展迅猛計算機教學應告別以往的呆板的傳統教學方式,由于職業高中的特殊性,身為職業高中的計算機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必須來一場大的革命,創出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新路,鼓勵學生發揮特長,找準目標,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成為社會用人單位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學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對計算機的應用幾乎已經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計算機的不斷普及,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學既要適應科技發展和社會需求,又要顧及現階段中職學生自身的素質情況。
首先分析一下當前中職計算機教學對象的現狀受大學、高職、高中擴招的影響,中職生源較差,總體水平偏低,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一部分學生來自較偏遠的農村,家庭貧困,對于計算機的了解甚少。而來自城市的另一部分學生比較熟悉計算機,不僅對基本操作很了解對于某些辦公軟件也算精通。
學習興趣低是當前中職學生的又一大現狀問題“沒思”、“沒勁”“無聊”....成了某些學生的口頭禪。基于這樣的現狀,我們來探討一下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一、合理安排教學課程
中職計算機教學,開始階段最重要的一點是培養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濃厚興趣。興趣是促使學生學習進步的動力,很難想象對計算機沒有一點興趣的人能學好計算機,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接觸乏味的DOS操作系統、程序設計語言,一下子就難倒了一大片學生讓學生心生畏懼。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簡單易學的東西入手,如教學生做精美的卡片、帶學生上網沖浪學習五筆輸入法、玩玩打字游戲,等等。到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后,再學習計算機的構造、信息的存貯及表示等,但其間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有些東西要求學生掌握,但有些東西只要求學生了解。激起學生對電腦的濃厚興趣,這才是邁出成功的第一步。總之,開設的課程以實用為主,少而精;至于教學方法,不必費時講太多的理論,主要教他們操作的方法與步驟,有些教師本來抱著讓學生深入了解的心態,結果理論太多,適得其反。
二、進行課堂改革,因人施教
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還需要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次教學。針對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大膽對課堂進行改革。課堂分為基礎篇及提高篇。每節課的基礎篇講解占課堂的百分之七十,提高篇講解占百分之三十。基礎篇是針對底子比較差的學生,講一些簡單、使用的操作,確保他們能聽懂、會操作。提高篇針對計算機能力稍強的學生在對基礎篇學會學好的同時,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給他們灌輸一些操作技巧、講解一些計算機日常處理常識
作業根據講課內容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上機操作時,由底子好的學生輔導底子差的學生,成立互助小組,使他們共同提高,共同進步。對個別基礎較差的學生,多加鼓勵,個別指導,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指導他們把題目做完
三、采用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是一種雙邊活動,需要師生雙方面的配合。教師要充分發揮在教學過程中的領導和指導作用調動和啟發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主動地進行學習,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責任感。在教學過程中,真正達到教與學的統一。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和教學觀,打破傳統教學方式,采用“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協作學習”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還應該指導學生對自己選擇的內容和工具進行多方面的思考、比較開闊思路,找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然后在眾多的設想中,經過歸納、判斷和比較,最終得出最優化的結論,選擇最合適的內容和工具進行設計制作,同時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經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深深體會到,要教好職業中職的計算機是很不易的,教學過程中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四、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而實踐是理論的升華,兩者密不可分。有的學生講起計算機口若懸河,操作起來卻是笨手笨腳;有的學生操作如行云流水,可問及基礎知識,卻是目瞪口呆。作為中職計算機教師,理論和實踐應一起抓。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后,就應當讓他去實踐,檢驗自己的能力。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時往往有眼高手低的感覺。在課上覺得什么都懂,可一上機就錯誤百出。另外一種情況,是學生課上聽得如墜云霧,可一上機,就有種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感覺。例如,在上文字處理軟件Word時,講到“首字下沉”“學生聽得是目瞪口呆,但混排”設置頁眉頁腳”等,在上機操作時,學生覺得豁然開朗。
五、制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
中職生因為相當一部分都是中學學習成績不理想,很少能受到老師的贊揚(甚至于對所有老師缺乏基本的好感),看似滿不在乎,實際上自尊心極強,非常“好面子”。很難想象,對一個不喜歡的老師所講的知識學生能接收多少。因此我們應該尊重、關心、愛護理解每位學生,師生之間通過坦誠的對話與感情交流建立起信任關系。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應給予肯定、鼓勵和表揚,使學生感到心情愉快、有信心;當學生回答錯誤或不會回答時,教師應要給予啟發、引導不能訓斥、諷刺、挖苦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學生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把教師當作伙伴、知心朋友,才能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個性,教師也才能準確地把握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指導,因材施教,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其不斷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