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文
摘要:近年來,國家教育改革的號角已然吹響在學生教育的各個階段,當下國家比任何時期都更關注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尤其是“雙減”政策的出臺,使得社會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了廣泛的關注。本文通過分析低年級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提出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具體策略和實施辦法,意在通過創新探索,以更加有趣和高效的作業設計,提高小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學習興趣和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創新
“雙減”背景下,教師應發揮教育政策的作用,及時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讓我們的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習得知識,在有趣高效的作業中鞏固知識,從而實現學有所得。語文是所有學科知識學習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語文知識體系龐雜無序,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晦澀的知識點和繁多的作業,會使得他們的語文學習之路充滿坎坷。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師,在“雙減”背景下,如何在減少作業量的同時提高作業的質量,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業興趣,為其語文學科的全面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是我們當下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必要性
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對于學生的作業設計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中指出:要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明確作業設計目的,將學生作業納入教學主體和整個教研體系中。小學語文的作業設計作為小學生日常作業的主要來源,是教師用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師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更要保證其設計質量和設計形式。在當今“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的作業設計要進一步根據學生學情進行分析,在承擔著提升學生學業水平大任的同時,也要能夠增加學生在語文學科上的核心素養。
低年級小學語文的作業能夠提高學生在語言方面的綜合能力以及思維品質。教師通過設計相應的作業,使學生在課下的時候能夠充分理解作業設計內容里的文學知識,進而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的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學生在完成語文老師布置的作業時,一方面通過反復的書寫練習加深對于知識點的記憶,防止學生快速遺忘知識點;另一方面,通過適當的語文知識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層次地了解語文的學科內涵以及豐富的人文精神,使學生對于語文學科探索的興趣得以提高。
另外,當下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也缺乏相應的作業情況反饋,從學生的長期發展來看,缺乏對于自己客觀真實的評價,并不利于學生對于發展自我認知的需求,這將大大阻礙學生自身價值觀的塑造以及全方位、全面發展的要求。素質教育的展開需要全方面核心素養的共同發展,這就對小學的語文教育提出了很高要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認清國家改革教育的決心與內涵,深刻堅持“以人為本”和“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充分探索多種教學手段,創新改革作業的設計形式,以便于順應當今時代對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需求。
二、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新思考
(一)重視語文作業的實踐性
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形式通常以抄寫為主,這不僅固化了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思維,而且長期下去,也逐漸消磨了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探索出一種更加有趣和生動的作業設計形式,重視語文作業的實踐部分,通過讓學生在實踐中完成語文作業,從而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對于低年級,特別是一年級學生而言,識記生字詞是學習的關鍵。為了提高學生識字、認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樹立在生活中識記生字的意識,低年級語文教師可以設計“剪標簽,識生字”的課后實踐作業,即讓學生尋找生活中帶文字的物品標簽,并把它剪下來粘貼制成識字小報,定期帶回學校與同學交流認讀小報上的漢字。
再以一年級《詠鵝》一詩的教學為例,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后,在設計作業時可以考慮讓同學們在家長的幫助下,在網絡上找到能夠體現整首古詩的視頻供同學們觀看,在網絡視頻中詳細地了解鵝的生活習慣以及特征形態,借此加深學生對于整首古詩的理解并方便學生的記憶。另外,對于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去動物園、去大自然中近距離觀察現實中的鵝與古詩中描繪的鵝有什么相似點,讓學生自己發現和探索課本中的生活現象。再例如,在學習《剪窗花》一課后,教師可以設計實踐作業,讓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剪出動物形狀的窗花,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這首兒歌的理解。教師收集學生的窗花作品后,可以舉辦一次窗花展示會。這樣有趣、生動的語文實踐作業將大大提高學生對語文的熱愛,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完成語文的各項實踐作業。
(二)增加語文作業設計的趣味性
由于語文學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學特征,所以學生在理解語文教學內容的時候,過于復雜的教學內容或者課后作業就會增加學生的認知負擔。如何在“雙減”背景下增加小學語文作業的趣味性,是當下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教師作為小學語文課堂上知識的引導者和傳授者,對于課堂教學最終呈現的效果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在設計小學語文作業的過程中要注重作業本身的內容和形式是否與教學目的相一致,是否充分了解和理解了學生的自身情況,并以此設計作業。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作業設計模式。
增加小學語文作業趣味性的方式很多。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的《四季》后,讓學生自己描述四個季節中存在的獨有的動物或植物都有什么,并列舉出這些動植物具有的特點和外貌特征,通過讓學生自己聯想四季的特點加深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其次,除了讓學生進行列舉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分別續寫四個段落之后的內容,比如讓學生再模仿草芽的語氣去多說幾句春天的特征,在模仿句式說話后再布置仿寫句子作業:草芽_______________的。這樣的趣味性作業設計,保證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充滿興趣地主動探索作業內容,加強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提升語文作業設計的層次化
由于低年級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語文素養高低不一,所以對于語文作業的接受理解能力也都存在差異,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應當考慮到并滿足這種差異。教師在遵循著“立德樹人”的教育原則的同時,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實事求是地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去設計不同的作業內容。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時刻遵循青少年的生長規律,充分探討和摸索一種更適合學生的生態課堂教育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基本需求,讓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以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鼠找花生》這一課的內容為例,設計課后作業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語文方面的知識水平不同,分層次設計不同的作業內容使之可以很好地應用到每個學生身上。對于語文基礎能力較差的同學,我們可以適當降低作業難度,比如布置本節課文中存在的生詞,讓學生回到家中進行理解背誦,這樣水平的作業比較符合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處于中等的學生而言,由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文學習基礎和素養,所以可以設計稍微有點難度的作業內容,比如讓學生探究本節課中小松鼠守護的花生到底是怎么沒了。對于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都處較高水平的同學,作業設計應該以提高學生在語文方面的綜合素養為原則,比如讓學生續寫文章之后的內容,這樣更加考察學生對于語文方面寫作技巧和整合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針,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去設計語文作業,同時不斷創新作業設計方式,使之更好地服務到學生中去,為學生在語文方面的綜合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講究“四化”[J].謝顯東,徐龍海.中國教
育學刊.2022(02)
[2]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作業的改革策略研究[J].高青玲.中國現代教育裝
備.2022(16)
[3]減負提質背景下優化語文作業設計的策略[].樂吉溫、亞太教育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