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凱軍
在初中學習中,作業管理主要發揮著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強化自主學習能力、促進思維發展的功能。國家實施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來,學校一方面要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另一方面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抓住課堂的主陣地,牽住作業管理的牛鼻子,這是“減量提質”的核心密碼。
一、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
作業管理最主要的目標是確保各科作業學生都能保質保量的完成。保質指的是作業的質量要有保證,能如期達到作業的效能。如鞏固識記類作業通過作業能掌握住基礎知識,提升技能類作業能通過作業實現某種分析、探索、歸納等的能力,培養習慣類作業能通過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保量指的是不折不扣地保證作業數量如期完成。只有完成作業,才能真正發揮作業的效能。要達成這一目標,就要制定出可指導性可操作性的標準和意見,給予方法的指導、過程的管理。為了對完成作業的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完成作業的內容、時間、方法等。如語文學科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在單元目標的指導下,同時注重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的訓練,有基礎過關、隨文練習、多文本對比閱讀等,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拓展思維能力。這樣有序的管理,既提高了教師作業設計的質量,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強化自主學習能力
高效科學的作業管理包括對象內容的管理、手段過程的管理、實施要求的管理等構成要素,這些形成一個閉合的有機整體。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新課程標準越來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和實施作業管理標準時,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唯有這樣才能讓作業標準更高效地服務于作業管理工作。除了夯實雙基類題目外,可以在作業設計中,設計一些注重實踐探索、動手解決問題的開放性作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獲取知識。如語文學科戲劇單元學習時可以讓學生排演舞臺劇,物理學科讓學生課余自制學具進行小實驗,英語學科利用好萊塢經典影視片段讓學生配音,道德與法治學科讓學生就某個話題擬寫辯論賽講稿,生物學科讓學生制作葉脈書簽、觀測種子發芽生長過程,歷史學科繪制思維導圖,地理學科制作手抄報等等。這些作業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習內容更為綜合。這樣學生既能深度學習,又享受作業的過程,又鍛煉了他們查找資料、搜集歸納的能力。就不同學科,學校教務處可以統籌安排,以學科融合為切入點,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綜合歸納的能力。
三、促進教學有序管理
以往教師布置作業往往“隨心所欲”,作業量的多和少、作業的難易程度,作業的評判標準等等都是教師的“一言堂”。各個學科之間的作業量缺乏協調和均衡,各學科各行其是,作業時間過長,學生學業負擔繁重。為了加強作業的管理,學校制定相應的作業管理制度,明確年級組的管理職責,細化教師職責,注重過程管理,以普查和督導形式促進作業管理規范化。各學科組以作業設計研修為教研活動的重點,由主備人闡述個人單元作業設計內容,其他教師提出修正意見和建議,學科組長匯總意見進行修改,上交學校教務處審核下發。學校統籌管理,嚴控作業的總量不超過90分鐘。教務處對各個班級各個學科每天布置的作業量、作業內容、作業時長等進行匯總、調整、公示,每周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學生、家長、教師對作業布置的意見,及時調整方案。學校管理年級組,教務處管理學科組,年級組協調各個學科,學科組統籌科任教師,這樣織成管理網,讓作業管理從封閉式走向開放式。此外,由于新冠疫情的特殊影響,學校大多采取封閉式管理。2021年國家推行延時服務以來,學生的在校時間延長了。學校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作業管理,如早讀時間進行整本書閱讀,中午時間進行限時強化訓練,延時服務時間輔導學生查漏補缺,答疑解惑,解決當日未完成的任務。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領導小組,以年級組為第一責任人的督查小組,以學科組為第一責任人的作業質量審查組。各個小組分工明晰,責任明確,通力合作,促進作業管理有序推進,而井然有序的作業管理也促進了學校管理規范有效。
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要提高課堂的效率,提升作業的質量,教師就要在作業設計上多下功夫,精選習題,巧設形式,分析問題,減少作業的量,提升作業的質。此外,學校經常隨訪督導。不定時間不提前通知,重點關注常態下的作業常規管理。針對“作業設計”“作業管理”等內容,對教師進行專業素養考試。每學期舉辦一次教師作業設計比賽,以賽促長。教師全員參與,精心設計,賽后研討總結,讓學生、家長也參與到作業設計評價活動之中,這樣提升了教師精準把握教材、設計作業的專業能力,促進了他們的專業化成長。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育教學規律,結合學生實際的發展水平,優化作業設計,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指導學生高效、快樂的學習,促進教與學的方式改革,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發揮作業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