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娜
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目標版塊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描繪世界。在小學數學中,數學語言主要表現為:數據意識、模型意識和應用意識。應用意識主要指有意識地利用數學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釋現實世界中的現象與規律,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能夠感悟現實生活中蘊含的與數量和圖形有關的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培養應用意識作為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應該引起一線教師的重視。
關鍵詞:小學低年段;數學;應用意識
引言
長期以來,數學應用意識的缺失普遍存在,為了應試,教師更多地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得,數學教學變成了“紙上練兵”。學以致用才是學數學的最終目的,只有課堂內外合力“練兵”,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談談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1 小學低學段數學課堂應用意識培養現狀
1.1 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缺少應用意識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很多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活動時,并沒有在教學內容中融入應用意識的培養策略,在課堂中常常是教師講、學生聽。在這樣傳統模式下開展的課堂教學,缺少真實的生活元素,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結合。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常常使用同一種教學模式,課堂的學習氛圍十分枯燥,導致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積極性逐漸降低,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
1.2 教師對應用意識的認知存在偏差
小學數學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常常錯誤地認為學生只要掌握了應用題的解決方法,就是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從而也導致學生在這樣錯誤的認知下,每天進行大量的數學題目練習,最終的學習目標也變成獲取較高成績而不是提高自身的應用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應用意識難以得到培養,還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誤解,錯誤地認為學習數學只需要解出答案即可,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1.3 學生缺少足夠的實踐經驗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缺少生活經驗,所積累的經驗大多是源自教師的授課與家長的引導,導致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不僅不愿意主動解答,還可能無法熟練地將數學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阻礙了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并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的應用意識十分薄弱,最終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2 小學低年段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策略
2.1 用功在課堂——滲透引導,培養應用意識
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需要教師課堂上的滲透引導,讓學生建立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要逐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形成一定的應用能力。
情景融入課堂,感悟用數學的樂趣。布魯納認為,智慧生長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式,學生可以借此解決生活中的一切問題。課堂空間和時間是有限的,但是教育信息化時代,給我們提供了可能。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知識與生活的銜接點,也要善于引導學生尋找知識與生活的契合點。
例如:在用乘法解決問題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電子書包,把學生帶到文具店、書店、公園、體育用品店等,在他們日常生活熟悉的地方,讓他們經歷從問題情境——數學問題——生活應用的整個過程。在這樣具體的情境中,學生在增長智慧的同時,感知數學知識無處不在,處處都能用得上,學以致用后是滿滿的成就感。
再如帶領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元教學,一年級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一直是個難點。細細想來,學生在生活中,買單付錢一般都是爸媽包辦,很少有接觸人民幣的機會。所以,在人民幣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給他們創建一個簡單的交易平臺。讓學生實實在在地“用錢”,遇到“買東西需要多少錢”的問題,實際接觸到元、角、分,才能真正感知到它們的實際價值,體驗到用數學的樂趣。
2.2 滲透引導建模,會用數學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
學會用數學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是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課堂中,我們要不斷給學生滲透“學以致用”的思想,教給他們一些方法,幫助建立模型,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能靈活運用才是真正理解了知識。
2.3 文化浸潤課堂,體驗數學的應用之美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課堂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數學與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感受世界人民的智慧和數學的魅力,體驗數學的應用之美。教師可以給學生講高斯和華羅庚等數學家的有趣故事;認識大數時,讓他們了解古時候人們用的數籌和算盤的歷史;認識平面圖形時,介紹七巧板的發明,通過圖形的平移旋轉拼組組成美麗圖案;認識軸對稱圖形,展示生活中軸對稱的建筑圖片:天安門、埃菲爾鐵塔等。讓他們了解數學史料中的一些有趣的智力活動和小故事,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數學的奧秘。反芻在課外——活動體驗,增強應用意識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學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的經驗。數學學習經驗的形成與積累離不開學生自身認知的不斷反芻,而這樣的反芻就是讓知識回歸生活,用于生活的過程,主要在于課外延伸,通過活動體驗,不斷增強應用意識,從而提高數學素養。
根據課例設計不同體驗活動。在課外,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體驗到用數學的樂趣。因此,教師可以根據課例設計不同的課外體驗活動。
2.4 跳出課本讀數學,走進生活用數學
2022年版的課程標準實施以來,中小學都大力提倡學生閱讀。希望通過閱讀來幫助學生拓寬視野,讓他們的認知不受限于課本或是課堂。閱讀數學繪本,讓他們能跳出課本讀數學,跳出考試學數學,跳出課堂用數學。
5 結束語
總之,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也是一個內外合力、持續發力的過程。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體驗數學問題。在課堂外,讓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應用到各種具體生活情境中,真正的解決真實的問題。這樣堅持課堂內外合力“練兵”,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數學素養得到真正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鄭怡雯.培養小學數學應用意識的有效策略[J].讀寫算,2022(24):54-56.
[2]劉海燕.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策略[J].家長,2022(15):13-15.
[3]李瑛.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5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