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嵐
英語語法是通過研究英語語言的基本規律,從而歸納總結出的幫助學習者更好掌握英語使用規則的一系列的語言規則和結構規律。英語語法知識包括詞法知識和句法知識:詞法關注詞的形態變化,如名詞的數、格,動詞的時、態(體)等;句法關注句子結構,如句子的成分、語序、種類等。詞法和句法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高中階段英語語法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在進一步鞏固和擴展已有的語法知識的基礎上,在具體語境中恰當地運用所學語法知識來理解和表達意義,進一步增強英語語法意識。”“在練習和活動的選擇和設計上,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需求,圍繞“形式一意義一使用”采用和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實踐活動,以既有層次又強調整合的多種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發展英語語法意識和能力。”語法作為語言最為重要的要素,在高中英語學習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此,筆者就新課標高中英語的語法知識教學作了一些探究。
一、改變靜態語法教學傾向,樹立三維動態語法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要求:“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英語教學語法觀,是以語言運用為導向的“形式一意義一使用”三維動態語法觀。”新課程標準倡導以語言運用為導向的集語法形式、語法意義、語法使用為一體的三維動態語法觀。過往的語法教學只是局限于語法知識的記憶和背誦,沒有體現其語用功能。因此,要改變原來的靜態語法教學傾向,貫徹落實三維動態語法教學理念。以定語從句中介詞加which/whom為例,依據三維動態語法觀對該語法結構進行形式、意義及運用三個維度的分析。(1)形式:定語從句是英語三大從句之一,介詞加which/whom又是定語從句中的一個小知識點,定語從句的一種表達形式。用一個由介詞加which/whom引導句子修飾一個名詞、代詞或名詞短語。修飾部分稱為先行詞或者中心詞。一般情況下介詞的選擇根據先行詞、動詞或形容詞的搭配和意義三者之一決定。有些固定的搭配中介詞不能提前。Which/whom叫作關系代詞,當先行詞是物的情況下用which,人的情況下用whom。(2)意義:由介詞加which/whom引導的定語從句的意義和定語從句是一樣的,對先行詞都起著修飾限定的作用,相當于形容詞的作用。當先行詞表示時間、地點、原因、方法、工具等的詞時,它們與介詞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當“介詞加關系代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時間、地點和原因狀語時可分別用when,where和 why替換。(3)使用:由介詞加which/whom引導的定語從句在運用維度中并不是十分復雜,就相當于一個形容詞的作用只是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而已。通常來說,由于該目標語法主要用來修飾限定先行詞,可以充當時間,地點和原因狀語,因此應用比較廣泛。
二、創設真實生動情景,激發語法知識學習興趣。
創設一個真實生動的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語法知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虛擬語氣,首先教師口頭造了一個句子:If I were a bird,I would fly in thesky.此時學生好生奇怪:主語是I,be動詞卻用were,通常情況下是用am或was。于是大家疑惑一陣就紛紛發言了:老師,怎么用were,是不是弄錯了。這樣,教師就把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教師根據所教語法項目的交際功能去創設運用這個語法項目的情景,將語法教學與聽說讀寫活動結合起來,將語法知識的學習與綜合技能訓練結合起來。比如說,教師可提出下列三個話題,供學生圍繞話題根據語法結構去設計對話、語境:(1)If you became the head of the United Nations, whatwould you do first?(2)If you were the mayor of our city, what changeswould you make?(3)If you could travel anywhere, where would you goand what would you do?這種教學方法符合新教材教學特點,讓學生在情景中自然的使用語法,激發了學生的語法知識學習興趣。
三、把握學生語法基礎,詳細講解重點語法內容。
高中英語的語法知識內容頗多,如各種從句、倒裝句、情態動詞等等,這些內容前后聯系,復雜繁瑣,首先需要老師從整體上系統全面地把握每一個細小的知識點,在傳授學生語法知識點時方可得心應手。同時,教師對學生的作業習題和平時的測試有一定地分析,要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語法基礎,整理出習題中學生易錯的知識和語法中的盲點。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的放矢有層次有側重點,不能混亂不清,課前整理好課堂上所要傳授的內容,在課堂上著重詳細講解重點內容,認真對待每位同學提出的相關問題并給予講解,確保學生都能理解所講內容。獲得知識的關鍵是理解,學生理解了學習內容的實質才能弄清新舊知識的關系,形成認知的結構。所以,對語法的學習也要學生真正的理解。例如,在教學中,也許會特別強調現在分詞和動名詞在句子中不同的句法功能。很多學生都會記得:分詞可以作定語、狀語、補語、表語;動名詞可作定語、主語、賓語、表語。其實分詞就相當于形容詞,凡是形容詞能充當的成分分詞基本都能充當;動名詞就相當于名詞,名詞能充當的成分動名詞基本上都能充當。這樣也便于理解為什么動名詞能充當主語和賓語,而分詞則不能。
四、語境中呈現語法知識,提高語法知識應用能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要求:“教師應重視在語境中呈現新的語法知識,在語境中指導學生觀察所學語法項目的使用場合、表達形式、基本意義和語用功能,并通過課內外和信息化環境下的練習和活動,鞏固所學語法知識,在語境中帶助學生學會應用語法知識理解和表達意義,引導學生不斷加強準確、恰當、得體地使用語言形式的意識。”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不僅要關注語法的形式,更要關注其意義和用法,而語法的恰當使用離不開語境。例如,在“方位介詞”相關語法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對話活動并在課上表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問路和尋找某種物品的生活實際創設合適的情境,以此構建相應的語句。由于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生能充分認識到方位介詞在生活中的應用情境。通過結合生活布置實踐作業,教師為學生創設了學習方位介詞相關語法知識的語境,讓學生將英語語法與生活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將語法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