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莉
審美素養既體現為對美的接收和欣賞的能力,又轉化為對審美文化的鑒別能力和審美文化的創造能力。小學生審美素養包括認識美、評價美、感覺美、鑒賞美、享受美、表達美、創造美等意識和能力?!读x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堅持以美育人。”“以落實核心素養為主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類藝術活動,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豐富審美體驗,學習和領會中華民族藝術精髓,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開闊藝術視野。充分發揮藝術課程在培育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中的重要作用?!薄爸匾晫W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藝術感知及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在欣賞、表現、創造、聯系/融合的過程中,形成豐富、健康的審美情趣?!薄案兄?、發現、體驗和欣賞藝術美、自然美、生活美、社會美,提升審美感知能力?!薄肮膭顚W生在情境中感知形象,迸發創意,運用藝術語言和方式表現自然美、社會美與科技美,體驗創造的喜悅和自我實現的愉悅,提升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素養?!痹诖?,筆者就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素養作了一定的實踐研究。
一、挖掘教材審美因素,培養學生審美素養。
音樂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挖掘音樂教材的審美因素,將自己的音樂審美體驗積極地溶入對教材的分析、處理之中,形成強烈而濃郁的音樂審美素養。音樂教材的審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韻美、曲調美、配器美、伴奏美等。比如一首好的歌曲教材總是貼近學生的生活,表達孩子們的心聲:或是蘊含著一個美好的寓意,或是抒發一種溫馨的心曲,或托出一個美麗的夢幻,或展現一片熾熱的情懷。這種立意與情境之美對學生有著深刻的感染力,會使之心靈萌發美的種子。同時,好的歌曲教材還應具備“動聽”、“耐唱”的特點,只有優美的曲調,才能產生動人、感人的藝術魅力,使學生聽了還想聽,唱了還想唱,百聽不厭,百唱不煩。這種曲調和音韻美磁石般地吸引著學生,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潤物細無聲”的審美功效。音樂欣賞教材要體現經典性與文獻性,展示人類音樂文化的精萃,展示美的結晶。器樂教材“美”的著眼點則在于簡潔、洗練地編配方面,通過配器,顯示其音色、織體的豐富之美,變化之美、和諧之美。
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審美素養。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重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加強多元化教學的開展,要有目的地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首先,教師可以借助直觀傾聽的方法來對學生開展審美教育,借此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體驗。音樂不僅是一門藝術學科,更是一門能夠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學科,學生通過傾聽音樂,可以從中感受到人間的美好,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上,教師要重視運用直觀傾聽的方法。如,在學習《幸福拍手歌》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詢問學生:什么是幸福?你感受到幸福嗎?通過討論這兩個問題,學生就對幸福這個詞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更好地詮釋歌曲中的幸福感覺。其次,教師要遵守音樂參與的原則,教師要重視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性,引導學生配合自身的教學工作,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小學音樂審美教學課堂上,教師要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給予學生更多自主討論的時間和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自覺性。如,在學習《幸福拍手歌》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時,教師就引導學生進行拍手,但是關于拍手的節奏,教師也要做好指導,如,統一運用“一二”的節奏來進行拍手,提高拍手的整齊性。
三、激發學生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審美素養。
作為培養審美素養的基礎,激發學生們的審美情趣在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過程中絕對不容忽視。激發學生們審美情趣的方法不勝枚舉,例如布置富有新意的音樂教室、別具一格的樂器造型再加上舒緩音樂老師的懸念引導,都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們的審美情趣。比如說在學唱《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的時候,先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然后老師再制造懸念:“同學們,你們知道澎湖灣在哪嗎?有沒有跟爸爸媽媽一起去那旅行過呢?澎湖灣又有哪些迷人的風景呢?你們是否想了解這首歌取名為《外婆的澎湖灣》的由來呢?”這樣一連串的疑問把學生們的注意力很好地吸引過來,從而激發了學生們的審美渴求,這時再接著說:“你們想要知道的答案可都隱藏在這首歌里呢?你們想不想找到呢?”一下子又讓學生們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所需要學的歌曲里,進而引導了他們帶著眾多疑問去尋找音樂中美的所在。
四、重視學生審美體驗,培養學生審美素養。
小學生可能會對基礎的音樂知識不感興趣,但是對于游戲啊、唱歌舞蹈啊他們還是很有熱情的,所以,教師不妨借助于學生的天性來培養他們的審美創造力,使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娛樂活動中增加審美體驗,進而培養其音樂創造力,教師要充分地給予學生發揮的空間,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其在適合自己審美創造力發揮的平臺上,盡情地展示自己的風采。例如在《七色光之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充分地給學生自己創編集體舞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設計舞蹈的內容,配合音樂的旋律,律動永遠是音樂感受力的最強有力的表達,在集體舞的設計上,要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不能過多地干預,這是對學生創造能力的一種阻礙力,如果課堂時間有限的話,教師可以把任務安排到課下去完成,學生就會有充足的時間去將自己的主觀想法表達地,更加詳盡。體驗教學在審美素養的培養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不管學生的表現是不是達到了教師滿意的標準,教學評價都要以激勵為主,引導為輔,不能抑制學生的審美創造力的發展。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是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重要學科,音樂教師應當認識到音樂審美素養教育的重要,結合當前音樂審美素養教學存在的問題,做好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