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昭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身心快速發展,面臨多個成長議題的重要階段。但是,這個時期的他們,既渴望獨立,又依賴父母、老師對他們的理解支持和保護;生理功能進入成人化早期,自我意識開始獨立成熟,但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存在片面性,又很難接受他人的否定態度;自尊心強防御有意識加重;自我評價高,在意自己的形象……加之此時正處于初高中階段,學業繁重;一部分家長又容易忽視孩子們心理的變化,或者不善溝通;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渲染。方方面面的原因都導致現階段的青少年心理問題日益嚴重。作為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橋梁,我們更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
積極心理學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2000年1月,賽里格曼與西卡森特米哈伊在《美國心理學家》(2000年第55卷第1期)上發表了《積極心理學導論》,標志著積極心理學正式進入公眾視線。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1]]。主張以人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為出發點,提倡以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作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并利用這些美好品質來幫助有問題的人、普通人。
化學作為與實際生活結合最緊密的學科,兼有實用性和趣味性,應該是各比較吸引學生的學科。但是,由于部分學校追求成績而忽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側重答題策略輕視科學素養的滲透,關注知識點的得分情況放棄知識間的聯系,最終導致學生學的迷茫,對化學失去信心,成績不理想。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到化學教學上,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調節學生緊張的情緒,讓他們以積極昂揚的心態,面對學習上的困難,培養堅韌的品格。本文以高中蘇教版化學為例,開展基于積極心理學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研究,旨在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剛剛進入高中生活的學生常常因為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的陌生而感到焦慮甚至恐懼,教師應首先要幫他們獲得安全感。在高中化學正式開啟之前,我們要做好銜接。一方面,做好開學第一課。在開學之初,播放一些化學發展史,讓學生知道每一次科技的進步都充滿了曲折,不要害怕失敗,每一位科學家也是在無數次失敗中取得最后的成功,要積極面對未來。播放生活中的化學的視頻,做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化學有趣,化學有用,讓他們發自內心想學。另一方面,不要急于講授新課,先對初中學過的化學式的書寫,化合價的判斷、簡單的元素化合物性質、簡單的實驗進行回顧,建立學習的信心。已學的知識能讓學生感到熟悉,熟悉的感覺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安全感,學生有了安全感,才能更好的以積極的心態投入今后的學習。
融洽的班級氛圍是學習成績提高的重要因素,讓學生在班級中找到歸屬感也是積極的心理體驗,而配制一定濃度的溶液這個實驗就是一個契機。這個實驗是高中階段第一個學生必做實驗,步驟比較多,誤差分析也是重點難點,學生業已經有了一定的只是基礎。我們可以采取分組合作的方式,讓他們討論如何講解實驗,實驗的注意事項,如何對實驗誤差進行分析,最后每組指派一名代表展示成果,對于學生講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師再進行補充。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進行深入交流,既熟悉的彼此,又相互配合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全員參與,既能獲得班級歸屬感,又能體驗到成就感——這些都是積極的情緒體驗,有助于建立學習的自信心,讓今后的學習更有動力。
自尊需要是更高階段的心理需求,也是更高階的情緒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更不能忽視的教育要求。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內心比較敏感,對自尊的需求大。要滿足學生的自尊需求,我們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方面,要對他們的性別一視同仁。男女生在思維上有些差異,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客觀事實,可能會給學習成績造成不同的影響,但是我們不能將這種影響放大甚至上升到人身攻擊。另一方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一視同仁。不同的人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肯定不同,如果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只是在學習方法方面有些問題,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多鼓勵,不應該忽視放棄。比如,我們在學生對講授的知識提出疑問時先傾聽學生的想法而不是直接忽視;對于學生提出的異議給予鼓勵而不是直接否定;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評價而不是一個好字走天下……這些都可以幫組學生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自尊被滿足。
前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在1935年首次提出“最近發展區”,是指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2]]。那么,我們可以巧用“最近發展區”為不同層面的學生樹立不同的目標,讓他們對自己進行超越。層次相近的同學間也可以進行“比賽”,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比如,在《氯氣》一節教學中,對氯氣的物理性質的研究,可以通過閱讀網上氯氣泄露的報導,特別是氯氣的密度,有毒等這些性質一般不會直接出現在報導里,需要學生通過一些客觀事實進行總結,其他性質比如顏色可能直接可以從圖片上觀察。這種問題比較簡單,可以交給基礎稍差的同學。再比如氯氣的實驗室制法,對于發生裝置的選擇,除雜、干燥、收集裝置的排列順序,可以交給基礎扎實的同學。不同學生在不同學科都有不同的接受度,我們要在日常的提問中、作業里大題判斷出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哪,精準提問,讓學生獲得成功的積極體驗,感受到自身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做到超越自我。
這是一個快節奏處處充滿壓力和挑戰的時代。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生活水平整體提高,但是面對的問題也比以往更復雜,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除了關注學生的學業,也要關心學生的心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成就感,能最大程度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能積極面對,并能將這種昂揚的精神延續到今后的工作學習中,就是發揮老積極心理學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