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娟娟
在幼兒園,游戲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也是最常見的活動。游戲能很成功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把游戲貫穿于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讓幼兒在玩中樂,在樂中學,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寓教于樂,在游戲中完成教學目標
幼兒園的教學目標有五大領域。為了高效、切實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在組織集體教學活動時,會采用多種形式進行,但以游戲的形式組織活動,最為高效。如在端午節時,小班的教師組織了一節語言領域的集體教育活動——《端午節》,目標是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習慣,學說端午節的兒歌。首先,教師通過播放動畫片,讓孩子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然后再根據圖片來認一認、說一說端午節的民間習俗有哪些,回憶一下自己在過端午節的時候做過哪些事情,吃過哪些東西。由此引伸出本次課程的重點內容——說兒歌。同時組織“劃龍舟”游戲:五個孩子為一組,蹲下來,一個小朋友的手搭在前面一個小朋友的肩上,先念完兒歌再劃龍舟(蹲著向前走),最先到達終點的那一組為勝。孩子們對這個游戲很感興趣。游戲結尾,教師還專門為孩子們準備了一份端午節禮物——粽子,每個孩子吃到了一個甜甜的小粽子。通過這次集體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快樂參與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學會了說兒歌,完成了教學目標。
二、有效投放區角材料,給幼兒真實游戲的空間
區角活動是幼兒園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區角活動的實施,為每個幼兒提供了發展的機會。它打破了以往的教學觀念,將幼兒的學習融入到區角活動游戲中,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有益于幼兒的全面發展。
如一個幼兒園的小班,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等等,教師為孩子們開設了五個區角,分別為角色區、建構區、圖書角、益智區、美工區。每天的區角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都會讓孩子在脖子上戴上區標卡,把區標卡插到自己喜歡的區角里自主進行游戲。孩子們在區角活動時有說有笑,不需要受紀律的約束,氣氛輕松、和諧,這樣的活動,豐富了幼兒的想像力,發展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幼兒的社交能力,一舉多得。
三、戶外體育游戲活動,發展幼兒動作,增強幼兒體質
幼兒園的戶外體育游戲,一直是幼兒的最愛。在這個開放的空間里,教師會給孩子創設有趣的場景,讓孩子們做各種動作,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各部位的協調能力,達到增強體質,鍛煉身體的目的。如在“小雞運蛋”的游戲中,老師給每個孩子都準備了一個塑料泡沫頭飾扮演成了一只可愛的“小雞”,教師則扮成“雞媽媽”。根據游戲要求,“小雞”要帶著“雞蛋”(一顆球)跑過20米的空地,爬過2米的墊子,鉆過一個呼啦圈,走過一段平衡木,最后才能順利地把“雞蛋”放到“窩”里去。這個游戲看似很簡單,但需要孩子快速跑起來、安全爬過去、蹲下鉆過去、穩穩走過去,在跑、爬、鉆、走平衡的同時,要保護好自己的“雞蛋”,最后還要把“雞蛋”放到指定的“窩”里。然后再跑回原點,拍下一個小朋友的手后,站到自己隊伍的隊尾。做完這一系列(跑、爬、鉆、走平衡、放、跑回去、拍手、站隊尾)的動作后,才算學會了按規則進行游戲。游戲結束后,老師還會帶領小朋友做一下放松運動。用小手捏捏胳膊,小拳頭捶捶腿,揉揉小肚子。拍拍小屁股,把身體照顧舒服了。再對本次活動做一下總結,整個活動才完整結束。戶外體育游戲,提高了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聽規則按規則游戲的能力。經過不停的玩玩玩、跑跑跑、動動動,讓每個孩子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有了競爭意識。
幼兒的一日生活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遵守規則,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去動手動腦,身心得到了全面的發展。正是有了游戲這一有趣的教學形式,孩子們才有了一個好腦筋,有了一個好身體,學了很多的知識和本領。才能在幼兒園健康、聰明、快樂的成長。
我想,這大概就是孩子們為什么喜歡幼兒園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