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蓮麗 陳嶸

季羨林老先生寄語青少年要求青少年要實現三貫通:中西慣痛,古今貫通,文理貫通。新世紀對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要具有多學科融合的綜合能力。這些要求,無疑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實現學科之間的融合,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科之間的融合,才可能培養出具有綜合素養的人才。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其他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離不了語文學科。當然語文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從思維方式來看,語文學科尤其是小學階段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與之相比較,數學學科是理科的基礎,主要以邏輯思維為主。今后學生想學好物理、化學等都得以數學學科為基礎。表面看這兩個學科是不太相關聯得學科,但如果老師在教學中認真挖掘,精心設計,使兩個學科相互融合,會達到意想不到得效果。
一、讓語文直接為數學服務。
我們知道,孩子學習數學,首先是從數數開始。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家長帶著孩子比如上樓梯的時候,有意思的教孩子數樓梯的步數,這就是生活中數學教學的開始。如果單純的數數,孩子學起來未免有點枯燥,如果我們把數數跟朗朗上口的兒歌結合起來,是不是更容易記住數字了呢?“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打到小松鼠。”在學生進入小學階段,語文學習首先接觸到的就是兒歌,因為兒歌朗朗上口,符合兒童的心智特點,容易記誦。兒童喜歡。如果在語文課堂中,老師能根據數學學習的進度,選取一些跟該階段數學學習有關兒歌在語文課堂中教學,是不是更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呢?
又比如當學生學到分數的時候,為了促進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語文課堂中學個得兒歌就可以派上用場,“叭狗叭,你看家,我上后院摘西瓜,西瓜大西瓜甜,抱著西瓜走半天。你一半,我一半,吃得小肚滾滾圓。”兒歌里就包含了分數的意義。
以上兩例是語文課堂學習的兒歌直接為數學服務,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同時語文學科的學習方法也促進了數學問題的解決。比如語文閱讀中要求抓關鍵語句理解內容。數學應用題的解決,理解題意是關鍵,理解題意最重要的是抓關鍵語句,有經驗的數學老師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時,會讓學生勾畫出關鍵語句。這些方法語文和數學不是相通的嗎?
當然,語文作業也可以為數學幫上大忙,三年級開始,學生在語文課上學會了寫日記,教師安排學生寫日記的時候,數學日記是一個不錯的內容,將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數學,比如拿錢買東西,水果怎么分配,,讀電表水表等,記在自己的日記里,既寫了日記,也涉及了數學知識,真可謂一舉兩得。
二、數學一樣可以為語文服務
不光是語文學科為數學學科服務,數學學科也一樣為語文學科的學習提供了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1、計算可以幫助對語文內容的理解。
在學習《金色的魚鉤》一課時,怎樣理解作品的剪裁呢?我們可以用數學里的計算來幫助學生理解。課堂中讓學生找出表示時長的相關語句“不到半個月,兩袋青稞吃完了。”“一天他在一個水塘邊為我們洗衣服的時候,忽然看見一條魚跳出水面”“我估計還要二十多天才能走出這草地”……學生找出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后,再讓學生運用數學方法估算,估算出老班長帶領三個小戰士在草地上走了多少時間。學生經過估算應該是一個多月的時間。一個多月的時間,如果每天發生的事情都記下來,那么至少是一篇長篇小說才能完成,但是作者不是,作者只用了這么短的篇幅就把四人在草地上一個月多月發生的事情寫了出來。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妙招呢?那就是裁剪,選取最重要的事情,最能表現人物精神,表達感情的事情寫下來。
學習《太陽》一課,我們還可以通過計算理解太陽離我們遠的特點。學習《琥珀》一文可以通過計算理解形成琥珀需要的時間是漫長的。
2、數學中的統計表可以為語文的學習提供很大的方便。概括能力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能力,是重要的語文素養,怎樣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呢?數學中的表格可以派上大的用場。比如學習《慢性子裁縫與急性子顧客》一文,為了訓練學生如何概括課文內容,復述課文內容,我們讓學生填寫表格。
復雜的課文內容,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表格就可以概括了,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表格的提示,比較順利的復述課文內容,以落實培養學生綜合思維的能力。
3、數和量的概念可以幫助學生體會對仗修辭的表達效果。
在學習古詩文時,我們經常會遇到許多對仗工穩、語言優美的詩句。一些有數量詞的對仗,利用數學中的知識,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支花”我們將其中的數字提取出來,學生發現這就是從1到10的數字,不管是對內容的理解還是背誦都顯得非常容易了。再比如學習“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提取出數量詞,學生很容易就發現是單數對雙數,量詞“個”對量詞“行”對仗非常工穩,非常有情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三”對“九”數量對數量,而且都是三的倍數,古代三的倍數都表示多,今天在生活中都還留存著這種觀點,比如,給小孩壓歲錢要帶三,帶九,表達更多的祝愿。當然,掌握了數字特點,對于理解漢語中的很多詞語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比如“三頭六臂”“九牛一毛”“一五一十”等詞語利用了數字的特點構成詞語,我們掌握了數字的特點,自然理解這些詞語就容易多了。
總之,現代教學越來越要求學科之間要相互融合,不能相互孤立,我們在教學中要學會運用其他學科知識,為本學科的學習服務,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綜合素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