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子
舉起的不是傘,是美好的寓意
這是清代的白緞人物彩繡傘,19世紀外銷到歐洲,當時的西方流行一股中國風,外銷傘格外受歡迎。它以五色網格流蘇做邊飾,傘頂是象牙人物圓雕,象牙傘柄是鏤刻的樹葉花卉紋,傘面為緞地刺繡,以傘骨分割成八個塊面,分別刺繡了庭院教子、忽得任命、升官發財、靈猴獻瑞、獵虎有功、仕途升遷、官至一品、蔭護三代等中國歷史故事和戲曲場景,極具東方特色和情趣,這舉的似乎不僅僅是傘,這舉的是內涵,還有美好的寓意。
這呆萌的青銅“小柯基”,值不值5000萬?
看到它,一下就想起了矮腳柯基憨態可掬的樣子。這個器皿叫青銅觥,觥在古代是用犀牛角或者其他獸角做的盛酒器。《說文解字》中說:“觥,兕牛角,可以飲者也,從角,黃聲。觥,俗觵,兕牛。”那為什么原來的犀牛材質變成青銅了呢?其實青銅觥在眾多酒器中是一種造型很特殊的盛酒器,主要盛行于商代至西周前期,紋飾精美,造型也多為動物形態。器身用白話兒大致分為三類,橢圓墩墩觥、矮角柯基觥、龍形觥或角形觥。這兕觥最初是用木頭制作,后來材質逐漸多樣,比如犀牛角、玉、陶、青銅等等。而木頭、犀牛角這種材料比較容易腐爛,所以至今所見的觥都是青銅材質的。一起參觀的好友也十分喜歡這只觥,它的造型、紋飾,無不渲染著那個時代的高傲與華貴。
這手鐲不僅美,更有中國人的氣質和內涵
手鐲,人們戴不戴它,主要是取決于它的設計和顏值。看看這只手鐲,主要采用鏨金、累絲、點翠等工藝加工而成。每個圓環外鏨龍,雙雙纏繞,龍首相對,張口銜珍珠一顆,邊沿鏨聯珠紋作裝飾,寓意“雙龍戲珠”。值得一提的是,此鐲局部紋飾用藍色點翠,內環滿鏨靈芝紋,做工極為講究,是鐲中精品。手鐲主要是裝飾品,也有辟邪、祈福等寓意,無論在權貴、富人還是民間都很普及。另外,手鐲還有提升心性的絕佳作用呢,戴手鐲的女子,行為動作都不能太快,否則手鐲就會讓你容易被甩落或者摔壞,人也會失態。人的行為被手鐲約束,時間長了心性也就被束縛,人逐漸被塑造,會形成不急不躁、穩重有內涵的氣質,行動和語言也會更加和緩有節奏,貴氣就因為日積月累的習慣徐徐而來了。
朱漆寶葫蘆,古代精英“露營”的標配
這個跟孫悟空手里的葫蘆是不是很像?看著大葫蘆瓢滿滿當當裝著80多件餐具,套娃都沒它能“裝”。據考證,餐具盒是從宋代一種叫“游山器”的提匣發展而來的,是古代文人雅士爬山的標配,白話一點兒就是古代“露營”裝雜物的。用皮革做胎體,用朱漆彩繪,一般繪有折枝花、牡丹花、山茶花等。這個餐具盒滿屏是祥云與龍,一看就是個喜慶葫蘆。它出自清朝,掐指一算,迄今已有二三百年了。漆器流行于2000多年前的戰國,秦漢時期到達鼎盛,漢朝以后,漆器飲食器具逐漸被瓷器取代,我們吃飯用的碗就是瓷器,既是器具長得又美。它以大漆為工藝,可做燒制,可做雕花,也可做鏤空,可帶天青色,也可為緋紅。我們對美的追求,那不是一般的別致,一定得做出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意境。這么好看的葫蘆,你要不要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