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亞
心電圖檢查是用心電圖機在體表記錄心臟每一心動周期所產生的電活動變化圖形。現階段對兒童,通常是在醫生聽診發現心律不齊或彩超發現心臟結構異常時才進行心電圖檢查。
這是大多數新生兒家長常提出的疑問。答案是肯定的。隨著胎兒心電圖檢查的廣泛應用,一些寶寶在胎兒時期就出現了一些心臟異常,如房/室期前收縮、傳導阻滯,出生時必須要進行心電圖檢查,以確定胎兒時期的異常是否還存在,是否需要后期治療。
對健康寶寶,剛出生時也主張做一份心電圖。心電圖對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寶寶出生時做一份心電圖保存下來,不僅具有紀念意義,還可與以后再做的心電圖對比分析,如果出現異常變化,可以幫助臨床醫師判斷是否與所患疾病有關,是否需要給予心臟治療。
如果新生兒剛出生時錯過了這項體檢,那么在出生42天常規體檢時,做一份心電圖是非常必要的。
當寶寶身體出現不適時,心電圖檢查是常規必查項目。寶寶出現感冒發燒時,心率會變快;合并心肌炎時,心電圖會出現病理性竇性心律不齊、心肌損傷性ST-T改變;出現嘔吐、腹瀉等消化疾病時,體內電解質如血鉀、血鈣減少,心電圖常出現QT間期延長,引發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也會出現功能性傳導阻滯。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寶寶,心電圖會出現房室肥大、損傷性ST-T改變、電活動傳導阻滯等。
通常,寶寶做心電圖也和大人一樣,需要保持安靜,平臥在床上,四肢處于放松狀態。但是寶寶大多不能很好地配合,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寶寶,容易哭鬧,不愿平躺于床上。這就需要在家長的陪同安撫下完成。心功能科有專門的兒童心電圖檢查機器,使用的是小號夾子和貼片,可以將電極片貼在皮膚上進行檢查,增加檢查電極與皮膚接觸的牢固性,寶寶可以躺在媽媽懷里進行檢查,輕微的活動也影響不大。年齡較小的寶寶可以等熟睡后或者喂著奶時做心電圖。如果有其他檢查,如核磁共振、彩超等,需要用鎮靜藥讓寶寶熟睡后一起檢查。
心電圖檢查是沒有輻射、安全無創、物美價廉的。心電圖檢查經常作為常規體檢的必查項目,也是孕媽媽孕期常規檢查項目,而且胎兒都能做,兒童做更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