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華
自身免疫性肝炎屬于肝實質損害性疾病,與人體的自身免疫反應息息相關,通常很難查明發病原因。一般情況下,女性出現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情況較多,在肝功能檢查時往往會出現球蛋白偏高、免疫球蛋白IgG升高、血清自身抗體陽性的情況。也有可能會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別是甲狀腺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確診以肝臟活檢為準。
在世界范圍內,自身免疫性肝炎都有所發生,有明顯的種族傾向與遺傳背景。如在英格蘭、愛爾蘭和猶太等白種人中,自身免疫性肝炎流行率較高,而在亞洲黃種人中相對少見。
自身免疫性肝炎一般是人體對自身組織蛋白失去耐受,產生自身抗體以及自身致敏的淋巴細胞,攻擊自身的抗原細胞和組織,導致病理改變和功能障礙。主要和遺傳因素、感染、藥物、毒素誘導等有關。
自身免疫性肝炎很多時候沒有癥狀,發病較為隱匿。很多有癥狀的患者表現為食欲不振、疲乏無力、嗜睡、體重減輕、右上腹不適或疼痛、皮膚瘙癢、關節肌肉疼痛、發熱等。約10%的患者沒有任何癥狀。
一般情況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也會伴有肝臟外免疫性疾病,包括關節疼痛、白癜風、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很多患者會以上述疾病到醫院就診,在治療時出現肝病癥狀或體征或肝功能異常現象。大約80%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為女性,發病年齡以15~24歲和45~64歲為主。也有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伴有顯性黃疸,出現肝大或脾大、腹水、水腫、蜘蛛痣、嘔血或黑便的情況。大約8%的患者會以嘔血或黑便癥狀就診,30%的患者就診時已經出現肝硬化癥狀。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檢查,多表現為急慢性肝損傷與膽汁淤積癥狀,其膽紅素和轉氨酶的水平可能會剛剛超過正常上限,也可能會高于正常30~50倍。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在接受病理檢查時,實驗室檢查異常程度與肝臟活檢病理結果不一定完全一致。若是患者存在膽汁淤積情況,其堿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轉肽酶會出現輕中度升高。從肝臟組織學表現的情況來講,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為界面性肝炎、淋巴-漿細胞浸潤、肝細胞玫瑰花瓣樣改變、淋巴細胞穿入現象和小葉中央壞死等。
臨床醫生在診斷自身免疫性肝炎時,一定要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體征,以及血清生化、免疫學異常、血清自身抗體、肝臟組織學等檢查結果,同時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肝損傷的疾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對激素等免疫抑制藥物較為敏感。但通常對進展快速、較為嚴重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才會應用到免疫抑制藥物。若是患者不滿足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絕對體征,在治療時應根據臨床情況進行判斷,做到個體化。若是患者出現肝功能失代償情況,應進行激素治療,目標是達到肝組織學緩解,防止肝纖維化進展,避免發生肝衰竭,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獲得完全的生化學指標緩解,即ALT/AST和IgG水平均恢復正常。
非活動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應定期觀察肝功能和免疫球蛋白,一般以三到六個月為期,病情加重可考慮重復肝組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