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梁晉晟 朱培武 戚丁輝

【摘要】開展標準化原理研究型教學是適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標準化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有助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水平標準化人才。本文探索了標準化原理課程在研究型教學模式實踐中的教學設計思路,旨在通過改革教學,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積極創新能力。
【關鍵詞】標準化;研究型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4977.2023.01.007
【基金項目】浙江省2022年省級一流本科課程《標準化原理》(浙教辦函2022-352-206)建設成果。
Exploration on Research Teaching Mode of Principle of Standardization
ZHANG Jie,Liang Jin-sheng,ZHU Pei-wu,QI Ding-hui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Carrying out the research-based teaching of the principle of standardization is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andardized talents. It helps to optimiz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tructure,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and cultivate high-level standardized tal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design idea of the course "principle of standardiz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mode,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consciousness and active innovation ability through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standardization;research teaching mode;reform in education
中國正處在發展的關鍵階段,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加快,提高國民素質,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在互聯網、大數據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未來人才培養的需要。近年來,國家標準化改革對標準化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新內容,本文將以標準化原理課程為例,探索適合標準化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具有學科特色的教學新模式。
標準化原理是標準化工程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是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標準化原理是在大量標準化活動實踐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概括而得到,具有綜合理論性與實踐應用性強的特點。由于其強理論性的特點,目前高校在開設此課時多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結合自學、課堂討論、課外作業及實驗等環節實施。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和主體,以教材為載體傳道授業解惑,而學生則是知識的接收者,通過學生的學習成績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1]。從總體來說,整個教學活動和課程結構都是以教材為中心展開,而這種教學方法限制了教師活動范圍的同時,也限制了學習者的思維。這種教學模式造成教師單方面灌輸,學生被動接觸的局面,本應成為知識主體的學習者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種教學模式忽略或壓制了學習者主動掌握知識的積極性,成為當代大學生缺乏批判性思考能力與想象力,缺乏創新思維與實踐運用能力,缺少協作交流意識等問題的主要因素,也無法適應現代社會對復合型標準化人才培養的要求。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標準化工作不斷深入,對高校標準化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標準化人才已經成為基本目標。當前我國標準化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均難以滿足社會需求,人才培養體系缺乏系統性、復合性、實踐性,高校標準化課程體系建設薄弱,而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傳統教學模式也成為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要障礙[2]。在此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探索適應社會發展的新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標準化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2.1內涵
研究型教學模式就是以知識教育為依托,以能力培養為主要內容,把學習、研究、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高度參與,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并且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的一種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從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課題,用科學的研究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具有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參與的特點,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2.2實施路徑
標準化原理課程研究型教學模式中的研究并非指傳統意義的“實驗”,而是以項目開發過程為主線,以實際項目為情景,以項目案例為示范,以學習平臺為支撐,以協作學習為指導,以過程管理為保障,在項目中實現教學與研究的有機結合,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的有機結合。因此,標準化原理課程的研究型教學模式要以教學目標為核心,主要圍繞創設情境、啟發思考、自主探究、協作交流、總結提高五個模塊展開,將“研究”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通過科研導向性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具備知識應用的能力和科學研究的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科研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突出教師的教學主導地位以及學生的學習主導地位。
3.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核心和關鍵。目前標準化原理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以傳授理論知識為基礎,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課程思政目標四個層面建設課程目標。在知識與技能層面,要求學生掌握標準化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在過程與方法層面,強調實際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工程意識和基本技能;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則重點突出科學態度和作風。同時也提出了課程思政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對標準化作用的理解,增強自身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研究型教學模式則是將教學目標從單向的傳授知識轉變為以傳授知識為主,重視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多元化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中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增強科研能力的目標,讓學生在系統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應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復雜的、綜合性的問題。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關鍵在教師。教師需內化知識,把握教學內容重難點,通過問題啟發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鉆研問題,在“研究”中學習。
3.2教學內容
標準化原理課程理論內容偏多,而研究型教學并不適用全部教學內容。因此在教學中要明確哪些內容采用研究型教學,哪些內容采取講授法[3]。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研究型教學模式學生的參與性和互動性更強,能讓學生更充分地參與到課堂當中,更好地掌握重難點。因此教師需根據課程內容和學時安排,在課程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上采取研究型教學。標準化原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具體見表1。

3.3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實施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研究型教學模式采取現代化教學方法,融合問題發現式、問題驅動式、案例分析式等多種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平臺、技術,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方法”的思維邏輯,增加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積極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從理論課程教學和實踐課程教學兩種不同性質的教學活動應用研究型教學模式。
3.3.1理論課程教學方法
1)課前自主探索學習:教師通過知識點間的邏輯順序,依據經驗劃分難易程度,確定授課重點、難點、疑點,合理劃分授課比重;通過電子平臺提前上傳學習資料,布置預習任務,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明確任務重點。2)課堂重難點集中研討:教師教學時將便于理解的知識簡單講解,圍繞課程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創設情境,通過設計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給學生一定時間進行自主思考,之后引導學生進行集中討論、交流觀點,最終由教師針對問題進行總結。3)課后總結鞏固提高:課后教師根據課程大綱重難點進行測試題目設計,學生通過線上學習平臺完成測試,教師根據題目作答情況分析學生掌握程度,記錄易錯題目作為下一部分的回顧環節。
3.3.2實驗課程教學方法
1)前期準備環節:在傳授必備理論知識后結合課程內容重難點安排實踐課程,依據課程重點設計課程實驗指導書,明確實驗目的、實驗要求、實驗資料、實驗步驟,并設置實驗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設計;在實驗指導書中規定報告格式,培養學生嚴謹的寫作習慣;教師在課后提前下發實驗指導書,給學生足夠時間做準備,以規避實驗風險。2)中期分析研究:學生按照實驗要求、實驗步驟進行實驗,通過小組討論確定成員一致感興趣的對象或議題,教師提供獲取資料的方式方法,給予一定指導,小組根據既定議題分配組員職能,查找資料,撰寫實驗報告。3)后期點評反饋:學生提交實驗報告,進行實驗匯報,通過學生提問、教師補充的方式進行點評,給予學生及時反饋;課后教師從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報告內容、報告格式等方面進行評分,并將結果上傳電子平臺。
3.4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是課程改革的集中體現。教學活動應圍繞課程目標展開,結合標準化原理課程強綜合性、強應用性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在課程教學內容上要注重前沿性和研究性,教師在介紹標準化經典理論基礎上,將標準化領域內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課堂[4],將研究成果作為案例對知識點進行講解,深入分析,引發學生討論,形成新觀點、新理論,引導學生掌握標準化前沿動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批判精神;在授課中通過真實的標準化案例加深學生對標準以及標準化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接受、識別信息的能力;將社會熱點問題引入課堂,通過對真實案例的深入分析講解,引導學生運用標準化的思維解決問題,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將教師在科研過程中遇到的學科前沿問題、取得的科研成果融入課堂教學,通過科研不斷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親身實踐,接觸社會現實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研究型教學模式要鼓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論文研讀、科研競賽,引導學生將高質量的小組作業轉化為科研成果,鼓勵學生跨專業、跨學科自由組隊參與科研,通過構建多元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多元思維能力,提高創造力。
當前,國內開設標準化工程專業的高校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仍較薄弱,與國家、社會及企業對標準化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開展研究型教學模式旨在為我國標準化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探索依據。研究型教學模式以教學為目的,讓學生在研究中學習,通過做研究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一方面繼承了傳統教學模式以知識為主的培養模式,另一方面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探索性的學習過程,科學的評價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助于提高標準化工程專業本科教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籍建東.研究型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J].職教論壇,2011(5):43-45.
[2]劉穎,陳潔.淺談我國標準化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標準化,2018(4):232-234.
[3]劉海燕,趙會.研究型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以《公共政策分析》課程為例[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8,21(2):51-55.
[4]葉國榮,陳達強,吳碧艷.高校本科生教育中研究型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所,2009(3):90-91.
【作者簡介】
張潔,女,2002年出生,研究方向為標準化工程。
(編輯: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