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真的有趣嗎?這個問題可真難回答啊。我要是說有趣,估計沒有什么說服力。我就是語文老師,如果語文沒趣,那我選擇做語文老師,也真是一個不夠有趣的人,我的日子應該會過得很不開心吧。
看,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已經在自我催眠——語文一定很有趣!不然……不然我怎么讓一群學生覺得語文有趣,然后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呢?心理學是這樣暗示我的,我姑且也就這樣想吧。
換個角度想,語文確實還蠻有趣。也許你的語文成績還不夠好,但起碼漢語作為你的母語,在理解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先天優勢的。
我工作的小鎮盛產羊毛衫,大減價的時候,街上也許會喊 :“羊毛衫大減價了,件件十元,樣樣十元,全部十元啦!”要是你問一位外國友人,什么東西十元錢,是“件件”“樣樣”“全部”,還是“羊毛衫”?他肯定會很蒙。這跟我們做英語閱讀理解的選擇題是一個道理,難以選擇,因為看上去全部都是對的。但“羊毛衫減價”這道題目對你來說,可真是太簡單了,你甚至還會覺得,一件羊毛衫才十元?這不大合理吧。于是,你就會發現,這只是一道舉例的題目而已。看,你多聰明,理解能力非常好,還結合生活經驗進行了分析。

我們無法理解外國友人學習漢語(語文)的痛苦,正如他們也無法理解我們學習外語的感受一樣。不過,漢字確實博大精深啊。比如“一、二、三”多有規律啊,那為什么“0”對應的漢字是“零”呢?也許光寫“零”這個漢字就足夠讓他們頭疼了。噢,中文里還有各種同音字呢,比如“吸”“西”“希”“熙”“惜”等。我們可能真的要“嘻嘻”一下,因為對于國外的學習者來說,漢語可真的有點燒腦呢。
總之,我們要珍惜且慶幸,我們是五千年漢字文化的傳承者。對你我而言,學習語文,也許并不存在無敵、巨大、超級的困難。
不過不可否認,有時候我們學習語文還是會遇到一些困難的。當那些困難來臨的時候,我們難免會覺得語文并不那么有趣。比如,讓沒有系統學過心理學、對語文又一知半解的學生,根據一篇相關的文章,對作者謀篇布局的精妙之處進行理解、分析,是真挺難的。也許作者也不一定能寫出滿分答案。我有一篇作品就被這樣描述——“借用兒童視角,從兒童的猝死,觸目驚心地寫出農民工子女的學校不穩定的師資隊伍,不被尊敬與保護的教師群體以及學生自身的境況”。這樣的闡釋讓我的作品得到了升華。我甚至覺得,這個作品從此大大超越了“我”。確實,我們可能會無法理解語文考試的形式、題型或者內容,但你感到語文沒趣,也許是“征服”語文失敗的情緒影響了判斷,這并不意味著語文沒趣。
學習語文嘛,還是有點樂趣的。
在21世紀的課堂上,我們可以跟中國的古人“對話”,實際上他們才不會在你面前與你高談闊論或推心置腹。但如果你真想要知道,確實能夠通過他們留下的作品猜到一二。那些奇詭的想象、忠誠的箴言、浪漫的表達與憂國的心境,借助作品,穿越千年來到了課堂上,無聲地講述著。噢,為什么是無聲?因為如果你沒有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品質、文化傳承與理解、審美鑒賞與創造等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沒有課堂扎實的學習、課下自主的汲取和不斷的自我磨煉,那些作品真可能是“無聲”的 ;而有語文核心素養的同學,會覺得這樣的“無聲”本就是一種文學表達。
除了中國古人,還有形形色色的國內國外的人,他們將思想凝結成文字,呈了上來,只待你一頭潛入這神秘的世界。你只需要帶著學習語文時打下的基本功,就能把它們幻化成各種形式,然后暢游在這思想的秘境。
聽起來就很有趣,當然,前提是看得懂。
我是挺喜歡語文的,所以會選擇做一名語文老師,和學生在一起,和語文教學在一起。語文,除了讓我能夠從現實世界進入思想的想象世界,偶爾創作一個虛擬的文學世界之外,還能讓我能夠理解更多的人或事。因為學習語文正是不斷注入能量的過程,這些能力與方法,讓我能夠閱讀文本,閱讀我生活的這個小小的世界,甚至去體會一個人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孤獨,當然也能夠讓自己在難過時,想象一條頎長的手臂緊緊環繞住自己。呵,你看,還能這樣時不時假裝文藝一下,來點酸酸甜甜的表達。對我來說,這確實挺受用的。

有時候,我也在想:語文到底哪里有趣呢?學習語文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嗎?當然不是的。生活中有很多語文元素。比如,走在一條街上,你可能會問:它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啊?很多道路的名字背后,就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有些有著美好的祝愿,有些又跟地方特色密切相關,比如當地的山水、名勝古跡、名人軼事等。還有街上的店名呀、廣告語呀,隨便一想就挺好玩的,如果有空仔細研究一下,也就有點“深度學習”的意味了。
如果你還覺得語文沒什么意思,沒事干的時候可以圍觀一下別人吵架,你會發現這非常具有語文意味。怎樣陳述事實,臨“危”不懼,瘋狂輸出同時又贏得圍觀群眾的支持,也是一門學問。這其中也有著論辯的色彩,畢竟,辯論也是文明地“吵架”,找到論點,擺點事實,講點道理,有助于議論文寫作。
好像扯得非常遠了。總之,生活處處都有語文,多看看,多想想,就能發現有趣的地方了。
在教語文的過程中,我遇到過很多可愛的學生和一些零零碎碎的好玩的事情。有男生特別喜歡語文,在一次大型考試結束后,憤憤不平地告訴我,他認為語文試卷中的一篇閱讀理解選得特別不好,讀之無味,他一度沖動打算一字不寫以示抗議。他很失望。當然,他沒有這樣做,不然我可能會小小“暴走”一下。比如,我批默寫題,好好的“在天愿做比翼鳥”,學生后半句會填“大難臨頭各自飛”,真是可愛又好笑。又比如,我做班主任批評學生時,也喜歡文縐縐呢,一次批評學生逃避困難,我正激動地表達:“你們千萬不要做遇到困難就埋到沙子里的駱駝!”有一個學生輕聲糾正我:“老師,那是鴕鳥吧?”好吧,接下來就是一陣爆笑。
反正,挺好玩的。如果確實覺得語文不夠有趣,也請你盡量找出一些好玩的點吧,因為呀,我們確實需要語文,學語文的的確確是很有用的!
別人的語文老師
陸曉彤,1991年出生于浙江桐鄉。曾在初中見習、實習,后在湖州任教高中語文,現為桐鄉市濮院茅盾實驗小學副校長,桐鄉市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壇新秀。《中學生百科》專欄作者,在《意林》《讀者》《中學生天地》《嘉興日報》等報刊發表各類作品近百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