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梅


【摘要】目的:探討并了解血涂片分析在臨床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效果及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間的60例進行血常規檢驗的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分別采用血細胞分析儀以及血涂片分析技術進行血常規檢驗,分別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臨床檢驗結果及有效性。結果:通過血細胞分析儀以及血涂片分析技術進行血常規檢驗,檢驗結果表明,血涂片分析技術對于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以及單核細胞等異常形態白細胞分類異常的檢出具有顯著效果,組間存在差異(P<0.05);并且檢驗結果表明,血涂片分析技術對于多種檢測指標的檢出陽性率為26.67%,血細胞分析儀的檢出陽性率為11.67%,兩種方式之間相比較,血涂片分析技術的檢出率較高,組間存在差異(P<0.05)。結論:將血細胞分析儀以及血涂片分析技術分別用于進行血常規檢驗的患者中,其中血涂片分析技術的應用效果更為顯著,白細胞分類異常的檢出具有顯著效果,并且各種檢測指標的陽性檢出率較高,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血涂片分析;血常規檢驗;檢驗靈敏度;準確率
Eval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blood smear analysis in blood routine test
ZHANG Yamei
Qingshu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Gansu Province, Qingshui, Gansu 741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value of blood smear analysis in clinical blood routine test. Methods: 6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utine blood test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1 to Octo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Blood routine tests were performed by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analysis techniques in all patients, and the clinical test result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Blood routine tests were conducted using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analysis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lood smear analysis technology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tection of abnormal morphology of white blood cells such as neutrophils, eosinophils, basophils, lymphocytes, and monocytes, with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0.05); And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blood smear analysis technology for multiple detection indicators was 26.67%,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ell analyzer was 11.67%. Compared with the two methods, the detection rate of blood smear analysis technology was higher, and there was a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P<0.05). Conclusion: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analysis technology are respectively used in patients with routine blood tests. Among them,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blood smear analysis technology is more significant, the detection of leukocyte classifica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and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various detection indicators is high,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Blood smear analysis; Blood routine test; Test sensitivity; Accuracy rate
血常規檢驗是目前臨床中用于疾病診斷的重要方式,主要通過觀察患者血細胞的數量、形態以及分布等情況,從而判斷血液的狀態以及疾病的種類[1]。隨著目前臨床檢驗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提升,越來越多的技術手段用于血常規檢驗中。其中,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是臨床中的廣泛應用的檢驗技術,具有操作簡單、速度快等優點,但是由于結果由儀器檢測完成,所以其檢驗的準確性一般,容易導致漏診或者誤診等情況的發生[2]。而血涂片分析技術是通過顯微鏡檢查,對血液細胞進行觀察和分析的一種方式,具有較高的檢驗準確性[3]。因此,最后本次研究選取我院60例進行血常規檢驗的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分別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臨床檢驗有效性,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間的60例進行血常規檢驗的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所有研究對象臨床病歷資料完整,并且均了解本次研究的全部內容;②所有研究對象均不存在嚴重的器質性疾??;③所有研究對象的血液標本均由同一組醫療人員進行規范性處理;排除標準:①研究對象存在血液系統性疾?。虎谘芯繉ο竽挲g超過80歲,并且對本次研究內容存在異議;③研究對象的血液標本處理不及時或者不規范,導致變質。本次研究中共60例進行血常規檢驗的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32.32±5.24)歲,所有患者分別采用血細胞分析儀以及血涂片分析技術進行血常規檢驗,分別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臨床檢驗結果及有效性。
1.2 方法
血細胞分析儀技術的具體檢驗方法為:在確定患者的血常規檢驗日期后,護理人需要提前叮囑患者在在檢查8h前內需要禁食禁水,在檢查當天早晨,需要在空腹狀態下進行血樣的采集。首先,在肘窩主靜脈選取合適的采血部位,選用抗凝管直接與穿刺針相連,每位患者的采血量為2mL,在血樣采集完成后,需要將其輕輕將其顛倒混勻,從而使抗凝劑能夠充分與血樣混合。隨后,需要在管壁粘貼每位患者的信息標簽,并將其在常溫狀態下,將所有血樣送至檢驗科。檢驗人員在進行血常規檢驗開始前,首先,需要觀察試管內的血樣是否存在凝血、紅細胞聚集或者污染等不符合檢驗的情況,在血樣質量良好的狀態下,需要將其放置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中實施檢驗,需要嚴格遵照儀器的說明書和使用流程進行操作。
血涂片分析技術的具體檢驗方法為:患者血細胞分析儀技術進行血常規檢驗時,將其同步采集血樣,每位患者的采血量為2mL,隨后,將其放置在抗凝試管內進行轉運。在血樣轉運至檢驗科室后,首先,需要確認血樣是否存在異常情況,在保證血樣質量良好的狀態下,隨后提取新鮮血樣將其滴在載玻片上,同時另外選取一塊干凈的載玻片,通過30°斜角推動血樣的方式,加快血膜的形成,在推動過程中,需要保證推動的力度、速度處于均勻、平衡狀態,血膜的長度達到載玻片的2/3位置處。在血膜制片完成后,通過瑞氏染色法,其染色液需要將血膜完全覆蓋,并且持續時間至少 60s,隨后,選用磷酸鹽緩沖液將染色液進行充分混合,并靜置10min,后選擇流動的水,將載玻片表面進行沖洗,沖洗過程中需要控制水流的速度,沖洗完成后,將其在室溫下自然晾曬。將晾干完成后的載玻片放置于光學顯微鏡下,進行觀察。
1.3 評價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種血常規檢驗技術的檢驗白細胞的分類:主要包括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以及單核細胞的檢驗結果。對比兩種血常規檢驗技術的檢驗陽性率:分別檢驗后觀察其結果及價值。即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等任一項異于正常值,或細胞形態存在變化現象均表示其存在陽性現象,將兩組檢出的陽性率進行統計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血常規檢驗技術的檢驗白細胞的分類分析對比
通過血細胞分析儀以及血涂片分析技術進行血常規檢驗,檢驗結果表明,血涂片分析技術對于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以及單核細胞等白細胞分類異常的檢出具有顯著效果,組間存在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種血常規檢驗技術的檢驗陽性率分析對比
通過血細胞分析儀以及血涂片分析技術進行血常規檢驗,檢驗結果表明,血涂片分析技術對于多種檢測指標的檢出陽性率為26.67%,血細胞分析儀的檢出陽性率為11.67%,組間存在差異(P<0.05),見表2。
血細胞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細胞,能夠隨著血液的流動而遍及全身,其中主要包含紅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等[4]。但是,當機體處于異常狀態下,血液中的血細胞數量、形態等均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所以,目前臨床中通常采用血常規檢驗用于疾病的診斷[5]。血常規檢驗通過對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進行分析、檢驗,生成各種細胞的指標水平,從而能夠更好地了解各種血細胞狀態是否存在異常等,為臨床疾病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6]。但是由于血常規檢驗的方式較多,其不同檢驗技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導致檢驗的準確性受到一定影響。全自動血細胞分析技術是目前臨床中常用的檢驗方式,通過光學、電學等多種技術,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確認血細胞是否存在異常等,但是對于部分細胞的檢驗準確性較低,所以極易出現漏診或者誤診的情 況[7]。血涂片分析技術屬于人工檢查方式,能夠有效彌補儀器的缺陷與不足,有效提升檢驗準確性,從而為患者的后續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并且更為準確的依據[8]。
所有患者分別采用血細胞分析儀以及血涂片分析技術進行血常規檢驗,以通過本次研究發現,通過血細胞分析儀以及血涂片分析技術進行血常規檢驗,檢驗結果表明,血涂片分析技術對于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以及單核細胞等白細胞分類異常的檢出具有顯著效果,組間存在差異(P<0.05);并且檢驗結果表明,血涂片分析技術對于多種檢測指標的檢出陽性率為26.67%,血細胞分析儀的檢出陽性率為11.67%,兩種方式之間相比較,血涂片分析技術的檢出率較高,組間存在差異(P<0.05)。因此,在患者的血常規檢驗中,血涂片分析技術的應用效果顯著優于血細胞分析儀,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將血細胞分析儀以及血涂片分析技術分別用于進行血常規檢驗的患者中,其中血涂片分析技術的應用效果更為顯著,白細胞分類的檢出具有顯著效果,并且各種檢測指標的陽性檢出率較高,在臨床推廣應用中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余梅香,楊愛紅,彭林英.血涂片細胞形態學檢測聯合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價值[J].醫學信息,2022,35(24):157-159.
[2] 賈曉斌,王叢.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的應用價值對比[J].智慧健康,2022,8(16):9-12.
[3] 劉小寧.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合血涂片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2,28(10):87-89.
[4] 劉惠濤.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效果及價值[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2,33(4):447-449.
[5] 朱丹.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合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2, 20(8):108-110,114.
[6] 王茜.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32):203-205.
[7] 李建梅.血涂片細胞形態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13):145-146.
[8] 呂鐵仁.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合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9,25(4):5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