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萍


【摘要】目的:探討醫院手術室在開展護理風險管理中運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對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干預意義。方法:試驗者是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200例,以數字奇偶法均分兩組,管理方法為常規護理管理與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另選取同期在醫院手術室就職的護理人員10例,比對不同管理模式下各項管理指標差異。結果: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指標得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人員安全隱患意識得分比對照組高(P<0.05)。結論:以安全隱患自查模式進行管理,利于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增強護理人員自身安全隱患意識的同時,還能提高患者對于護理管理服務的認可度,臨床借鑒意義較高。
【關鍵詞】安全隱患自查;風險管理;手術室護理;滿意度;安全隱患意識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safety hidden danger self-examination mode in the process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operating room
GAO Chunping
Zhengni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in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Gansu 745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rvention in reducing nursing risk events by using safety hidden danger selfexamination mode in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Methods: 200 patients who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June 2022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the parity method. The management method was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safety risk self-examination mode. Another 10 nurses who worked in the operating room of the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management indicators under different management modes. Results: The nursing risk event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dex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afety hidden danger awareness score of the nursing staff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s: The management of safety hidden danger self-examination mode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risk events,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nursing staffs own safety hidden danger, and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of patients for nursing management services, which has high clinical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Safety hazard self-inspection; Risk management; Operating room nursing; Satisfaction; Awareness of safety hazards
手術室作為醫院重要科室之一,同時也是搶救患者的重要場所,科室護理水平將充分反映出醫院醫療狀況與護理效果,且此科室對于護理人員的實操能力與專業技術水平有著較高要求,伴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各種新業務新技術進入臨床,新的儀器設備層出不窮,這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護理管理過程中更要加強細節管理,將護理風險管理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不僅影響醫院的口碑和聲譽,同時還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故而強化手術室風險管理顯得至關重要[1-2]。由于護理風險圍繞著圍術期各個環節,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若依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實施干預,及時評價及識別風險隱患,利于確保護理安全性及減少護理差錯率及風險率的發生[3]。本試驗以分析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干預意義,將來干預意義作以下的分析。
1.1 病例資料
針對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為主題進行資料統計,選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20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數據對象,以數字奇偶法分成實驗組和觀察組。實驗組,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2.14±9.35歲)歲,男58例,女42例,住院時間7~20d,平均時間(13.14±3.25)d;觀察組,年齡18~67歲,平均年齡(42.35±9.41)歲,男55例,女45例,住院時間7~20d,平均時間(13.22±3.32)d。對組間對象相關資料實施分析后顯示,P>0.05,則可證明此次的試驗是可進行對比,并且要求符合臨床醫學倫理學。在10名護理人員中,主管護士2例,護師8例,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2.14±4.28)歲,男3例,女7例,學歷:大專4例,本科及本科以上6例。納入標準:①均接受手術治療;②經本次試驗所需的資料必須無缺失且保證齊全;③知曉試驗流程且配合度良好;④意識清晰可與他人正常交流。排除標準:①伴有多器官衰竭;②伴有原發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③神智方面異常的情況;④在試驗過程中考慮到其他的愿意且無法繼續配合試驗的開展而選擇退出情況。
1.2 方法
對照組提供常規護理管理,根據科室相關規章制度落實各項操作內容,做好手術室器械、設備消毒及保管工作,以無菌操作要求為原則;護理人員需熟練掌握麻醉方法、感染處理及急救知識等相關內容,確保手術治療能順利開展;觀察組則提供安全隱患自查模式,措施為:(1)由護士、護師及護士長共同組成一個自查小組,明確各自工作職責,其中護士長負責對安全隱患工作進行檢查與總結,護師負責對手術室內常見安全隱患類型進行匯總與通報,對護理方案進行整改與落實;護士則負責做好落實護理計劃、巡視病房及匯報護理內容等;(2)總結安全隱患類型,主要包括術前手術部位標識存在誤差、手術間錯放;術中手術時間延長、器械未準備完善;術后標本未合理保存、器械未合理歸還及管道護理工作不到位等;(3)結合安全隱患內容制定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包括:a.術前做好三審三查工作,反復對患者各項信息進行仔細核對,待明確信息無誤之后,對患者皮膚狀態進行評估,對于意識清晰者,可由其自述過敏史與疾病史;對于意識模糊者,則由家屬進行告知;對患者肢體功能情況進行評估,在轉運期間再次對患者信息進行核對;b.術中對各項手術治療所需器械、設備進行嚴格檢查,建立起科學、嚴謹的核查表,對于缺失或者受損器械需做好登記后再合理調配和;在使用抗生素藥物前,需做好皮試藥物的查對工作;在患者處于麻醉蘇醒期時,需陪伴在其身旁,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變化情況;c.術后專人負責對手術器械及設備進行管理與存放;在專用的標本袋內放入標本,將標本類型、患者姓名與床號等信息準確填寫在標本袋上;做好導管管理工作,并制定出相應規章制度,以此來減少導管脫落、感染等情況發生;(4)定期開展業務培訓,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與法律意識,強化其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減少風險事件發生;(5)結合科室特點,制定并完善護理管理考評,并將考評結果歸入績效獎勵中,以此來提升護理人員的執行力。
1.3 指標觀察及判定標準
(1)護理風險事件,包括:a.術前準備不及時;b.信息記錄失誤;c.手術操作不當;d.術后感染;(2)滿意度,包括:a.基礎護理工作;b.服務態度;c.護理知識告知;d.手術室管理;e.工作能力,單項指標采取滿分制,滿意度與得分呈正比;(3)安全隱患意識,包括:a.安全隱患認知;b.風險意識;c.工作積極態度,單項指標0~10分,數值越高意識越高。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風險事件
對照組中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總例數為15例,其中3例為術前準備不及時、4例為信息記錄失誤、2例為手術操作不當、6例為術后感染,總發生率是15.00%;觀察組中發生術前準備不及時、信息記錄失誤、手術操作不當及術后感染例數各1例,總發生例數及發生率為4例、4%,總發生例數:比較觀察組對于對照組更低,x2 =7.037,P=0.008,差異性顯著,P<0.05。
2.2 滿意度

得分情況: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安全隱患意識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得分更高(P<0.05),見表2。

手術室作為醫院救治患者及實施手術治療的重要場所之一,對搶救患者生命起著重要意義,手術室護理作為臨床治療中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搶救質量及挽回患者生命安全起著積極意義[4]。然而在手術室治療中,存在著各種難預測因素,對于護理服務要求比較高,且護理人員工作強度較大,持續工作時間比較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手術室成為了高風險科室[5]。與此同時,手術室護理質量和患者預后質量間有著密切關聯,一旦在護理過程中出現任何疏漏,都易增加醫療事故發生風險,給醫院及患者造成損失[6]。護理安全指的是在開展臨床護理服務期間,患者心理、機體組織及功能障礙方面無障礙或者損害,無死亡情況發生,近年來隨著手術室潛在護理安全問題及安全隱患數量呈逐漸遞增勢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且在醫療技術不斷發展下,對于手術室護理工作管理要求越來越高,故而強化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對確保手術順利開展及保障患者治療安全起著重要作用[7]。
本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護理風險事件總發生率僅為4.00%,顯著低于對照組15.00%,可見以安全管理自查模式實施管理,利于減少風險事件發生;觀察組各項滿意度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可見以安全隱患自查模式進行干預,可使得手術室護理工作更具備科學性及安全性,利于增加患者認可度及滿意度;本試驗結果還顯示,在安全隱患認知、風險意識及工作積極態度方面,觀察組各項安全隱患意識得分明顯比對照組高,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中,經建立起自查小組后,利于提升全員參與積極性;經對明確每個成員工作職責,定期對現存及新出現的安全隱患進行討論與交流,利于提升護理工作效率;經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參與培訓,利于增強其安全隱患意識;通過將風險管理歸于績效考核內容中,可督促工作人員不斷進行學習,提升其風險意識與業務水平。
經上述整理分析,在我院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中采納安全管理自查模式,所呈現效果更加明顯,達到理想值,且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于迪迪,仝方媛,陶振榮等.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結直腸肛門外科,2021,27(S2):96-97.
[2] 齊樂.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27):179-180, 183.
[3] 牛會鵬.手術室護理風險安全隱患自查模式的干預效果[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32(4): 445-448.
[4] 王思亮,董月,曹海雙,等.安全隱患自查模式應用于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工作中的價值探討[J].結直腸肛門外科,2020,26(S2):173-174.
[5] 雷璽樂.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青島醫藥衛生,2020,52(1):58-61.
[6] 張妍,陳榮珠.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0,37(1):8-9.
[7] 宋開玲,辛友紅,趙蘭.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23):8-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