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民族中學
李峰卉
各學科作業在“雙減”背景下要加大書面作業總量的控制力度,將作用的各項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包括:鞏固、診斷等,基礎作業的設計要彰顯素質教育核心內容,要嚴格按照課標標準和要求來設計初中階段的課業作業。作為緊密聯系于生活的學科之一,生物學科在課程教育教學工作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以往單一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未能充分意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初中生物實踐性作業中存在眾多問題,例如:內容固化、理論大于實踐等,與“雙減”背景提出的要求不符,為此,初中生物教師要深層次剖析教材內容,捋順教學脈絡,借助于教學資源環境,做好作業設計的優化工作,有助于更好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
基于此,本次研究針對“雙減”背景下初中生物實踐性作業設計進行深入分析與探討,將從“雙減”背景下對初中生物作業的要求、“雙減”背景下實施初中生物實踐性作業的意義、初中生物作業設計布置現狀、“雙減”背景下初中生物實踐性作業設計方案、“雙減”背景下初中生物實踐性作業的反思五大方面進行剖析,希望為相關學者以及從業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作為知識鞏固的一種練習形式,作業具有多種功能,包括:學習情況評價、課程價值承載等。作業設計指的是以教科書為基礎,教師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課后作業具有多樣化的類型,學生通過開放式課后作業能夠提升自己的動腦動手能力,學生通過傳統固定的作業形式能夠達到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內容的效果,學生通過實踐類作業能夠更好地融合理論和實踐,提升自我實踐能力,無論哪種類型的作業形式都應當與新課改內容相適應,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雙減”政策倡導教師要不斷優化課后作業,包括:形式、數量等,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和心理負擔。初中生物學設計作業在“雙減”背景下需要初中生物教師立足于教科書,加大作業內容形式優化的力度,使生物作業內容的設計更具趣味性和多樣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生物學科素養,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學生通過完成初中生物實踐作業,可以充實和豐富自我的假期生活,使假期生活更加多姿多彩,除了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外,還能夠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使學生感受經過實踐獲取良好結果的喜悅和樂趣,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信心。
比如:在教師為學生講解完“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利用假期實踐進行三項相關實踐作業,包括:米酒釀制、泡菜制作、酸奶制作等,學生會采購各種原材料,進行實踐活動。借助各種實踐處理操作,包括:接種、原材料、處理器皿、蒸煮、消毒、清洗等,能夠有效鍛煉和提升自我的動手能力。而后,學生能夠將自我的實踐成果分享給他人,豐富假期內容。再例如,學生通過昆蟲觀察、捕捉等實踐性作業,能夠親近自然、感受自然、體會生命的奇妙,使假期變得更加精彩有趣。
在初中生物學科教學過程中實踐活動較多,但是會受多種要素的影響,包括器材、空間、實踐等,難以將全部的實踐活動實施于課堂中。而利用假期實踐,學生有著充足的時間來完成作業,材料獲取的途徑更多,有助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水平,從而有效解決傳統教學課堂中存在的缺陷。
比如:當教師為學生講解完“鳥”的知識內容后,便可以安排學生完成鴿子或雞的形態結構觀察實踐教學作業。在認真觀察后,學生更能深入了解和掌握鳥類能夠翱翔在天空中的多方面特點。當教師為學生講解完《動物的運動》知識內容后,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去完成關節、肌肉結構觀察的實踐性作業。通過觀察,學生能夠更深入認識關節和肌肉的結構,此種實踐作業的實施,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是對教學課堂的一種補充和延伸,能夠有效彌補課堂中難以展開實踐性教學的缺陷。
不僅能夠延伸和補充生物課堂教學,實踐性作業還能夠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在教師為學生講解完“真菌”的知識內容后,便可以讓學生利用周末空閑時間去完成相應的實踐活動,即“制作抱子印”以及“觀察生活中的真菌”,通過生活中各種真菌的尋找,學生能夠對霉斑的表面顏色和狀態進行觀察,了解大型真菌的整體結構,同時展開抱子印的制作活動。學生借助這些實踐活動的實施,可以對相關基礎知識進行進一步鞏固,包括:真菌繁殖、結構、特征、種類等,學習模式不再是單純的練習習題、背誦、死記硬背,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同時還減少了書面作業負擔,強化了學習成效。
素質教育實現和深化改革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解決生物學問題的過程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所表現出來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其中涵蓋多項內容,包括社會責任、科學探究、科學思維、生命觀念。學生通過實踐性作業能夠了解到更貼合實際生活的生物內容和問題,在解決生物實踐問題期間,推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生物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對生物知識內容進行更深入的體驗和探索,感悟生命的奇妙。不僅如此,生物實踐性作業,還能夠緊密聯系社會、家庭與學校教育,提升學生的責任心和社會素養,從而全方位發展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比如:安排學生研究萌發種子的實驗,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安排學生觀察肌肉、鳥的結構,有助于學生形成“結構與功能”的生命觀念;安排學生記錄家庭使用抗生素藥物的狀況,能夠使學生具有安全、健康用藥意識;為學生安排完成觀察食物發霉、食品營養成分等實踐性作業,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等。像上述這類生物學科實踐性作業,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使其養成安全、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學生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和社會責任素養。
教育界越來越關注學生的作業問題,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生物作業是延伸和補充課堂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種表現,伴隨著不斷貫徹落實的“雙減”政策,改革教育的主要任務變成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在以往教育模式的背景下,難以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要進一步加強作業設計的多樣性和趣味性,以此使學生更加主動和積極地學習生物相關知識。在初中階段,生物作業的設置工作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包括層次性不夠等,其中主要涉及多個方面,包括教學條件限制、生物學科地位不高等,要求生物教師對現階段初中生物設計作業進行充分研究和分析,探討初中生物學作業在“雙減”背景下具體的設計方案。
現階段,初中生物教師設計的作業單一化程度嚴重,絕大多數生物教師未能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無法將作業教育導向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初中生物作業的布置隨意性明顯、目標性不足,且課堂作業形式統一,難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初中生物教師普遍不注重生物作業,檢查課堂作業模式較為固化缺乏靈活性。評價作業的過程中,更重視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作業評價方式單一化容易降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設計生物教學作業的過程中,初中生物教師要對相關教育教學理論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借助對學習情況的分析,明確具體的作業內容。
初中階段,嚴重缺乏多樣性的生物作業類型,作業的設計與三維目標脫軌,缺乏自主性和分層性。一些生物教師以課堂知識掌握為目標來進行作業的設計,沒有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設計的課后作業缺乏探究實踐性作業。不僅如此,教師沒有及時檢查學生完成作業的實際情況,使得教師難以充分掌握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一些生物教師實施課堂批評的方式來處理未完成作業的學生,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對學生的心靈造成傷害,從而影響學生完成生物作業的積極性。
作業完成情況與家長對待學生生物作業的態度有著密切聯系,部分父母更側重于語數外主要學科,不重視生物這類學科,沒有高度重視生物課外作業。部分家庭中,沒有較多的有關于生物內容的閱讀圖書,使學生難以接觸更多的生物學知識內容。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教師沒有意識到生物是一門緊密聯系生活的學科,沒有注重生活化,絕大多數學生僅是死記硬背相關理論知識內容,無法加深印象和深入理解,在生活中,不注重學生獨立地展開實踐探索,更無法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
初中生物教師要依據教科書要求與《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來設計初中生物實踐作業,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比如,在教授《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主題中《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一課時,教師可以開展相應的探究實踐活動,即對“種子萌發條件”的探索,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利用空閑時間充分展開實驗探究活動,同時,可以將未完成的部分帶入校園進行后續的記錄和觀察,并分享自己的實踐成果。初中生物教師依據《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中的活動建議,在主題“動物的運動和行為”中可以設計相應的實踐作業,即:關節、肌肉結構的觀察;設計實踐作業“米酒、泡菜、酸奶的制作”于“生物技術”的主題中。初中生物教師依據教科書中的相關內容,可以在八年級上冊人教版生物教材《真菌》一章中,設計相應的實踐探究活動,即“抱子印的制作”。不僅如此,結合教科書要求與《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初中生物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自主化、開放化的生物實踐作業,包括“宣傳植物或者是保護動物的手抄報”“訓練寵物取得一項技能”“記錄和觀察一種水培植物的發芽、生根經過”等。
在課程講解后,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口頭為學生布置生物實踐作業,還可以通過借助相關小程序發布內容以及作業完成注意事項,便于將生物實踐作業中的注意事項和具體內容詳細傳達給學生。還可以使用微信中的接龍管家小程序收集實踐作業,便于學生上傳各種過程性實踐資料,同時增加了初中生物教師整合和導出學生實踐作業照片的便捷性。
想要提高學生完成生物實踐作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生物實踐作業的價值和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初中生物教師就要全方位、科學地評價學生實踐作業。要結合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來進行評價工作,將評價的教育導向功能充分發揮出來。終結性評價重視結果的精準性、作品的效果等;而過程性評價更重視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具體表現,評價學生的各個方面,包括:操作是否具有規范性、參與是否主動積極等。評價方式主要是學生的自評,其他評價方式起到的則是輔助作用,包括:家長、同學、教師等。初中生物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自己的實踐成果進行深入分析,同時可以借助微信中的接龍管家來完成學生互評;通過同學互評反思和完善自我的實踐作業,實現共同進步與學習。
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怎樣借助操作類實踐作業和觀察類實踐作業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并鞏固學生所知所學。初中生物教師可以試著引導學生通過對已掌握的知識的利用來說明觀察結果,還可以試著引導學生通過視頻模式來解說實踐或者是作品經過,以此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但是由于生物實踐性作業具有較高的難度系數,一些學生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不僅如此,量化考核生物實踐作業也是需要重視的問題,初中生物教師可以試著給生物實踐作業評分,將其納入考核綜合素質成績的指標中,提高學生生物實踐作業完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總的來說,初中生物教師在“雙減”背景下要加大初中生物作業設計的優化力度,提高實踐性作業的占比,通過設計初中生物實踐性作業,充實學生假期生活、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延伸和補充課堂、鞏固基礎知識、減少書面作業負擔、并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為此,初中生物教師可以通過初中生物實踐作業內容的設計、實踐作業的布置和收集、構建“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等方法,來更好地設計“雙減”背景下初中生物實踐性作業方案,從而提升學生完成實踐性課堂作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助于打造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