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升
商務印書館為開啟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識、傳播文化、扶助學術做出了重要貢獻,得到幾代國家領導人的重視。
商務印書館的創辦是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生的時期。當時正處于甲午戰爭之后,清朝的腐敗明顯暴露出來。先是一些革新派,企圖廢科舉,辦學堂,實行新政……繼而,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推翻清廷、建立共和國的革命運動興起,這樣的歷史背景對商務印書館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日寇侵華,國難不息,商務印書館也飽受兵燹之災,兩度慘遭破壞,艱于維持。但是,在百般艱苦的環境下,商務印書館堅持“為國難而犧牲,為文化而奮斗”之精神,依然舉起文化抗戰和國家復興大旗,與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出書不輟,奮斗不歇。
1914年1月10日,剛剛完成日資回購,使商務印書館成為完全民營的夏瑞芳,被陳其美遣刺客暗殺于發行所門前,終年43歲!
商務印書館歷經滄桑,默默耕耘,人才薈萃,名家輩出:陳云、張元濟、茅盾、陳叔通、周建人、胡愈之、王云五、鄭振鐸、葉圣陶、蔣夢麟、竺可禎、黃賓虹、袁翰青、陳翰伯、陳原……這些光輝的名字都寫在了商務印書館的史冊上。
以張元濟、夏瑞芳為首的老一輩出版家平地為山,艱苦創業,為商務印書館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1902年初,張元濟應夏瑞芳的邀請,正式進入商務印書館,并相約“當以扶助教育為己任”,張元濟辭去南洋公學(現上海交通大學)的職務。入館后,設立編譯所,聘請蔡元培為編譯所所長。先后聘請高鳳池、杜亞泉、莊俞、沈雁冰、周建人、胡愈之、葉圣陶等人為編輯。編輯人員眾多,人才濟濟,成果累累。
有學者稱:“國人言西學,必以侯官嚴又陵之天演論標立!于中國近代思想,亦以嚴氏譯書及譚復生仁學為重。然,此二氏之書,皆托緣于蒯禮卿金粟齋譯書處!時嚴氏候補天津,落拓官場,生活窮蹇,聊以譯書為補,不得已借蒯氏三千元……無以為償,乃以所譯書稿抵。蒯愛其才,識其書,耑此成立金粟齋,于上??雷g,計有穆勒名學,原富,社會通詮,群學肄言,法意,群已權界論等7部。該處與商務印書館合作,推廣之功不可沒……又于海外得譚氏仁學,初印百冊,夏瑞芳盜印五百冊。其于西學及維新思想流布,堪稱功德!”
商務印書館創立不久就成立股份公司,從此先后邀請高夢旦、王云五等一大批杰出人才,開展以出版為中心的多種經營,實力迅速壯大,編寫大、中、小學等各類學校教科書,編纂《辭源》等大型工具書,譯介《天演論》《國富論》等西方學術名著,出版魯迅、巴金、冰心、老舍等現當代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整理《四部叢刊》等重要古籍,編輯“萬有文庫”“大學叢書”等大型系列圖書,出版《東方雜志》《小說月報》《自然界》等各科雜志十數種,創辦東方圖書館、尚公小學校,制造教育器械,甚至拍攝電影等。
極盛時期,商務印書館有員工5000多人,在海內外設有分館36個,各類辦事機構1000多個,所出書刊占全國60%以上,創造了中國現代出版業的諸多第一,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出版機構,至今出版各類書刊近5萬種,為開啟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識、傳播文化、扶助學術做出了重要貢獻,得到幾代國家領導人的重視,正如陳云同志所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