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慶


后續重點關注政策落實力度及節奏,如若政策應對得當,當前市場機會仍大于風險。
端午小長假后的交易日,A股再現大幅調整。6月26日,A股三大指數全線下跌,跌幅均逾1%。
“A股走弱的核心原因是市場對國內經濟弱復蘇的悲觀,以及主線超漲板塊在臨近季末時面臨部分短期兌現壓力。更重要的是,假期利空事件持續發酵拖累市場呈現普跌。”分析師表示。另外,端午小長假的消費數據也不及預期,導致投資者信心受挫。
消費較弱
統計數據顯示,端午小長假國內游人次全面恢復,但人均消費仍舊較弱。
根據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數據,2023年端午節假期(6月22~24日)國內游人次、旅游收入為1.06億人次、373億元,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3%、95%,弱于五一假期國內游恢復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人均旅游消費僅回到2019年的86%,和五一假期基本一致;海南免稅的日均銷售額及人均免稅銷售額均較五一假期大幅下滑;周邊游、短途游表現較為亮眼。
瑞銀證券中國休閑及交通運輸行業研究主管陳欣表示,上述特點表明消費者信心依然較弱,恢復仍尚需時日。
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2023年端午節期間,全國出入境人員達396.3萬人次,達到了2019同期的65%。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端午節期間,全國鐵路、公路、水路及民航的旅客量共1.4億人次,較2019年減少22.8%;其中,鐵路旅客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12.8%,民航旅客量較2019年同期僅增長3%,公路和水運客運量較2019年同期均下降。
根據海口海關數據,端午節期間海南免稅銷售額為2.6億元,免稅購物人數4.37萬人次;日均銷售額為0.87億元、人均免稅銷售5950元,均明顯低于五一假期的日均1.7億元免稅銷售額和7347元的人均消費額,而且也低于5月的日均免稅銷售額。
陳欣認為,其主要原因是消費者信心依然弱,以及4~5月開始的打擊代購影響免稅銷售額。
波動持續
“外部不確定性因素邊際抬升可能對投資者風險偏好帶來一定影響,短期A股市場可能有所波動,但考慮當前估值、資金行為等指標顯示A股仍處于歷史偏底部時期,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是當前A股市場主要矛盾且穩增長政策已開始發力,后續重點關注政策落實力度及節奏,如若政策應對得當,當前市場機會仍大于風險。”中金公司表示。
資金數據顯示,截至6月21日,海外資金轉為流出A股和港股,其中主動外資繼續流出A股和港股。互聯互通方面,北向轉為流出,而南向轉為流入。
開源證券認為,短期人民幣匯率仍有貶值壓力,因政策反彈的持續性或有限,短期中美貨幣政策“背離”,或導致人民幣匯率仍存在貶值壓力。美聯儲只是暫停加息,但加息周期尚未結束,同時這亦糾正了前期市場的樂觀預期。預計短期內10年期美債收益率或處于高位震蕩,直至觀察到美國經濟出現實質性明顯衰退。
另外,雖然國內降息有利于提振經濟修復預期,但上半年國內經濟復蘇預期早已兌現,市場關注更多的是國內經濟的“修復程度”,預計政策驅動的市場反彈持續性或有限,調整仍可能持續,直到國內經濟基本面出現實質性恢復。
動力不足
“目前市場仍處于熊轉牛的前期階段,最大特征就是基本面偏弱,增量資金不足,但市場韌性較強。”銀河證券分析師王新月策略團隊表示。
在市場上行動力不足的階段出現上漲邏輯強勁的主線行情,會有兩大特點:一是主線上漲持續性弱。上漲持續性弱主要因為投資者信心不足,資金更加謹慎,這一現象在節前尤其明顯。今年的勞動節和端午節,資金更多選擇持幣過節,以應對假期期間的不確定性,使得主線上漲持續性較弱。同時,存量資金博弈也將加劇主線波動。
二是主線的每輪上漲斜率更高。AI和中特估主線上漲邏輯強勁并且投資者共識在逐步加強,主線的每輪上漲都會吸引更多投資者積極參與,從而使上漲速度更快,上漲斜率更高。王新月認為,未來這一特征伴隨投資者學習效應將會體現得更加明顯。因此主線的每次下跌都是布局時機,可逢低加倉,積極參與。
成長&消費
在行業配置方面,中金公司表示,短期成長為主線,中期看消費。
分析師建議關注3條主線:1順應新技術、新產業、新趨勢的偏成長領域,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等科技成長賽道,下半年半導體產業鏈有望具備周期反轉與技術共振的機會;軟件端可繼續關注有望率先實現行人工智能業賦能的傳媒互聯網、辦公軟件等。2需求好轉或者庫存和產能等供給格局改善,具備較大業績彈性的領域,例如白酒、白色家電、珠寶首飾、電網設備和航海裝備等。3股息率高且具備優質現金流的領域,低估值國央企在政策催化下仍有修復空間。
“高切低”
國泰君安認為,目前階段,政策不確定性實質已經降低,但是政策落地力度和效果將成為新的核心矛盾,在出現打破現有框架的需求政策前,做多產業趨勢、做多成長仍然是核心風格。但由于部分子板塊出現過高的累計收益和擁擠的微觀結構,因此建議在成長內部“高切低”。
1推薦股價調整充分、盈利預期見底、中期受益周期復蘇和技術創新板塊:半導體、創新藥、自動化設備。
2布局產業趨勢明確的AI及數字經濟,技術創新突破和資本開支擴張帶來基礎設施端確定性高成長,以及中下游硬件和應用協同發展,推薦服務器、算力、信創軟硬件。
3受益于國有經濟改革與中國特色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推薦有望通過專業化整合提高價值創造的“中特估+產業”:裝備制造、能源。此外關注新能源的企穩反彈。
具體投資主題和個股方面,掘金現代化,布局產業新趨勢、新應用。
AI技術加速迭代,垂直領域商業化應用不斷涌現,推薦醫療、教育、辦公、游戲等場景(科大訊飛、金山辦公);空間計算引領消費電子產業新趨勢,推薦顯控芯片、機器視覺等(淳中科技、虹軟科技);構筑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科技自主能力,推薦高端裝備(北方華創、東威科技)、先進封裝(長電科技)等;數字產業投資成為經濟新動能,數據流通體系加速構建,推薦運營商(中國移動)、數據服務(太極股份、久遠銀海)等。
主題投資方面,看好空間計算、AI芯片、數據要素、具身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