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慶

由于“新生代”基金經理從業年限短,尚未經歷過完整的市場牛熊周期,在風險回撤控制上,可能不如人意。
基金經理頻繁變動,對基金持有人可能造成一定傷害。
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6月20日,今年以來基金經理離任數量和新聘數量分別為141人和312人,離任數量創近8年來同期最高。
任期超短
而6月以來已有20位基金經理離任。
6月17日,中郵基金、富安達基金、南方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發布公告稱,旗下有基金經理已于6月16日離職。公告顯示,不少人一次性卸任多只產品的基金經理。
中郵基金公告稱,基金經理任慧峰于6月16日起離任中郵趨勢精選、中郵價值精選、中郵風格輪動、中郵核心競爭力、中郵睿澤一年持有等5只產品基金經理,并已在中國基金業協會辦理注銷手續。
富安達基金公告稱,基金經理吳戰峰于6月16日起離任富安達優勢成長、富安達消費主題、富安達科技創新、富安達長三角區域主題、富安達成長價值一年持有、富安達穩健配置6個月持有等6只產品的基金經理。
南方基金公告稱,蕭嘉倩于6月16日起不再擔任旗下南方產業智選股票的基金經理,并已在中國基金業協會辦理注銷手續。
大成基金公告,自6月13日起,李富強不再擔任可轉債增強基金之基金經理,離職原因為個人原因。
另外離任的還有招商資管王博、德邦基金韓哲昊、范文靜,以及易米基金俞科進、浙商基金向偉、興華基金冷文鵬等。
這其中有的已在基金公司任職基金經理多年,而有的僅任職基金經理一年左右時間。
6月12日,招商資管發布公告表示,招商資管核心優勢混合基金經理王博因個人原因于當日離任,并不再轉任公司其他工作崗位。王博管理該基金的時長不足一年,他在上一家公募作基金經理的時長也不足2年。
2022年5月24日,易米基金俞科進被增聘為易米國證消費100指數增強發起式基金的基金經理,但在今年6月1日就因個人職業發展原因離任,任職時間僅1年多。
管理萬家鑫安純債、萬家雙利等多只基金的莫敬敏,于6月2日離任。莫敬敏于去年7月4日開始擔任萬家鑫安純債的基金經理,從任職基金經理到離任,還不到一年時間。
管理融通基金旗下10只產品的趙小強,于6月6日離任。趙小強在融通基金任職基金經理的時間為2022年5月13日,從任職到離任,同樣也僅有1年多時間。今年3月,趙小強還出任新成立的融通通燦債券、融通中證中誠信央企信用債兩只基金的基金經理,但僅管理不到3個月就離任。
多人離職
寶盈基金作為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近兩年基金經理離職較多,2021年至2022年兩年時間,寶盈基金先后有6名基金經理離職。其中2021年,李進、郝淼、李宇昂、李健偉4位基金經理先后離職。李健偉累計任職基金經理近5年時間,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為143.48%。2022年,肖肖、高宇先后從寶盈基金離職。其中,肖肖是寶盈基金知名基金經理,曾擔任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權益投資部總經理等。在寶盈基金任職的5年時間里,最高任職回報達265.56%。基金經理如此變動,基金公司也應該有所反思。
業績因素
基金經理跳槽可能與個人職業規劃、薪資待遇不及預期、公司文化不認同等有關。其中業績因素占主導,要么是業績好,要么就是業績差。
大成基金李富強此前在管產品全部實現任職內正回報,吳瀟管理的國投瑞銀瑞盈混合(LOF)任職回報率超過140%。由于績優基金經理通常都是市場上的稀缺人才,業績亮眼就往往會受到同行的關注,跳槽也有底氣,能獲得更優厚的待遇條件。比如,績效具有市場競爭力或有股權激勵等。
當然,當所管理的基金業績長期表現欠佳,出于公司考核壓力和優勝劣汰機制,部分基金經理也會主動或被動離職。
另外,4月至6月通常是公募基金公司發放年終獎的集中期,不少有離職意向的基金經理會選擇在領完年終獎后走離職流程,因此,此時往往也是基金經理離職的高峰期。
基民不滿
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及相關規定,基金經理離職后并不能立即在“新東家”開始管理產品,跳槽至公募的需要面臨6個月靜默期,而跳槽至私募的則需要1年的靜默期。靜默期的規定使得基金經理跳槽成本提高,但依然擋不住基金經理的跳槽步伐。
基金經理離任后,通常由增聘的基金經理接任。在基金經理離職的產品中,不少基金在之前都增聘了基金經理,實行多基金經理管理,或許是為了渡過過渡期,一旦基金經理離職就交由增聘者管理。
從基金接管情況來看,不少“新生代”(任職不足3年)基金經理成了接棒人。任慧峰離任的中郵核心競爭力、中郵價值精選分別交由6月8日增聘的“新生代”江劉瑋、馬姝麗管理;吳戰峰管理的富安達成長價值一年持有、富安達穩健配置6個月持有也由“新生代”基金經理接管。
Wind數據統計顯示,在3400余名基金經理的隊伍中,“新生代”基金經理人數占比已達到47.7%,占據近半壁江山。
由于“新生代”基金經理從業年限短,尚未經歷過完整的市場牛熊周期,在風險回撤控制上,可能不如人意。
部分基民對基金經理的任職穩定性表達關注,有網友直言其離職頻繁,不把投資者放在心里。2022年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年度業績10強中,已有3人選擇離職。2022年主動股基冠軍英大國企改革主題的基金經理湯戈在4月1日離職。
該基金在摘得2022年股基冠軍之后,一大批投資者在今年一季度蜂擁而至,規模猛增至34.69億元,和去年四季度相比增長超過7倍。
有些基民是沖著基金經理購買的該基金,想不到購買后,還沒有怎么賺錢,原來看好的基金經理卻離任了,基金的業績也可能發生較大變化,是贖回還是繼續持有,令人難以抉擇。
分析人士建議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要盡量選擇基金經理任期相對長且人員調動頻率低的基金公司。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基金公司開始采取各種措施來降低明星基金經理離職帶來的影響,比如,主動壓降明星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從依靠明星基金經理效應到更加注重投研團隊作戰。
高管變動
不僅基金經理離任多,基金公司高管也頻頻變動。
近日,天治基金公告,公司總經理、首席信息官、財務負責人徐克磊因個人原因離任,離任日期是2023年6月17日。他的職務將由公司董事長馬鐵剛代任。徐克磊曾擔任天治基金總經理長達6年時間,在此期間,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增至55.49億元。
6月10日,興業基金發布公告顯示,總經理胡斌因工作變動,于2023年6月9日離任。同時公告顯示,董事長葉文煌代任總經理一職。
6月8日,銀河基金發布公告稱,史平武擔任銀河基金總經理,任職日期為6月7日。2022年12月,原銀河基金總經理于東升因個人原因離任。
6月7日,東吳基金發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顯示,自2023年6月6日,李素明新任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兼財務負責人。與此同時,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軍先生也不再代為履行總經理職務。
6月6日,富安達基金公告稱,王勝新任公司總經理;胥海因工作調動在6月5日離任總經理一職。
數據顯示,截至6月17日,今年已有172位公募高管發生變更,涉及77家公司,其中包括36位董事長、41位總經理。
分析人士稱,近幾年基金公司高管變化相對頻繁,尤其是中小基金公司,這可能會對公司的發展戰略、業務方向,人事、財務等政策的制定,造成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