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建設新文科的背景下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建設面臨的新任務及挑戰。針對新文科戰略性、創新性、融合性及發展性等特點,為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建設,提出了堅持與時俱進與國際接軌、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跨領域產學研相融合、動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等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新文科 英語思辨 教學團隊建設
中圖分類號:F061.3;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6-171-03
根據2021年教育部《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指南》,新文科當前的建設重點及發展方向主要體現在革新教育思想、升級專業教育及人才培養模式、推進重點領域建設合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挖掘特色資源研究與實踐等。新文科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求文科發展突破傳統模式,以創新融合、戰略發展為原則,促進跨學科研究模式與深度融合機制,推動文科發展的革新,以新時代新需求為發展起點,實現多學科融合發展。因此,新文科以其戰略性、創新性、融合性及發展性等特點給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近年來,高校英語思辨創新人才培養受到了國內外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我國《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生應具備運用本專業知識進行思辨、創新和參與科學研究的能力,人才培養要突出人文素質教育,注重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在教學方面,《新國標》更是要求教學應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突出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養。以內容為依托,注重語言技能訓練和專業知識教學的融合。作為引領思辨教學改革的重要動力,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建設在發展新文科的背景下,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要達到《新國標》對學生英語思辨能力的要求,創建高水平的英語思辨教育教師團隊、提高團隊教師的自身綜合素質及教學能力非常必要。本文將從研究背景、國內外研究現狀、新文科下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建設策略研究等幾個方面來展開論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英語口語表達普遍存在著失語及邏輯混亂等現象,甚至是英語專業的學生也面臨同樣的窘境。因此,我國英語思辨教育近年越來越受到重視,甚至《新國標》也將訓練英語思辨能力類的課程列入到了英語教學核心課程之中。全國各類高等院校先后開設英語演講辯論類課程,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思辨能力。然而,單憑開設課程,編撰系列教材,沒有高水平英語思辨教學師資隊伍,仍然無法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英語思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如何建設一流的英語思辨教學團隊,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新文科這一概念的提出,即要求文科發展突破傳統模式,以創新融合、戰略發展為原則,促進跨學科研究模式與深度融合機制,推動文科發展的革新,以新時代新需求為發展起點,實現多學科融合發展。從新文科及思辨教育改革的特點來看,兩者的目標是高度適應的。因此,在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建設中,與新文科的特點相結合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意義
首先,建設高水平英語思辨教師團隊,能夠進一步開發并優化高校已有的優秀教學資源,有利于英語思辨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對師生起到雙贏的作用。利用思辨教育這一橋梁,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外語水平,還可以鍛煉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使其將語言技能訓練與專業知識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此外,通過閱讀大量學習資料,參加各類辯論賽,與國內外學生在賽場內外交流,學生能夠開拓自身的國際視野,提高創新能力,從容面對將來步入社會的各種選擇。教師在進行思辨教學的同時,參加各類相關的業內培訓及會議,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通過參加各類辯論賽,擔任比賽裁判,能夠熟悉最新的比賽規則,了解業內動態,加強與相關領域的同行交流,豐富教學資源,提高自身的國際視野。
其次,建設高水平思辨教學團隊,極大地適應了我國在新時代對外語類人才培養的更高需要。研究在宏觀上能夠對提高大學生英語思辨能力,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優秀思辨人才、建設高水平教師團隊等方面提出有效方案;在微觀上推動教師綜合素質提高、科研能力提高、團隊協作發展;促進思辨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授課方式等方面的教學改革與實踐,進一步推動學校英語思辨教學發展,提高高校本科英語教學質量,最終為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做出更大的貢獻。
最后,建設高水平思辨教學團隊,可以進一步促進高校跨學科師資力量的整合,提高本校教學效率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資源共享,并在各跨學科領域得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及指導。目前,國內各高校仍普遍以辯論課程主講教師及比賽指導教師為思辨教育的主力,缺乏科學系統的師資隊伍建設及培訓機制,沒有真正實現“新文科”大背景下建設一流大學中的“建設高水平教師團隊”這一發展目標。因此,研究如何建設新文科下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實現跨學科的教學團隊建設,這一點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內外關于教學團隊的研究,在教學團隊的定義、類型、教學模式、教師發展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研究。然而近年來,國內學界對教學團隊建設的地位和作用、現狀和主要問題更加關注。2007年,馬廷奇在《中國高等教育》上發表論文《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定位與策略探析》;2009年,都光珍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加強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這段時期國內研究主要關注于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定位問題;2020年,李夢卿、陳佩云發表論文《“雙高計劃”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表明國內對于教學團隊建設的研究開始轉向不同社會時期背景下具體學科領域范圍內的教學團隊建設。
目前關于思辨教育等方面的教改研究較多,然而在“新文科”的新的趨勢及要求下,如何建設英語思辨教學團隊越來越受到國內學術研究的重視。提高教學團隊成員的綜合素質,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因此現階段,國內關于建設高水平教師團隊的研究逐漸有所增加。與此同時,在“新文科”的大背景下,如何發揮英語思辨教學的特長及優勢,使教師隊伍能更符合“新文科”在創新方面的更高要求,是現階段各類教學改革亟需解決的問題。
三、新文科下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建設策略研究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團隊建設往往更注重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及團隊協作等方面的改革。在大力發展“新文科”的時代背景下,新文科以其戰略性、創新性、融合性及發展性等特點為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針對新文科的特點并結合英語思辨教學自身的需求,在進行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建設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英語思辨教師團隊建設要堅持與時俱進與國際接軌
新文科的戰略性是其最重要的特點。面對當今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真正提高我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表達能力,為國家爭取更多的權利,維護國家的利益與尊嚴,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是新文科建設的外在發展意義。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進一步提高國民價值觀、解決處理國內與國外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巨大差異,為國內經濟社會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是新文科建設的內在要求。
英語思辨教育自身的特點恰好契合新文科在戰略性上的特性及要求。隨著思辨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生逐漸意識到思辨能力在出國求學以及國內升學求職等各個方面發揮出的巨大作用,對思辨課堂有更高的學習期待。目前雖然國內外已經有不少思辨培訓項目,學生可以定期通過參加思辨訓練營或者各類比賽等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但這無形之中也是對高校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辯論類課程往往需要師生在課堂內外接觸大量時政類熱點話題,這為教師備課及整個教學過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教師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隨時更新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時刻更新教學方法,做到與國際接軌。
因此,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建設要鼓勵團隊教師走出去,積極參與各類教學研討會、學術會議、專業技能培訓及參加或觀摩各類演講辯論比賽等,時刻讓團隊教師接觸到最新的教學理念及教學資源,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質與能力。
(二)英語思辨教師團隊建設要堅持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
創新性是新文科的屬性特征。新文科建設要求理論研究和實踐突破傳統發展模式,實現多維度地創新融合及深度戰略發展。
目前各類教學團隊大多數仍然是堅守傳統類的教學管理模式,以教研室為上級單位進行教學管理。因此教學團隊也往往依附于學院或者教研室而存在,并沒有實質性的教改權限,更沒有相關的經費支持。因此,想要在教學上有所突破仍然是受到傳統教學管理機制上的各種束縛。然而,目前國內許多高校進行的雙創教育為各類教學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同時,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類項目也為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提供了一定的經費支持。因此,在現有教學管理機制下,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建設可以與雙創教育相結合,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尋找合適的發展途徑。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建設仍然要強調創新發展,不僅積極進行教學方法及模式上的創新,還應努力學習國外的教學團隊建設及管理模式,
(三)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建設要努力實現跨領域產學研相融合
新文科的學科特征表現在融合性這一特點。新文科建設要求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多個學科實現融合發展,人文自然學科也同時形成各種新興研究領域。
建設新文科下高水平英語思辨教學師資隊伍,要努力使團隊教師從教學、科研、個人綜合素質等方面得到綜合性提高,并將教學科研成果轉化,實現社會效益。教學方面引導并鼓勵團隊教師開發建設線上精品課程資源,進行一流課程建設,開設英語思辨類特色課程,積極參與英語思辨類教學競賽,申報英語思辨教學相關的各級教學成果獎。科研方面鼓勵團隊教師多發表科研論文,積極申報各類相關科研項目。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方面,多為團隊教師開創行業內學習交流的機會,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會議、各類演講辯論比賽及提高業務素質的各類培訓。成果轉化方面要注意各學科領域的交叉合作,積極利用校友會、校友導師、優秀畢業生等社會資源,實現成果的多種轉化。最終不僅使現有的教學骨干業務能力提高,還能總結出科學系統的師資隊伍建設機制,吸收更多的優秀教師參與到英語思辨教育中來,豐富壯大現有的師資隊伍,推動我國高校英語思辨教學改革發展,提高高校學生的英語思辨能力。
(四)動態建設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實現可持續發展
新文科的動態特征是發展性。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人文社科領域的新問題將不斷涌現,需要隨時順應時代發展變化,在實踐中相應地進行調整和完善,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首先,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建設應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實現各階段的動態發展模式。隨著教學團隊的日趨成熟和完善,力爭使教學團隊結構更加合理、教學質量更高并且具備一定的競爭機制,能夠實現開放的動態管理。根據人才培養的最新趨勢,學習教學改革的新理念,不斷吸收各類教師到教學團隊中來。
其次,學校教學管理方面應制定有利于教學團隊發展的激勵機制,為教學團隊的健康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同時要鼓勵團隊成員的協作精神,定期在團隊內部開展教學教研等活動,形成團隊的凝聚力。
最后,根據學生評教結果及教學督導聽課打分等途徑加強團隊內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有效性,能夠定期針對評教結果開展研討復盤工作,為教學團隊的良好運行提供保障。
在新文科發展的大背景下,建設英語思辨教學團隊,需要結合新文科本身所具備的戰略性、創新性、融合性及發展性等特點,在實踐中研究與之相適應的策略,堅持與時俱進,與雙創教育相結合,最終實現跨領域產學研相融合的可持續發展,這才是能夠將教學改革真正貫徹執行的正確打開方式。在新文科今后的發展中,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建設仍然需要各級部門、各專業領域、各類教育工作者的通力合作,其任重而道遠。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新文科下英語思辨教學團隊建設》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JG-B07);2020年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校級一流課程建設項目《英語立論與思辨(一)》部分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YLKC-C04)。]
參考文獻:
[1] 馬廷奇.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定位與策略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7(11):40-42.
[2] 孫麗娜,賀立軍.高校基層教學組織改革與教學團隊建設[J].河北學刊,2007(05):162-165.
[3] 俞祖華,趙慧峰,劉蘭昌.本科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2):90-96.
[4] 李夢卿,陳佩云.“雙高計劃”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0(08):79-84.DOI:10.13615/j.cnki.1004-3985.2020.08.013.
[5] 歐陽波儀,易啟明,汪炎珍,楊明鄂,李治國.高質量發展視域下高職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05):88-92.
[6] 黃玉飛.高校教學團隊的考核與管理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9(02):70-72.
[7] 李紅衛,張麗云.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以2007、2008年國家級教學團隊為例[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9(Z1):57-61.
[8] 陳超,郄海霞.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教學激勵機制及其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05):70-76.
[9] 譚佐軍,肖湘平.MOOC時代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策略[J].江蘇高教,2015(01):74-75+78.DOI:10.13236/j.cnki.jshe.2015.01.019.
[10] Faculty Handbook2010. Stanford University.http://www.sta nford.edu/dept/humsci/external/documents/handbook/appointment/index.html.2010
[11] Teaching Awards on Campus. Vice Provost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StanfordUniversity.http://www.stanford.edu/dept/un-dergrad
/cgi-bin/drupal/grants_awards.2010
(作者單位: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河北秦皇島 066004)
[作者簡介:金蕾(1981—),女,遼寧撫順人,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畢業,文學碩士學位,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外國語言文化學院英語專業一級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思辨教育、跨文化交際、英美文學與文化。](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