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歡 朱永鳳 宋有明
【摘 要】幼兒園要依據幼兒的生命特征開展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幼兒園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具有關注幼兒自身的發展、用生命教育的觀念指導課程、重視課程的整合、強調幼兒經驗的獲得等特點。為有效開展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幼兒園需要正確認識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的性質,選擇恰當的生命教育教學方法,培養生命教育的優秀師資,重視家庭和社會的作用。
【關鍵詞】生命教育 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 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04-88-03
生命教育是國家所重視的。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學前階段是幼兒許多重要意識和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對個體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為了給幼兒的生命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幼兒園應開展科學、有效的生命教育。
一、幼兒園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
幼兒生命安全問題的發生除了受到教師教育觀念偏差的影響外,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資源的配置、幼兒園的管理以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等,其中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缺乏會導致生命安全問題惡化。幼兒需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能夠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正確看待生死,學會與自然共生等。這些內容對幼兒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幼兒園要進一步重視生命教育。幼兒生命教育是防止生命安全問題出現、促進幼兒生命安全與健康的重要途徑。
部分幼兒園展開了一些生命教育的探索,但在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幼兒園以中小學生命教育的內容為中心設計課程,但在實際借鑒中由于認識偏差出現了套用的現象,導致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難以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也有些幼兒園進行了生命教育課程的建構,但存在一些問題,即生命教育課程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比例較低”“內容狹窄”“形式單一”“幼兒缺乏主動性”[1]等。因此,為防止幼兒生命安全問題的出現、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幼兒園急需相關理論的指導,探索幼兒園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路徑,解決幼兒園實踐中的問題。
二、幼兒園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的提出
我國學者從不同的層面對生命教育進行了概念界定,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觀點將生命教育定義為一種教育內容。有研究者認為生命教育是一種“教人認識生命、保護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探索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價值的活動”[2]。另一種觀點認為生命教育是一種價值追求。有研究者認為生命教育是遵循學生的生命特征和生命基質,選擇適宜的方法來“喚醒生命意識”“開發生命潛能”“提升生命質量”[3],使其成為一個有活力、有個性、有智慧的健全的人。本文認同以下觀點:“‘生命教育不僅為全人教育的理念,亦為具體教育方案或課程,目的為促進個人生理、心理、社會、靈性各方面均衡之發展,以建立自己與他人以及環境間相互尊重與和諧共處的關系,協助其追求生命的意義與永恒的價值,以期達到成熟和快樂的人生?!保?]
關于幼兒生命教育,有學者從目標、內容、任務、策略等角度進行了論述。幼兒生命教育旨在通過“知、情、意、行”[5]的整合以實現個體“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愛惜生命”[6]的目標。幼兒生命教育可以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從“生命與社會”“生命與自然”“生命與自我”“健康與安全教育”[7]四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教育。幼兒生命教育的核心任務“在于個體生命建構、生命意識熏陶與生存能力培養”[8]。幼兒生命教育可以通過國家、社會、幼兒園、家庭的重視來實現。已有研究從多個方面對幼兒生命教育進行了闡述,但對如何利用課程促進生命教育目標實現的具體途徑研究較少。因此,本文結合有關幼兒生命教育的研究及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幼兒園應以滲透的方式開展生命教育課程。
“滲透”意味著多元、整合,是相對于“單一”提出的。滲透是“不同的課程領域之間產生有機聯系,就是實現課程的整合”,“是所有幼兒園課程的共同任務”[9]。本文參考張美云在《生命教育課程設計之思考》一文中對“滲透課程”的闡述,并結合生命教育的相關理念,將“幼兒園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定義為:以幼兒自身的生命特征為依據,在生命教育課程理念的引導下,將生命教育的內容有機融入幼兒園已有的課程中,促進幼兒獲得生命經驗、培養生命意識和生存能力的各種活動總和。
三、幼兒園滲透式生命課程的特點
(一)關注幼兒自身的發展
幼兒園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強調以幼兒自身的生命特征為依據,就意味著它的出發點是幼兒的發展。人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的特點,幼兒處于學前階段,具有獨特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幼兒園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以幼兒為本,以遵循幼兒發展規律為前提,著眼于幼兒普遍存在的生命與成長的困惑、需求,例如“我是從哪里來的”問題等,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生命經驗,促進幼兒生命意識和生存能力的提高。此外,受到遺傳、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幼兒的發展呈現出較強的個體差異性。個體的成長和發展與其生命教育的過程聯系密切。幼兒園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是在充分了解幼兒個體差異的基礎上、伴隨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而形成的,能夠關注幼兒的不同個性特點和發展需求,抓住個體生命成長中獨特的教育契機,滿足幼兒生命教育的需要。
(二)用生命教育的觀念指導幼兒園課程
教育目標的達成離不開科學教育觀念的指引。教育是促進個體生命發展的一切行為活動,教育與生命相融相生,教育因生命而發生,生命隨教育而生長。課程是教育目標和內容的載體,與生命有著密切的聯系。用生命教育的觀念指導幼兒園課程既是基于幼兒當前發展需要的考慮,也是對其未來乃至終身發展的考慮。用生命教育的觀念指導幼兒園課程,意味著幼兒園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生命環境,例如處理好水泥地與草地、坡地及種植園地等的關系,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幼兒能夠與其他生命近距離接觸,創造學習的機會,促進生命經驗的豐富。用生命教育的觀念指導幼兒園課程,要求教師在開展幼兒園課程的過程中要眼里有生命,能夠及時發現不同生命的狀態,抓住這些獨特的教育契機,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條件,讓幼兒在觀察、探索與體驗中認識生命的特征、掌握保護生命的方法。
(三)重視幼兒園課程的整合
幼兒園課程必須是整合性的。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強調課程內容的整合,要求幼兒園在開展原有課程的同時,以生命教育的觀念為價值引導,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有計劃、有組織地將生命教育的內容融入其中,加強生命課程的系統性。例如當幼兒對“種子為什么會發芽”的問題特別感興趣時,教師可將這樣的問題與原有的科學探究活動聯系起來,為幼兒提供關于生命誕生的經驗學習機會。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借鑒了滲透式領域課程的經驗,以幼兒的發展為根本依據,充分考慮課程在不同層面的聯系和滲透,將幼兒所需要的生命教育的內容有機融入幼兒園課程中、滲透到幼兒生活中,幫助幼兒獲得完整的生命經驗。
(四)強調幼兒經驗的獲得
幼兒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幼兒經驗的改組和改造。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是幼兒園課程的組成部分,是幼兒教育目標得以實現的載體之一,其核心也在于服務幼兒經驗的改組和改造。幼兒園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的目的在于促進幼兒獲得關于自己、他人、環境等方面的生命經驗,在此基礎上培養幼兒的生命意識和生存能力,其中生命經驗的獲得是首要目的。這要求教師不光要整合課程內容,還要以生命教育的觀念為價值引導,將生命課程的內容有機化,建立一個以幼兒為中心的生命關系網,便于幼兒獲得系統、完整的經驗。這意味著教師要以幼兒的發展特點為基礎,重視幼兒的主體作用,將生命教育的內容與幼兒已有的經驗、興趣和需求聯系起來,并以幼兒喜歡的、接受的方式開展課程,為幼兒經驗的獲得提供便利條件。
四、幼兒園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的要求
(一)正確認識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的性質
教育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科學觀念的確立,正確認識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的性質是實施幼兒園生命教育的關鍵一步。幼兒園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是關乎“人”的教育,它的性質與其服務對象——幼兒密切聯系。第一,基礎性。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不僅直接影響著幼兒在學前階段生命經驗的獲得,而且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幼兒園要認識到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的基礎性特點,著眼于幼兒當前的發展,同時也要為幼兒的終身發展考慮。第二,啟蒙性。學前階段是個體的啟蒙階段,幼兒的發展具有未完成性。幼兒園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不應以科學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要立足于幼兒的發展需要和特點,傳遞生命教育中淺顯易懂的知識和觀念,幫助幼兒在享有快樂童年的同時,其生命意識和生存能力得到初步的培養。
(二)培養生命教育的優秀師資
教師是生命教育課程的建構者和實施者,培養優秀師資是幼兒園生命教育的關鍵。生命教育涉及許多學科知識,教師要實施生命教育課程,首先需要相應的知識積累。一方面,幼兒園在定期的教師培訓中應加入生命教育的內容,尤其要針對教師認識中某些薄弱的部分進行專項培訓,針對幼兒感興趣、存在疑問或對其有獨特價值的部分進行專題培訓。另一方面,幼兒園不光要豐富教師關于生命教育的知識,還應關注教師科學生命教育觀的培養。一個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的教師更容易培養出接納生命、關懷生命的幼兒。此外,幼兒園滲透式生命教育課程需要教師將生命教育課程的內容與幼兒園已有課程內容進行有機整合,這既是對教師課程理論知識的要求,也是對其實踐探索能力的要求。幼兒園要重視良好心理氛圍的營造,讓教師敢想、敢說、敢做,建立相應的生命教育研究小組,重視教師間的交流和學習,爭取在集體力量的影響下逐步提升教師開展生命教育的能力。
(三)選擇恰當的生命教育教學方法
幼兒猶如種子,有其成長的規律。教師要像農民種莊稼那樣,提供陽光、水分和營養等的同時,順應其生長的內在規律。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與中小學的學生不同,他們的學習不是由靜坐、靜聽來完成,而是通過與環境的互動來完成的。教師要注重體驗式環境的創設,例如自然角、飼養園等,為幼兒提供直接感知、親身體驗的機會。幼兒的學習具有參與性的特點,教師可以將游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實踐教學法等融入生命教育,讓幼兒有機會自己參與、操作和探索,促進幼兒直接生命經驗的獲得。此外,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充滿了生命教育的機會。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了解幼兒,及時捕捉他們的需求,靈活運用隨機教學法,挖掘生命教育的內容,充分利用有利的資源,促進幼兒經驗的獲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四)重視家庭和社會的作用
生命教育的實施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不僅需要幼兒園在理論與實踐方面的探索,而且還需要家庭教育的積極響應和配合。家長應建立科學的生命觀,重視幼兒的生命教育,積極參與到幼兒的生命教育實踐中去,要利用好周圍環境的寶貴資源,帶領幼兒到公園、動植物園、博物館等地方去接觸生命,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直接經驗。生活中蘊藏著生命教育的無限契機,家長應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尤其是要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好榜樣,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獲得良好的生命教育的熏陶。生命教育也是一項全社會的系統工程,離不開社會各界力量的共同參與。社會應營造一種欣賞生命、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的良好氛圍,給予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外,幼兒園要積極爭取家庭、社會的支持,積極溝通與聯系,主動收集有益資源,實現多方教育力量的優勢互補,促進生命教育合力的形成和作用發揮。
【參考文獻】
[1]李聯鳳.幼兒園生命教育課程及其建構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摘要Ⅲ.
[2]馮建軍.教育的人學視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215.
[3]王北生,趙云紅.從焦慮視角探尋與解讀生命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04(2):18.
[4]吳庶深.先進國家與我國中等學校生命教育之比較研究[R/OL].(2017-02-12)[2022-07-29].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212/90488783.shtm.
[5]劉乃華.幼兒生命教育教程編制和實施的行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10.
[6]同[5].
[7]顧麗霞.3-6歲幼兒生命教育內容與方法適宜性的實踐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9:摘要.
[8]張衛民,王兵.從生命教育視角審視和建構幼兒園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19(4):62.
[9]虞永平.用滲透的思維建設幼兒園課程[J].幼兒教育,2005(1):27.
陳歡 / 延安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助教,從事幼兒園課程、幼兒園基本理論研究(延安 716000);朱永鳳 / 常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師,從事學前教育方向研究(常州 213000);宋有明 / 延安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從事應用心理學、社會認知心理學研究(延安 716000);*通信作者,E-mail:741997686@qq.com
【基金項目】延安大學疫情防控應急科研項目“疫情期間學校封閉管理對大學生情緒體驗的影響及應對機制”(ydfk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