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 孫紅偉 張洪秀
【摘 要】近年來,學前教育領域對關鍵經驗的研究逐漸深入。關鍵經驗是一種學習經驗的分類模式,是對幼兒社會、認知、身體和情感發展的綜合描述。幼兒期關鍵經驗的建構與提升,對幼兒的日常生活和未來發展有重要意義。關鍵經驗具有生成性、連續性、發展性、完整性的基本特征。教師應基于科學探究活動中關鍵經驗的基本特征,總結關鍵經驗建構時存在的問題,強調建構的多樣性、專業性,拓寬經驗學習路徑,充分發揮幼兒主體性,使其在科學探究中建構發展所必需的關鍵經驗。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 關鍵經驗 科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04-91-03
一、關鍵經驗的內涵及特征
(一)關鍵經驗的內涵
關鍵經驗最早是在美國高瞻課程中提出的,是高瞻課程的核心概念。“21世紀以來,關鍵經驗的范圍擴展到學習方式、語言閱讀能力與交流、社會性與情感發展、身體發展與心理健康、科學與藝術5個領域,并更名為關鍵發展性指標(KDIS)。”[1]關鍵經驗蘊藏在學習經驗中,強調幼兒的主動獲取,是指從一般的學習經驗中篩選出的、幼兒期所必須掌握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反復經歷的真實生活經驗。關鍵經驗已成為學前教育領域制訂課程標準、編制課程、進行課程評價的重要依據。
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關鍵經驗,在實際科學探究情景中,幼兒從已有科學經驗出發,通過實踐獲取直接經驗來認識事物,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涉及數量、測量、空間、協作規劃、表現、責任感、任務意識以及審美等多方面”[2]活動,既包括實驗材料認知、生態認知等認知經驗,也包括“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問題解決”[3]和合作與競爭等技能經驗,還包括“主動性”“成就感”“責任感”[4]等情緒情感方面的經驗。科學探究活動強調直接感知和實際操作,這為幼兒習得關鍵經驗提供了路徑。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幼兒的主體性和發展需求,在建構幼兒發展所需要的基本認知經驗和技能經驗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幼兒情緒情感經驗的建構與提升。
(二)關鍵經驗的特征
關鍵經驗具有生成性、連續性、發展性、完整性的特征。第一,關鍵經驗具有生成性。關鍵經驗具有鮮明的目標性,但并非直接作為活動目標,它既包含教師提前設定的經驗目標,也包含在活動過程中新生成的經驗目標。幼兒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科學活動獲得預設的經驗,再通過發現活動中的興趣點生成預設之外的經驗,使經驗進一步得到延伸。第二,關鍵經驗具有連續性。經驗的獲得是建立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的,并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主的,在進行科學探索時,幼兒在原有經驗之上獲得科學經驗,是一個持續積累、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三,關鍵經驗具有發展性。關鍵經驗的獲得是動態的、不斷發展的。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幼兒關鍵經驗的建構呈現出不同的水平。例如在“烏鴉喝水”科學活動中,針對中班幼兒,教師關注的是對幼兒“空間感知能力”關鍵經驗的培養。而針對大班幼兒,在他們已具備一定的空間感知能力的基礎上,教師更應該關注幼兒主動性的培養。另外,同一關鍵經驗的獲得與提升,在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身上也會呈現不同的教育效果。第四,關鍵經驗具有完整性。經驗具有結構上的完整性。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能促進幼兒發展的是具有完整結構的經驗,這種經驗由情感、實踐、理智構成,這三種成分相互依存。情感就是動機、本能等,是經驗獲得的前提。實踐是指操作、探究等,是經驗獲得的必經之路。理智主要指活動的意義、結論等,需要在前兩種成分的支撐下獲取。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幼兒從本身興趣和需要出發,通過親身體驗獲取經驗,以實現科學探究活動的教育意義,構成較為完整的關鍵經驗的獲得體系。
二、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中建構關鍵經驗存在的問題
(一)活動前準備不充分,機械建構關鍵經驗
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需要多種實驗器械的參與,教師在活動前引導幼兒收集器械相關信息,通過探究活動,讓幼兒認識器械、操作器械,促進幼兒整體發展。但是在科學探究活動實際開展過程中,部分教師意識不到收集器械信息、準備實驗材料的重要性,忽視活動前幼兒的物質準備和經驗準備,使探究活動由于幼兒缺乏相關經驗而難以進行下去,并且教師在發現幼兒沒有收集充足的器械信息時,常常以得過且過的態度來處理。長此以往,幼兒也會不重視探究前的器械準備工作,不利于幼兒對科學器械的認知經驗、對信息搜集和實踐操作等技能經驗的建構。
(二)環節簡單,關鍵經驗的獲取途徑單一
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非常豐富,包括觀察、實驗、制作等,但是實際上,管理、經費、家長等多種因素導致活動環節單一、活動過程生硬僵化,科學探究活動常常以教師的意愿組織。有些幼兒園將科學探究活動簡化為讓家長統一訂購科學實驗包,教師在活動中帶領幼兒操作實驗包,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幼兒實驗操作能力的建構,但是探究活動形式單一,活動過程機械無趣,導致幼兒對該活動提不起興趣或只顧埋頭操作實驗包,不利于幼兒主動性、合作性等潛在關鍵經驗的建構與提升。教師忽視了活動中關鍵經驗的生成性,使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過分專注于實驗操作,探究過程中的觀察、記錄、思考相對弱化,其他關鍵經驗得不到良好的建構與提升。
(三)教師忽視幼兒主體,幼兒被動獲取關鍵經驗
部分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形式刻板,教師機械地執行活動內容,幼兒僅作為活動的參與者、執行者,有些教師擔心幼兒做不好,甚至忽略一些實驗環節或者代替幼兒執行,使幼兒僅參與觀看實驗、機械操作實驗等環節,忽視幼兒的主觀感受。教師對幼兒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等主動探究的過程重視程度不高,沒有充分尊重幼兒的選擇權利,嚴重影響幼兒的探究興趣,挫傷幼兒科學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部分教師在設計探究活動時,忽視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四)教師專業性不足,對關鍵經驗評價不合理
一些教師對科學探究活動中的關鍵經驗存在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單一、重視評價結果而忽視評價過程的問題,這樣會使教師的評價只關注關鍵經驗建構的結果,而忽視建構過程中幼兒的發展狀態,使關鍵經驗的建構缺乏科學性。部分教師在活動中評價行為不當,在表揚幼兒時,常出現“傷及無辜”的現象,即表揚某幼兒后再批評其他幼兒。例如在表揚某一幼兒很好地完成科學實驗之后,與其他幼兒的實驗進度作比較,這種行為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榜樣帶動作用,還可能傷害其他幼兒的自尊心,幼兒的合作性、成就感等關鍵經驗得不到有效建構,挫傷幼兒的主動性。
三、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中關鍵經驗的建構與提升策略
(一)重視材料的收集整理,全面建構關鍵經驗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少不了多種實驗器械、材料的加入,讓幼兒認識實驗器械、操作材料,用多種方式搜集材料相關信息,不僅能夠促進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而且對促進幼兒整體、和諧發展也有重要意義。讓幼兒認識常用工具,并利用各種實驗工具開展科學探究,是幫助幼兒形成科學關鍵經驗的重要途徑,對幼兒信息搜集、材料認知等關鍵經驗的建構意義重大。因此,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要重視活動前幼兒對活動材料、經驗的收集整理,提升幼兒的實驗操作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在開展“有趣的葉子”探究活動之前,教師讓幼兒搜集綠色植物的相關知識,收集生活中常見的葉子。有的幼兒請家長幫助使用電腦查閱資料,有的幼兒在戶外活動時在幼兒園中收集樹葉標本。探究活動開始后,教師問:“大家都收集到了幾種葉子呢?每種葉子都有什么特點呢?”幼兒在搜集樹葉信息的過程中,已經對樹葉的外觀、分類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教師引導觀察的過程中,對不同種類的葉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例如對可以吃的葉子的認識、對有特殊功能的葉子的認識等,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提前搜集葉子信息和觀察葉子,對幼兒信息搜集能力及觀察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二)拓寬經驗的學習路徑,豐富幼兒關鍵經驗
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關鍵經驗。在設計科學探究活動時,教師應該使探究內容契合幼兒實際生活,從幼兒一日生活中尋找科學探究活動的著眼點,充分挖掘科學課程資源,豐富活動內容。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優化幼兒習得關鍵經驗的方法,在同一個科學探究活動中尋找多種關鍵經驗的生長點,挖掘幼兒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點,不斷豐富活動內容,為幼兒創造多元化的學習路徑,拓展探究環節。
當幼兒可以獨立完成實驗操作時,教師可以設置小組探究環節,讓幼兒自發地選擇實驗伙伴,提升活動的合作性和競爭性。教師可以在科學活動區域統籌規劃,開展“我是小小科學家”等科學區域活動,與幼兒共同創設區域環境,拓寬經驗的學習路徑。還可為幼兒單獨開辟科學成果展示區,流動展示探究活動的成果,讓幼兒收獲科學的果實,建構與提升幼兒的成就感。
(三)發揮幼兒主體作用,有效建構關鍵經驗
幼兒是科學探究活動的主體,教師對幼兒關鍵經驗的選擇過程是尊重并完善幼兒個體差異的過程,科學探究活動的進行必須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教師不能僅依靠自身的設想去組織完成探究活動,而是在探究過程中觀察幼兒如何與實驗材料進行互動,探究的過程會對幼兒產生怎樣的影響,時刻關注幼兒的探究興趣和探究進程。教師應創設符合不同年齡段幼兒認知水平的趣味化的教學環境,促進對不同年齡段幼兒不同水平關鍵經驗的建構。當幼兒在活動中對某一事物提出疑問或者表現出極強的好奇心時,教師應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以幼兒的提問或好奇心作為切入點,捕捉關鍵經驗的生長點,鼓勵幼兒積極思考、提問,使科學活動契合幼兒興趣。
在科學探究活動“鮮花保鮮”中,教師本意是想引導幼兒觀察鮮花的變化,但是有些幼兒觀察到兩個花瓶中的水位變化不一樣。有幼兒提問:“兩個花瓶中的花都凋謝了,為什么綠花瓶和紅花瓶中的水不一樣多呢?明明一開始水放得一樣多。”幼兒展開熱烈討論。教師關注到幼兒的興趣,組織幼兒觀察不同鮮花吸收水分的速度差異,促進幼兒觀察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關鍵經驗的建構。
(四)提升教師相關專業水平,科學評價關鍵經驗
科學合理的評價有利于教師對科學探究活動的思考和改進,是提升科學探究活動質量的重要手段。首先,幼兒園可以開展相關培訓,通過開設講座等形式,為教師解析幼兒園科學領域的關鍵經驗,通過專家建議、教師合作等途徑探尋有效的建構策略。其次,教師應提升對關鍵經驗的重視程度,加強對科學關鍵經驗的研究,“幼兒教育現場即研究現場”[5],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觀察記錄,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關鍵經驗的實際發展水平進行評估。
教師還應提高自身評價素養,優化評價行為,對幼兒的表揚要具體,提升幼兒的成就感,采用積極的態度表達批評,不全盤否定幼兒。向幼兒傳遞自己的期望,表達自己的支持和信任,而不是讓幼兒感覺到教師的失望。例如當幼兒快速完成一項實驗,搶著進行下面的環節時,教師可以以積極的態度向幼兒提出建議:“你完成得最快,也很認真,可是我們要等其他小朋友也完成,再請你為大家分享你迅速完成實驗的秘訣,好嗎?”
“關鍵經驗不僅僅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內容”,“還是教師觀察幼兒發展狀況的指標”,“既體現著幼兒某一領域中核心經驗的掌握水平,也關系著教師對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認識與評價”[6]。通過對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中關鍵經驗的研究與分析,教師能夠發現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需要,關注幼兒在不同階段對科學的認知與理解,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曹中平.民間競技游戲中幼兒關鍵經驗的表現性評價[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0,36(5):1.
[2]柏正蘭,王晶晶.聚焦關鍵經驗 生發幼兒種植課程的實踐[J].兒童與健康,2020(10):65.
[3]同[2].
[4]同[2].
[5]王利明.幼兒園教師如何做研究[J].天津教育,2012(3):30.
[6]吳巧嬌.幼兒韻律活動的關鍵經驗及其啟示[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9(4):43.
李琪 / 佳木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從事學前教育研究;孫紅偉 / 黑龍江佳木斯市實驗幼兒園,一級教師,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張洪秀 / 佳木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從事學前教育基本理論研究(佳木斯 154000);*通信作者,E-mail:305756165@qq.com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新建改擴建幼兒園教育質量保障機制研究”(19EDE339);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般項目“技術賦能:師范生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培養融合路徑與實踐研究”(SJGY2021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