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燕
摘 要:本文對小學科學探究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與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策略,深入分析小學科學課探究活動存在的問題,對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研究,將有助于科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科學 科學探究 策略
新課標指出,小學科學是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進行課堂探究,但是,實際情況是,學校課堂普遍存在只重形式,而不是真正讓學生探究學習的現象。
一、小學科學探究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強調形式,忽視實質
很多教師在組織課堂的時候,為了響應新課標的指示,也會有活動探究環節,但是,很多探究活動并沒有真正讓學生獲益,有的教師只是給了學生探究活動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和討論,但是并不會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沒有老師的引導,學生們的討論是漫無邊際的,長此以往,可能會打消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為了體現探究而組織學生探究,忽視了探究的實質和作用。
2.重視結論,忽視過程
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比較重視所謂的答案,而對于在探索答案過程中,學生表現出的對于過程的好奇置之不理。比如:在學習彩虹的形成時,當教師利用三棱鏡“制作”出彩虹時,學生對于彩虹的出現充滿了好奇,這時候腦子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疑問,但是,教師通常只是把結論告訴學生,對過程只是輕描淡寫,讓學生記住昀終的結論。這說明一些教師在組織探究活動時,為了讓學生盡快學到知識,得出預設的結論,每個環節只是匆匆帶過。教師更加注重的是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多地掌握知識。
3.以優代全,忽視差異
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比較重視所謂的答案,而對于在探索答案過程中,學生表現出的對于過程的好奇置之不理。比如:在學習彩虹的形成時,當教師利用三棱鏡“制作”出彩虹時,學生對于彩虹的出現充滿了好奇,這時候腦子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疑問,但是,教師通常只是把結論告訴學生,過程只是輕描淡寫,讓學生記住昀終的結論。當學生用各自的方式和路徑進行探究活動時,教師不能做到信賴、接納每一個學生,而只是把更多的贊賞送給“優等生”。這樣的探究活動顯然缺少教學民主精神。
二、相應的解決策略
要解決探究活動存在的問題,提高探究的有效性,關鍵在于提高科學教師的綜合素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改進。
1.拓展空間,體現探究本質
探究活動的意義,在于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探究目標和探究內容,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了解到科學探究的重要意義,體會科學方法的多樣性,認識科學知識的本質特征,讓學生形成持之以恒、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以及不懼權威、敢于懷疑、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都是劃分單元的,這就為拓展探究的空間創造了條件。如水資源、空氣、植物種子發芽等單元的教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探究活動,提前劃分好探究小組,大家一起參與到一天甚至幾天的探究活動中,這樣的探究活動靈活性較大,探究的結果一般都是開放性的,探究的許多問題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有時甚至有失敗的可能。從這一點來說,這種探究更加接近科學家的探究,也屬于“完整的探究”過程。
2.分層定標,滿足不同欲望
探究的意義是,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中,體驗探究的過程,在探究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收獲和體驗。由于每個人學習能力、思考方式、生活經驗的不同,學生們通常會得到不同的探究結果,他們的收獲和體驗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探究目標也應該有層次性,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比如在學習自然界中的花時,對于列舉出的幾種花,可以制定三個層次的探究標準:①能記住花的名字;②了解每種花的大致氣味;③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在課后探究每種花適宜的生長環境。盡管前兩項的目標算不上真正意義的探究,但這種層次感的設計,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樣的教學目標就是比較合適的,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究需求。在課堂教學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產生參與探究的欲望,而不同的學習標準的制定,更能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
3.給足時間,重視參與過程
學生是探究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探究活動的引導者,引導作用不可忽視,只有經過老師的正確引導,利用科學的探究方法,學生的探究活動才能更加有效。但是,科學的探究方法不能是教師預定的,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相應的探究方法,選用學生們自己的探究方法才能激發他們探索科學問題的積極性,盡管這樣可能耗費時間較長,但是學生們在探索過程中的收獲將是巨大的。合作探究后,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思考和交流,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思考。探索作為科學學習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科學學習的目標。科學課程應該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探索機會,讓他們在探索的過程中,了解自然,了解世界,增長科學知識,提高科學探索的能力,并領悟科學的本質。
四、結論
為了保證小學科學探究活動能夠取得一定成效,科學教師應該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尤其是科學素養,提高對探究活動本質的認識。科學教師應該把學生探究活動的空間適當方大;在探究活動過程中,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滿足各種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欲望;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并對探究過程中的學生實施恰當而正確的引導,這將會大大提高學生探究活動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崔妍.讓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發展探究性學習的能力[J]學周刊,2011,07:132
[2]吳玉紅,賈鳳梅.實施學案導學的關鍵點[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12:51-52
[3]張麗娟.在科學課程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實踐和探索[A]2009年廣東省青少年科學素質培養的實踐和探索優秀論文選編
[4]張紅霞.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6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