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娜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學中主要是采用科學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著物理教學內容相對比較固定、探究趨于形式化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素養和探索精神,阻礙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實踐能力的發揮。目前為了能夠解決高中物理科學探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該要融入新常態和新的思維模式,并使之相結合,進一步進行物理知識的探究。本文主要是對高中物理科學探究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從常態化、科學化、生活化、多樣化等幾個方面進行對策探究。
【關鍵詞】科學探究;高中物理;現狀及對策
隨著新課改的進程,科學探究教學方式逐漸成為教學的主流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中物理的教學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情景模仿,然后組織學生通過教學要求進行內容探究和確定,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實驗研究,進而展開針對性的學習和探究。從科學探究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復習以及習題的練習,保證學生能夠在物理科學探究的過程中享受物理知識的樂趣。本文就高中物理科學探究教學的現狀及其對策進行分析。
一、高中物理科學探究教學的現狀
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老師雖然對科學探究教學進行方法和理論學習,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老師并未能有效地在教學中實現這種教學理論。實際的教學中,老師更多的是對學生進行課本內容的教學,按照課本知識進行物理教學,加上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以及學生面臨高考等種種壓力,在實際教學中仍然是以高考為主要的教學目標,科學探究教學模式在實際的物理教學中趨于形式主義。
為了能夠彰顯學校實施科學探究式的物理教學模式,老師只是在一些公開課進行形式化的探究教學。而這種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操作中無法進行科學理念的傳遞,物理教學越來越固定化,呈現出一種表象化,學生無法在實際的物理教學中形成正確的科學探究意識,無法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動手能力。
二、高中物理科學探究教學改進的對策
1.常態化
為了能夠改變高中物理科學探究教學的現狀,應該要對物理科學探究涉及的問題進行常態化的教學,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實驗訓練。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老師無法將科學探究的所有問題提出來,但是可以在教學中將科學探究的問題因素、內容進行拆分,化整為零,從常態化的部分問題進行科學探究,進而開展活動,這樣的拆分、化整為零的科學探究能夠形成新的知識。而這些常新的知識需要師生進行科學的探究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模式,并能夠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要素,學習物理方面的知識、思想和科學術語。物理教學中,老師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探討,在學習中實施部分或者是整體的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能夠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知識的學習,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在知識復習的過程中,通過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能夠更加理解和掌握知識。
2.科學化
高中物理教學中為了能夠對科學探究的問題進行展開,還應該要對物理問題進行科學式的探究。在探究工程中主要是發現科學問題和生活問題,所謂的科學問題是由生活問題演化未來的。生活問題主要是師生對生活進行觀察,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識,同時能夠對觀察到的生活問題進行描述和探究,將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并結合學到的相關知識進行問題解答。從問題的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進而能夠從無知轉化為科學,將抽選的知識理論化,形成科學化的探究活動,并進行實際問題的科學探究。
3.生活化
前面所說到的常態化科學探究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創設情景模式,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將知識與實際的生活相結合,也即物理科學探究教學需要進行生活化。只有將物理學習生活化,才能夠幫助學生將學到的物理知識學以致用,在實際的生活中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問題探討。物理科學探究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情景模擬,老師要為學生創設貼近生活的情景,這樣學生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能夠與生活緊密結合,能夠在思維以及行為中習慣這種科學探究方式,并指導學生進行問題探討,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內化和應用。比如在高中物理課堂中,上課初期,老師可以拿出一個重物,使其放在斜面上,然后讓學生觀察效果。通過一些客觀實物,可以為學生創設貼近生活的情景,學生能夠在問題解答的過程中結合生活,并進行科學的探討。上面舉的例子中,學生可以在觀察現象的過程中動手進行實驗,可以將重物換成海綿,找一個擋板固定在斜面上,然后進行比較和實驗。通過實驗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掌握物理知識中“力”的重要概念和分解知識。
4.多樣化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為了能夠進行科學的探究教學,老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多樣化的科學探究。在實際的問題科學探究過程中,學生要明白所要探究的問題究竟是什么,然后對問題進行思考,設計實驗的方案和步驟。同時還要對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對所要探究的問題有整體上的認識,得出基本的結論,并對結論進行驗證。通過實驗驗證出來的結論,在班級中可以互相進行交流和總結,老師最后給出評價,一般的評價方式有他人評價、自我評價以及老師評價。在進行科學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要進行數學歸納、建立模型、設計圖像和表格、實驗論證、邏輯推理、結論反證等方式,通過多種實驗方式進行問題的科學探究,能夠幫助學生培養科學的知識素養,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高中物理教學中對液體表面的張力方向進行問題探究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圖示的實驗方式。通過實驗探究,看到細針被燒熱之后,刺破細線的一側液膜,另一次液膜不懂,然后拉去液膜,使細線呈現出圓弧的形狀,進而發現液體的表面是有張力的,同時這種張力能夠收縮。在此基礎上進行問題解答,同時進行實驗結果的總結和概括,進而得出結論:細線之所以呈現圓弧形狀主要是因為液體表面的分子之間存在距離,形狀變化是由液體表面的張力形成的。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為了能夠真正進行科學探究的教學方式,老師要為學生進行貼近生活的情景創設,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同時使教學問題更加常態化,使學生能夠運用多種科學探究方式進行科學探究,從而使學生掌握學到的物理知識。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物理的科學探究教學中,老師要注重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多樣的科學探究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成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應向東.科學探究教學的哲學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物理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谷瑩瑩.科學探究更需常態化[J].教學月刊,2010(9).
[4]李高峰,劉恩山.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倡導的科學探究[J].教育科學,2009.
[5]方紅霞.定量探究影響安培力大小因素的實驗設計[J].教學月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