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格力電器公司最近再次受到媒體關注,原因是公司市盈率太低,市值較高點大幅縮水。
市值的增長通常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不少公司都希望自己的股票有活躍的表現來刺激市場、人氣,有的甚至通過不合法操作達到提升市值的目的。
董明珠在如何對待市值上再次表現出與眾不同。她說,市值不等于公司“實值”,公司“實值”比市值更重要。她進一步解釋說,做企業要做健康、持續的企業,不做流量的企業;企業不為流量而活,而為存在、可持續發展而活。在她看來,健康、持續或存在、可持續是做企業的原則;堅持這樣的原則,企業才能做出優異的“實值”——實實在在的存在價值和可持續發展的價值。
董明珠不是一個簡單地跟風跑的人。她知道,別人的風不一定是自己的風,如果盲目跟風跑,求一時的熱鬧,企業就丟掉了自己的根,自己的魂,最終可能一無所成。
董明珠是一個堅定的實體主義者,堅信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她的理想是讓中國人用中國貨,讓世界用中國貨。她當年和雷軍打賭,其實是表達自己對公司產品、企業未來的信心,表達自己專注家電事業的決心,堅信格力可以走更遠的路。這與她對待公司市值的態度同出一轍。
不被短期利益綁架。面對種種誘惑,格力電器除開曾經在手機領域的挫敗,總體上看,始終是穩健的。有積累沉淀才能行穩致遠,格力正是在追求極致中奠定未來。這當然是比一時市值更重要的公司“實值”。
董時珠強調的公司“實值”,可能還有另一個令人稱道的方面,就是格力強調的企業責任。我們看到,格力投資研發的產品有的超出了公司業務范圍,也不考慮是否盈利,而完全從國家需要的角度出發。比如,對數控機床的研發。格力覺得,整個國家的高端制造業上去了,格力也會因為水漲船高而擁有更好的技術發展環境,也可能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技術能力。
格力一直都是中國家電消費市場上的名品。但多年來,它似乎既不突飛猛進,也不落后他人,只是像一個有既定目標的遠行者,執著而堅定地邁著自己的步伐。與那些市值一躍萬丈的企業相比,它可能少了點驚嘆,與那些市值一跌腰斬的企業相比,它也少了些嘆惋。它似乎顯得平常。但正是這種平常,顯示出企業守常、正常,顯示出清晰的戰略定位,深耕自己、革新自己、提升自己、發展自己的耐心與韌勁。片面追求流量、明星光環的企業,很容易使出一些花拳繡腿,弄出一堆泡沫,最終也容易大浪淘沙,曇花一現。
誰能熨平市場的波動,安全穿越經濟波動周期,誰才是市場的真正強者。這或許正是所有好的企業應該擁有的“實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