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洋
【摘要】環境法是保障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科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立足環境法的分析框架,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視角,聚焦企業、行業、社會三個維度,探究我國中小企業強化節能減排的價值與具體實施策略。研究認為: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可以賦能自身業務高質量轉型,支撐所在行業跨越式增長,助力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在實施節能減排的策略上,應該堅持公力實施主體和私力實施主體并行的策略,發揮好政府、企業、社會公眾三方的力量,全面強化環境法的法律約束與威懾,促進中小企業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助力經濟高質量轉型。
【關鍵詞】環境法 中小企業 節能減排 降本增效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及環境惡化問題日益嚴重,節能減排成為各國政府及企業關注的焦點。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繁榮市場、促進就業、推動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中小企業節能減排情況,成為學術界與實務界的關注重點。面對嚴峻的生態環境保護背景,我國政府在法律層面提出了一系列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并對節能減排工作配套了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全面強化中小企業節能減排的監管和要求。但由于制度落地、監管執行及中小企業自身認識等多方面原因,中小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進展仍相對滯后。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從環境法的視角下探討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問題非常有價值。環境法,從廣義的維度來說,主要是指關于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從狹義的層面來講,環境法是保護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本文主要立足于廣義的環境法視角,分析中小企業節能減排的價值,并重點探討企業節能減排的具體策略,具有顯著的理論價值與獨特的實踐意義。
立足環境法的分析視域,本文立足微觀、中觀、宏觀三個視角,聚焦企業、行業、社會三個維度,探究我國中小企業強化節能減排的價值,發現中小企業節能減排能賦能自身業務科學、務實、高質量發展,助力社會經濟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
(一)中小企業節能減排賦能自身業務科學、務實、高質量轉型
中小企業節能減排賦能自身業務科學、務實、高質量轉型,是環境法視域下中小企業強化節能減排的首要價值。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推動科技創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時,中小企業也是我國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在能源消耗、廢水排放等方面存在較大問題。生態環境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的能源消耗占全社會能源消耗的比重達到40%以上,同時,中小企業的廢水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的30%以上。但受資金和技術短缺、環保意識淡薄等因素影響,很多中小企業不注重節能減排,疊加我國部分環境保護法規條文滯后,使得部分中小企業為了自身發展,對環境、生態及資源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和浪費。立足環境法的約束,中小企業應提升節能環保意識,規制和規范經營管理行為,積極采用綠色技術、節能技術,達標排放污染物,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并提高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最終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二)中小企業節能減排支撐所在行業穩健、高效、跨越式增長
中小企業節能減排支撐所在行業穩健、高效、跨越式增長,是環境法視域下我國中小企業強化節能減排的關鍵價值。企業做大做強離不開行業政策的支持,而行業的高質量壯大也離不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行業政策的調整對于相關企業的發展非常重要。因此,企業必須塑造良好的綠色發展形象,為行業的高質量、創新化、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從環境法視域看,強化節能減排有助于推進行業監管的法治建設,引導中小企業遵循法律法規,依法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同時,更多中小企業注重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可以促進所在行業環境法律法規的制定、優化及完善,不僅僅有助于引導和規范中小企業的節能減排行為,實現法治與環保的有機結合,還會顯著降低整個行業面臨的政策風險。
(三)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助力社會經濟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
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助力社會經濟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是環境法視域下我國中小企業強化節能減排的重要價值。強化節能減排,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降低污染物排放,從而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中小企業在此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貢獻。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中小企業有義務承擔節能減排的社會責任。通過強化節能減排,中小企業可以展現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聲譽,進而吸引投資者和消費者的關注,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共贏。從環境法的視域來看,中小企業節能減排能降低企業能源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同時有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節能減排還能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為企業創造新的增長點,這對于形成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體系非常有益。
基于環境法的研究視域,根據實施主體的不同,可以將環境法的實施分為公力實施和私力實施兩大類別。本文基于實施主體分類探究我國中小企業強化節能減排的策略,公力實施主要立足政府維度來探索策略,私力實施聚焦中小企業自身和社會公眾對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策略。
(一)完善節能減排政策配套和強化環境法規執行兼顧
完善節能減排政策配套和強化環境法規執行兼顧,是環境法視域下我國中小企業強化節能減排的基礎性策略,也是環境法視域下強化公力主體實施的關鍵。
第一,完善環境法規體系是促進中小企業實施節能減排措施的重要手段。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環保監管,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規,并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宣傳教育,提高企業的環保意識。尤其是要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培訓,提高中小企業對節能減排法律、法規的認識,促使企業依法履行節能減排職責。
第二,完善中小企業節能減排激勵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節能減排。政府應完善節能減排激勵政策,如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鼓勵中小企業積極投身節能減排工作,并加大對違法違規企業的懲罰力度,形成激勵與約束并重的政策體系,降低企業節能減排成本,提高企業的積極性。
第三,支持環保產業發展并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政府應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支持力度,推動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節能減排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同時,政府應鼓勵中小企業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推動企業實現綠色發展。政府應加強對環保技術的宣傳推廣,推動技術的轉化應用,促進技術的普及和推廣。
第四,政府應加強環境監管和執法力度,確保中小企業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切實履行節能減排職責。此外,還應建立健全環境信息公開制度,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和監督工作。
(二)培育節能減排意識和優化節能減排資源配置并行
培育節能減排意識和優化節能減排資源配置并行,是環境法視域下我國中小企業強化節能減排的關鍵性策略。當前,中小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意識較為淡薄,大多數企業缺乏相關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導致節能減排措施難以有效實施。此外,中小企業還存在著經濟上的壓力,很難承擔高額的節能減排成本。因此,中小企業應該完善管理措施,這是中小企業實施節能減排的重要保障。
第一,加強企業自我約束,提高員工環保意識。中小企業應增強環保意識,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企業應建立內部環保管理體系,制定節能減排目標,積極投資綠色技術和產品,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同時,還應加強員工的環保意識教育,提高員工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促進企業實施節能減排措施。企業內部要強化環保考核評估,對實施節能減排措施不力的人員和部門進行處罰和懲戒,提高企業的整體環保意識和責任感。
第二,基于環境法規體系建立企業環保管理體系。中小企業應基于環境法規的相關要求,建立環保管理體系,加強對企業內部各部門的環保監管,明確企業各業務環節的環保責任和義務,促進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措施實施力度,如此既可以顯著降低企業面臨的環保風險,還可以強化降本增效的實施效率與效能。
第三,積極開展環境法律法規體系宣講培訓,發揮企業黨、工、團的宣傳價值與組織作用,全面推動企業降本增效。
(三)推動行業自律約束與發揮公眾協同監督作用并重
推動行業自律約束與發揮公眾協同監督作用并重,是環境法視域下我國中小企業強化節能減排的重要補充性策略。
第一,推動行業自律約束,發揮行業自律組織的宣傳、自律價值與作用,協同政府部門,對中小企業的節能減排進行約束和引導。例如,行業協會組織可以引導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和合作,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的節能減排理念和技術,促進企業的綠色轉型發展。同時,我國也可以分享在節能減排領域的成功經驗,為全球綠色發展和氣候治理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第二,鼓勵公眾參與。政府和企業應加強與公眾的溝通與合作,鼓勵公眾參與節能減排。廣泛宣傳節能減排的重要性,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引導消費者選擇綠色產品和服務,共同推動綠色發展。
第三,加強國際合作,借鑒國際經驗。在推動中小企業節能減排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國際上的成功經驗。例如,德國、日本等國在推動中小企業綠色發展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和經驗。此外,還應加強與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綠色發展和氣候治理。
保護生態環境、倡導綠色發展、實現經濟高質量轉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在環境法視域下,研究中小企業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可以拓展解決問題的思路,既不能將節能減排全壓在中小企業身上,也不能全依靠政府來監督管理,要充分發揮公力實施主體和私力實施主體的價值與作用,協同治理,全面提升中小企業節能減排的實效。
參考文獻:
[1]王偉歌.“雙碳”目標視域下中小企業綠色轉型制約因素研究[J].綠色科技,2022,24(21):275-280
[2]解學梅,韓宇航.本土制造業企業如何在綠色創新中實現“華麗轉型”?——基于注意力基礎觀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2,38(03):76-106
[3]方桂榮.信息偏在條件下環境金融的法律激勵機制構建[J].法商研究,2015,32(04):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