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碧瑩
語文文本是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語文教學中應該浸潤傳統(tǒng)文化,傳播民族精神。《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再現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也介紹了中華民族那一段辛酸屈辱的歷史。課文教學中,在識字斷句,掌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更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啟迪智慧。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和掌握本節(jié)課生字詞,完成讀寫任務。
2.以悟促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
3.通過課文閱讀,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毀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提升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通過文本解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提升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教學難點
通過文本閱讀、文字解讀,引導學生語言文字“敲骨吸髓”,深刻解讀、揣摩文字背后蘊藏的情感和精神。
三、教學過程
1.課前預習
《圓明園的毀滅》為五年級語文教學內容,五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課前,老師為學生布置任務,引導學生完成預習。
學生在閱讀中將圓明園內的文物、建筑物標注出來,標記其建成時間以及特點,對圓明園的特點進行總結和概括。文中說“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收集相關資料,并淺談感想。
2.導入與破題
老師帶領學生觀看我國古代皇家建筑的相關視頻,引入萬園之園——圓明園,在視頻中初步感受圓明園的宏偉、壯麗和奇巧。
初讀題目“圓明園的毀滅”,借助課題,引導學生推測課文內容。
3.檢查字詞,理清脈絡
課文教學中,要實現字詞破解、理清脈絡以及情感融合相結合。
初讀課文,通過兩個“不可估量”,感受圓明園的珍貴。我們要抓住“不可估量”,反復咀嚼兩個“不可估量”傳達出的圓明園舉世無雙的價值。引導學生感受圓明園毀滅的痛惜和惋惜之情。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呈現對圓明園昔日和今日相關景觀的照片,引導小學生談感想。通過“舉世聞名”“眾星拱月”“奇珍異寶”等詞語,了解名園之“名”,抓住“許多、漫游、飽覽”等詞來品悟,在字詞解讀中,充分認識圓明園的珍貴和奇巧。學生對文字進行解讀,深刻體味圓明園的壯觀,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借助“化為灰燼”“銷毀罪證”等詞語,理解“毀滅”之意,對名園之毀滅深感痛惜。回望名園之“奇”、“盛”,深感“毀滅”之“惜”;痛失名園之“殤”,體悟“毀滅”之“悲”。借助“凡是”“統(tǒng)統(tǒng)”等詞語,老師同學生一起感受外國侵略者的恣意妄為。
4.朗讀品味,情啟智慧
在語文教學中,借助重點語句分析和問題解讀,來分析文本,體會文本所蘊藏的情感。
在全面了解、學習課文內容之后,要在閱讀中進一步品讀文字,揣摩文本中的情感和精神。在文本閱讀中,進一步感受圓明園的精妙絕倫,在閱讀中,一個舉世矚目的圓滿無缺,光明普照的圓明園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內心激蕩著民族自豪感。老師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品讀重點字詞,在閱讀中品讀歷史,品讀文化,形成自己的思考。
四、教學總結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一段中華民族辛酸屈辱的歷史,記錄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慘遭毀滅的過程。文章情感豐富,用詞精準。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破解字詞,更要領悟情感和文化。《圓明園的毀滅》再現了其輝煌,也記敘了其毀滅。老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文本,感受我國萬園之園——圓明園的輝煌、壯觀、奇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綜上,語文教學中要實現語文漢字文本知識點教學與情感熏陶和文化浸潤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責任編輯 李少杰